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跟隨心靈去讀書

      2013-12-29 00:00:00盛羅蘭盛瓊
      安徽文學 2013年3期

      媽媽:

      我居然花一個星期時間,讀完了美國作家安·蘭德的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揚格譯)。當初買下這上下兩冊共一千多頁的小說,是因為我在讀美國作者的作品時發(fā)現(xiàn),這本書總是被不斷地引用。我既好奇又困惑,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呢,它為什么能影響幾代美國人的思想?

      書封皮的介紹,記錄了它輝煌的銷量——八千多萬冊,在美國僅次于《圣經(jīng)》。從我讀過的引用文字,我原本以為它是一本哲學或社會學理論著作,因為那些引文全都是極為抽象、濃縮的論述性語言。

      媽媽,你知道的,比起小說,實際上我更偏愛哲學、歷史、藝術、人物傳記及思想性隨筆等文字。我讀過的最長的中國小說是《紅樓夢》,外國小說是《哈利·波特》。對篇幅過長的虛構類小說我一向是不耐煩的。但這部小說我堅持一鼓作氣讀完了。(哈哈,獎自己一個笑臉?。?/p>

      故事大致發(fā)生在20世紀前期或中期的美國。小說出版年份為1957年,那是一個“現(xiàn)在進行時”的故事,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感。在小說中,大資本家控制著國會,工業(yè)迅速發(fā)展,美國人自認為他們生活在世界上最富裕最發(fā)達最民主的國家。作者毫無保留地贊美自由的資本主義市場經(jīng)濟,把政府調(diào)控和共產(chǎn)主義批駁得體無完膚。這樣偏激的“一邊倒”態(tài)度,放在全球金融危機、西方經(jīng)濟衰退、新興經(jīng)濟體全面崛起的今天,會讓人感覺到其中的膚淺和片面,但是,放在當時的國際大背景下分析,又有合乎情理的感覺。

      “理性的個人主義是道德”、“我不為任何人活著,也不需要別人為我而活”,這兩個句子在書中不斷重現(xiàn),作者的價值觀和哲學思想,便這樣淺顯而簡潔地表達了出來。上世紀50~60年代,美蘇冷戰(zhàn)進入白熱化狀態(tài)。而這本書的作者安·蘭德,是一個青年時代就由蘇聯(lián)流亡到美國的“叛逃者”。對集權的仇恨和對自由的向往,都帶著作者的切身體會。在她筆下,原本蓬勃發(fā)展的20世紀發(fā)動機制造廠,因為實行生產(chǎn)資料公有制和按需分配政策,在一年之內(nèi)破產(chǎn),勤勞善良的工人,全部變成了懶惰、邪惡的人民公害。政府無當?shù)暮暧^調(diào)控,不僅不能使全國經(jīng)濟好轉,反而讓一些原本有能力的企業(yè)破產(chǎn)倒閉。作者甚至對憐憫和施舍,也報以否定態(tài)度。她毫不留情地諷刺著那些缺乏創(chuàng)造力而靠別人的同情的生存者,主張讓他們在殘酷的競爭下自生自滅。

      對如此偏激的觀點,我無法認同。人類種群作為一個整體,若想在這個優(yōu)勝劣汰的世界上長存,其內(nèi)部必須有扶窮助弱的機制,這是道德和理性的訴求。個人主義若走上一意孤行的道路,往往也不利于其自身的發(fā)展壯大。適當?shù)娜后w觀念,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成一種更長效、可持續(xù)的個人主義。拿通俗一點的話說,窮人、弱者若無法過下去,那么富人、強者也不可能過得長久。而必要的社會福利和政府調(diào)控,在社會這部龐大而復雜的機器運轉中,則顯得必不可少。

      我想,早年在蘇聯(lián)的生活,一定讓作者看清了集權的種種弊端,于是有了這樣“矯枉過正”的立場。而作者只身投奔到祖國的“敵方”,如果不旗幟鮮明地表達自己對自由資本主義的信念,恐怕也很難被美國主流社會認可和接納。這恐怕是本書暢銷的一個重要原因,它迎合了當時美國社會的需要。美國政府和一些有影響力的大資本家,一定會大肆宣揚和極力推廣,而當時的美國人民也要靠它樹立和堅定對自由資本主義的信心,以及對自己國家的自豪感。這是一種價值觀趨同的勝利。彼此需要,彼此呼應,彼此證明。

      當然,作為一本小說,主旨的迎合潮流,只是其暢銷的基礎。畢竟,小說作為一種文學藝術,其情節(jié)構思和表現(xiàn)手法,更能發(fā)揮其吸引人的關鍵作用。在小說中,作者運用了很多現(xiàn)代藝術中的象征和解構手法。書中人物關系復雜,情節(jié)層層深入,在邏輯和思辨上都表現(xiàn)出一個女性作者的高明。其中有兩處細節(jié),讓我記憶猶新,頗有感觸。

      作者在本書的開頭便問:“誰是約翰·高爾特?”這句話成了書中所有人物的口頭禪。這一句看似無厘頭的問題,在文中剛出現(xiàn)的時候,讀者會覺得有些摸不著頭腦,等出現(xiàn)了幾次后,讀者會產(chǎn)生一種好奇:約翰·高爾特這個人到底是誰?于是這句話成了故事推進下去的線索。在這句話出現(xiàn)了若干次之后,它的效果便有了戲劇性轉變,讀者在看到它時,腦袋里的神經(jīng)元似乎在重復運動下,形成了某種穩(wěn)定的聯(lián)結:到底誰是約翰·高爾特呢?讀者也在腦袋里發(fā)問,仿佛與書中人物一拍即合,心有靈犀一點通。在人們無助、絕望之時,一問“誰是約翰·高爾特?”便能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于是,作者的目的達到了,讀者已經(jīng)完全融入故事之中無力自拔。這種大部頭的難啃之書,也變得有力量推著讀者閱讀到最后一頁了。

      我還欣賞作者在書中運用的一個符號性標志物,那就是美元符號。這個符號最初出現(xiàn)在一根神秘的香煙上。沒有人知道這種印著美元符號的香煙來自哪里,就連書中一個專門收集香煙品牌的老人也不知道,于是這個美元符號變得神秘起來。而最終書中所有的重要角色,手中都出現(xiàn)過它。它就像一盞黑暗里的指明燈,把讀者引向最終的答案——一個黃金制成的巨大美元符號,高高地聳立在思想者隱居的山谷。美元符號,象征著對美國夢的追求,凝聚著作者的價值觀。作者以這樣一種引人入勝的象征方式,連貫故事,讓情節(jié)層層展開。

      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讓我感到最有難度的是,作者介入現(xiàn)實生活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通過人物和情節(jié),來闡明自己的哲學觀點。大部分小說,都很難把講現(xiàn)實故事和講哲學道理合二為一,因為這很容易給人留下“圖解政治”的機械刻板印象。一般描寫現(xiàn)實的小說,其目的都是為了揭示現(xiàn)實生活以及人性在現(xiàn)實中的復雜真相,是以寫人或?qū)懯聻橹?;而一般闡述哲學觀點的小說,都會選擇一個服務于自己觀點的虛擬世界,比如《小王子》和《蘇菲的世界》等。而這篇小說的作者卻能將現(xiàn)實和哲學統(tǒng)一起來——這一點給我的感觸最深。

      作者將故事中虛擬的理想化人物放入現(xiàn)實,通過他們對現(xiàn)實社會進行具體入微的刻畫。作者對美國各州的地理、人文、社會和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都非常了解,她將這些真實情況融入故事,讓小說人物在真實的背景下活動,讓讀者感覺,身臨其境。而那些理想化人物,因為被作者賦予了超能力,故而從他們口中說出種種大道理,讀者也不會覺得唐突。本書的主角,也就是TT鐵路公司的副總裁塔格特小姐,理性、成熟、聰慧、美麗,迷倒了書中所有的男子。而書中還構建了一個類似世外桃源的小山谷,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這種既忠于現(xiàn)實又超越現(xiàn)實的理想化安排,吸引讀者從平庸的現(xiàn)實中逃離出來。安·蘭德將她自己的藝術描述為“浪漫現(xiàn)實主義”。她說:“我是個浪漫派,因為我所呈現(xiàn)的是人們本該有的樣子。我是一個現(xiàn)實派,因為我將他們安排在了此時此刻的這個地球上?!保ㄕZ出《阿特拉斯聳聳肩》后記)

      安·蘭德認為藝術是一種“藝術家按照自己純粹的哲學價值觀而對現(xiàn)實的再創(chuàng)造”(語出里奧那多·佩克夫《三十五周年再版序言》),她的小說正是這一藝術理念的最好踐行。完整而堅定的哲學觀點,層層推進、邏輯嚴密的故事情節(jié),浪漫升華、性格鮮明的理想化人物,不斷再現(xiàn)、引人入勝的象征性符號,這一切構成了這部暢銷小說背后的力量。

      媽媽,我們以前曾討論過關于暢銷書的話題。在我看來,所有的暢銷都有必然,但更有其偶然。對于這部小說,我總結了這么多暢銷背后的因素,但實際上,我并不清楚,這是不是一本暢銷書真正的“秘訣”。(潛意識里,我反而覺得,一切的暢銷都是不可復制的,無道理可講的。)那么,這些文字就算是我的一篇讀書筆記好了。總之,我讀了,想了,寫了,然后,困了——我要睡覺了。

      晚安。

      女兒

      女兒:

      知道嗎?當我讀到你的信后,我最強烈的感受,就是驚訝。驚訝一,你能一口氣讀完這么長的小說;驚訝二,你對這篇小說有如此深刻成熟的認識;驚訝三,你能寫出如此真誠、理性又準確的文字。真是“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當然,你給我的驚訝,已經(jīng)數(shù)不勝數(shù)了,你以往取得的那些成績,已經(jīng)讓我一次又一次不得不有一種“分裂”的感覺了——一方面,在我的內(nèi)心里,你依然還是那個“BB仔”似的天真可愛的媽媽的乖寶寶,另一方面,你的學識和思想,越來越讓我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是的,這兩個方面都是你,你可以天真如稚子,又可以智慧如尊者。你真的讓我好驕傲!

      非常慚愧地告訴你,你讀的這部小說,我從沒有讀過,甚至也沒有聽說過??戳四愕倪@篇讀書筆記后,我對這本書有了大概的了解。我也上網(wǎng)搜索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夠了,我覺得,從你這篇讀書筆記中,我已經(jīng)吸收到了這部小說大部分精華了。所以,我不想再去讀它了。人與人之間是講緣分的,而我以為,人與書之間也是如此。

      有些書,讓我們一見鐘情,我們一口氣讀完,驚艷,感慨,唏噓,共鳴。這些書像情人,能讓我們墜入熱烈的愛戀,但時間長了,情感也就淡了,我們不想再去重讀一遍,即使偶然再去翻閱,我們也會有一種事過境遷的感覺,喪失了當初讀它的激情。于是,這些書就成了書架上的陳列,昭示著一種“曾經(jīng)擁有”的充實,還有淡淡的歲月的滄桑。

      有些書,則像溫厚的親人、故知。起先讀的時候,是一種沁人心脾、潤物無聲的感覺,彼此傾心,卻又包含許多難言的復雜情感。它們讓我們沉思,反省,回味。讀完后,我們總喜歡把它們放置在床頭,案前,那些隨手可取的地方,沒事就拿出來翻翻,汲取一種精神上的溫暖和默契。它們不熱烈,但恒久,不絢麗,但厚實;不聒噪,但娓娓;不媚俗,但雅潔。它們伴隨著我們的生命成長,歲月沉淀,常變常新,意味無窮。我們能理解多少,它們似乎就能呈現(xiàn)多少。這些書是我們的經(jīng)典。

      還有一些書,就是快餐,零食,消遣。這沒得說,我們都讀過,打發(fā)一時的無聊、寂寞,增添一時的歡快,娛樂。放松一下,就像有人去K個歌,沐個足,搓個麻,打場球。

      可是,也有那么一類書,無論它們多有名,來頭多大,我們就是看不進去。它們與我們的“氣場”天生不合。我們無數(shù)次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可過了半載一年,我們還是無奈地發(fā)現(xiàn),我們把書簽依然夾在了一百頁之前。它們成了我們永遠的“爛尾樓”工程?。ㄟ@里面甚至包括一些世界名著和一些名家的作品。)

      比如,同樣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書,《安娜·卡列尼娜》我一下子就讀完了,而《戰(zhàn)爭與和平》,我至今未能認真地精讀一遍,一到某些段落,我就有些水土不服似的翻過去了。同樣是大部頭,《悲慘世界》我看了好幾遍,仍愛不釋手,而《基督山伯爵》我興致勃勃地一口氣讀完,卻不想再翻了。不少名著,我都看不下去,比如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紅》,我記得自己只從頭到尾翻了一遍,沐浴了一下文字的氣息(還是翻譯文字的氣息),而你,卻又熟練又準確地精讀了一遍,還寫了一篇短短的讀后感,你喜歡那個充滿異國神秘氣息的故事。還有些作家,我只喜歡他們的一部分作品,對其他作品卻無法共鳴,比如薩特,卡佛,納博科夫等等。而對有些作家,我則喜歡他們的一切作品,比如卡夫卡,庫切,托妮·莫里森,加西亞·馬爾克斯等等。

      當然,你曾經(jīng)說過,這與我的外文底子差有極大的關系。我只會中文,英文雖能勉強達到六級水平(現(xiàn)在恐怕已退化到四級了),卻無法熟練地看英文原版書。而你現(xiàn)在,更喜歡看英文原版書籍。你的電腦上,下載了一百多部英文書籍。你說,自從看了原版書后,你才真正體會到看翻譯書的別扭。特別是一些哲學書,比如柏拉圖的《理想國》,你曾經(jīng)看過中文版,覺得不少地方都有些含糊,生澀,而看了英文版之后,你大呼“過癮”。你認為,拉丁文、英文這些表音文字,與我們漢語這樣的表意文字,有著天然的隔閡,還有一些思維方式的不同,因此,翻譯書讀起來實在是隔靴搔癢,有時候簡直就是辭不達意。對此,我深表贊同,也有深切體會。比如,歌德是我非常喜愛和敬佩的作家,我讀過他的《談話錄》、《少年維特之煩惱》,還有一些散文、隨筆,感覺情投意合,共鳴不已。可是,他最著名的詩作《浮士德》,我卻至今未能完整通讀。就是因為它們的翻譯,是那么的笨拙、別扭、局促,我能感覺到歌德這位文化巨人,他那飛溢著的輝煌的才思,讓那些翻譯文字給弄得縮手反腳,狼狽不堪,真有讓大師跑堂之感?。ㄗx但丁的《神曲》也是如此,詩歌是最不能翻譯的!)

      翻譯文字就像是套在鮮活植物上的橡膠,散發(fā)著一股令人隔膜的化學氣味。所以,你主張盡量去讀原版書籍——剛上大二的你,居然有這樣的切身體會,當然讓我驚嘆,也讓我汗顏。沒辦法嘍,你老媽人到中年,腦細胞生長有限,恐怕此生都只能讀那些散發(fā)著“橡膠氣息”的翻譯文字了。

      當然,我的狹窄的閱讀量,也與自己童年、少年時期嚴重貧乏的閱讀經(jīng)歷有關。我小時候,家里只有區(qū)區(qū)幾本文學書,魯迅的,還有幾本高爾基的,再就是一些革命題材的書,《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類。還好,你的外婆經(jīng)常會從單位的圖書館為我借書,因此,中學時,我也讀過《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等書,還有一些《十月》、《清明》、《鐘山》、《收獲》之類的文學雜志。這些就是我全部的文學啟蒙。一直到上了大學,我才讀到《紅樓夢》、《古文觀止》、《簡愛》、《巴黎圣母院》、《約翰·克里斯朵夫》等中外名著。我的文學的“童子功”實在是太過淺薄了,幾乎屬于先天性發(fā)育不良。哪像你,人還不識字,就已經(jīng)擁有一面墻的書了!書籍對于你,就像大海對于漁民,是見慣為常的。只有你不想讀的書,沒有你讀不到的書。

      這就是我們之間的真正差別。我早已過了讀書學習的最佳時期,而你好比是能量無限的知識的“黑洞”,無論什么都能吸收進去。

      曾幾何時,我強迫自己讀那些不喜歡的書。我告訴自己:你是作家,你要博覽群書,一本這么鼎鼎大名的書,居然都是你的閱讀“盲點”,這要說起來,實在是丟人的事情。我為讀硬讀,卻依然無法讀下去!后來,我意識到了,在閱讀方面,我是個“挑食”的人。“挑食”并不是指閱讀范圍和類型的狹窄(相反,你知道的,我喜歡讀的書五花八門,涉獵龐雜),而是意味著我的閱讀品位有些挑剔。我的鼻腔太過敏銳,對于一切氣味不合的書籍,我都像獵狗似的,有一種條件反射式的抗拒。

      現(xiàn)在,我想通了,我只跟隨自己的心靈,讀那些自己喜歡讀的書。閱讀的經(jīng)歷,首先是放松,享受,起碼不應該像完成一項指標似的,強迫自己硬讀,更不應該像打一場陣地戰(zhàn)那樣,堅苦卓絕!你曾經(jīng)不屑于我的閱讀之少,總是嘲笑我:“你這也沒讀過,那也沒讀過,你這個作家是怎么當?shù)模俊焙冒?,我承認自己的孤陋寡聞,自己的書墨之少,但我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學識淺陋。古人說,半本《論語》可以治天下,讀書的關鍵還要取決于“會讀”。所謂的“會讀”,就是要思考地讀,質(zhì)疑地讀,把書中的知識,與自己的觀察、體驗、見識、生活結合起來,化為自己知識體系中的某個有機成分,然后再學以致用,不斷推陳出新。我以前跟你簡短地講過,我讀《金剛經(jīng)》時有些神奇的經(jīng)歷?!督饎偨?jīng)》是我的最愛,每讀一遍感覺就會新生一次。我想等你再長大一點,生活閱歷再豐富一點的時候,再跟你詳細地探討這本書。

      哎呀,扯遠了,回到你的信上吧。我覺得,你的這篇讀書筆記,寫得非常到位。以你的年齡,寫出這樣的文字,我只能佩服。而且,這本書我也沒讀過,沒有發(fā)言權,所以,我也不能給你提出更多的交流意見。但以我的一般認識,我會把這本書歸類于流行小說,而與充滿了歧義和復雜感受、給人帶來豐富藝術享受的文藝小說,區(qū)別開來。前者屬大眾,后者屬小眾,前者像業(yè)余運動員,后者是專業(yè)運動員,兩者的要求不同。我認同你對暢銷書的看法,暢銷實際上沒有多少規(guī)律可循,暢銷更不是書籍品質(zhì)的保證,所以,我們讀書,大可不必追著“暢銷”而去。讀書,就是要聽從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我們的靈魂需要什么,契合什么,追慕什么,我們就讀什么樣的書。

      另外,我再補充一點文學之外的話題,我特別同意你文中提到的對“群體”和“個體”的辨證看法,我也認為,在這個問題上,應秉持中道,而不要非此即彼的偏執(zhí)狹隘。

      最后,我想告訴你的是:你能把讀書筆記寫下來,寫得這么詳細完整,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希望你堅持下去,保持一顆敏感的心靈,多看,多思,最關鍵,還是要多寫“,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所謂的收獲,就是在不斷流逝的歲月中,那一點一滴的不懈的積累。

      謝謝你的分享。

      媽媽

      責任編輯 何冰凌

      伊宁市| 高要市| 湘潭县| 平邑县| 佛坪县| 商都县| 南澳县| 修水县| 尚志市| 镇沅| 三亚市| 龙岩市| 安远县| 胶南市| 海盐县| 兰西县| 平舆县| 四川省| 庆云县| 台前县| 玉溪市| 吉首市| 闸北区| 潮安县| 商河县| 海南省| 饶河县| 刚察县| 金堂县| 宁乡县| 屯门区| 鸡东县| 开远市| 锡林郭勒盟| 海安县| 麻城市| 绍兴市| 江孜县| 美姑县| 临朐县| 勃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