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梅
腮腺多形性腺瘤又名腮腺混合瘤, 是腮腺最多見的良性腫瘤, 占所有腮腺良性腫瘤的80%[1], 其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首選, 但有一定的復發(fā)率, 這取決于手術方法和術式,目前的手術方法有腫瘤及腮腺淺葉切除術, 腫瘤及全腮腺切除術, 腫瘤及腮腺部分切除術以及剜除術等。作者收治了從2011~2013年的8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 就其手術方式、治療效果以及術后并發(fā)癥進行比較, 分析如下。
從2011~2013年本院收治8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55例, 男女比為0.5:1, 年齡在25~63歲,平均在45歲, 以30~50歲多見。其病程在2個月~20年不等。依據(jù)腫瘤部位及大小選擇適當?shù)氖中g方式分為四組, A組行腮腺部分切除術38例, B組行腮腺淺葉切除術18例, C組行腮腺全切除術15例, D組行腮腺剜除術12例, 隨訪時間1~5年。所有患者術前行腮腺區(qū)彩超及CT檢查, 術中均做病理冰凍檢查確定腫瘤性質(zhì)。
所有病例均采用保留面神經(jīng)的手術治療方法, 其治療結(jié)果詳見表1。
表1 手術方式及治療結(jié)果
所有病例中采用剜除術治療12例, 其中6例復發(fā), 復發(fā)率高達50%, 1例形成涎瘺, 1例出現(xiàn)味覺性出汗綜合征;采用腫瘤加腮腺淺葉切除術18例, 2例復發(fā), 5例發(fā)生味覺性出汗綜合征, 4例形成涎瘺, 3例耳垂麻木;腫瘤加腮腺全切除術15例, 6例發(fā)生味覺性出汗綜合征, 但無復發(fā), 涎瘺和耳垂麻木各3例;腫瘤加腮腺部分切除術38例, 1例形成涎瘺, 無復發(fā), 亦未發(fā)生味覺性出汗綜合征及耳垂麻木。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療為手術切除。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選擇什么樣的術式, 目前的手術方法有腫瘤及腮腺淺葉切除術, 腫瘤及全腮腺切除術, 腫瘤及腮腺部分切除術以及剜除術等。一般認為位于腮腺峽部、腮腺后下極的腫瘤,可以僅做腫瘤及腮腺部分切除術;發(fā)生于淺葉者可行腫瘤及腮腺淺葉切除術;發(fā)生于深葉者可行腫瘤及腮腺深葉或全腮腺切除術。單純的腫瘤剜除術容易導致腫瘤殘留。文獻報道剜除術術后復發(fā)率高達20%~45%, 因此目前多不主張行單純的腫瘤切除術;腫瘤及全腮腺切除術雖然復發(fā)率低, 但并發(fā)癥要明顯高于其他術式, 術后瘢痕及面部凹陷畸形較明顯,影響外觀形象, 不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腮腺淺葉切除是腮腺良性腫瘤手術的經(jīng)典術式, 該手術需結(jié)扎腮腺導管和解剖面神經(jīng), 從而導致剩余腮腺組織萎縮及容易損傷面神經(jīng), 涎瘺發(fā)生率占8%左右[2], 而腫瘤及腮腺部分切除術能較好地保留殘余腮腺的功能, 減少面神經(jīng)的損傷, 同時其并發(fā)癥要明顯低于其它術式, 這一點從本次收集病例中得到了證實。
綜上所述, 無論從治療效果還是術后并發(fā)癥來看, 腫瘤及腮腺部分切除術仍是治療腮腺多形性腺瘤首選的術式, 是值得加以推廣應用的。
[1]劉華, 李龍江, 溫玉明, 等.涎腺腫瘤3461例臨床病例分析.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4, 20(4):477.
[2]趙洪偉, 李龍江, 韓波, 等.腮腺良性腫瘤切除的改良術式.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5, 23(1):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