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0年底,常德廣德醫(yī)院的美國籍醫(yī)生羅感恩給馮玉祥將軍的親戚劉君治間歇性精神病,羅大夫教他做一種柔軟操時。劉君卻躲到床底下死活不肯出來,費盡力氣把他拉出來之后,他氣憤地扭著頭。羅大夫一邊安慰他一邊教他做柔軟操,他卻掏出手槍,啪的一聲,羅大夫應聲倒地,馮玉祥見狀急忙上前,手被打傷、肩部中了一槍,衛(wèi)兵將病人制伏后,再看羅大夫,彈從左頰進右邊脖子穿出,送到醫(yī)院,當天午后便去世了。
丈夫遭此橫禍意外死亡,羅太太無限哀痛,但她仍然每天堅持為劉君治療,她說:“治病是醫(yī)生終身的職業(yè),我一定要把他的病治好,把丈夫未做完的事做完?!泵绹v長沙的領事得知這一事件后,主張追究責任、要求賠償,羅太太卻邀集常德的美國牧師開會,她說:“我們到中國來服務,本來就認定犧牲一切的——丈夫是殉道、殉志、殉職,談不上賠償。如果接受賠償,那死者生者都是不能心安的。”
不追究責任,不要賠償,羅太太對馮玉祥提出的撫恤也一口回絕了。馮玉祥十分不安,想到她的孩子們還在美國讀書,靠擦地板打工籌措學費,便籌集了八千元現(xiàn)款交給羅太太作孩子們的學費,羅太太也不肯要。馮玉祥把錢寄到美國,托一個朋友交給羅公子。不料幾個月后,這筆錢又寄回來了,羅公子在附信中寫道:“父親為職犧牲,正是完成了他的志愿。對于幫助學費的好意,只有心領謝謝。必定以自己力量供給自己讀書,決不接受任何人的幫助,務請你允許成就我這個志愿。將來我學有成就,仍來中國服務,以繼我父親的遺志?!?/p>
馮玉祥讀信后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為了紀念羅大夫,表達對其家屬的敬意,他用這筆錢在常德建了一座“感恩堂”。
羅太太的敬業(yè)精神、她和兒子的高度理智與寬容,都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也是社會和諧所不可缺少的。雙方當事人這樣認識處理問題,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編輯 袁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