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商洛學院學報》(2006—2012)載文統(tǒng)計分析

      2013-11-19 11:28:06李亞青
      商洛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載文商洛時滯

      李亞青

      (商洛學院 圖書館,陜西商洛 726000)

      《商洛學院學報》(以下簡稱《學報》)創(chuàng)刊于1985年,1998年在國內(nèi)公開發(fā)行。主要覆蓋的學科和欄目有賈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文學研究、數(shù)論研究、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研究、教育教學研究、圖書管理與編輯學研究及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英語、政治、歷史、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體育、法學、哲學等基礎學科。長期以來,《學報》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地方優(yōu)勢與學科優(yōu)勢結合的辦刊方針,形成了獨特的辦刊風格,多次在全國、全省學術期刊評價中獲獎。特別是2008年《學報》改版以來,其信息密度、學術水平、辦刊質量都得到較大提升,2010年在第四屆全國高校社科期刊評選中被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高校優(yōu)秀社科期刊,被陜西省新聞出版局、陜西省高等學報研究會評為2006—2009年優(yōu)秀社科學報,《賈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欄目被評為陜西省高等學校學報2006—2009年特色欄目,在2011版RCCSE社科綜合類期刊評價中,位居全國641種社科綜合類期刊142名,處于擴展核心期區(qū),在國內(nèi)影響越來越大。作為學校的科研學術窗口,《學報》在促進學科進步、加強學術交流和扶植人才成長等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對期刊進行定量分析,能夠全面反映刊物的學術水平,展示取得的成績,總結存在的問題。楊增強曾對《學報》辦刊的地方特色進行了探討[1],李繼高就《學報》的欄目建設和2000—2005年引文信息進行分析[2-3],張國春統(tǒng)計分析了《學報》2000—2005年載文和作者信息[4-5],李亞青測評分析了《學報》1999—2009年核心著者[6]。為了全面反映近幾年學報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了解商洛學院師資力量和科研水平,本文在前者研究的基礎上,利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學報》2006—2012年載文進行科學的統(tǒng)計分析,為《學報》的發(fā)展提供可靠的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

      1 數(shù)據(jù)來源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以“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絡出版總庫”和2006—2012年期刊為數(shù)據(jù)源,對《學報》2006—2012年載文量、信息密度、作者分布、基金論文、出版時滯、研究領域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統(tǒng)計過程中篩除了宣傳報導、人物介紹和簡單評論等非學術性論文,共獲得文獻956篇。

      2 統(tǒng)計結果與分析

      2.1 載文量及信息密度

      載文量是反映期刊信息量大小的重要指標,是作為衡量學術期刊吸收和傳遞信息能力的重要參數(shù),也是遴選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標。信息密度是以每個印張所載結構、概念完整的文章數(shù)量計算,常被用來測定期刊信息的輸出能力,是衡量刊物信息含量和辦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7]。2006—2012年《學報》共出版38期,總載文量共956篇,3904頁,載文量最多的是2006年第2期和第4期,為39篇,最少19篇,是2011年第1期。2006和2007年4期/年128頁/期,2008年改版,每年6期,每期96頁,均為A4開本。《學報》期均載文量25.16篇,改版后載文量22-23篇。篇均頁數(shù)4.08頁,平均信息密度3.93篇/印張,均達到了學術期刊信息量評價的良好指標,說明《學報》沒有受經(jīng)濟利益驅動隨意增加刊期及頁數(shù)。

      篇密度指每頁可利用的論文篇數(shù),衡量論文論述深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篇密度越大,信息量越大[8]。2006年篇密度最高,為0.29篇/頁,近3年穩(wěn)定在0.23篇/頁,篇密度平均為0.24篇/頁,說明《學報》具有良好的信息輸出能力(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表1 載文量及信息密度分析

      2.2 著者分布

      2.2.1 合著分析

      由表2所示,2006—2012年刊出的956篇文獻中,共有1484位作者,人均發(fā)文量0.64篇,獨著論文590篇,合著論文366篇,其中2人合著248篇,3人合著83篇,4人合著28篇,5人合著7篇,合著度為1.55,合作率為38.28%。統(tǒng)計結果表明,《學報》文獻合著度和合作率在高校學報及社科類期刊居中水平,以獨著為主,多人合作、不同單位合作及異地合作研究成果較少,作者合作意識較弱,行業(yè)之間交流不夠,協(xié)作攻關優(yōu)勢不夠強。

      表2 論文合作情況分析

      2.2.2 作者機構、區(qū)域差異分析

      對956篇論文第一作者信息進行統(tǒng)計(見表3),高校作者856人,占89.54%,科研院所18人,占1.88%,其他機構82篇,占8.58%,說明《學報》作者主要是高校,其他行業(yè)較少。值得一提的是,作家、評論家在《學報》占有一席之地,占總發(fā)文量5.33%,本院教師發(fā)文519篇,占文獻總數(shù)54.29%,說明本院教師是《學報》的絕對主力,《學報》為本院教職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科研成果展示平臺。從作者的地域分布看,《學報》作者以陜西本土為主,共826人,占86.4%,外地作者130人,占13.6%。作者分布于全國26個?。ㄗ灾螀^(qū)、直轄市)高校,有2篇來自日本學者、1篇來自印度學者,均為全英文版。部分論文是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學者研究成果,賈平凹、陳忠實、孫見喜等一批文壇大家多篇文章在《學報》上刊登,充分體現(xiàn)了《學報》立足陜西、面向全國的辦刊方向,也充分說明《學報》在國內(nèi)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學術價值越來越高,這與近幾年審稿專家約稿力度逐漸加大以及熱心科研人員踴躍響應約稿是密不可分的。

      表3 作者機構及區(qū)域差異分析

      2.2.3 作者職稱、學位分析

      以第一作者為研究對象(見表4),對956篇論文進行統(tǒng)計分析,《學報》正高職稱作者占10.67%,副高職稱作者占21.55%,副高以上職稱作者在《學報》刊登論文達到了1/3,中級及以下職稱占到52.72%,說明這些作者是《學報》的作者群的骨干力量,近幾年雖然副高以上職稱作者略呈增長態(tài)勢,但總體仍趨于平穩(wěn)。博士、碩士學位作者分別為60人和345人,占42.37%,特別是近幾年比例在快速提高。《學報》擁有一批穩(wěn)定的、較高水平的作者群,高級職稱科研人員在學院科研活動中起著重要的帶頭作用,而年輕科研人才尤為突出。這從側面反映了《學報》積極扶持和培養(yǎng)了一批年輕科研人才,在促進學術交流,提高學院科技水平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2.4 主要作者分析

      在956篇文獻中有606位作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論文,以下僅選擇這606位第一作者為研究對象,他們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見表5,67.66%作者只發(fā)表1篇論文,17.82%作者發(fā)表了2篇論文,8.25%作者發(fā)表3篇論文,發(fā)表4篇以上論文作者6.27%。根據(jù)普賴斯定律,核心作者應該完成所有專業(yè)文獻總和的一半,N≈0.749(nmax/2)[11](n是指發(fā)文最多的作者所發(fā)表的文獻數(shù)),結合表5數(shù)據(jù)得出N≈2。發(fā)文2篇以上作者196人,占作者總數(shù)的32.34%,共發(fā)表論文546篇,占論文總數(shù)的57.11%,遠遠高于普賴斯定律要求,說明《學報》已經(jīng)培育了一支穩(wěn)定的作者隊伍。發(fā)文最多的是程華,共8篇,李繼高、楊增強、王念良發(fā)文各7篇,陳忠實、孫見喜、張小斌、朱曉琴發(fā)文各6篇,余方平、冀開運、席忍學、任有良、朱書祥、孫新峰、楊憲華發(fā)文各5篇,這15人發(fā)文共88篇,占論文總數(shù)的9.21%,他們?yōu)椤秾W報》的發(fā)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特別要說明的是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冀開運教授和寶雞文理學院文學系孫新峰教授,都在《學報》上先后發(fā)文5篇,為推進學術交流和進步做出積極的努力。

      表4 作者職稱及學位分析

      表5 第一作者發(fā)文情況統(tǒng)計

      2.3 論文出版時滯

      出版時滯為該刊該期出版日期減去該期各篇文章收稿日期,以天為單位。 平均出版時滯為該期各篇文章出版時滯的平均值。平均出版時滯天數(shù)少,論文出版時效性好[9]。論文出版時滯的主要影響因素有期刊版面、出版周期、論文學術質量、專家審稿時長、編輯處理周期等[10]。如圖1所示,《學報》2006—2012 年平均時滯為108,114,105,89,99,84,114 d,7 年平均時滯為 102 d,基本處于3個月左右。出版時滯最短18 d,最長365 d,波動比較大,2009年以來出版時滯總體呈縮短趨勢。

      圖1 平均出版時滯年度分布

      2.4 基金論文統(tǒng)計

      期刊中基金項目論文的比例,是衡量刊物學術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統(tǒng)計中,國家級基金項目主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及國家重點項目基金等,省部級基金項目主要包括省級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科技部、農(nóng)業(yè)部等部門設立的基金和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市廳級項目主要包括市級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基金和教育廳、農(nóng)業(yè)廳等部門基金,校級基金是高校內(nèi)部設立基金項目,一個課題同時得到2個或2個以上的基金支持時,以最高級別基金作為統(tǒng)計對象。圖2所示,基金論文總數(shù)和所占論文比例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從2006年33篇、22.60%上升到2012年77篇、57.89%,基金論文比例上升16.71%,2012年達到最高水平。2009年以后,基金論文一直處于40%以上的高水平。從表5可以看出,基金論文403篇,占956篇論文42.15%,2個或2個以上基金支持的論文共112篇,占總數(shù)的11.72%。其中省部級以上基金課題115項,占論文總數(shù)的12.03,市廳級項目課題121項,占12.66%,院校級課題167項,占17.47%。這些數(shù)據(jù)反映了《學報》刊載論文的整體水平正快速提高,因為基金項目或受資助課題,都要經(jīng)過嚴格的評審和篩選,一般是前沿和熱點或重點項目,代表著該學科領域內(nèi)研究的新動向、新趨勢,起點較高,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易產(chǎn)生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成果,因此基金論文據(jù)有很強的新穎性和較高的學術水平。

      圖2 基金論文年度分布

      表6 論文資助項目來源

      2.5 研究領域和學科分析

      根據(jù)《中圖分類法》自然科學學科分類和社會科學學科分類,結合區(qū)域特色,將2006—2012年《學報》956篇論文進行研究領域和學科分類,如表7所示,載文涉及文學、歷史學、經(jīng)濟學、政治學、圖書情報與文獻學、語言學、教育學、法學、哲學、體育學等10個社會科學學科和數(shù)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等5個自然科學學科(由于哲學論文僅有3篇,未單獨分類)。發(fā)文量位居首位的是文學研究,占載文量的15.48%,語言學論文89篇(其中外語語言66篇、漢語 類23篇),位居第二,數(shù)學論文77篇,位居第三,政治學位居第四,經(jīng)濟學位居第五,這與學院的專業(yè)設置和學科發(fā)展基本一致。圖書情報與文獻大學、化學、教育學、生物學、歷史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等學科論文所占比重也較大。應引起重視的是,物理學科一直是商洛學院的優(yōu)勢專業(yè),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學報》開辟“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研究”欄目,但這7年中《學報》刊登的相關研究論文較少,影響力不夠大。

      3 結論及建議

      《學報》信息密度較大,出版時滯較短,作者分布廣泛,高職稱、高學歷作者逐漸增加,基金論文比例處于較高水平,學科涉及面廣。《學報》在學院領導的重視支持下,在編輯的辛勤努力下,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成果展示平臺,已經(jīng)形成了一批穩(wěn)定的、高素質的作者隊伍,在培養(yǎng)年輕科研人員、促進學術交流、推進學院學科建設、促進商洛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其辦刊質量、學術水平、影響力都在迅速提升。

      表5 第一作者發(fā)文情況統(tǒng)計

      在看到《學報》成長發(fā)展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存在的問題。一是部分特色欄目優(yōu)勢不強,特別是“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研究”欄目發(fā)文量過少,沒有保持傳統(tǒng)優(yōu)勢,應該繼續(xù)加強特色欄目建設,積極做好約稿工作,鞏固學院基本稿源,不斷拓寬用稿渠道;二是高職稱、高學歷作者偏少,應該在逐步提升辦刊質量的同時,加大《學報》的宣傳力度,擴大影響力??梢赃m時組織學院教授和博士、碩士學歷教師開展一些學術交流活動;三是國家級、省部級基金論文比例偏低,應鼓勵廣大科研人員,特別是優(yōu)勢專業(yè)教授和博士、碩士學歷教師要做好科研立項,積極爭取項目支持。學院也應為項目的爭取積極努力。一方面解決研究經(jīng)費的不足,一方面可以提升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的影響力;四是作者協(xié)作攻關優(yōu)勢不強,合作研究有助于擴大研究范圍,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應該鼓勵和加強合作研究,特別要加強不同行業(yè)之間、高校之間、高校內(nèi)部的合作,發(fā)揮協(xié)作攻關優(yōu)勢,實現(xiàn)理論研究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促進學科的健康發(fā)展;五是覆蓋學科過多,主題過于分散,建議將欄目進行整合,對稿件進行分類,分期次分欄目進行刊登;六是出版時滯盡量縮短,雖然平均出版時滯在3個月,但最長的達到1年時間,出版時滯在6個月的論文所占比重依然較大。建議充實編輯部編輯人員,固定專職編輯,或者外聘專家編輯,以減輕現(xiàn)有編輯壓力,縮短審稿周期和出版周期。

      [1]楊增強.地方特色與時代特征——地方院校學報的生命力之源[J].商洛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5,19(專輯):1-3.

      [2]李繼高.以欄目建設為重點辦好地方性院校學報[J].商洛學院學報,2006,20(4):90-92.

      [3]李繼高,張國春.《商洛學院學報》2000—2005年引文信息統(tǒng)計分析[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181-185.

      [4]張國春,李繼高.《商洛學院學報》2000—2005年載文信息分析[J].商洛學院學報,2007,21(1):99-102.

      [5]張國春,彭治民.《商洛學院學報》2000—2005年作者信息統(tǒng)計分析[J].榆林學院學報,2007(5):97-99.

      [6]李亞青,孔莉.《商洛學院學報》1999—2009核心著者測評與分析[J].商洛學院學報,2010,24(2):93-96.

      [7]陳石平,劉巖.《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2010)載文統(tǒng)計分析[J].浙江工業(yè)大學報,2011,39(3):342-346.

      [8]楊穎.《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載文及作者統(tǒng)計分析[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8(6):61-64.

      [9]黃建軍,朱穎嫄,陳詠梅,等.2005—2010年《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yī)學版)》評價指標統(tǒng)計與分析[J].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2(5):552-556.

      [10]馬文軍,孫守增,劉洪濤.《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04—2010年載文信息及被引頻次統(tǒng)計分析[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11,33(3):326-330.

      [11]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167-194,423.

      猜你喜歡
      載文商洛時滯
      向本期載文的審稿專家致謝
      海洋通報(2022年3期)2022-09-27 02:46:38
      向本期載文的審稿專家致謝
      海洋通報(2022年2期)2022-06-30 06:07:32
      向本期載文的審稿專家致謝
      海洋通報(2021年3期)2021-08-14 02:21:00
      文以載道與道以載文
      社會科學(2021年7期)2021-07-08 02:28:30
      陜西商洛:創(chuàng)出菌蔬輪種發(fā)展新模式
      帶有時滯項的復Ginzburg-Landau方程的拉回吸引子
      商洛水源地生態(tài)經(jīng)濟區(qū)劃分析
      商洛加快培育千億元新能源汽車產(chǎn)業(yè)集群
      一階非線性時滯微分方程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一類時滯Duffing微分方程同宿解的存在性
      武宁县| 庆阳市| 梧州市| 武城县| 巴林左旗| 陕西省| 五家渠市| 山阳县| 乾安县| 文山县| 保定市| 通渭县| 长泰县| 商河县| 古田县| 凤阳县| 湘潭县| 普兰县| 桐柏县| 乌鲁木齐县| 天峻县| 临沭县| 盐池县| 包头市| 三门县| 江北区| 虹口区| 安乡县| 平南县| 湘潭市| 崇文区| 出国| 邵阳市| 呼和浩特市| 本溪市| 得荣县| 板桥市| 龙山县| 府谷县| 岳普湖县| 峡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