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氣象,新年求加薪”,這是多數(shù)職場人的內(nèi)心期待。但當白領們在升職加薪的道路上奮力奔跑時,一些“金領”卻放慢了腳步,甚至停了下來。
Jason是上海一家知名外企的亞太區(qū)副總裁,在幾個月前的公司高層會議上,他被提名為總裁候選人,并暫代總裁職務。幾個朋友提前為他即將高升慶祝了一下,并打趣說年底會“痛宰”他一頓。誰知,圣誕節(jié)還沒到,Jason就在聚會上坦然地宣布,他未來還是“副總”。大家還在暗地揣測他是不是得罪了上級或是工作中惹了什么大麻煩時,他一句“是我主動拒絕的”簡直讓眾人吐了一口血。
“總裁壓力有點大?!盝ason搖著酒杯和我抱怨。大大小小的會議,作為公司的“形象”,他都要出席。這個擁有多年跨國公司高管經(jīng)驗的“實戰(zhàn)派”覺得這簡直是浪費時間,而且他正計劃著轉為投資人,更傾向于在幕后觀察、操作。
Jason這樣自發(fā)求降職的高管不在少數(shù),他們的理由多種多樣,但“降職”成為個人主動選擇這一行為卻不斷刷新著其背后的社會意義。
此前,“減薪”、“降職”,往往是被迫的:公司人事變動,競爭職位失利,和上級不和,業(yè)績不如意……因此,降職減薪大多與“職場困境”、“事業(yè)低谷”劃上等號,接到通知的人有的怨天尤人、自暴自棄,甚至怒氣沖天干脆跳槽走人,還有一些則“臥薪嘗膽”,等待機會東山再起。
如今,疲累不堪的職場人開始考慮主動降職的可能性。主動降職成了漸漸受到青睞的職場“減壓閥”之一。
專家也建議,如果工作壓力實在令你不堪重負,你希望能有更多的閑暇時光,但卻不能或不愿完全放棄工作,不如考慮主動降職,減少工作量或者少背負一些管理責任。
降降更健康
Kevin,公關總監(jiān),36歲。身為半個媒體人,他對近兩年屢屢爆出的如普華永道女碩士、淘寶店主、電臺主播等勞累過度致死的新聞都有耳聞,但加班是Kevin不得不做的選擇,“不加班壓力更大。”
Kevin需要保持超高的工作節(jié)奏:每天接洽五六個客戶,趕場各大會議,加班到凌晨三四點,早上八九點趕到公司。一個項目接著另一個,他只能像陀螺一樣不斷地旋轉下去?!肮究疾炷?,團隊依賴你,怎么停下來?”
即便在來之不易的假期中Kevin也過得不好。精神高度緊張,超負荷加班導致他經(jīng)常失眠,有時不得不依賴藥物,在公司的例行體檢時Kevin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三高人士”(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
2012年8月,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國醫(yī)院協(xié)會和北京市健康保障協(xié)會等機構針對20-45歲的青年白領人群開展為期半年的問卷調查活動。隨后公布的《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之青年白領健康分析報告》中顯示,受訪人群中感覺到壓力非常大的占11.9%,壓力比較大的占35.8%,表示壓力很小或沒有壓力一共占17.2%。其中壓力排名第一的是是工作,占32.3%。
長期處于緊張的工作和競爭的壓力下,加上吸煙酗酒,生活、飲食不規(guī)律,身體健康自然“紅燈”警示不斷。“未老先衰”、“過勞肥”、“過勞死”層出不窮,心梗等傳統(tǒng)“中老年疾病”在年輕人中的發(fā)病率上升。不少職場人戲稱“薪水沒漲,腰圍漲了;職位沒高,血壓高了;業(yè)績不突出,腰椎間盤突出”。
身累的同時還有心累。有關調查結果顯示,78.9%的企業(yè)員工有過“煩躁”情緒,59.4%的人感受過“焦慮”,38.6%的人覺得“抑郁”,有6.2%的人出現(xiàn)過情緒失控的狀態(tài)。
面對健康狀況不斷預警,一開始選擇忽視的Kevin在持續(xù)不退高燒幾天后不得不重視起來。從病房重返辦公室的他向上司打了報告,以身體健康為由申請自降為副總監(jiān)。
妻子是Kevin“自求降職”的最大支持和推動者,她為此算了一筆賬。這段時間加班賺得的工資,還不夠住一次院的醫(yī)藥費和誤工費。長此以往,超負荷工作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更不是金錢能補償回來的。
Kevin現(xiàn)在對自己主動降職的決定仍然很滿意:“一味追求‘往上走’忽視了健康得不償失。不是說可持續(xù)發(fā)展么,趁著這次降職,我打算多花點時間調整一下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健康了才能更好的工作?!?/p>
降職=不變or轉變
IT工程師張元糾結了一個星期,還是推開了人力資源辦公室的門。出門時,他松了一口氣,推掉主管職位的選擇沒有他想象的那么難。
降級對于張元意味著可以就任一個不需要監(jiān)管別人的職位。人力資源顧問表示尊重他的意見,“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擔任管理職務的。”她見證了很多技術人員被提拔到管理崗位卻無法勝任的案例,他們當中有些人后來又回到了原先的崗位或者調至其他平級職位。
張元糾結的是如果他主動提出降級時,同事是不是會因此看低他的能力?!叭绻阋呀?jīng)為公司做出了有益的貢獻,自身的價值已經(jīng)得到了證實,那么自動降職不會有任何負面影響?!边@是專家給予的意見,“與其勉強自己從事不喜愛或不擅長的工作,不如勇敢地提出來?!?/p>
其實“專業(yè)人士”是個很好的選擇。經(jīng)理、總監(jiān)、總裁會離職,銷售、工程師、設計、文案、會計、營銷永遠都找得到事情做。無論大公司或者小公司,有時候對于核心技術人才的需求遠比對管理人員的需求迫切的多。
甚至個別自由兼職的技術人員的收入和困坐在辦公室里的高層管理人不相上下。如果一個清閑的、不必坐班的工程師有幾個長期的兼職工作,加上不定期的一次性項目,完全可以事業(yè)家庭兼顧且年收入優(yōu)渥。
有時候,自動求降職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經(jīng)營自己更感興趣的事業(yè)追求,或是滿足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年近四十的高級經(jīng)理人蘇蘭本來是可以事業(yè)上更上一層樓的,但她考慮到升職后的工作雖然薪資待遇更加優(yōu)厚,可出差會密集到無法承受的地步——一個月有半個月出差,五天跑四個城市的頻率已經(jīng)讓她吃不消了,最后還是呆在原地沒動。蘇蘭的計劃是未來轉職為自由作家,她陸續(xù)將更多精力投入在媒體寫作方面。如今蘇蘭在已經(jīng)在幾家媒體陸續(xù)開了專欄,內(nèi)容涉及職場、旅行和人生經(jīng)驗,很受讀者歡迎。
部分女性白領“求降職”是為了慢慢回歸家庭。紐約職場心理學家喬爾說,事業(yè)成功并不意味著就得每周連軸轉地工作60個小時。他建議白領們要考慮一下自己對于事業(yè)和家庭生活有何打算,重新確立目標及以及對自己的評判標準。例如,工作是否可以滿足你的多些時間跟家人共處、少出差、有時間從事自己的業(yè)余愛好等需求?
林艾在30歲之前想的是“我不能讓別人落得太遠!”說是她虛榮也好,現(xiàn)實也罷,“同學聚會,一個話題轉幾圈,差距就衡量出來了?!?/p>
在省會城市維持高質量生活的壓力讓林艾和丈夫都是“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模式,孩子送去全托幼兒園。面對孩子期盼的眼神,“媽媽,你什么時候接我回家?林艾的心里針扎一般難過。
孩子一天天長大,需要家長投入的精力也越來越大。為了不再錯過孩子的成長,已經(jīng)熬到了經(jīng)理的林艾決定將重心移到家庭上。沒qHKsTzKUrzBTX6cnz0ESM3lZvjygFp1pWVlSXedN3UM=想到轉崗卻不那么容易——同級別的工作沒有合適的,她只好自降一級轉為部門主管?!拔业霓D職報告已經(jīng)交上去了”,她搖搖頭,“也許等孩子讀大學后我會再在職場上拼一把吧。”
“退”是為了更好的前進
如果說林艾等人的降職轉崗是基于自身情況做出的自愿性主動選擇,那么盧曉的自求降職就有些“被主動”的意味了。
盧曉所在的行業(yè)今年市場并不太景氣。到了年底,別家公司都在計劃開慶功會,而自己公司銷售部門例會卻總讓他覺得是催債會。年底的銷售部會議上,上級透了口風,明年將重新劃定銷售區(qū)域分配,而且將以過去的個人業(yè)務指標為基礎限定每月最低工作量,連續(xù)三個月未能完成任務則底薪不保。作為高級銷售經(jīng)理,盧曉算了算自己的任務量,不由咋舌——按照他對市場預期,略有閃失就可能完不成任務。
聽到這個消息,部門哀鴻一片。盧曉在心底打著算盤,“與其明年完不成考核任務,不如現(xiàn)在主動求降職。”他找了個機會和上級申請降職為銷售經(jīng)理。別人會把這樣“被迫”降職減薪當做躲不開的噩運,可盧曉不這么認為。
“主動降職是一種策略?!北R曉說,不能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金錢得失”的片面角度上,應該把這當作提升自身職業(yè)水準的大好時機。他降職做承擔任務沒那么重的銷售經(jīng)理,一邊慢慢適應新出臺的崗位要求與考評標準,緩解精神壓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適時充電。
盧曉已經(jīng)在某高級企業(yè)高管進修班報了名,他計劃一方面通過參加培訓、自修等方式熟練技能,鞏固實力和人脈;另一方面不斷關注行業(yè)動態(tài),捕捉最及時的新鮮資訊充實自己。他相信未來的自己在職場上更具備競爭力,暫時的“退”是自我在思想上的整理,在行走節(jié)奏上的調整。
幾乎所有的高管都經(jīng)歷過減薪、降職、甚至失業(yè)等職場“倒退”,有些是被動接受,有些是主動為之。作為企業(yè)家,敢“退”是很重要的品質。
有時,“減薪”、“降職”之類的退卻并不意味著末路,這些表面看起來似乎“失敗”的經(jīng)歷,如果你正確對待會擁有正向的能量,更強大的內(nèi)心,在事業(yè)的道路上更有力量的前進。
責任編輯 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