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語法隱喻的級轉移向度及呈現方式

      2013-11-19 10:55:30何清順
      關鍵詞:復合體詞組范疇

      何清順

      (西南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0715)

      引 言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認為,人類的經驗現象在語義層按照復雜程度分為三個等級,即言辭列(sequence)、言 辭 (figure)和 成 分 (element)[1]48。這三個語義等級在詞匯語法層的無標記性體現形式分別是小句復合體、小句和詞組。如果這種體現關系發(fā)生錯位,造成級轉移,就會產生語法隱喻。這時體現言辭列的小句復合體級轉移為小句,體現言辭的小句級轉移為名詞詞組,而體現成分的詞組范疇轉移為其他類型的詞組。但是,這種對應關系至少可能引起三個方面的誤解。其一,承認了小句復合體是位于小句之上的級階單位;其二,構成小句的詞組之間可以發(fā)生范疇轉移;其三,人際隱喻和語篇隱喻也是級轉移的結果。本文根據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級階理論,分析產生語法隱喻的級轉移類型,并按照語法隱喻的識別標準探討語法隱喻的呈現方式及體現類別。

      一、語法隱喻的識別標準

      (一)級轉移

      Halldiay[2]193[3]216把詞匯語法單位在級階上劃分為小句復合體、小句、詞組/短語、詞和詞素等五個等級。然而,他后來又把小句復合體排除在了級階之外[4]71-72,這是因為小句復合體不是詞匯語法單位,四個級階單位都有可能形成復合體[5]44[6]9。

      既然小句是級階的最高單位,那么體現言辭列的小句就不是小句復合體級轉移的結果。如:

      (1)a.If such a hearing happens,then justice will be miscarried.

      b.Such a hearing is likely to lead to a miscarriage of justice.

      例(1a)中構成小句復合體的兩個小句都級轉移為名詞詞組,成了過程的參與者,體現小句間邏輯關系的連接詞if…then轉移為動詞詞組,承擔過程的功能。因此,從小句復合體到小句的轉移仍然發(fā)生在小句級,級轉移之后形成的小句是由小句復合體的連接詞動詞化來實現的。

      (二)范疇轉移

      動詞的名詞化是語法隱喻產生的主要原因,在名詞化的過程中,其他成分也隨之發(fā)生相應的范疇轉移。因此,語法隱喻是范疇轉移的結果[1]242。Martin & Rose[7]104提出了在名詞化過程中范疇轉移的兩個原則:一、過程和性質轉移為事物;二、過程和過程的性質轉移為事物的性質。如圖(1):

      圖1 名詞化過程中的范疇轉移

      但是,Martin & Rose[7]是從功能的角度來標示范疇轉移的,從詞匯語法層面上來看,這些范疇轉移并不是詞組之間的轉移,而是詞之間的轉移。按照這種觀點,動詞的名詞化即可以被看作是級轉移,也可以被看作是范疇轉移。

      (三)雙重語義特征

      級轉移并不必然產生語法隱喻[1]249。語法隱喻產生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語義發(fā)生的過程[1](259)。這 種 語 義 發(fā) 生 的 過 程 稱 為 “語 義 疊合”[1]243,語義疊合是語法隱喻產生的根源[8]。比如,動詞名詞化以后在語義層仍然體現過程,只是被構建為事物,這樣就同時具備了過程和事物的雙重語義特征。因此,雙重語義特征是語法隱喻的辨認標準[9]。

      Martin & Rose[7]140通過例(1)來說明體現邏輯語義關系的連詞在動詞化過程中發(fā)生的意義變化。體現言辭列的小句復合體(1a)轉移為小句(1b),小句連接詞If…then所表示的因果關系被級轉移為過程is likely to lead。這種隱喻化的關系小句不只表示結果,因為結果在情態(tài)可能性(probability)方面是有等級的,is likely to高于will possibly,但低于will certainly,在情態(tài)必要性(necessity)方 面 也 是 有 等 級 的,lead to 強 于associated with,但弱于result in。在這種情況下,隱喻式的使用體現了說話者對事件的參與及評價。

      (四)存在的問題

      語法隱喻的識別標準是具有語義發(fā)生過程的級轉移或范疇轉移,但是這一識別標準存在一定的模糊 性。Halliday & Matthiessen[1]246-248概 括 了13種共24項語法隱喻。這些語法隱喻種類中除了兩種動詞的名詞化之外,其余11種都不是由小句到詞組的級轉移或者詞組之間的范疇轉移,而是詞語之間的轉移。Halliday & Mathessien[1]246也提到了這些語法隱喻的轉移表現為詞類的轉移和功能的轉移,但是他們沒有進一步闡述詞類轉移的向度問題,因而導致其語法隱喻種類十分復雜,難以把握。有些語法隱喻雖然可以在一致式和隱喻式之間建立聯系,但很難識別哪一個是一致式,哪一個是隱喻式。比如,在介詞(短語)轉移為動詞詞組一類(第8種第1頁)中,他們認為(go)across→traverse產生語法隱喻,但是,僅從traverse這一動詞很難判斷它是(go)across的隱喻式。朱永生[10]提出了語法隱喻研究的三點不足,第一點就是對語法隱喻條件的論述不夠清楚。

      二、語法隱喻的級轉移向度

      (一)詞類之間的級轉移

      在構成小句的詞組當中,動詞詞組是小句的核心成分,它確立了小句的級階地位,因此動詞詞組在級階上高于名詞詞組和副詞詞組。動詞詞組的名詞化是由代表小句核心成分的動詞詞組級轉移為名詞詞組。構成詞組的詞類之間也存在著等級關系。在構成名詞詞組的詞語當中,名詞是名詞詞組的核心成分,它確立了名詞詞組的級階地位,其他的成分都對這個名詞起著修飾限定的作用,在級階上低于名詞。體現中心語的名詞可以級轉移為體現修飾語的限定詞,由此產生語法隱喻。比如,小句the government decided級轉移為名詞詞組the decision by the government時,名詞詞組the government級轉移為名詞詞組the decision的限定詞。另外,體現事物的名詞轉移為體現指示語的所有格(如the government’s decision)或體現類別語的形容詞(如the governmental decision)也是詞類之間級轉移的結果。

      動詞詞組的核心成分是限定動詞,它確立了動詞詞組的級階地位。以has been eating為例,has是限定動詞,been和eating都是非限定性動詞,在級階上低于限定動詞。限定動詞級轉移為非限定動詞可以產生語法隱喻。動名詞、現在分詞、過去分詞和不定式等四種非限定動詞形式都是限定動詞級轉移為非限定動詞的結果。如:

      (2)a.Jack likes reading.

      b.Jack stood overthere readinga novel.

      c.Jack tried hard to breakthe door.

      d.The door is broken.

      例(2a)中非限定動詞reading是動詞的名詞化,在心理過程中體現現象的參與者角色。例(2b)中reading a novel是限定動詞級轉移為非限定動詞,形成一個體現詳述關系的非限定從屬小句。例(2c)中的不定式to break也是一個非限定小句。例(2d)中的過去分詞broken是動詞的形容詞化,在屬性類的關系小句中體現屬性的功能。

      副詞詞組的構成成分全部是副詞,體現中心語的副詞不能體現修飾語,因此不會產生語法隱喻。但是在小句級轉移為名詞詞組時,體現環(huán)境成分的副詞詞組也隨之級轉移為形容詞,進入名詞詞組,體現修飾語功能,產生語法隱喻。

      (二)級轉移的單向性

      根據Halliday的級階理論,任何一個級階單位都由一個或幾個下一級單位組成,不同的級階之間可以發(fā)生級轉移,但級轉移只能是級下降,不能是級上升[11]124。動詞可以名詞化,但名詞不能動詞化。名詞詞組和副詞詞組之間不會發(fā)生級轉移,因為它們在級階上是相等的,都低于動詞詞組。比如,Tomorrow is the national day和The national day is coming tomorrow中,第一個tomorrow是名詞詞組,體現參與者,第二個是副詞詞組,體現環(huán)境成分,但不能說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語法隱喻。

      從小句到名詞詞組經歷了級轉移,并伴隨著其他成分之間地位的轉移,這些成分共同構成了語法隱喻結構[1]250。如:

      (3)a.She writes totally differently.

      b.Her writing is totally different.

      例(3b)中有四個語法隱喻成分,一個是動詞的名詞化writing,其他三個是在動詞名詞化過程中引起的詞類之間的級轉移。在write名詞化為writing時,名詞詞組she也級轉移為形容詞her,成了writing的指示語,體現環(huán)境成分的副詞differently也級轉移為體現名詞屬性的形容詞different,副詞的加強型修飾語totally也級轉移為形容詞的修飾語totally。

      即使沒有動詞的名詞化,一個成分從詞組級轉移為詞級也可以產生語法隱喻。如名詞詞組his book中,his是he的隱喻式;名詞詞組his book也可以被認為是小句he has the book的名詞化。在小句the accused appeared to be innocent級轉移為名詞詞組the apparent innocence of the accused的過程中,一致式中的the accused是名詞詞組,體現事物,在隱喻式中變成了限定詞,體現事物的修飾語,屬于級下降,產生了語法隱喻。但是,這里的形容詞innocent轉移為名詞innocence并不符合級轉移的單向性原則。對此,我們有必要區(qū)分體現修飾語的形容詞和體現屬性的形容詞。如:

      (4)a.Jill is beautiful.

      b.Jill is a beautiful girl.

      這兩句話都是屬性類的關系小句。例(4a)中的beautiful和例(4b)中的a beautiful girl都是Jill的屬性,但例(4a)中體現屬性的beautiful在級階上顯然比例(4b)中體現修飾語的beautiful高。例(4a)可以級轉移為名詞詞組Jill’s beauty,在這一級轉移過程中,體現屬性的beautiful被名詞化為beauty,體現事物。體現事物的名詞級轉移為體現修飾語的形容詞是發(fā)生在詞組級,而體現屬性的形容詞級轉移為體現事物的名詞是發(fā)生在小句級。這樣便有效地解釋了 Halliday & Matthiessen[1]246-248提出的形容詞轉移為名詞(第1種)和名詞轉移為形容詞(第13種第1項)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語法隱喻類型。由介詞或介詞短語轉移為動詞詞組而產生的語法隱喻(第8種)也可以作同樣的解釋,即(go)across級轉移為traverse而產生的語法隱喻。

      根據級轉移的單向性原則,我們可以對Hallliday[3]討論過的一個語法隱喻例子重新進行分析:

      (5)a.Mary saw something wonderful.

      b.Mary came upon a wonderful sight

      c.A wonderful sight met Mary’s eyes.

      根據 Hallliday[3],這三句話都表達“瑪麗看到某種東西”這一概念意義。例(5a)是一個表達感覺的心理過程,采取“感覺者+過程+現象”的結構形式,是一致式。在例(5b)和(5c)中,心理過程變成了物質過程,分別由came upon和met得以實現,體現過程的感覺動詞saw在例(5b)中也級轉移為體現參與者的名詞詞組a sight,在例(5c)中被分裂為行為者a sight,物質過程meet和目標eyes,而感覺者Mary則變成了目標的所有者。因此,例(5b)和(5c)是例(5a)的隱喻式。例(5)顯示,一個過程轉移為另一個過程便產生語法隱喻[3]343。

      然而,語法隱喻的產生是在詞匯語法層發(fā)生級轉移的結果,而過程是語義層面上的概念,過程與過程之間的范疇轉移不是在詞匯語法層進行的,而是在語義層的及物性系統(tǒng)中選擇的結果,不可能產生語法隱喻。這是因為,語法隱喻落實在名詞化和動詞化等形式手段的使用上[10]。這樣,例(5b)和例(5c)中的物質過程就不是(5a)中感覺過程范疇轉移的結果。例(5b)和例(5c)是例(5a)的語法隱喻,原因是例(5b)中有一個動詞的名詞化sight,例(5c)中有兩個語法隱喻標記,一個是名詞化sight,另一個是名詞的所有格Mary’s。

      三、語法隱喻的呈現方式

      級轉移可以產生語法隱喻,但并不是所有的語法隱喻都是級轉移的結果。McGregor[12]認為級階的解釋力僅限于經驗元功能。換言之,級階理論對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是沒有解釋力的,因此,不能從人際隱喻和語篇隱喻中尋求級轉移解釋。

      Saussure[13]把語言的呈現方式分為橫組合和縱聚合。橫組合體現語言結構,縱聚合體現選擇網絡。Halliday & Matthiessen[1]249根據語言的呈現方式,把語法隱喻分為橫組合型語法隱喻和縱聚合型語法隱喻。

      (一)橫組合型語法隱喻

      橫組合型語法隱喻產生于語篇內部語法結構的調整。如圖(2):

      橫組合型語法隱喻的特征是經過級轉移以后,句法結構被重新組合,隱喻成分扮演了新角色,但還保留舊角色,此時新角色發(fā)揮句法作用,舊角色不發(fā)揮句法作用。概念隱喻的產生是語義層在詞匯語法層的重新排列[14]192,屬于橫組合型語法隱喻。

      圖2 橫組合型語法隱喻

      根據雙重語義特征的識別標準,我們可以對例(6)中的橫組合型語法隱喻進行分析。

      (6)a.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on the fifth day.

      b.The fifth day saw their arrival at the summit.

      例(6b)中的感覺過程要求其感覺者是生命體,但the fifth day不是生命體,在這里和感覺過程saw搭配,被隱喻化為生命體,但這種隱喻屬于詞匯隱喻的范疇。實際上,例(6b)中的語法隱喻是例(6a)中的動詞詞組arrived名詞化為arrival而產生的,在名詞化的過程中體現參與者的名詞詞組they也級轉移為體現指示語的形容詞their,其他成分并沒有發(fā)生級轉移。例(6a)中的名詞詞組the fifth day體現環(huán)境成分,在例(6b)中體現感覺者,沒有發(fā)生語法隱喻所要求的級轉移。

      (二)縱聚合型語法隱喻

      縱聚合型語法隱喻產生于語篇內語義范疇與語篇外語義范疇的聯系。這一范疇之間的聯系可以被認為是某種心理表征[8]。如圖(3):

      圖3 縱聚合型語法隱喻

      縱聚合型語法隱喻的特征是不經過級轉移,句法結構不經歷重新組合,隱喻成分還扮演舊角色,但同時被賦予了新角色,新舊角色同時發(fā)揮作用。人際隱喻的產生是人的社會關系的重新組合[15],也屬于縱聚合型語法隱喻。人際隱喻包括情態(tài)隱喻和語氣隱喻,情態(tài)隱喻產生于情態(tài)化成分從隱性主觀到顯性客觀的范疇轉移,語氣隱喻產生于陳述、疑問和祈使等語氣形式之間的范疇轉移。

      語篇隱喻是語篇層面的重新組織,由于連接者是處于級階之外的[5]79,去掉顯性連接者標記并沒有改變小句的結構,沒有發(fā)生概念隱喻所需要的級轉移,也沒有發(fā)生人際隱喻所需要的范疇轉移,只具有語篇功能,體現為某種心理表征,屬于縱聚合型的語法隱喻。如圖(3)中的連接詞while連接的是一個增強型非限定小句,省略連接詞仍然體現增強關系,通過語義關系的心理表征建立語篇的銜接與連貫。

      在縱聚合型語法隱喻方面,應該把雙重語義特征與歧義區(qū)分開來。根據 Halliday & Matthiessen[1]231,低級階上的表達式包含較少的信息。這意味著,語法隱喻產生的過程不但是一個語義發(fā)生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信息減少的過程。由于信息量的減少,語法隱喻會造成多重解讀空間。如隱喻式reduced loading caused engine failure可以有以下解讀:

      可以看出,多種解讀是語法隱喻產生的結果,而不是語法隱喻產生的條件。換句話說,多種解讀可以造成歧義,但不會產生語法隱喻。如:

      Lassen[8]認為例(7a)有例(7b)和(7c)兩種可能的解讀,因此屬于縱聚合型語法隱喻。然而,語法隱喻是一個意義有兩種或多種語法形式來體現,并且導致語義的發(fā)生,而例(7a)是一種語法形式有兩種可能的意義,因此不屬于語法隱喻的范疇。

      四、結論

      Halliday提出的語法隱喻復雜而難以把握,一致式和隱喻式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根據級階理論,級轉移只能發(fā)生在從上一級到下一級的級下降,但不能發(fā)生在從下一級到上一級的級上升。每一個級階單位中都有一個代表這一級階的核心成分,組成該級階單位的其他成分在級階上低于該核心成分。這樣,Halliday提出的許多語法隱喻類型都可以得到較好的解釋。小句復合體不是級階單位,因此不會級轉移為小句,體現言辭列的小句復合體轉移為體現言辭列的小句不是級轉移,而是處于級階之外的連接者動詞化的結果。根據語言的呈現方式,語法隱喻可以分為橫組合型和縱聚合型兩種,概念隱喻體現為橫組合型的級轉移,人際隱喻體現為縱聚合型的范疇轉移,語篇隱喻則體現為縱聚合型的心理表征。語法隱喻的共同識別標準是雙重語義特征。語法隱喻的產生即是一個語義發(fā)生的過程,也是一個信息減少的過程。

      [1] Halliday,M.A.K.&C.M.I.M.Matthiessen.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 Language-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London and New York:Cassell,1999.

      [2]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85.

      [3]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4] Matthiessen,C.M.I.M.& M.A.K.Halliday.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a First Step into the Theory[M].Sydney:Macquarie University/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1997/2009.

      [5] 楊炳鈞.英語非限定小句之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6] Halliday,M.A.K.&C.M.I.M.Matthiessen.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3r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2004.

      [7] Martin,J.R.&D.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Continuum,2003.

      [8] Lassen,I.Acces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in Technical Manuals:A Survey of Style and Grammatical Metaphor [M ]. Philadelphia/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3.

      [9] 范文芳.試論語法隱喻的綜合模式[J].外語教學,2007(4):12-15.

      [10] 朱永生.名詞化、動詞化與語法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2):83-90.

      [11] Halliday,M.A.K.The Concept of Rank:a Reply[A].In J.Webster (ed.).On Grammar [C].London & New York:Continuum,1966/2002:118-126.

      [12] McGregor,W.The Concept of Rank in Systemic Linguistics[A].In E.Ventola(ed.).Functional and Systemic Linguistics:Approaches and Uses[C].Berlin &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1:121-38.

      [13] Saussure,F.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ed.J. Culler, trans. W. Baskin). London:Fontana,1974.

      [14] 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8.

      [15] Ravelli,L.J.Renewal of Connection: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n Understanding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A].In A-M.Simon-Vandenbergen,M.Taverniers & L.J.Ravelli(eds). Grammatical Metaphor: Views from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C].Philadelphia/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3.

      猜你喜歡
      復合體詞組范疇
      批評話語分析的論辯范疇研究
      正合范疇中的復形、余撓對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導出范疇
      CoFe2O4/空心微球復合體的制備與吸波性能
      副詞和副詞詞組
      3種多糖復合體外抗腫瘤協同增效作用
      食品科學(2013年15期)2013-03-11 18:25:51
      日本西南部四國增生復合體中的錳礦分布
      地球學報(2012年1期)2012-09-20 00:46:42
      Polycomb Group蛋白復合體與干細胞的發(fā)育調控
      不能把范疇不同的兩個問題混為一談
      軍事歷史(1981年2期)1981-08-14 08:27:58
      商城县| 云龙县| 临湘市| 舞阳县| 西丰县| 衡水市| 德令哈市| 河北区| 林芝县| 安庆市| 阿城市| 金寨县| 鹿邑县| 阿克苏市| 连云港市| 原平市| 天柱县| 澄城县| 饶平县| 峨眉山市| 六安市| 收藏| 治多县| 二连浩特市| 德江县| 湖州市| 泸溪县| 阿合奇县| 沐川县| 临江市| 松溪县| 沙湾县| 夏邑县| 理塘县| 长乐市| 巫山县| 岫岩| 梅州市| 密山市| 凤冈县|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