周 明
用色彩說話的作家—— 讀陳奕純散文有感
周 明
因個人經歷或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任何時代、任何作家的作品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近年來,在散文領域的各項賽事里連獲大獎的陳奕純散文作品以其色彩絢麗,斑斕多姿的鮮明特點愈來愈受到散文界的關注。
陳奕純成長在共和國改革開放的年代里。讀書、習武、練書法為這個懵懂少年五彩繽紛的夢想編織了翱翔天宇的翅膀。 長大后,他自然就讀了大學,又做了教授,展現在他面前的是一派蓬勃向上的盎然生機,這就為他以后的所有作品打上了一層厚厚的底色,無論是他的書法繪畫作品抑或是文學創(chuàng)作都將以濃墨重彩、色彩斑斕贏得讀者的喜愛。
在散文界已頗具影響的作家陳奕純步入文學殿堂的時間不是很長,作品也不算太多,比起那些中學出書、少年成名的時尚流行作家在網絡的影響恐怕是“稍遜風騷”。但陳奕純卻以其著名畫家的厚重底蘊、以嫻熟于赤橙黃綠青藍紫隨意潑灑的多彩之筆殺向文壇,確也讓中國散文界為之一振。
陳奕純是一位用斑斕色彩說話的作家。在他的散文集子里,我們可以欣慰地讀出棲息于江岸泰州水鄉(xiāng)澤國那一只鷺鳥潔白的羽毛(《我吻天使的羽毛》),我們還可以看到“好一片著了火的霞光,好一片著了火的山!霞飛處,天地紅,方圓29平方公里,鬼斧神工的山,視死如歸的山,清奇秀麗的山,含情脈脈的山,石峰,石堡,石墻,石柱全都著火了”。這是陳奕純對廣東韶關丹霞山的一段水彩畫般的描寫。紅彤彤的火焰跳躍著,歌唱著,燃燒著,升騰著,美輪美奐的丹霞地貌在一個作家的七彩筆下似一幅巨型畫作鋪展在我們面前,你不得不承認一個極富才華的作家神來之筆的無窮魅力。在《潑墨綿山》、《晨光》、《看油菜花的人睡著了》等多篇文章里作者都有色彩迷人的生花妙筆。握慣了畫筆的陳奕純更鐘情于用色彩構筑他的語言系統(tǒng),《布谷飛過北京城》、《大地的皺紋》、《看著你一天天蒼老》,要么是明麗璀璨的天空,要么厚重蒼涼的大地,或者是滿頭銀發(fā)的老娘,《潑墨綿山》用的色彩是筆之墨,那《著了火的霞光,著了火的山》用的色彩則是意之墨,《福香福香》用的色彩則是韻之墨,《我吻天使的羽毛》用的色彩則是心之墨,《看著你一天天蒼老》用的色彩更重了,那就是情之墨,那是人間最純的母子深情,他用的是一種淡淡的語言,輕輕的口氣,他本來是想用這種娓娓道來的筆調來化開這種深情,可到最后化開的卻是讀者的如雨般的眼淚。如果一個作家把文章都寫得如此色彩豐富的話,那身為畫家的他,一定也是在用顏色抒發(fā)他何等深厚的情感。
用色彩說話是成熟作家的語言功力所在,不是簡單地用形容詞來碼放和堆砌。用色彩營造一種意境,表述一種觀點或者抒發(fā)一種情感,一定會有恰如其分的語言和色彩擔此重任,像“詩圣”杜甫《三吏》《三別》中的陰沉、灰暗色調以表其沉郁、頓挫的憂國憂民情懷,“詩仙”李白諸多詩篇里輕松、明亮色調表現了詩人放浪不羈、蔑視權貴的高傲性情?!蹲砦掏び洝贰ⅰ对狸枠怯洝坊蛏术r亮或明滅互見,無不是作者那一階段心路歷程的影像。用色彩說話應該是功成名就的畫家陳奕純從容地走向中國文壇,走進中國散文界的顯著特點之一。
其實,更多的時候陳奕純是作為中國頗具影響力的中青年實力派畫家活躍在中國書畫界的。他是著名的書法家、畫家、藝術學博士、教授、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他的三十多件大尺幅書畫作品被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城樓等國家重要部門作為珍寶收藏,部分作品在重要位置懸掛。這是作為畫家兼作家的陳奕純的榮幸與光榮。
宋代大文豪蘇軾十分欣賞唐代詩佛王維的詩歌。他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蘇軾的這句評語成為后來多少詩人和畫家終生追求的極致目標之一。作為中國散文界的同仁,我也希望無論是畫家的陳奕純,還是作家的陳奕純繼續(xù)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方面多做些揣摩和研究,長此以往,堅持不斷,前途必定輝煌。
周 明:中國現代文學館原常務副館長,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