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通過品嘗一些食品,培養(yǎng)學生五官并用的觀察習慣和能力,引導他們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
2.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第三學段的習作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引導學生抓住細節(jié)進行描寫,在表達時適當?shù)厝谌胱约旱南胂?,表達個人的獨特感受。
3.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感受并體驗快樂,將作文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他們在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的意識。
課前準備
秀逗、榴蓮糖、芥末花生、竹炭花生等食品。
教學過程
一、 對話——激發(fā)參與熱情
師:剛才在課前,同學們提到了自己所喜愛的美食,它們那獨特的味道總是令人念念不忘。提到“味”字,你們想到了哪些熟悉的味道?(學生自由發(fā)言)
揭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進行一次舌尖上的挑戰(zhàn),去品味這種種滋味。
二、 聚焦——巧妙引導表達
1.今天的活動是觀察。(板書:觀察)現(xiàn)在,講臺上有三個盒子,分別裝著三種不同的食品,誰愿意上來品嘗?
2.我們先來看看品嘗的要求:
(1)在舌尖上停留十五秒鐘以上。
(2)面對大家不說話,用夸張的表情和動作表達你的感受。
3.請三名同學上臺品嘗,其他同學仔細觀察,注意觀察他們的表情、動作。(板書:表情、動作)
4.你們觀察到了什么?他們的樣子讓你想到了什么?
活動中,教師適時點撥、提示觀察者和品嘗者,如:
(1)瞧,他的眉頭緊皺著,再看看他的小眼睛……
(2)我想,食品的味道應該是有變化的,你們能把這種變化表現(xiàn)出來嗎?
5.你們都觀察到了什么?能抓住其中一位同學的表現(xiàn)用一段話說一說嗎?
只見 同學 ,看到他這副模樣,我 。
三、 挑戰(zhàn)——感悟心靈五味
1.看了他們的表現(xiàn),同學們肯定更加好奇了。下面我們就進入活動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體驗。(板書:體驗)請仔細聽清楚體驗的要求:充分調動你的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手摸,用耳朵聽。(板書:看、聞、摸、聽)
(學習小組長領取食品,學生每人選擇一種進行體驗。)
2.想必大家已經口水直流了,那好,我們就按照品嘗要求來嘗一嘗這些食品。(板書:嘗)
(師語言引導:用手指捏一兩個豆子,輕輕放在舌尖上,讓獨特的味道在舌尖上多停留一會兒……現(xiàn)在,大家都有了非同尋常的感受,除了舌頭和鼻子,我們還要用自己的心去品味,品味這舌尖上奇妙的旋律……)
3.這小小的豆子(糖果)蹦入你們嘴里的那一瞬間,你們有什么感覺?
小練筆:小小的豆子(糖果)蹦入我嘴里的那一瞬間,我 。再看看周圍的同學,他們 。
4.展示學生的習作:小作者讀,其他同學仔細聽。
5.師引導評議:評價別人的習作,首先要學會欣賞他的閃光點。你們覺得這個片段哪里最閃光?小作者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他還想使自己的作文更精彩,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四、 擬題——提升寫作要求
1.(出示圖片)同學們所品嘗的這些食品其實就是平常超市出售的一些食品。大家可能吃過,但沒有仔細品味過。今天大家不但品出了它們的獨特風味,還“品”出了絕妙的作文。
2.看來,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用心感悟,生活中處處有作文題材。如果你們要把這件事完整地寫下來,你們打算給自己的作文擬個什么題目?
3.下一節(jié)課請同學們根據(jù)習作要求,給作文起個新穎別致的題目,然后寫下來。
習作要求: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今天這件事完整、清楚地寫下來,盡量把人物的表情、動作以及心理活動寫具體。同時,不要忘了給自己的作文起一個新穎有趣的題目。
反思
語文新課標對每個學段的作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素材”,“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本節(jié)習作指導課遵循課標的理念,活動內容源自生活,活動形式新穎有趣,活動指導多維立體。學生積極參與,獲得直接經驗,抒寫真情實感。
1.放大鏡式的表演、觀察,培養(yǎng)了學生積累素材的意識。吃零食對孩子來說是每天都在上演的事情,也許正因為這樣的事重復了一遍又一遍,他們早已熟視無睹,所以極少有孩子將它們寫進作文或日記中。我們的孩子善于寫大事,不善于寫小事,吃零食這樣的生活小事是隨意的、短暫的、粗糙的、模糊的,他們更加不會留意。在“觀察”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者安排了“嘗給別人看”、“看別人嘗”的活動,猶如一面放大鏡,放大了學生吃零食的表情、動作,并適時點撥、提醒學生怎樣觀察,要觀察什么,這樣學生有東西可看,也就有內容可寫了。這樣的訓練如果能在平時的教學中反復使用,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能有意識地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的素材。
2.慢鏡頭式的體驗,豐富了內心世界。成功的作文需要好的語言來建構,怎樣的語言才稱得上是好的語言?我認為它首先應該是真實的語言,應該來自人的內心世界,來自人的情感體驗。在“體驗”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者將吃零食的過程放慢,引導學生仔細地看、聞、摸、聽,最后用心品嘗、感悟、回味。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獲得了真實而具體、持久而細膩的心理感受。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了,積淀在腦海中的語言被激活了,自然而然地涌出了許多詞句,進行個性化的表達。
3.掘井式的引導,滲透了寫作技巧??v觀整節(jié)課的教學,從觀察到初步體驗再到品嘗,思路清晰,訓練重點突出,活動指導與作文指導始終相依相隨,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就如掘井一樣,圍繞一個目標往深處推進,越往深處水越清越甜。整節(jié)課中,教者沒有一次以直接告知的方式告訴學生該寫什么,該怎樣寫,學生卻在老師的步步引領下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從幾次執(zhí)教的效果來看,學生的習作都比較成功,多了生動細膩的描寫,少了空洞虛假的流水賬;多了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少了矯情造作的抒情和議論。在謀篇布局方面,學生各有不同,有的按部就班地將三個環(huán)節(jié)寫得很豐滿;有的合理取舍,詳略得當;有的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的注意;有的以文題為線索展開敘述;有的在結尾處寫出了人生感悟……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蓖瑯拥慕贪割A設,面對不同的學生,每次教學的效果也不盡相同。有時教師的主導地位表現(xiàn)得還不夠充分,缺少對學生表達的深入引導和評價;有時教師事必躬親,教學越位,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fā)揮,但是如果能適當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我相信課堂會更精彩。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