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中的天是血色一樣的天,就像腳下的紅土地一樣,不過是被云彩襯得層次分明,是切割卻又在交匯處相融,像是飛揚的流蘇。流蘇飄動間露出一抹天藍,像是一口干凈的湖。山丘上裙擺吹動,那是一位身姿姣好的女子,背對著我們佇立著,打著很深很重的陰影,循著她的目光望去,不遠處蔥蘢間立著一座白色的建筑。電影《亂世佳人》(根據(jù)小說《飄》改編)的鏡頭最終定格在這樣一幅畫面上,耳畔奏響了激昂又壯烈的片尾曲。我的目光定格在畫面一角那個不顯眼的白色建筑上,而這一角卻是主人公郝思嘉的整個明天。
一部《簡·愛》、一部《飄》加起來有一千二百多頁,人物鮮明,情節(jié)曲折,以個人的故事折射出時代的剪影,厚重而不冗長,人物情感豐富,心理活動細膩動人,情節(jié)的推展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有很強的可讀性。兩部名著中的人物留給我的印象在腦海中長久揮之不去,以至在讀完最后一句時有一種被扼住喉嚨的窒息感,胸腔中有強烈的情感激流在回漩、共鳴。我想這可能就是優(yōu)秀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兩部名著的女主人公簡和郝思嘉生活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歷史時期,兩人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首先兩人的成長環(huán)境就截然不同。簡自幼父母雙亡,被寄養(yǎng)在舅舅家,而唯一疼愛她的舅舅去世后,簡就過上了寄人籬下、被人厭棄的生活。這種生活令人痛苦而絕望,這種氛圍激發(fā)出簡本能的反抗意識,并付諸實際化為強烈的“斗爭”,盡管這“斗爭”顯得那么稚嫩,而且只能招來更深的不滿和打擊,可它確確實實是簡追求平等意識的源泉,也促使簡思想上不斷成熟。而郝思嘉則是在蜜罐中浸泡大的,她出身名門,面容姣好,少時無憂無慮,被一群男孩子追隨,生活多姿多彩甚至稍顯奢侈。在她的世界里,沒有她得不到的,而對于讀書一類的,便是淺薄了。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造就了郝思嘉一身的小姐脾氣。為了目標,她不惜用盡一切手段也要實現(xiàn),她堅韌卻又固執(zhí),思想不成熟并且沖動。對于情感,簡在成熟的過程中把它藏得越來越深,任何一種情感的出現(xiàn)必定要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理性的洗禮對于簡尤為重要,她堅守著理性,在與羅切斯特的交往中這一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是理性告訴她在初期該怎樣與羅切斯特交談并維持主仆關系,是理性告訴她該與羅保持一定的距離,是理性教導她在知道羅切斯特夫人存在后做出離開的選擇。如果說簡像是一棵吐著幽香的臘梅,而郝思嘉則像是一支帶刺的玫瑰。對于感情,她愛憎分明,愛就死心塌地,恨就恨得干脆徹底。她對阿什禮的愛貫穿始終,為了阿什禮她做出很多犧牲,并且阿什禮一度成為她生活的動力;而她對威爾克森的恨也同樣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她“輕蔑的笑聲刀一般刺人”,她會想著切實的措施,待目標完成后給人致命的反擊。斯佳麗的情感充斥著感性,在阿什禮面前她把自己放得很低,而在其他男人面前她努力去維系爭寵地位,因為她內(nèi)心嫉妒恐懼失去。感性帶給她一定的盲目性,如一氣之下嫁給查爾斯只是為了“報復”阿什禮;而對目標全力爭取的性格又使她的感情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如為了交付塔拉的稅款而嫁給弗蘭克。盲目性和目的性這對立的兩者使郝思嘉的形象更加真實、豐滿,卻導致了斯佳麗缺少一種對情感的辨識度,往往在愛過、痛過后才漸漸醒悟,這在小說中體現(xiàn)為幾處情感的巨大轉變,如對梅拉妮由嫌棄、視她為累贅變?yōu)閻鄞骱蛻涯?,對阿什禮由執(zhí)著追求變?yōu)樽詈蟮拇髲卮笪?,對白瑞德的由愛恨交織、忽視變?yōu)榭嗫嗤炝???梢哉f感性造就了郝思嘉的全部生活。
兩部小說都折射出了婦女地位較為低下的社會現(xiàn)實,也充滿了傳統(tǒng)觀念的影子,主人公在應對時各有不同,郝思嘉身上有一股愛爾蘭人的熱血,她的性格里充盈著父親一輩的南方的種植園主的那種大氣和粗獷,視傳統(tǒng)為腐朽,渴望掙脫束縛,獲得自由。她在為查爾斯守喪期間欣然答應白瑞德的邀舞;她開辦鋸木廠而且辦得比男人更加生意興隆,她與白瑞德的結合便更能說明這一點。郝思嘉敢于突破傳統(tǒng)和世俗,敢說敢做,不懼流言。而簡的形象在這一方面則比較復雜。一方面,簡追求女性的平等地位,在與羅切斯特的爭論中,她說道:“你以為我貧窮、低微、相貌平平且身材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了?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簡在這一方面堅守著她固有的追求,從不松懈??晌矣X得,簡并未完全沖破傳統(tǒng)和世俗,雖然她極力想讓圣約翰正確面對與奧立佛小姐的情感,可她也死死地守著對社會規(guī)則的堅持和遵循,也守住了與傳統(tǒng)、世俗相連的最后一環(huán)。在得知羅切斯特已經(jīng)有了一位夫人后,簡做了一番強烈的思想斗爭,這是理性和感性的戰(zhàn)斗,是堅守規(guī)則和沖破世俗的抉擇,最終她選擇了離開,但并不是所有故事都能像這部小說一樣在結局找回真愛,這一抉擇在當時的簡看來已意味著永別。但如果換成郝思嘉,我想她一定會與羅切斯特結婚,然后再一步步處理“瘋女人”的安置問題等等,要知道郝思嘉是果斷堅決的。
盡管兩位主人公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還是存在一些相似、相同之處的。首先,二者都有善良的本性。簡在得知自己獲得一筆遺產(chǎn)后將其分成四份,其余三份給了圣約翰·黛安娜和瑪麗,而郝思嘉無論多么抱怨卻依然在危難關頭守在梅拉妮身旁。其次,二者都具有樂觀堅韌的品質(zhì)?!逗啞邸分械囊欢挝淖执騽恿宋遥骸岸篮玫氖?,敞開我的心靈的耳朵,傾聽一個永遠不會結束的故事——一個由我的想象力所創(chuàng)造并被繼續(xù)不斷講下去的故事,而所有那些我朝思暮想,卻在自己實際生活中所沒有的時間、生活、激情和感受使這個故事更為生動有趣?!蔽液芫磁宀侍啬馨堰@種感覺用很準確的文字表達出來,因為這種感覺真切地出現(xiàn)在我的生活中,卻總被“幻想”或其他類似的字眼掩蓋著。馬爾克斯說過“寂寞時造物者對群居者的詛咒,而孤獨則是寂寞的出口”,如果說孑然一人倍感寂寞,那么我認為像簡一樣的人即使和一群人歡聲笑語也是“孤獨”的。這“孤獨”并不只是內(nèi)心情感的缺失,而是一份安寧,理智的思考和判斷都存在于這份必要的安寧中,而支撐這份安寧的恰恰是那些朝思暮想的渴求,這渴求根深蒂固又那么的強烈,為生活注入不竭的動力,類似一種朝圣的信念。而在《飄》中,“明天”這個字眼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往往郝思嘉遭受巨大打擊后都會決定當下先不去想這件事,而相信在明天會找到解決措施。“說到底,明天總是個新日子”,這讓郝思嘉的感性冷靜、平復,讓她找到了堅持下去的理由。放下,才能向前,樂觀的信念讓她無論這一跤跌得有多慘也要爬起來,抖抖塵土,繼續(xù)邁出堅實的新一步。
兩部名著中的其他角色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阿什禮和白瑞德。我覺得他們在本質(zhì)上是相同的,都把社會現(xiàn)實看得透徹,有遠見卓識,但這一點在兩人的行為上得到了不同的體現(xiàn)。阿什禮選擇參戰(zhàn),他留戀過去的美好生活,卻對現(xiàn)實的殘酷顯得束手無策。而白瑞德雖然行為浪蕩,桀驁不馴,卻是在生存的斗爭中贏得了主動。他對郝思嘉的愛是深沉的,從見到她的第一眼起,白瑞德就注定了對郝思嘉的等待,等待有一天斯佳麗能把對阿什禮的愛轉移到他的身上,而這深沉的愛卻以離開的方式告一段落,不禁令人扼腕嘆息。再如梅拉妮這個弱小的女子,她具有著強大的力量,美好的道德和堅定的信念支撐著她的軀干。無論是對郝思嘉一直的友善和袒護,還是聽到槍聲持刀而出表明與北方佬決一死戰(zhàn),亦或是冒著生命危險期待第二個孩子的出世,都讓我對她產(chǎn)生由衷的敬佩之意,她也贏得了白瑞德的尊敬和愛戴。
責任編輯 何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