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校本教研是教師進行繼續(xù)教育的常規(guī)途徑,而搞好教研活動則是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的基本內容,更是提高教師素質、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現(xiàn)減負增效的有效途徑。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學校文化與學校核心價值觀缺位,教師隊伍的文化背景、知識結構、教學行為、教育觀念(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差異較大。要改變這種狀況,一要提高教師們對教研活動重要性的認識,二要增強教研內容的實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研究。因此,“說刊、說題、說課及公開課”活動就成為實踐與研究的課題。
一、 課題的實踐
1.說刊——學習交流、提高素質
教師首先要結合新課程對教育教學的要求去學習,潛心閱讀教育理論專著,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武裝自己,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不斷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得到教育、教學、科研和管理的能量,錘煉全新、前瞻、開闊的思考方法,全面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內容、方法和技術,實現(xiàn)知識的創(chuàng)造、傳播和運用。還可以組織教師利用網絡學習,學校可以為教師在網絡中專門建立一些學習平臺,如:“學習體會”、“學習的困惑”、“教后反思”等學習專欄,讓教師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以此促進和提高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從而使課改理念的學習更加實在和有效。通過網絡去學習,擴大知識面,尤其要學習專業(yè)刊物,刊物上的文章專題性強,反映了學科最新的科研成果,與教學實際更貼近,有更具體的指導意義。因此,選擇集體學刊的活動,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可怎么學才能更有效呢?我們嘗試通過“說刊”形式來實現(xiàn)。我們要求每位老師至少要認真研讀兩種刊物,選擇一篇最值得推薦的文章進行交流,即“說刊”。在教研活動時指定2至3位老師,由他們向全組老師說出自己學習刊物中該篇文章的體會,指出文章的出處、作者,指出選擇文章的目的、文章摘要,指出文章的新思想、新思維對個人的啟發(fā)之處,以及如何以此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等。
2.說題——過程展示、思維提煉
“教師說題”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與研究考試命題三者結合。開展“說題”活動,探討課堂“說題”的有效性、針對性對提升教師教學基本功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教研活動中開展“說題”,應側重于老師之間的“說題”,教師說題不能僅停留在“從解題角度說題”這種表層意義上,要從“構建主義的教學觀點上看說題”。具體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說題目立意。選題目應明確,要指明所選題目是用于鞏固概念、公式,還是用于綜合應用、復習提高,是開放題還是封閉題等等。
(2)說解題思路。說題應把主要精力放在題意分析和思路發(fā)現(xiàn)上,即說出解題活動的準備過程,解題方法的探索過程,思維的優(yōu)化過程,解題經驗的總結過程。這實際上是“問題解決”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準備——探索——優(yōu)化——總結”。說題不等于講題、解題,說的關鍵是展示思考、發(fā)現(xiàn)的過程。
(3)說數(shù)學思想方法。說出題目應達到何種思維訓練,滲透哪些數(shù)學思想方法,讓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結構和學習習慣在解題的過程中得到生長、發(fā)展和延伸。
(4)說題目功效與學法指導。把題目看成載體,說出題目的前景和背景,說出題目涉及到的公式是正用、反用、變用還是活用;說出題目要考查的知識點、能力要求;說出學生學習數(shù)學時認識上的錯誤、理解上的偏差、技能上的缺陷,這些都會在解題中表現(xiàn)出來,教師應認真研究學生的思維狀況,摸清學生常犯的錯誤,說題時有意識挖掘題目潛能,設疑布陷,警示學生,這樣往往比平鋪直敘正面強調收效更顯著。
(5)說拓展引申。數(shù)學教育家波利亞曾談到:在你找到第一個蘑菇時,繼續(xù)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一堆蘑菇。這對數(shù)學教學有很大的啟發(fā),在問題解決之后說說結論是否一定正確,是否有更快捷、更完善的解法,能否進行延伸和拓展,有何啟示,這些正是培養(yǎng)學生完成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自我調整的過程,教師可根據(jù)所講題目的情況,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組合的探索,注意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的總結、提煉和升華,進一步拓展思維平臺,優(yōu)化解題過程。
3.說課——理論提升、資源共享
“說課”是介于備課與上課之間的集體教研、教學比武、教學匯報活動,也是執(zhí)教者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專家或領導,系統(tǒng)地解說自己對具體課程的理解,及所作的設計及其理論依據(jù)。而后再由說課教師和聽課的教師共同評議、討論和切磋,評議的重點應放在程序設計上,就其科學性、可行性、藝術性、創(chuàng)造性進行客觀地評議,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提出指導性的改進意見,以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1)開展某節(jié)課的說課活動
程序為: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
(2)開展教材單元的說課活動
程序為:①說該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關鍵及成因;②說編者意圖及其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③說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措施;④說教法與學法;⑤說該單元學生應掌握的解題規(guī)律、方法、技巧,以及所滲透的數(shù)學思想,應達到的能力目標;⑥說該單元的引入及綜合思路;⑦說重要課時的教學思路;⑧說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應用等等。對單元的說課,不需要面面俱到,應該有所側重。在說課中,要調動全員積極性,群策群力,還要注意發(fā)揮骨干教師的作用,在充分發(fā)揮個人特長、智慧的基礎上,再集體研究,利用群體智慧解決教學中帶有共性的疑難問題,以達到事半功倍、提高教研活動質量的效果。
4.公開課與評課——教研結合、共同成長
為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提高復習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學校數(shù)學組同課異構上課法,就是對同一內容的課,各個教師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構思,不同的教法展示活動。教師之間存在著差異,差異就是很好的資源。具體程序如下:(1)教研組分年級段確定相同的教學題目;(2)由多個教師分別備課;(3)教師上課,教研組集體聽課、評課。這種方法好在教師可以在開放、多元的教學研究活動中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和做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也可以提高教師觀課評課能力。
教師課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反思教學。
(1)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是怎樣獲得成功的?學生學到了你預期讓他們學到的東西了嗎?你是如何知道的?
(2)你偏離自己的教案了嗎?如果是這樣,請告訴我們有何不同?為什么?
(3)談談你的各種教學行為(如活動、學生分組、教材和資源等),它們的有效程度如何?
(4)如果你有機會給該班學生再上一次相同的課,你的教學會有哪些不同?
把教研活動與日常教學相結合,開展專題性、系列性的教研活動,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
二、 實踐活動反思
首先,說題活動是例題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說題活動對教學有促進和優(yōu)化作用,但它絕不是萬能的。說題活動重在“說”,只有科學地導演說題活動,正確處理說與做的關系,才可能達到較佳效果。
由于“說題”的對象與目的不同,“說題”的形式很多,通過說題活動可以培養(yǎng)教師研究試題的能力、解讀文本的能力、學法指導的能力,說題是教師成長的抓手。
其次,說課也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它看不到老師臨場發(fā)揮、處置和隨機應變的教學機智,看不到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的實際效果,在實施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說得好而教不好的現(xiàn)象。
最后,公開課應克服一些弊端。有些公開課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生硬地用一些教學手段,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在日常教學中有望塵莫及之感,起不到示范作用。有些公開課,事先總要“彩排”幾遍,這樣做花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平常教學是很難做到的,它不僅不能真實地反映出教與學的水平,而且這種弄虛作假的做法還會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
在教研活動中,我們應用錄像帶技術,要求教師在開課一周后再看錄像,寫教學反思。因為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轉化為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自愿的反思行為,校本研究才有基礎,才能真正落實,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催化劑。為確保校本教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學校必須對其活動形式、活動內容以及研討成果的評價和推廣應用,進行必要的管理和指導。
參考文獻
[1] 樊宜正.對數(shù)學教研活動的幾點建議.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00(8).
(見習編輯 鄭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