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宴”原指“不參加宴請”或“撤銷宴席”,后引申為“不用公款大吃大喝”,是領導干部遠離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做法。老一輩革命家的“罷宴”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
毛澤東“罷宴”:1950年2月28日,毛澤東從蘇聯(lián)訪問回國,順道考察東北三省的工業(yè)基地。在哈爾濱,面對豐盛的菜肴,他只在三個盤子里夾了點菜,吃了半碗米飯,就放下了筷子。在沈陽,接待方擺出了更加豐盛的宴席,毛澤東只喝了幾口葡萄酒,吃了一點青菜,大部分時間是在抽煙。由于有外賓胡志明主席在場,出于禮儀,他只能用這種無聲的方式來“罷宴”。事后毛澤東對地方領導提出了批評,他說:“同志們,我們是人民的公仆,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你們一層一層仿效下去,這么吃起來,在人民群眾中會有什么影響?”他還引用了劉宗敏的典故。劉宗敏是李自成麾下的一員大將,官至將軍,進京后他貪圖享受,到處搜刮錢財,“大順”江山的迅速覆滅,除了李自成本身的問題,也同劉宗敏的腐敗有關。毛澤東極為嚴肅地說:“我是不學李自成的,你們卻要學劉宗敏,我勸你們不要學!”
劉少奇“罷宴”:1964年7月,國家主席劉少奇到山東省濟南市了解情況。在中午吃第一頓飯時,見到招待處的同志搞了一桌豐盛的宴席后,劉少奇就和藹地對招待處的同志說:“你們搞這一桌子,夠農(nóng)民吃幾天了,快退回去吧,以后不管哪一級來人有便飯吃就行了?!狈諉T都深受感動,就把酒菜退下去了,換上便飯,劉少奇這才高興地進餐。
朱德“罷宴”:1956年,70歲的朱德去云南視察工作。省委負責人囑咐接待人員說,一定要把朱德的生活安排好。可是,朱德對超規(guī)定的招待一概不接受,每頓飯菜都要求盡量簡單。接待人員心里十分不安,還是想方設法給朱德改善伙食。他們聽說,長征時朱德喜歡吃野菜,便用一種野菜和蛋炒了一個菜,朱德吃了很高興。于是,他們便經(jīng)常炒這種菜。但是,當省委負責人知道朱德每天的伙食費比規(guī)定的標準低得多的時候,便批評了接待人員,要他們給朱德補養(yǎng)身體,做好的飯菜。第二天,他們便把一碗燕窩湯端到桌上。朱德一見,批評說:“現(xiàn)在,我們每天吃得已經(jīng)很不錯了,為什么要弄些名貴的東西?”他接著說:“這次,燕窩的錢我出,下次你們要是再弄來,我就不吃!”
周恩來“罷宴”:1958年7月,周恩來總理到廣東省新會縣視察,一路風塵仆仆,日夜操勞,非常辛苦。周恩來的工作精神,歷來為全黨所欽佩。新會縣委書記黨向民看見周恩來那樣繁忙,那樣不知疲倦地操勞,非常感動,因此在周恩來離開新會前夕,決定設宴送行。客人中除了周恩來以外,還有他的兩位隨員和三位記者。宴會設在縣委院內(nèi)的一間小屋里,廚師就是縣委伙房的炊事員。名曰酒宴,跟時下的美酒佳肴相比,還是有著天壤之別。盡管這樣,在吃喝將近結束時,周恩來還是說話了。他慢條斯理、語重心長地說:“黨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這樣一頓飯,你請不起,還是讓我出錢,算我請客吧!”周恩來隨即示意他的秘書,把300元人民幣交給縣委的司務長。黨向民見狀,激動地站起來說:“總理,這怎么行?說好了是我請客的??!”周恩來示意黨向民坐下,不無責怪說:“什么你請客?還不是縣委出錢?”黨向民爭不過,最后只得把宴席由他們招待總理變成總理招待他們。
董必武“罷宴”:董必武“罷宴”是在他前往遼寧省視察旅順海軍基地時的一天中午。當時,基地領導請董老從會客室步入一墻之隔的餐廳后,他一看餐桌上擺滿了酒菜,就不聲不響地徑直穿過餐廳,走上樓梯回到了自己休息的房間,把房門一關,不再出來了。大家站在董老房間的門口,面面相覷,不敢貿(mào)然地去敲門。過了沒多久,董老的秘書推開門,對大家說,中央明文規(guī)定,待客不得大擺宴席,董老很生氣,為什么還要擺這么豐盛的宴席,酒菜堆得這么高,董老說,不把酒和貴重的菜撤掉,他今天中午就不吃飯了。基地領導愣了一會兒,然后推開董老的房門,向坐在沙發(fā)上的董老說明道:我們也沒有什么特殊的準備,就是準備了一些海味,那是不花錢的,是戰(zhàn)士們從海里打撈上來的,大海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靠海吃海,這不算是浪費。董必武聽了這番話,說道,他得按國家要求,至于戰(zhàn)士們改善生活,他不反對,作為部隊領導,應該把改善戰(zhàn)士生活放在首位,改善生活與擺宴席是兩回事,這樣搞,會吃壞作風的,這樣的宴席他是坐不住的?;仡I導人被董老的精神和原則性所感動,隨即把酒和菜撤走,只留下少量的海鮮,這樣董老才答應下樓吃了頓便飯。
李先念“罷宴”:1964年4月,李先念副總理在武漢主持召開中南地區(qū)財經(jīng)工作會議后,回到紅安老家,挨家挨戶噓寒問暖。當他看到一個革命老戰(zhàn)士的遺孀吃的飯是白菜加點玉米粉時,話都說不出來,走出廚房自責道:“老百姓生活這么苦,我有責任啊!”晚上回到縣城招待所看到餐桌上擺著五菜一湯,盛著雞鴨魚肉,李先念頓時板著面孔,嚴肅地對準備陪他進餐的縣委書記和正副縣長說:“辦這么多菜招待我,我能忍心吃嗎?看樣子,你們一定天天都吃得很好啊!”接著嘆了口氣,又說道:“剛才你們隨我到了鄉(xiāng)下,老百姓過著怎樣的日子啊?我很難過和不安。希望大家不要老坐在辦公室發(fā)號施令,要經(jīng)常下去走走看看,一定要為老百姓多辦實事!”那些菜,李先念沒有動,而是讓炊事員給他下了一碗清湯面吃了。
彭德懷“罷宴”:1948年一天,陜西省洛川縣委書記張俊賢得知彭德懷要回延安,途中經(jīng)過洛川。張俊賢考慮彭總整天行軍打仗太辛苦了,應該借這個機會慰勞一下,便請了一位廚師,準備了兩桌飯,每桌炒了8個菜。約莫中午時分,彭總風塵仆仆地趕到了洛川。當彭總走進飯?zhí)每吹絻勺镭S盛的飯菜后,本來談笑風生的他,一下子把臉沉了下來,扭頭就走,坐到院中一棵樹下,拿出隨身帶的干糧吃起來。張俊賢很是不安,便走上前輕輕地說:“您一路辛苦,我們已經(jīng)作了準備,還是吃一點吧!”彭總嚴肅地說:“戰(zhàn)爭年代,條件艱苦,群眾吃糠咽菜,我們共產(chǎn)黨人怎么能大吃大喝呢?”張俊賢忙解釋說:“今天,我們是專為您準備的,平日,我們同群眾的生活是一樣的……”沒等張俊賢把話說完,彭總就批評說:“給我準備的更不行。我是前敵總指揮,更應該帶頭過艱苦的生活?!苯又徍土艘幌抡Z氣又說:“群眾的生活還很苦,你為我準備這樣豐盛的飯菜,我能吃得下去嗎?我們共產(chǎn)黨人應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你們這樣搞,嚴格地說是一種鋪張浪費,你們要保證以后決不再發(fā)生這樣的事。”
賀龍“罷宴”:有一次,賀龍去視察海防和青島海軍學校。這天,海軍學校按照當時接待元帥級的規(guī)格,在門口擺了儀仗隊表示歡迎。賀龍知道后很生氣,問道:誰叫這樣搞的?身邊工作人員說這是規(guī)定。賀龍說:“我看不慣這一套,這明明是要把我們和戰(zhàn)士隔開嘛!”進門時,儀仗隊一聲口令:“向左看!”整齊威嚴的隊伍持舉槍禮,緊張地注目著檢閱的元帥??少R龍卻隨便地走到儀仗隊里,笑咪咪地和這個拉拉手,同那個說句話,親切地詢問戰(zhàn)士是哪里人,家里有多少人吃飯,爸爸媽媽是干什么的,身體可好,等等。一個威武嚴肅的儀仗隊,一下子變得活躍了起來。事后,賀龍笑著說:“你們要那樣搞,我就用這套辦法對付?!敝形?,賀龍來到了海校飯?zhí)脺蕚溟_飯,他一看,偌大一個食堂全騰了出來,學校師生都搬到院子里,蹲在地上,圍成一個個圓圈吃飯。賀龍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他走向蹲著的海軍學員們說;“給我一個碗,我就在這里和你們一起吃。”這時,一個蘇聯(lián)高級顧問很不高興地說:“你是國家元帥、副總理,怎么能和戰(zhàn)士蹲在一起吃飯呢?這在我們蘇聯(lián)是絕對不允許的?!辟R龍聽了蘇聯(lián)顧問的這一席話,沉默了一會說:“戰(zhàn)士是我們的同志,是階級兄弟。官兵一致是毛主席為我軍規(guī)定的傳統(tǒng)。”接著又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你不要理睬他那一套!”這位顧問看到國家元帥都和戰(zhàn)士一塊吃飯了,他只好陪著賀龍在院子里吃了一餐飯。
陶鑄“罷宴”:1959年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到廣東省各地視察災情。來到清遠縣,縣委設宴招待,四人一桌,一桌上來一只雞。陶鑄放下筷子問:“你們知道我是來干什么的?”縣委負責人忙說:“陶書記辛苦了!”陶鑄用手指著雞說:“為什么這樣搞?”縣委負責人說:“清遠的雞聞名全國。”陶鑄問:“今年是哪一年?”縣委負責人答道:“今年——1959年?!薄敖衲甑那暹h縣,雞聞名還是災聞名?”陶鑄說著手一揮,“通通撤下?!?960年9月,陶鑄到廣東化州縣龍首鄉(xiāng)看望在抗旱救災中有功的農(nóng)民群眾和鄉(xiāng)村干部。汽車快到龍首鄉(xiāng)村時,就發(fā)現(xiàn)村口站著密密麻麻的人。陶鑄剛一下車,人群里便爆發(fā)出一陣“歡迎陶書記前來視察”的口號聲,陶鑄的臉色一下子變了。他強壓怒火說道:“我們繞過去,從別處進村?!眮淼焦绾螅砧T一見會議室桌上堆滿了香蕉、柑橙、菠蘿、糖果,扭頭就走。他站在院子里對縣、社干部大發(fā)雷霆:“同志們,現(xiàn)在是困難時期,你們這樣做對得起人民嗎?”陶鑄連一個水果都沒有碰過就走了,連早已準備好的飯菜也沒有吃。
徐特立“罷宴”:1957年2月1日是徐特立的80大壽,這個日子處于當時我國政治、經(jīng)濟形勢最好的時期。壽辰到來前,徐老聽說有人準備在壽日那天為他擺宴祝壽,就三十六計走為上,在壽日的前兩天偕夫人和兒媳徐乾上了火車離開北京去了湖南長沙。長沙是他的學生最集中的地方,徐老的到來,像春風一樣吹遍了長沙市。他的學生們紛紛前來探望徐老,一時間擠滿了一屋子人,除了和徐老親切交談之外,還有人在竊竊私語商量什么。其中一位口快的說:“徐老,我們明天給您祝壽!”他婉言謝絕了,說:“去年全國遭受嚴重的水旱災害,人民生活還很困難,中央正大力提倡增產(chǎn)節(jié)約,勤儉建國,我們怎可為了個人的生日,浪費人民的財物呢?”并說自己的生日已經(jīng)過去了。在場的人都說他們記得清清楚楚,莫想瞞過。徐老后悔莫及——躲壽不該躲到長沙來。于是趕緊買票,連夜上了去桂林的火車。2月1日,徐老坐火車離開長沙。途中他的兒媳徐乾到餐車上要求給徐老做一餐長壽面,算是給徐老祝壽。○
責任編輯 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