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健,安 田
(西華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世界旅游業(yè)國際排名與古城堡關聯現象研究
李 健,安 田
(西華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對各旅游業(yè)大國而言,“世遺”級景觀的保有數量和旅游業(yè)收入間存在著明顯的關聯性。古城堡類景觀資源在“世遺”中占有相當大比重,中國在古城堡的開發(fā)和利用方面做得還不夠,沒有達到旅游資源大國的平均水平,在開發(fā)古城堡方面,蘊藏著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兔篮们熬啊?/p>
旅游業(yè);古城堡;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旅游業(yè)在上個世紀中后期異軍突起,并逐步成長為全球經濟中規(guī)模最大的產業(yè)。各國所擁有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簡稱“世遺”)級景觀資源,成為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支柱。古城堡類歷史文化遺產在“世遺”級景觀資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盡管中國尤其是巴蜀地區(qū)擁有豐富的古城堡資源,但我國旅游學界對此類資源及其經濟價值的關注度似乎還不高,導致此類資源被漠視、閑置和毀損。本文以全球各旅游大國的國際創(chuàng)收業(yè)績的國際排名為基礎,通過與它們各自擁有的、聚集古城堡的“世遺”級景觀資源間多項國際排名,進行比較統計分析,從宏觀經濟層面揭示古城堡與旅游產業(yè)發(fā)展間的重要關聯現象,以期喚起各界對保護和利用此類資源的高度關注。
本文對“古城堡”概念的理解,遵循“中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標準,即中文“城堡”與英文名稱“castle”的涵義相對應,其標準定義是“結構體系完整并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用于設防的城體或堡壘”。
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公認的具有突出歷史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根據形態(tài)和性質,世界遺產可細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記憶遺產”、“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簡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景觀遺產”等類型。為方便分析,本文使用的“世界文化遺產”概念將包括“文化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及“文化景觀遺產”等三類,但不包括“記憶遺產”和“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世紀50年代末,埃及政府決定建造阿斯旺大水壩。由于這項工程將會淹沒尼羅河河谷中、包括阿布辛貝神殿和菲萊神殿等在內的古埃及珍貴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起了“努比亞行動計劃”,游說五十多個國家集資數千萬美元,成功地遷建和保護了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并將其保護問題納入聯合國監(jiān)督范圍。在這次國際聯合行動成功的基礎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2年在巴黎召開成員國會議,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在美國領頭加入該公約后,至今約有180多個國家加入“世界遺產委員會”,使該公約成為參與國家最多的國際公約。
1985年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并于2007年以最高票數當選“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簡稱世界遺產委員會)委員國,成為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并受益較多的“世遺”和旅游大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推動各國加入“世遺”公約和評定工作,開初注重的僅是保護。但其成效有限,且范圍擴展緩慢。后來隨著旅游產業(yè)在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旅游市場對優(yōu)質景觀資源的需求迅速增長,不少國家對加入“世遺”公約和判定工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世界各國對被納入“世遺名錄”的景觀,實施產業(yè)化改造,推動其朝著最能吸引境內外游客的頂級觀光項目方向轉變,為其本國旅游資源的效益最大化,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經濟環(huán)境和贏利基礎。“世遺”桂冠的創(chuàng)收能力和經濟地位迅速在全球凸顯。
因此,《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不僅開創(chuàng)了人類保護“世遺”的新時代,而且也在無意間開創(chuàng)了全球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新時代。就后者而言,其主要原因和轉化機制至少包括:
第一,促成人類在什么是“世遺”,為何要保護“世遺”等核心價值觀念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從而重建了人們的審美情趣,引領了人們參與觀光旅游的審美取向,在價值層面提升了人們對旅游的精神需求。
第二,調動了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qū)爭先恐后地積極參與推薦“世遺”項目的活動,將“世遺名錄”升級為總攬人類共同財富的統一清單,其覆蓋面和影響力擴展到了全球,成為游客衡量各國旅游業(yè)觀光資源的最權威依據。
第三,在是否納入“世遺名錄”的工作中引入“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確保了納入“世遺名錄”的景觀具備優(yōu)于其他景觀的資質,贏得了各國游客的高度信任,成為吸引和激勵他們選擇出行目的地的世界頂級觀光品牌。
第四,在世界各國的“世遺”級境觀中,古城堡類資源出類拔萃,引領時尚。
故在世界范圍內,研究分析各國、尤其是全球
旅游大國“世遺”級景觀與古城堡的關系,對客觀認知古城堡類資源對發(fā)展旅游經濟的價值,具有不可替代的權衡和參照意義。
經濟利益所至,不僅強力推進了各國對“世遺”的保護工作,而且使獲取和經營“世遺”,成為各國發(fā)展旅游產業(yè)的戰(zhàn)略資源和工作重點,這種發(fā)展趨勢也表達在2012年中期世界旅游組織發(fā)布的各種統計公告中。對各旅游業(yè)大國的業(yè)績排名能否進入世界前十位而言,“世遺”級景觀的“獲取數量和經營業(yè)績”間存在著明顯的關聯性,這點可以從兩種排名前十位入選國名單的比較統計關系中清晰地看到。
排名前十位的世界旅游大國與排名前十位的“世遺”擁有大國間,盡管排列位次有所不同,但若以是否能“入圍”衡量,這兩種前十位名單的相似度卻非常高,筆者將此稱之為“比較統計意義”上的關聯性或關聯現象,可用以證明“世遺”級觀光資源在全球旅游業(yè)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礎上,若能揭示各國“世遺”級景觀與古城堡類資源普遍的關聯性,也就能為我們認識古城堡類資源對旅游業(yè)的價值提供重要佐證。
當然,各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并非僅憑“世遺”擁有量決定,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在內的諸多配套設施和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情況亦是重要促進或約束條件,故對上述“關聯性”的深入探究,須從旅游經濟學各層面做出持續(xù)努力,才能逐步揭示其復雜具體的原因。受制于資料和能力,本文僅以宏觀層面的排位比較研究為限。
若以各國從入境旅游者處獲取收入的業(yè)績在世界排名的情況,作為衡量各國旅游業(yè)綜合發(fā)展水平的主要客觀尺度,那么通過將其與“世遺景觀”擁有量國際排名和相關諸多項事業(yè)國際排名情況作比較,就可以觀察到世界各國的旅游業(yè)發(fā)展,對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世遺景觀”資源程度不同的正相關聯性。具體情況由下表1可見。
表1 2011全球“世遺”擁有量、外貿出口額、入境旅游收入前十國排名比較表[1]
全球“世遺”擁有量排名前十國入境旅游收入排名前十國世界外貿出口額排名前十國1意大利1美國1中國2西班牙2西班牙2美國3中國3法國3德國4法國4中國4日本5德國5意大利5荷蘭6墨西哥6德國6法國7印度7英國7韓國8英國8澳大利亞8意大利9俄羅斯9中國香港9比利時10美國10中國澳門10英國
表注:境外旅游收入排名表達各國旅游業(yè)發(fā)展水平,若以其為基準,與其他類型排名相比較的相似值,則可視為兩者的關聯度。本表數據表明:世界各國旅游業(yè)發(fā)展與外貿出口額關聯度為60%;但與世遺擁有量的關聯度高達70%。
若以能否“入選前十名”為衡量相似性標準,比較三類全球排名前十的國家名單,以其相似度表達關聯現象,至少可對附表1的數據解讀如下:
第一,代表世界頂級觀光資源實力的“世遺”擁有量排名,與表達國家旅游業(yè)發(fā)展水平的入境游客收入水平排名關聯度最高,近似值高達70%;
第二,反映各國經濟發(fā)展狀態(tài)和對外關系的出口額排名,與“世遺”擁有量排名關聯度次之,相似值為60%;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香港和澳門是世界各國進入中國大陸最主要的登陸口岸,本身還能吸引大量被統計為境外游客的大陸人,故如果將香港和澳門視為中國旅游資源吸引力某種程度的延伸,那么“世遺擁有量”和“境外游客收入”這兩類國家排名的相似度高達100%,即獲取境外旅游收入前八位的國家同屬“世遺”擁有大國第一梯隊。印度、墨西哥和俄羅斯等三個“世遺”擁有大國在境外旅游收入上被擠出前十位,明顯與中國有關。因為澳大利亞在“世遺”擁有量上居世界第十一位,而印度、墨西哥和俄羅斯等在境外旅游收入上居世界前十五位。
表中對比數據還表明,各國在世界貿易出口額方面的排名,與各國旅游業(yè)的國際收入業(yè)績排名有60%的關聯度,這是一個僅次于“世遺”擁有量排名的很高比例,證實了國家間的經濟交流對國際旅游業(yè)的重要促進作用。但是,國際貿易大國不一定能成長為全球旅游產業(yè)強國,是否擁有份量足夠的優(yōu)質旅游景觀資源或許是硬性限制條件之一,世界貿易大國日本就是一個例證。日本擁有的“世遺”級景觀資源合計為16項,在世界排名第十四位,要躋身國際旅游大國前十位并非不可能,但肯定會比中國和德國更困難。
世界各國獲取的來自境外游客收入的排名,反映了它們對外部世界游客的吸引力,故可以視為衡量其旅游產業(yè)發(fā)展所達到的國際水平及競爭力的普世性基本依據。以此為比較基準,與其他有關項目的全球排名做統計比較,則可揭示哪些類型的條件或資源,對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狀況的正相關聯性的相對大小。
筆者認為,制約各國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比較重要的條件或資源包括:旅游觀光資源(以擁有世遺景觀多少為代表),國土和人口,代表各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GDP和人均GDP,以及反映各國對外經濟關系的外貿出口額排名等等。但支撐各國旅游業(yè)發(fā)展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應該是以世遺景觀為代表的優(yōu)質旅游觀光資源,這種觀念可以通過對多種類型的國際排名情況作比較分析來證明和揭示。其具體統計數據的比較分析情況,可見下表。
表2 2011全球GDP、人均GDP、境外旅游收入前十國排名比較表
全球GDP排名前十國境外旅游收入排名前十國人均GDP排名前十國1美國1美國1卡塔爾2中國2西班牙2列支敦士登3日本3法國3阿聯酋4德國4中國4新加坡5法國5意大利5盧森堡6巴西6德國6科威特7英國7英國7挪威8意大利8澳大利亞8文萊9俄羅斯9中國香港9中國香港10印度10中國澳門10美國
表注:境外旅游收入排名表達各國旅游業(yè)發(fā)展水平,若以其為基準,與其他類型排名相比較的相似值,則可視為兩者的關聯度。本數據表明:世界各國旅游業(yè)發(fā)展與GDP和人均GDP的關聯度分別為60%和20%。
從表2的對比數據中可以看出,對旅游業(yè)發(fā)展而言,各國的GDP總量比人均GDP的影響要大3倍。人均GDP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中,大部分建國史不長或國土狹小,故旅游景觀資源較少,印證了缺失優(yōu)質景觀資源將嚴重限制旅游業(yè)的發(fā)展這一論調。作為境外游客進入中國大陸的橋頭堡,土地面積狹小的香港和澳門才能在國際旅游市場中享有前十地位,因而是個例外。
表1和表2的對照還顯示出,在擁有“世遺景觀”資源最多的前十位國家中,有70%進入了世界旅游業(yè)最發(fā)達國家前十名;而全球GDP排名前十位國家中,只有60%躋身于世界旅游業(yè)最發(fā)達國家前十名。這一現象至少表明,對推動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而言,開發(fā)和經營優(yōu)質景觀尤其是“世遺”級景觀資源,具有不亞于投入其他經濟要素的重要意義。
人口規(guī)模和國土面積皆是制約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境條件,但與國家擁有的優(yōu)質景觀資源和經濟實力相比,則是次一級因素。俄羅斯擁有全球最大的國土面積,印度擁有僅次于中國的人口規(guī)模,但都未能進入國際旅游收入排名前十位。俄印兩國在“世遺”級旅游景觀資源方面的不足,應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國土面積和人口總量與之比較微不足道,但都能依托中國大陸的優(yōu)質旅游觀光資源和自身的優(yōu)質服務招攬境外游客賺金,進入世界排名前十位應在情理之中。具體情況參見下表。
表3 2011全球國土、人口、入境旅游收入前十國排名比較表
全球人口排名前十國入境旅游收入排名前十國全球國土面積排名前十國1中國1美國1俄羅斯2印度2西班牙2加拿大3美國3法國3中國4印尼4中國4美國5巴西5意大利5巴西6巴基斯坦6德國6澳大利亞7孟加拉國7英國7印度8尼日利亞8澳大利亞8阿根廷9俄羅斯9中國香港9哈薩克斯坦10日本10中國澳門10阿爾及利亞
表注:境外旅游收入排名表達各國旅游業(yè)發(fā)展水平,若以其為基準,與其他類型排名相比較的相似值,則可視為兩者的關聯度。本表數據表明:世界各國旅游業(yè)發(fā)展與人口和國土的關聯度分別為20%和30%。
從表3的對比數據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規(guī)模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中,只有中國和美國進入國際旅游業(yè)創(chuàng)收前十位行列;全球國土面積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美國和澳大利亞進入國際旅游業(yè)創(chuàng)收前十位行列,這兩類排名的關聯度分別僅為20%和30%,遠不及表2顯示出的國際旅游業(yè)創(chuàng)收能力排名與各國GDP排名的60%相似值,但與人均GDP的關聯度近似。
綜合表1-3的各類排名對比數據看,俄羅斯的情況比較特殊,需要深入分析。在本文列舉的2011年全球與旅游業(yè)相關的各類排名中,俄羅斯的情況是:在境外旅游收入方面居世界前十五位;“世遺”景觀擁有量居全球第九位;GDP名列世界第九位;國土面積居全球首位;人口規(guī)模名列世界第九位,等等。筆者認為,這些較優(yōu)指標未能將俄羅斯送入國際旅游收入前十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旅游業(yè)的產業(yè)化發(fā)展程度不夠高。其依據是,世界旅游組織(UNWTO)2011年度各國旅游業(yè)競爭力報告中,對俄羅斯旅游業(yè)各項表現的排名和評價都不高。這一案例說明,僅從各類資源的國際排名上分析各國的旅游業(yè)發(fā)展狀況還是有局限的,產業(yè)化水平對各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亦具關鍵意義。
以此案例為借鑒,下述啟示應予關注:對各國擁有的古城堡歷史遺產而言,能否在保護的基礎上實施產業(yè)化開發(fā),對其發(fā)揮在旅游經濟方面的效用具有關鍵意義,否則擁有這類歷史遺產只不過是對某種有益資源的無效占有而已!
對世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而言,“世遺”是各國招客攬金的頂級景觀資源,這是普世規(guī)律。而構成“世遺”景觀的元素歷來豐富多彩,可謂奇觀匯粹、美不勝收,因而某種同類文化遺產要通過世界性的優(yōu)勝劣汰競爭,在其中以高比重占位稱霸實屬不易。古城堡類歷史遺產也不例外。
中國修建城堡的歷史悠久。《軒轅本紀》中記載:“黃帝筑城邑,造五城?!薄秴窃酱呵铩窋喽ㄏ孽吺切藿ǔ潜さ谋亲妫骸磅呏且孕l(wèi)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敝钡轿髦苤芄醭恰懊娉笫小遍_始,中國的城堡才和集市聯系在了一起,[2]并從此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密不可分,城市一體。這些遠古的城堡,現在已基本消失,只有在考古發(fā)現中才能看到一些端倪。如考古人員在河南發(fā)現的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其城墻南北450公尺,東西390公尺,墻后則達10.6公尺,[3]居住用途有限,防御用途明顯,是古代城堡的一個明顯例證。
城堡的修建者永遠面臨著兩大難題:居住和防御。中國強大的人口壓力使得居住問題相較防御而言,顯得更為現實和迫切。中國的城堡也就越來越像城市而不像堡壘。然而在戰(zhàn)爭頻繁的年代,單純防御性質的城堡仍然不可或缺。如戰(zhàn)國出現的墩臺,依托城墻,內可住人,用于防御。后來又出現了騎墻的墩臺,叫做敵臺,較大的敵臺也稱戰(zhàn)臺或敵樓,可住百人。戚繼光的空心敵臺,則完全擺脫了城墻,成了名符其實的城堡,在對倭寇的作戰(zhàn)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這種空心敵臺有數十座保存至今。此外還有一種圓形高大中空的鳳凰臺,下部無門,由中部進臺,頂部設有鋪房、垛口,臺內可住不少士卒和儲存較多的武器糧食,[4]是又一種中國特色的城堡。
盡管各國各地的古城堡以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競相張揚著各自獨特的個性,但作為人類共同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們都承載著各民族幽深的歷史往事,守護著那些不該被遺棄的歷史篇章,秉承著向后人傾訴的責任。無論其外表是華麗或是簡陋,古城堡既是聚集各民族歷史記憶的豐碑,亦是確證人類文明發(fā)展軌跡的路標。人類對古城堡類歷史文化遺產和景觀的審美偏好,也許就是由此決定的。故在全球“世遺”級景觀資源中,古城堡類歷史遺產始終都能占有很高的比重,這就是昭示于世的確鑿佐證。古城堡在“世遺”級景觀中高比例占位的具體情況由表4可見。
表4的對比數據表明,在各國的“世遺”級景觀中,古城堡類景觀含量的平均值達54.4%,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占位比重,充分反映了古城堡類景觀資源在“世遺”中極為重要的地位,扣除自然類遺產數據后,幾乎接近不可或缺的狀態(tài)。
另外表4的數據比較還說明,“世遺”級景觀資源擁有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其“世遺”級景觀中古城堡的占比數據也隨其位序呈上升趨勢,只有中國和印度例外。這表明中印兩國在古城堡的開發(fā)和利用方面做得還不夠,沒有達到旅游資源大國的平均水平。也就意味著兩國在開發(fā)古城堡方面,蘊藏著很大的發(fā)展旅游產業(yè)的潛力和美好前景。
表4 2011年世界排名前十國“世遺”擁有量與古城堡關聯性比較表
全球“世遺”擁有量排名前十國與古城堡關聯的“世遺”景觀占比1意大利47項178%2西班牙44項271%3中國43項326%4法國38項479%5德國37項573%6墨西哥31項667%7印度29項728%8英國28項850%9俄羅斯25項948%10美國21項1024%平均值34.3項54.4%
遵照“世遺”評審規(guī)則,各類文化遺產要納入“世遺名錄”,至少要贏得三種競爭:一是代表人類多數的、對諸多歷史遺產進行普世性審美比較的取舍權衡;二是代表人類多數的、對諸多歷史遺產文化價值高低的取舍權衡;三是代表人類多數的、對保護諸多歷史遺產的代價和必要性的取舍權衡。這就意味著除非徹底改變評審規(guī)則,任何想頭戴“世遺”桂冠的遺產或景觀,都必須通得過激烈的選優(yōu)競爭。
在上述“優(yōu)勝劣汰機制”制約下,古城堡在“世遺”級景觀中高比例占位現象,體現了它比其他類型的古建筑例如宮殿、民宅、教堂和寺廟等,具有更為重要的歷史文化地位。在此前提下,“世遺”級景觀擁有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以70%的高比例進入國際旅游收入業(yè)績排名前十位,則可作為衡量古城堡景觀資源經濟價值的佐證之一。這表明在世界旅游市場中,古城堡歷來都擁有較高的觀賞性及招客攬金能力。后者是由各國旅游者的審美偏好和觀光情趣,普遍具有向古城堡類歷史文化遺產和景觀傾斜的特點所決定、而且很難改變的?!奥糜巫雒剑幕钆_,經濟唱戲”,文化與旅游結合,旅游與經濟聯體,是當代旅游的突出特征。[5]古城堡旅游作為文化旅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契合了當代世界旅游業(yè)的新潮流,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當然,古城堡的旅游開發(fā)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有旅游基礎設施及服務水平差;建筑老化及生活需求不相協調;缺乏資金和管理措施不力;知名度不高,宣傳力度不夠等。對待古城堡的旅游開發(fā)應以“辟新區(qū)、保舊城;復風貌、保古城;繼文物、保重點”為指導思想,[6]依托古城堡的歷史文化遺存,通過如景觀的一致性,建筑功能和街道功能的更新等規(guī)劃,使古城區(qū)的傳統建筑與現代生活相協調。
四川擁有的“巴蜀宋元古城堡”遺產,不僅在全國各省市區(qū)擁有的“古城堡”類歷史文化資源中最為豐富,在世界古城堡類歷史文化資源中也屬珍品。但四川至今似乎尚未啟動對其進行有效保護的工作,實施開發(fā)和利用更是無從談起。這種無作為局面的形成,有著多方面的認知障礙,其中在經濟層面低估“巴蜀宋元古城堡”景觀資源的招客攬金能力,可能在人們頭腦中發(fā)揮著主要的消極作用。筆者希望借助本文的研究成果,對化解此類漠視和消極現象發(fā)揮有益的作用!
[1] UNWTO.UNWTO-Annual-Report-2011[EB/OL].http://www2.unwto.org/en/publication/unwto-annual-report-2011,2012-12-27.
[2] 陳昌遠.中國歷史地理簡編[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1:396.
[3] 伊 達.中國新時期時代[M].上海:三聯書店,1963:101.
[4] 金其楨.中國臺壇[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114.
[5] 王路平.論西南文化旅游圈的開發(fā)建設[J].廣西民族研究,2000(1):110.
[6] 周秋巧.論桃渚古城堡的保護性旅游開發(fā)[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4(3):97-98.
[責任編輯鄧杰]
AStudyofWorldTourismRankRelevanttotheAncientCastle
LI Jian, AN Tian
(History and Culture College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China)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recognized by UNESCO and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is promine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universal value of the cultural relics and natural landscapes. There is a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holdings of “World Heritage” and tourism income. Ancient Castle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landscape resources in the “World Heritage”, China had not done en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astle, has a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and bright future.
tourism; ancient castl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2013-02-18
李 健(1957—),男,重慶彭水人。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專門史研究。
F591
A
1674-5248(2013)04-01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