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桂芬,于珊珊*,姜 波,劉 麗,李瑩瑩
(1.哈爾濱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40;2.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化工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01)
近年來,噴墨打印在各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日益增多[1],例如在家庭、商務(wù)辦公、醫(yī)藥材料等領(lǐng)域,都表現(xiàn)優(yōu)異[2~4],因此,噴墨打印材料的研究也倍受關(guān)注。噴墨打印材料的核心技術(shù)是涂層技術(shù),涂層的品質(zhì)直接影響打印材料的性能[5]。由于膨潤型涂層(以樹脂為主)耐水性差,不能滿足高質(zhì)量的打印要求,以顏料為主的噴墨打印材料成為了市場發(fā)展的方向[6]。納米SiO2常作為顏料,應(yīng)用于噴墨打印材料的制備[7~9],但其粒徑小、比表面積大和表面能高,極易團聚,不能發(fā)揮其特性,使制備的材料性能降低。核殼材料由于其粒徑均一可控、結(jié)構(gòu)排列有序等特點,同時兼有核材料及殼層材料共同特性,具有特殊的光、電、磁和化學反應(yīng)特性,從而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重視。納米SiO2粒子表面含有-OH,在適當?shù)膒H范圍內(nèi)呈電負性;Al13是Al3+在強制水解過程中形成的具有Keggin結(jié)構(gòu)的鋁的形態(tài),其化學式為Al13O4(OH)24(H2O)127+,具有高電荷性[10]。筆者以SiO2為核材料,Al13作為殼材料,制備核殼包覆材料[11]。制備的核殼材料將具備SiO2的性質(zhì),以適應(yīng)于吸墨層的制備,同時由于SiO2表面包覆正電性物質(zhì),又增大了其在水體系中的分散穩(wěn)定性?;谝陨蠑⑹?,筆者選用自制的SiO2@Al13核殼結(jié)構(gòu)材料,加入PVA以及乙醇等助劑,制備噴墨打印介質(zhì),研究其性能與SiO2@Al13用量的關(guān)系。
分散機,上海弗魯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SiO2@Al13核殼結(jié)構(gòu)材料,自制;硼酸,天津恒興化學試劑公司;乙醇,天津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涂布機,英國El-meter公司;PET基材薄膜,上海山富數(shù)碼噴繪復(fù)合材料有限公司提供;PVA(B-33),日本電氣化學工業(yè)株式會社;潤濕劑,上海山富數(shù)碼噴繪復(fù)合材料有限公司提供;色差儀,KonicaMinolta Sensing株式會社;4#黏度杯,東莞精鼎儀器有限公司。
1.2.1 涂料的制備
將PVA加入蒸餾水中,充分溶脹后備用;取一定量的SiO2@Al13核殼結(jié)構(gòu)材料制成分散液,加入助劑硼酸、潤濕劑、酒精,攪拌均勻溶解后,然后按不同的顏膠比加入PVA溶液。將混合液立刻放入高速分散機中乳化10min左右至均勻為止,消泡,即制備好吸墨層的涂料,貯存?zhèn)溆谩?/p>
1.2.2 噴墨材料的制備
將制備好的吸墨層涂料用涂布機涂布于PET基材上,放入烘箱中約70~85℃烘干,制得噴墨打印材料。
用黏度杯測定涂料的流出時間,來衡量涂料黏度,時間越長,黏度越大;取直徑一定的圓形噴墨打印材料和PET基材,稱重,根據(jù)因涂布而引起的增重來計算涂布量,計算公式為:
式中:Q-涂布量,g/m2;
m1-涂布后質(zhì)量,g;
m2-PET基材質(zhì)量,g;
R-試樣半徑,m。
圖1 打印圖樣Fig.1 Samples of printing
在噴墨材料上打印測試圖樣(圖1),觀察涂層以及打印效果;用分光測色計測量打印試樣,色塊密度L、a、b,并且計算其與標樣的色差ΔE。色差計算公式為
式中:△L=L樣品-L標準(明度差異);
△a=a樣品-a標準(紅/綠差異);
△b=b樣品-b標準(黃/藍差異);
令乙醇等助劑比例一定,顏料SiO2@Al13核殼結(jié)構(gòu)材料以不同比例與膠黏劑PVA混合,制備涂料,SiO2@Al13用量占固體總質(zhì)量(SiO2@Al13和PVA的質(zhì)量)的比例分別為65%、70%、75%、80%,試樣標號為a、b、c、d,制備吸墨層,得到的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涂料a、b、c、d 的流出時間Table 1 The elution time of coating a, b, c and d
從表1可以看出,隨顏料比例的增加,涂料流出時間有所縮短,即涂料粘度降低。涂料黏度對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很敏感[12],而PVAB-33的聚合度為3300,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高,其水溶液黏度很大,因此對涂料的黏度影響非常大。提高顏料的比例,可降低涂料黏度,有利于涂料的涂布。
使用同一型號線棒,用上述試樣a、b、c、d進行涂布,制備的吸墨材料依次命名為A、B、C、D,對其進行涂布量測定,涂布量分別為:22.78、21.95、21.45、20.01。涂布量隨著顏料比例的增加而減少,同一線棒縫隙之間的涂料總體積是相同的,但顏料比例不同,固含量不同,膠質(zhì)和水分揮發(fā)的量也不同。
試樣A、B、C、D涂層及打印效果如表2所示。
表2 試樣A、B、C、D 的涂布效果Table 2 The coating effect of sample A, B, C and D
表中A試樣上有線棒印,主要是由于顏料比例小,涂料流出時間大,黏度大,導(dǎo)致涂層的流平性差,因此殘留有線棒印。PVA相對分子質(zhì)量高,水溶液黏度大,具有較好的成膜性,能較好的包覆、粘接納米顏料,減少涂層表面的開裂。
納米顏料顆粒在吸墨層中形成微孔網(wǎng)絡(luò)結(jié)構(gòu),微粒間的空隙能夠吸收和固定墨水。顏料含量高時涂層中微孔豐富,有利于墨水的吸收,但涂層易產(chǎn)生開裂現(xiàn)象。顏料含量低時涂層微孔減少,黏度大,不利于吸收墨水,但涂層成膜強度高,不易產(chǎn)生開裂現(xiàn)象。
在A、B、C、D四個試樣中,A、D存在著明顯的缺陷,而B、C打印效果理想,因此,只對B、C兩試樣進行色塊密度測量,計算色差結(jié)果如圖2所示。
色差值越小,表明色塊平均密度越高,說明墨點的連貫性好,打印圖像的最終效果色越好、色彩越逼真[13]。從圖2可以比較得知,不論對哪一個色塊來說,試樣B的色差ΔE都是最小的,因而判斷其吸墨性也較好。涂層厚度不同,導(dǎo)致其粒子的分散發(fā)生變化,從而其微觀結(jié)構(gòu)不同,而對于制備的這種噴墨材料一個原因就是依靠其微觀的結(jié)構(gòu)。吸墨層中,顏料比例不同導(dǎo)致涂布量不同,從而引起涂布厚度差異,其粒子在PVA中分散有所差異,從而使微觀結(jié)構(gòu)不同[14],同時,涂布量較小,對墨水的吸附量相對較小,也是使試樣C色差比較大的一個原因。
圖2 試樣B、C 色差Fig.2 The chromatic aberration of sample B and C
本文制備了納米吸墨層,以SiO2@Al13、PVA為主要原料,添加乙醇等助劑。對涂料黏度進行分析,黏度隨SiO2@Al13的增加而降低;對涂布量進行分析,涂布量隨SiO2@Al13增加而降低;通過涂層、打印效果的觀察,以及色差的測定,發(fā)現(xiàn)SiO2@Al13的增加利于吸墨層吸墨,但比例過高會引起涂層開裂,用量為75%時,噴墨打印材料的綜合性能最好。
[1]PIRA INTERNATIONAL Ltd.The future of digital printing to 2018[M].Leatherhead: Pira, 2008: 189.
[2]周文華,朱斐.噴墨打印專用軟片的研制[J].中國印刷物資商情,1999,(11): 7~9.
[3]CALVER T P.Ink jet printing for materials and devices[J].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1,13(10):3299~3305.
[4]GANS B J, DUINEVELD P C, SCHUBERT U S.Inkjet Printing of Polymers: State of the Ar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Adv.Mater., 2004, 16(3): 203~213.
[5]白杉.彩色噴墨打印紙涂層技術(shù)研究[J].中國造紙,2003,2:49~52.
[6]柳艷敏, 蓋樹人, 王亞東.彩色噴墨打印紙涂層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信息記錄材料,2012,3(13): 17~22.
[7]李向華, 顏進華, 謝亞水,等.二氧化硅凝膠在彩色噴墨打印紙涂層的應(yīng)用實驗[J].廣東化工2010,5(37):118~119.
[8]柳艷敏, 蓋樹人.硅系噴墨打印紙獲得高光澤度的方法研究[J].研究與開發(fā),2008,9(4):19~21.
[9]王進,陳克復(fù),楊仁黨,等.納米級二氧化硅在彩色噴墨打印紙涂料中的應(yīng)用[J].彩噴紙面涂顏料,2005,24,(1):6~8.
[10]馮利,湯鴻霄.Al13 形態(tài)的研究進展[J].環(huán)境科學進展.1997 ,5(6):44.
[11]黃茂輝.SiO2@Al13核殼結(jié)構(gòu)符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混凝性能[D].河北師范大學,2009.
[12]BULENT E YOLDAS.Design of Sol-Gel Coating Media for Ink-Jet Printing[J].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8, 13:147~152.
[13]HEARD P J, PRESTON J S,PARSONS D J, et al.Visualiz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ink components in printed coated paper using focused ion beam techniques [J].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2004, 244(1/3):67~71.
[14]吳捷,韓笑,黃玉東,等.噴墨材料的制備及涂層厚度對其性能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學院學報,2012,5(22):469~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