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蓉
1
從小就不靈光,在老師講黑龍江時,我舉手問:“那白龍江在哪兒呢?”
興許是問題太弱,老師不搭理我。
后來我問老師土哪里來的,老師說石頭變的,我問石頭哪里來的,他說巖石上掉下來的。我再問,他不只不搭理我,還瞪我。
2
自然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問出來:土為什么可以長出東西,為什么挖個坑就能裝住水,土可以吃嗎,土是什么味道的……
回家蹲在院子里又想起來,忍不住拈了些土要放進(jìn)嘴里,還沒進(jìn)嘴,被媽看見,一巴掌拍過來:“舊社會沒吃的,才吃觀音土,是不是虧著你吃了?”那時候暴躁的她沒預(yù)料到,有一天她要強(qiáng)迫我“吃”土。
3
不久生病,開的藥吃了就吐。爸媽沒轍,換了個老中醫(yī),老醫(yī)生捻著胡子說找找15年的灶心土,熬了水給喝上,先止吐再說。
15年,得找住老房子的人家的灶,我爸去找,半夜才回來。睡得迷迷糊糊的,我媽端來一碗水,微黃,還能看到碗底的小土粒。不喝,一家人按手的按手,按腳的按腳,捏鼻子的捏鼻子,灌的灌,最后給強(qiáng)倒下去。隔天一不吐,病也就好得差不多了。
4
后來這方子不用醫(yī)生再開,遇到類似情況,爸媽直接就去別人家找灶心土熬了水來,再一家人合力給我灌上。
稍大一些,很好奇,這灶心土到底是什么東西?
左搜右問,嚇了一大跳,它竟然還有個特響亮的名字,叫伏龍肝。
5
這藥方出自北宋著名的兒科學(xué)家錢乙。
《錢仲陽傳》里寫了這一段。皇子儀國公突然生病,久醫(yī)毫無起色,有人薦了錢乙。錢乙從容不迫地診視一番,開了藥方,但用土入藥,惹得金貴的皇帝大怒。好在后來這皇子病好了,錢乙被宋神宗“擢太醫(yī)丞,賜紫衣金魚”。
就因這段,多年后我還專門去查過趙佖的生平,甚至想了想他當(dāng)年喝這藥的情景,可以肯定,境況絕對比我好點(diǎn)兒。
6
某天無事瞎翻書,在《本草綱目》里翻到許多關(guān)于土的藥:百草霜、梁上塵、釜臍墨、煙膠、古磚、白瓷器、土墼、烏爹泥、蚯蚓泥、蟻垤土、胡燕窠土、東壁土……
藥理藥性我是不懂的,但看得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百草霜,木柴灶的灶門口的外額上結(jié)的一層黑霜,那是燒掉很多草木后結(jié)出來的。梁上塵,又叫烏龍尾,主治那欄里面有一項是“噩夢至死”。還有白瓷器,竟也可入藥,治目生翳膜。最吃驚的是東壁土,難道是房屋東邊墻上的土?
7
土和火合起來,土和陽光合起來,土和蚯蚓、白蟻、燕子合起來。土和時間合起來,和萬物合起來——它帶給了我更多難以言說的謎團(tuán)。
偶然聊起這個,認(rèn)識好幾年的一個朋友說:“我隔一段時間就會吃土?!闭Z氣淡淡的,就像說她午飯后吃了個蘋果一樣自然。
我當(dāng)時聽了差點(diǎn)沒跪倒在地,震驚、欣喜、害怕、疑惑,各種情緒,不一而足。
8
“吃了不吐出來嗎?”
“干嗎吐?直接咽了?!?/p>
“那土是什么味道的?”
“很普通,沒什么特別的味道?!?/p>
“那你為什么要吃土?”
“不知道,一直這樣,一段時間不吃就想?!?/p>
……
直問到她像當(dāng)年老師那樣瞪我。興奮地和她約定,以后我每到一個地方,就把那里的土帶給她,讓她嘗嘗有什么不同。
說完不久,我去了騰格里沙漠,掬了一把沙裝起來,突然想,這是土嗎?
9
沒想到長大了,關(guān)于土,我知道的還是不多。
倒是白龍江,后來我查過,說它發(fā)源于川甘邊境的岷山北麓,經(jīng)甘肅省武都東南入四川,在廣元市昭化匯入嘉陵江。
當(dāng)年我離它,那么近?!
(解 敏摘自《文苑》2013年第3期,王 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