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靜
(瀏陽市骨傷科醫(yī)院 湖南 瀏陽 410327)
脊柱骨折又稱為脊椎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患者的傷情比較嚴重,情況也比較復雜,嚴重的患者可致殘甚至死亡[1]。從2009年3月開始,我院骨科對脊柱骨折患者加強了護理干預,有效的減輕了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將探討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9年3月至2012年6月共有222例脊柱骨折患者進入本院接受治療,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觀察組114例,對照組108例。在觀察組中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跨度為20~64歲。15例為頸椎骨折,40例為胸椎骨折,59例為腰椎骨折;在對照組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跨度為18~60歲。16例為頸椎骨折,40例為胸椎骨折,52例為腰椎骨折。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在入院治療后首先詢問病史,進行評估,做好心理及康復護理,運用社會支持系統(tǒng),調整臥位,以安全舒適為宜,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
1.3 護理干預
1.3.1 心理護理干預:心理護理主要是指心理舒適護理,心理舒適是一種自我感覺,包括自信、自尊、滿足感等方面。首先要消除患者對疾病的焦慮心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對待患者的態(tài)度要溫和,創(chuàng)造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主動向患者介紹醫(yī)生、護士以及醫(yī)院環(huán)境,滿足患者的心里需求,動作沉穩(wěn)、輕柔,對患者以誠相待。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傾聽患者的需要,獲得患者的信任,盡可能的安慰和鼓勵患者。稱呼患者時根據患者的年齡、身份、職業(yè)、地位使用不同的尊稱或敬語,讓患者有被重視被尊重的感覺。對患者進行治療、護理時認真仔細負責,在語言上給予安慰,在行動上給予關心,與患者交流時語氣要親切、溫和,努力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促使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積極配合醫(yī)生及護理人員的治療。其次,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持工作。重視患者的情緒表達和情緒傾向,調整患者的心態(tài),主動與家屬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生活情況、工作特點,獲得家屬的信任與理解,引導患者積極的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樹立開朗樂觀的心態(tài),杜絕悲觀心理的影響,使患者擁有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坦然面對自理能力的缺陷,讓患者獲得精神支持,與室友建立和諧的關系,鼓勵患者學習堅強室友的樂觀心態(tài)和堅強不屈的韌性,增強患者對康復訓練的信心。最后,給予患者必要的人文關懷,尊重其隱私,護理工作人員要有這種自覺意識,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為患者保守秘密,在探視上加強控制,保證患者的休息時間。在體檢時防止暴露患者的隱私部位,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語言表達、表情舉止真實自然,在患者面前不要交頭接耳,避免增加患者的焦慮感,別讓患者產生不必要的誤會[2]。
1.3.2 生理護理干預:重視對患者生命體征及其變化情況的觀察,體格檢查盡量細心、全面,確保臨近組織和臟器無合并傷。隨時掌握肢體及脊髓損傷的發(fā)展變化情況,防止切口感染,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通暢。體位舒適護理:使患者處于功能位置,以軟枕墊于骨突部位,每翻身一次間隔2h,翻身時避免扭曲,以免加重病情。為了防止肌肉萎縮,要進行被動練習。環(huán)境的舒適護理:室溫保持穩(wěn)定,相對濕度適宜,房間保持安靜和舒適,嚴禁在病房吸煙,以免影響治療效果。飲食的舒適護理:脊柱骨折患者食欲不振的情況比較普遍,對患者加強營養(yǎng)攝入,以溫涼流質或半流質為主,一日多餐,每餐少量攝取。排便的舒適護理:如患者病情允許,可做適當的腹部環(huán)形按摩,以利于患者排便,排便時環(huán)境要隱蔽,如在床上排便,要進行健康教育指導。疼痛的舒適護理:止痛時分散患者注意力,以止痛針或鎮(zhèn)痛泵止痛,輔以適當的按摩,減輕患者的痛感。治療性舒適護理:輸液時,選擇腕部或手背部的血管,這樣加藥方便,保證了患者手臂的舒適度[3]。護理操作時,除為患者提供基本舒適護理之外,還應注重評價舒適的效果[4]。
1.3.3 康復護理干預:《護士倫理學國際法》認為:“護士的基本職責有三個方面:保存生命、減輕疼痛、促進康復。”護士肩負著為患者建立良好康復環(huán)境的重任,護理常規(guī)中要有必要的康復護理,以防止患者出現功能障礙,促進患者功能恢復,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持患者軀體健康等。主要內容有:完善生活制度,為患者創(chuàng)造可進行適當運動的環(huán)境條件,早期起床活動要及時督促。指導患者進行恢復自理能力的練習,比如練習脫衣、吃飯、個人衛(wèi)生、使用廁所等。實施臥床保健操,為患者進行主動運動,以健康肢體,還可做適度的背肌或腹肌運動。如患者出現下肢功能障礙,可進行移乘練習,使患者擁有在椅子、臥床之間進行轉移的能力。做好配合康復治療,如進行正確姿位的維持,肌內收縮練習或被動運動需要在一日之內反復進行,為改善癱瘓患者的呼吸功能,要讓彈性腹帶充分發(fā)揮作用。護理人員要重視心理護理的重要性,鼓勵患者樹立恢復身體功能的信心,在從事各項功能鍛煉時要積極主動。
1.4 評價標準:采用HADS(住院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表)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評分,并對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1.5 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觀察組在焦慮、抑郁、滿意度上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在抑郁情況、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兩組抑郁情況比較 例
表2 兩組對護理情況的滿意度比較 例
脊柱骨折患者的康復過程十分漫長而艱難,患者在生理及心理等方面飽受煎熬。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在調整自身心理方面的要求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和好轉之后,疼痛等癥狀也會相應減輕,這時候在康復指導和鍛煉方法上的需求會增加。護理人員要根據康復階段并發(fā)癥多發(fā)、易發(fā)的特點對患者做好心理方面的干預和分析,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正確的看待手術和康復過程。護士作為護理患者的直接干預者,要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獲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讓患者及時的釋放壓力,獲得良好的心理支持。此外,還要引導患者努力的進行自我情緒的調節(jié),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鼓勵患者做生活的強者,爭取盡早康復。
[1] 朱桂蘭.脊柱骨折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12(10):45-46
[2] 段志娟.護理干預對脊柱骨折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34):79-80
[3] 武艷云.探討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骨折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2(下):5375
[4] 游春艷.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骨折患者康復的影響[J].現代護理,2013,9: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