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殊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亞歐大陸東端,島嶼由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碰撞形成,呈北東向延伸,南北跨越緯度約20度,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東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與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特殊的地理位置讓日本處于韓國、中國、俄羅斯三面環(huán)抱之中,南千島群島(日本稱為北方四島)、獨島(日本稱竹島)以及釣魚島都對日本的發(fā)展起門戶作用,任何一面的突破口對日本人來說都是救命稻草。對于韓國、中國、俄羅斯三國來說,日本列島的存在已經(jīng)成為他們進出太平洋的障礙,有爭議的島嶼及其所屬海域是他們進出太平洋的通道。如果失去爭議的島嶼,各自進出太平洋的出入??趯⒆兊锚M窄,就可能受制于人。其次,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延伸出日本特殊的地緣政治地位。就全局來看,如果日本和俄羅斯結盟,俄羅斯遠東的領土將固若金湯。如果美國利用日本緊靠俄羅斯的特殊地理位置,把它當作和俄羅斯競爭的一枚棋子,那么俄美之間相互不和時,美國就可以利用南部的日本對俄羅斯構成直接威脅。二戰(zhàn)中,俄羅斯占領了日本的北方四島,美國占領日本的其它地區(qū)。后來美國陸續(xù)把占領的領土歸還給日本,僅使用其幾個軍事基地。但俄羅斯仍占領北方四島,美國在此問題上采取模糊態(tài)度,給俄、日之間的爭議留下隱患。在釣魚島問題上,依據(jù)《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各種其它相關的國際文件:臺灣及其周圍島嶼歸中國所有。但美國卻故意同日本簽訂了片面的《舊金山和約》,將釣魚諸島問題復雜化,妄圖以此來遏制、鉗制中國的發(fā)展。
二、國土狹小,資源貧乏
日本陸地面積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及其附近多個小島嶼。國土的總面積包括各小島在內,共計377 835平方千米,領海面積310 000平方千米。從國土面積來看,日本是個名副其實的國土小國。但在經(jīng)濟上日本又是實實在在的經(jīng)濟大國、強國,而且許多日本人有著很深的“大”國情結。國內國土面積的狹小,導致自然資源的貧乏。在自然資源中,除了水能資源相對較豐富外,其它資源十分貧乏,主要依靠進口,尤其是能源資源。有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日本99.7%的石油、97.7%的煤炭、96.6%的天然氣嚴重依賴進口,能源自給率僅有4%。釣魚島海域海洋水產(chǎn)資源十分豐富,漁業(yè)年可捕量達15萬噸。在海底,釣魚島及附屬島嶼海域為新三紀沉積盆地,富藏石油,據(jù)1982年估計應有737~ 1 574億桶。有人曾經(jīng)斷定,釣魚島附近水域的石油資源使之“有可能成為第二個中東”。北方四島附近大陸架海域擁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和漁業(yè)資源,各種資源折合近萬億美元,一旦歸屬日本,日本將增加幾萬平方千米專屬經(jīng)濟區(qū),漁業(yè)和海底礦產(chǎn)資源十分可觀。獨島本島生物資源位于日本海寒流和暖流交會處,四周海域是一片豐饒的漁場。周圍廣大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的漁業(yè)權和海底資源(魚類和貝類、海藻類水產(chǎn))十分豐富。海底還可能蘊藏著比較豐富的油氣田。
三、《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劃分標準不一引發(fā)爭端
《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目前是處理國與國關系的重要準則之一。中國和日本都簽署了《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兩國還通過了各自的《專屬經(jīng)濟區(qū)和大陸架法》。如果按照《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確定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原則”,根據(jù)東海海底的地形、地質、地貌等特征,東海大陸架廣闊而平坦都與中國大陸有著連續(xù)性,向東延伸至沖繩海槽,是中國大陸領土在水下的自然延伸,東海部分海域、釣魚島及其附屬海域應當屬于中國。日本方面依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卻提出“等距離中間線”原則:即在國家間海岸相鄰或相向時,如果“從基線開始測量出的最近距離為200海里的所有點所構成的線段”超過“從基線起測定的中間線(即與雙方國家基線等距離的線)”時,“其超過部分以中間線為準”。由于對《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理解的不同,劃分的標準也產(chǎn)生差異,再加上中日、日韓兩國領海之間的部分海域根本就不足400海里,若按照200海里的規(guī)定,有相當一部分是重疊的,產(chǎn)生爭議在所難免。
四、日本國內的人文背景
日本作為一個國土狹小、資源匱乏、人口眾多、自然災害頻繁的島國,對海洋有很強的依賴性,“靠山吃山,靠海吃?!庇^念在日本人心目中根深蒂固。日本政府對其國民進行國情教育的主題是:“我們缺乏土地、沒有資源,只有陽光、空氣和海洋”。所以,在“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大背景下,其爭奪海洋資源、維護海上權益、推行海洋擴張戰(zhàn)略之心表現(xiàn)得十分迫切。其次,日本民族的單一性使其具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在日本國內民族的紛爭與異議十分少見。他們懂得必須團結一心,以最大的力量與努力去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自己的國家,國家的強盛與否、存亡安危更關系著他們是否可以安居樂業(yè)、世代繁衍發(fā)展下去。因此,國內的人文環(huán)境也促使政府為本國的利益去爭取,無論該利益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