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華
近年來,“茶”正成為中國影視界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正形成一個以茶文化、茶歷史、茶人故事為表現(xiàn)領域的電影類別,我們姑且稱之為“茶電影”。茶電影不僅僅是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更提供了影視界可以挖掘并創(chuàng)新的主題。
茶電影中所涉及到的茶文化元素范圍較廣,包括茶的起源、茶的歷史、茶道大師、還有茶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相結合,例如移民問題,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問題,更有的茶電影作品牽涉到了政治問題。
如英國影片“East is east”(《東就是東》1999),講述的是英國西北部一座工業(yè)城市里的茶葉與巴基斯坦移民的故事;意大利·英國影片“Tea with Mussolini”(《與墨索里尼喝茶》1999),講述的是20世紀30年代意大利法西斯有關茶的故事。中國1982年拍攝的《茶館》就是通過對茶館常客善惡美丑眾生相的刻畫,講述了三個被埋葬的時代,也通過老茶館幾十年的變遷,折射出一部蒼涼悲愴的中國近代史。
茶電影中的茶一般不是作為主題出現(xiàn)的,而是作為某種依托工具,借此來展開劇情,即茶電影中關于茶的介紹一般不是專業(yè)性、知識性、全面性的講解,而只是作為影片中的某一線索或元素。
例如,法國影片“Le the a la menthe”(《薄荷茶》1984),茶葉是作為移民與警察之間的一種聯(lián)系紐帶而出現(xiàn)的;在英國影片“The Lady Vanishes”(《失蹤的女人》)中,一袋非常特殊的茶是該部電影的線索,繼而成為證據(jù),引導影片劇情發(fā)展。中國影片《綠茶》中,綠茶是作為一種算命工具出現(xiàn)的,只在影片開頭和結尾處提到綠茶,其他部分幾乎從未提及。
茶電影中以茶為主題的數(shù)量少,大多集中于一些茶文化豐富且發(fā)達的國家,如日本,英國。中國雖有著悠遠的茶文化歷史,古代每年各地都會向朝廷貢茶,現(xiàn)代有很多的茶葉大師,但因仍處于發(fā)展中國國家,茶文化產業(yè)不甚發(fā)達,茶影視依然較少。
“Ugetsu monogatari”(《雨后的朦朧月光》)是日本影片,講的就是古代日本的茶葉。“Tokyo monogatari”(《東京物語》),講的是當代日本茶。1992年的英國影片“Howards End”(《霍華德莊園》),講述的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有關茶葉的故事?!癝ammy and Rosie Get Laid”(《薩米和羅西》),講述的是英國的印度移民區(qū)里有關茶的故事。
茶電影中的故事有些是根據(jù)茶文化小說改編而來。茶影視產業(yè)的發(fā)展與茶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日本影片“Sen No Rikyu”(《一位茶師之死》),講述的是在1618年,兩名男子試圖弄明白為什么茶葉大師千利休會在17年前剖腹自殺的故事。該片是根據(jù)井上安司的小說改編的。
中國茶電影發(fā)展后來居上,茶電影作品在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都有較大發(fā)展。 2005年,首部中國茶文化紀實電影《南方嘉木》(The South Ka Wood)開始拍攝。這部電影以中華五千年悠久的發(fā)展歷史為背景,結合中國歷史環(huán)境,分析了中國茶文化在社會中的社會形態(tài)和中國茶文化的精髓。2010年5月25日,世界首部中國茶文化紀實電影《南方嘉木》啟動盛典在長興縣大唐貢茶院隆重舉行,吸引了來自國內外600名影視界專家、茶界專家、文化界專家學者等共聚顧渚山陸羽閣廣場,共同見證了世界首部茶文化史詩巨著的啟動典禮。這一影視作品在世界上影響巨大。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茶歷史悠遠的國度,也是世界上的茶葉生產大國,但是中國的茶文化作為一種產業(yè),其發(fā)展與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相比,卻略顯緩慢。世界上關于茶的影視劇較早出現(xiàn)是在美國,英國、法國的茶影視劇也相對較多,中國卻數(shù)量甚微,寥寥無幾。我們應該向茶影視產業(yè)發(fā)達的國家學習,借助中國豐富的茶文化歷史以及數(shù)之不盡的茶文化傳說故事、文學作品,通過影視來宣傳中國茶文化,使茶影視在數(shù)量上和質量上都有所突破。
再者,中國的文化典籍中關于茶的記錄頗多,東漢的《神農本草》、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明代顧元慶《茶譜》等史書,均詳細記載了茶葉的藥用功效。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悠遠而豐富,茶歷史的變遷,茶葉大師,品茶會等眾多主題都可以成為茶影視中的元素。
【責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