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里的“菜單”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飲食的“食”,如果將其拆開來看,就是一個“人”字和 “良”字。它是在說,如果五谷豐登,大家都過上好日子了,那么人人都會做善良的事,也就國泰民安了。另外,古人稱國家為社稷,這個“稷”就是五谷。可見,中國古代以來一直強調(diào)糧食,強調(diào)飲食。
《易經(jīng)》中提出了象形、象義食品之說。
何謂“象形食品”?象形食品是指食品的形狀像什么,那么它就滋養(yǎng)什么。譬如核桃的形狀像人的大腦,那么多吃核桃就可以起到補腦的作用;黑木耳看起來與人的耳朵相似,那么它就可以滋補耳朵;而腰果的形狀與人的腎相似,所以腰果歷來是補腎的佳品。核桃、黑木耳、腰果就是象形食品。用象形食品滋補人體的各個臟器官,即以臟補臟,也歷來是傳統(tǒng)的飲食養(yǎng)生的方法。人的身體了一定的年齡段以后,必定會出現(xiàn)老化的現(xiàn)象,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隨時修補五臟。在人體所有的器官中,修補五臟是最為直接的,因為食物進入臟器后,不需要轉(zhuǎn)化,直接就可以滋補。
那么,何謂“象義食品”呢?象義食品就是指食物性寒涼,那么就養(yǎng)陰;食物性溫?zé)幔敲淳宛B(yǎng)陽。也就是說,生長在北方的、背陰的、水里的食物可以滋陰;生長在南方的、向陽的、陸地的食物就具有養(yǎng)陽的作用。比如說背陰處的蘑菇、木耳,水中的藕、鴨子,冬天成熟的白菜、蘿卜,冬季水中的魚等,皆能養(yǎng)陰;而養(yǎng)陽的食品通常是長得高的、向陽的食物,如向日葵、香蕉、石榴、小麥等,皆是養(yǎng)陽的佳品。
根據(jù)食物的顏色
和味道養(yǎng)生
《易經(jīng)》將陰陽和五行相結(jié)合,飲食也要與五行相對應(yīng),這就是五色菜與五味菜。五色菜是指青赤黃白黑,五味菜即酸苦甘辛咸。
五味分入五臟,各有陰陽偏性,辛甘發(fā)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咸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人體作為內(nèi)外統(tǒng)一的有機整體,通過五味、五色調(diào)和并且順應(yīng)五態(tài),就可以調(diào)理人的身體。
青入肝,喝酒時如果配一點青梅子,那么青色和酸味就會對喝酒者的肝起到雙重的保護作用,從而減少酒精對肝的損害;紅養(yǎng)心,紅色的食品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對心臟最有益處,如山楂、紅心蘿卜、紅心西瓜等;黃養(yǎng)脾,南瓜、黃豆、玉米等黃色食物可以起到養(yǎng)脾的作用;白養(yǎng)肺,白蘿卜可以化痰,白色的藕、梨也可以潤肺養(yǎng)肺;黑養(yǎng)腎,黑色的東西對于補腎、抗衰老是最有效果,用黑豆、黑芝麻、桑葚、木耳、香菇、黑米、黑魚來補腎,對于女性抗衰老最有效。
《易經(jīng)》中五色、五味的飲食養(yǎng)生之道是我們獲得健康身體的重要的原則,但這并不是唯一的原則。飲食有寒熱之別,人體也同樣有陰陽之差,如果不注意寒熱、陰陽的調(diào)整,那么同樣也會損害身體健康。
如果是體寒者,在平時的日常飲食中,就不能多吃寒的,如果是體熱者,就不能多吃熱性的食物。否則,體內(nèi)就會積聚越來越多有害于身體的不利因素。
那么怎樣來辨別自己是體寒者還是體熱者呢?舌苔白、怕冷、愛拉肚子的人就屬于寒體;相反,舌苔不白、舌質(zhì)微紅、怕熱、大便干、且想喝冷飲的人就是熱體。性寒的食物一般是顏色發(fā)青,或呈綠色,味苦,或生長生活于水中(如鴨子)、陰濕的地方,或于冬季成熟;與之相反,紅色的食物如辣椒、紅棗、紅橘等食物就偏熱,相對于鴨子,生活于陸地上的雞則屬于熱性食物。
吃東西要“補”也要“泄”
《易經(jīng)》告訴我們,藏泄適均、損益平衡,才能達到身體的陰陽和諧,也就是說,我們的身體既需要益也需要損,也就是既要補,也需要泄。那么何為泄?《易經(jīng)》中提出了五泄的理論:即排毒、解毒、降脂、抗衰老和抗癌。
人體每天都需要排毒,只有將體內(nèi)的毒素排凈,身體才能健康。那么哪些食物具有排毒的作用呢?蔬菜、水果、豆?jié){、綠茶、綠豆、生姜等都可以幫助身體時行日常的排毒。降脂的飲食包括洋蔥、海帶、蘑菇、粗糧、薏米、蕎麥、燕麥、豆?jié){以及各種水果。至于化痰、排痰的飲食,則以蘿卜為最,杏仁、白菜為次。抗衰老食品第一為蘋果,其他還包括胡蘿卜、豆腐等。魚、薏米、蕎麥、海帶、茯苓、靈芝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都可以抗衰老??拱┑氖称芬卜浅XS富,尤其是十字花科植物花椰菜、菜花、芥菜等,此外還有竹筍、香菇、番茄、獼猴桃等,如番茄可以抵抗前列腺癌,而獼猴桃可以抗腸癌。
讓腸胃休息也是一種“泄”。每個星期應(yīng)該讓腸胃休息一次,讓腸胃也有一個星期天。給腸胃減壓,就是要少吃一點,每個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減少一點葷的食物,或者減少一碗飯等。
藥食同源益健康
中國人的飲食有一個非常好的傳統(tǒng),那就是藥食同源、藥食互補。例如,流行感冒爆發(fā)時,可以在肉中搭配一點靈芝來保養(yǎng),增強抵抗力。再比如,如果感到氣虛,可以在肉湯里加入一點黨參、人參或者黃芪,可以使自己精力充沛。
這種藥膳調(diào)理能夠治療生活中很多常見的疾病。苦口良藥經(jīng)過與各種各樣的飲食搭配,便可以成為可口良藥,對健康非常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