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文 王曉蕓/評
一頂金黃的草帽,是父親剛從集市上買來的,還帶著干燥的草香。
小時候的我,總喜歡在夏天枕著父親的草帽酣眠,尤其是在夜晚,露天的打麥場上,我們一家人吃過了飯,聚集到這里,一邊看守麥子,一邊聊天,望著滿天眨眼的星光,一盞茶工夫,我就進入了夢鄉(xiāng)。一覺醒來,天光大亮,口水溢濕了父親的草帽,抖一抖,像荷葉上的水珠。
白天的草帽多半屬于父親,父親要么用他來遮擋毒辣的陽光,要么揚場時用它來遮擋被風(fēng)吹散的麥糠。所以,在我的印象里,父親的草帽里總有淡淡的麥香,那是收獲的氣息。
一場活忙下來,那草帽,就屬于我了,我把它連同叔叔的那一頂扣在一起,“砰—哐哐,砰—哐哐……”兩頂草帽,像樂器中的鐃兒一樣碰在一起,草帽相撞哪里會有聲音?那聲音,是農(nóng)場上閑下來的父親的杰作,父親,成了我童年的記憶里,最優(yōu)秀的配樂大師!
清楚地記得,父親幫我“配樂”時,還會禁不住手舞足蹈。那舞蹈,像極了蒙古的摔跤。當(dāng)然了,蒙古摔跤是我后來才知道的。那是在電視上,早已忘記了那是一檔什么綜藝節(jié)目,只記得我拉著廚房里忙碌的媽媽,“媽媽快看,那兩個人在學(xué)爸爸……”媽媽撲哧一聲笑了,撫摸著我的頭說:“孩子,那是‘蒙古摔跤’!”我哪里會相信媽媽的話,因為,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爸爸才會把舞蹈跳成那樣夸張。
“砰—哐哐”,爸爸黝黑的臉膛上盛放著璀璨的笑容,那笑起來的皺紋,分明就是夏天成熟的麥浪,一波又一波,伴隨著兩頂碰在一起的草帽,爸爸的臉上浪花浮動。爸爸一跳起這種舞蹈,仿佛從來就沒有疲憊過,直到我拿草帽的手累酸了,爸爸才停下來擦汗。記得有一兩次,我也搶過毛巾給爸爸擦過汗,當(dāng)時的爸爸突然變得好安靜,高興地讓我擦,不知為什么,每次還都閉上眼睛,可能是也想起了他的童年吧,要不然,為什么每當(dāng)爸爸睜開眼睛,總會眼眶濕潤呢?
爸爸的草帽,不止能在夏天發(fā)揮作用。到了來年春天也一樣。到了春天,爸爸用一種最簡單的辦法就讓草帽飛上了天。他先用兩片細(xì)長的竹篾撐在帽肚里,然后,隨便在帽檐上系上一根長長的布條,再綁上一條長線,一頂草帽做成的風(fēng)箏就這樣飛上天了!
依稀記得,那系在帽檐上的布條總是紅色的,像一面細(xì)長的旗幟在空中飄揚,又像一只金黃色的鳥,擺動著火紅的尾巴在天空遨游。春天的曠野里,我和父親奔跑著,翻越一個又一個田壟,直跑到村口的媽媽喚起我的名字,那是要吃飯了。
那時候,我總會邊吃邊說,說爸爸是個發(fā)明家。每當(dāng)我這樣夸獎爸爸,一旁的媽媽總會撇起嘴唇,我一看媽媽吃醋了,忙用爸爸教給我的“招數(shù)”——媽媽,你是個美食家??!接著,我們一家人都哄堂大笑。
光陰荏苒,記不得這樣的場景過了多少個年頭?,F(xiàn)在,我定居在城市,父母依然留在鄉(xiāng)下。前幾天,母親突然從鄉(xiāng)下打來電話,結(jié)束時,母親突然說:“你們要個孩子吧,你爸爸整天念叨著重操舊業(yè)呢!”我明白爸爸“重操舊業(yè)”的意思,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腦海里重現(xiàn)多年前的場景:一樣熱鬧的打麥場,一樣的曠野,一頂草帽,迎著風(fēng)!
[感悟]一頂草帽,一頂農(nóng)民用來遮攔毒辣陽光、遮擋麥糠的草帽,在忙時,它也許無暇顧及其他,但等閑下來,卻成為孩子的玩具。用它可以為父親的“蒙古摔跤”舞配樂,或者搖身變成一只風(fēng)箏,被主人放到天上。于是,父親的草帽成了一面旗幟,宣揚一個農(nóng)民父親隱匿很深的愛,這種愛感人肺腑,使人終生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