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是從凡人生活中走出來的一位普通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她的城》、《煩惱人生》、《生活秀》、《太陽出世》、《你以為你是誰》、《來來往往》、《小姐你早》等。2012年武漢作家池莉又斬獲“中國作家”大獎 ,該獎項來自于她去年的中篇小說《她的城》。
中篇小說《她的城》繼續(xù)探尋文學本質,以平民態(tài)度,講述了三個武漢女人在這座城市里的婚姻遭遇和生命成長歷程。簡約的故事設置中,凸顯了作者對生活細微之處的洞察與穿透,而飽含于人物情節(jié)敘述里的溫情,則體現了作者對于世俗生活的豐富性與多元性的理解和認同。
池莉的作品因其描寫平凡人的生活和身邊的故事而深受讀者的喜歡,生活就像是一杯淡淡的白開水,清醇而曖昧。它尋常而深刻,讀池莉的小說,恰似在品評一碟下酒的茴香豆抑或是在細細咀爵五方齋的粽子。她的小說簡潔明了,謐人心扉,含著凄凄的哀婉、少許的固執(zhí)、幾多母性的溫情。洞悉世事的無常、捕捉瞬息的變幻,小說虛構出一個觸手可及的真實世界。池莉的小說折射出生活的陰影,你權且把她的主人公當作一個標尺,衡量一下自己的得失、完缺、醉醒、悲喜。她的小說著眼點很低,卻極微妙,讀她的小說就像是和許多身邊的人在談話,小說中的人物都是一些可親可敬的小人物,讓人感動。她的寫作充滿了對生活的思考,這種思考是基于她對現實生活的不斷觀察和體驗。她把這種思索用平平淡淡的語言,淺顯易懂的文字,簡潔明快的筆法,自然逼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覺親切、實在。作為一個作家,池莉敏感地探索發(fā)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切變化,并相應地調整自己的寫作視角,以普通人的眼光去看普通人,把普通人的事以最寫實的筆觸寫給普通人看,寫出了億萬普通人中你、我、他的故事。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池莉形成了具有獨特個性的平民化寫作特色。
池莉的新寫實主義平民化寫作特色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從城市中表現出的平民情懷
對于很多宅在出生地的讀者來說,了解一個城市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藝術家的筆:我們知道有江南的寧靜和智慧的喧鬧的小鎮(zhèn)紹興很少是因為大禹治水,更多的因為王羲之筆下《蘭亭序》的氣度或者是魯迅小說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我們沒去過秦淮河,但是從俞平伯與朱自清兩位先生的散文中,幾乎就可以勾畫出來;而那些發(fā)生在巴黎、紐約甚至世界上更多不知名的地方的故事,我們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到達,但是,一個好的作者,可以為我們從文字的一元世界中,構造出三維影像也無法表達的城市的靈魂,我們無須翻越千山萬水,遠方的世界,就在我們翻閱的書頁里面。
池莉就是這樣的一個作家,她用她一個第二故鄉(xiāng)作者的身份,為我們在小說中復刻提煉出一個真實的武漢,一座你又愛又恨卻又無法拒絕的城市。未讀她的小說之前,我覺得待在這座城市永遠是一種折磨,看上去永遠都沒有干凈過的天空,亂糟糟的城市建設,還有夏天實在受不了的熱得要命的天氣,然而,讀完哪怕只有一篇她寫的以武漢為背景的小說,她的語句,就讓你開始理解這座城市,接納這座城市,想要融入這座城市,對我來說,這是她一個人的一座城。
除此之外,你知道,屬于這個城市的最為關鍵的東西已然被池莉描繪:這個城市的真實,屬于城市的市民階層的迷茫,屬于小人物的辛酸苦辣,屬于老百姓的大智若愚的糊涂的智慧……這些,是池莉小說的精髓,也是當你行走在武漢這座城市的時候,可以讀出的,和小說一樣的基調。也正是因為這些,這個城市的美,已然在小說中完美地構建起來。
從人物形象反映出的平民情懷
《煩惱人生》主人公印家厚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他的煩惱正代表著那個群體內心壓抑的苦惱,那煩惱本身錐心隱痛,卻又無能為力。煩惱與木然的生活磨擦,生出無端的矛盾,形成一種悲哀。作者沒有去寫哈姆雷特的悲哀,那樣的悲哀又幾人有?在逼真殘忍的現實里,為了維持日常生活,必須終日奔波勞累,放棄許多擁有的東西;縱然如此,他依然無法主宰生活中的一切。中華民族是一個極能忍辱負重的泱泱大國,它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一個人的煩惱總可以被整體大而化之,似乎微乎其微,但煩惱與悲哀卻揮之不去,一直積蓄在心底,生老病死,生生不息。這存在本身也許能讓悲哀來得更深重更深刻一些。正如作者所言:只是平庸的外表和平庸的生活方式掩蓋著這一切。
從《煩惱人生》在《上海文學》上發(fā)表的時候起,讓億萬中國人恍然發(fā)現自己的煩惱,人們開始慌亂、莫名地躁動。作者抒寫的不是憤世嫉俗的片面之談。凌厲的池莉用她的筆深入生活的切口,啟發(fā)著一種怎樣真摯的錯綜復雜的情感?幾十年前的《煩惱人生》穿過新的世紀,新的讀者接觸它的時候,更看重主人公印家厚最后的舉動——印家厚關了臺燈,趁著黑暗的瞬間抹去了涌出的淚水。他不能主宰生活中的一切,但他會竭盡全力去做,是的,竭盡全力地去直面人生。
雖然池莉的小說也屬于新寫實小說,但它有別于方方、劉震云等人的作品。他們的小說透射出一種無奈,苦澀的情緒,甚至是苦不堪言,也借精神分析法來表現主題。而池莉則用“非人化”的,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語言來表達藝術世界,來構造她的作品,《煩惱人生》奠定了池莉在當代文壇的地位。
通過食物文化突現平民情懷
《生活秀》中單身獨居的漂亮女人來雙揚是吉慶街上賣鴨頸的小老板,嫵媚的外表下有著生活練就的潑辣能干,她那副女強人的作派使來家的重擔都落在她身上,最后留給自己的僅是一個遙遠的夢想——她與一個優(yōu)秀男人可望不可及的愛情。但這一天終于來到時,她期待了兩年的男人卻難有作為,原來,她的期待仍然只是個注定要破滅的夢想。青石的地板上是一地的青絲。雙揚透過青燈的搖曳,無悲無喜地看著那塵世的月色,不知那個燈火輝煌的吉慶街此刻會是什么景象?會不會有熟悉的客人發(fā)現,從此那里少了一個風姿不凡的女人,優(yōu)雅地站在街頭賣著她的久久鴨頸……
屬于這個城市的特有的食物文化幫助池莉為我們構造這個城市:是來雙揚的鴨脖,是“老通城的豆皮、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蔡林記的熱干面、談炎記的水餃,田恒啟的糊湯米粉、厚生里的什錦豆腐腦、老謙記的牛肉枯炒豆絲、民生食堂的小小湯圓、五芳齋的麻蓉湯圓、同興里的油香、順香居的重油燒梅、民眾甜食的汱汁酒、福慶和的牛肉米粉”,是老武漢隨時隨地享受生活的自由的隨意的卻又在生活的擁擠的喧鬧之中對于生活的最為傳統的享受。
這個城市特有的語言也豐富了池莉構造的武漢。說“么事???”時候的那種霸道的語氣,或者是熱情似火大喇喇的聊天,是面對生活的那種隨遇而安的坦然的調調。
像是《生活秀》中的吉慶街,《煩惱人生》中的長江輪渡,這座城市的歷史都留在了屬于她的美麗的過去里,都彰顯在她特有的燥熱的溫度里,都體現在屬于她的神采飛揚中。
通過敘寫人生的煩惱展示平民情懷
記得有人說過,要了解武漢就看池莉的小說。是的,池莉是一個很實在的作家。她的作品可以說是和生活最貼切的,有種直指人心的真實感。也許因為她就生活在這個城市里,這種真實感越發(fā)強烈吧!《生活秀》大多取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呈現一種生活的本真狀態(tài)。冷靜的敘述態(tài)度,其中有許多經典語句和段落。池莉的市民情結,不僅在題材和人物形象上表現出來,在寫法上也有其獨到的呈現。她善于找尋生活中一些細小的矛盾,細膩、深刻地再現市民生存中的煩惱,形成了一個煩惱網結。
池莉的小說,世俗化是其創(chuàng)作的主要遷徙特征。她對作品人物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都聚集在“世俗關懷”的關照下,這種關懷主要是對普通人的當下境遇的關懷,對個體生存的物質幸福的關懷。池莉發(fā)現并揭示了平凡百姓的存在困境,作為他們存在情緒的體驗者,她的作品著力還原世俗人生的焦慮和孤獨感。在理想和崇高退場之后,最后只能從日常的生活世界中尋找安穩(wěn)和永恒。她把一種世俗化的平和的生活渴望融入世俗性的文化語境中,以關懷、體諒之心來祈祝生活更符合平常人的心意,因此對作品中人物的選擇和行動往往抱以包容性和寬厚性的理解和尊重。
池莉的作品大部分描寫的是城市小市民的真實生活,關注的是小市民、普通人忙碌而煩惱的生活現狀,把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平凡瑣碎、雞毛蒜皮的活生生的市井生活作為她作品的題材展現在讀者的眼前,讓讀者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熟悉的事件中找到更多的情感共鳴。從這些平平常常的小人物身上,看到了普普通通的我們自己,和生活在城市每一個角落的打工者們,讓讀者在感嘆生活的同時,更能關注生命個體的存在價值和意義。池莉的獨特個性就在于她清楚地認識到生活、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位置,并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始終朝向平民化特色這一方向發(fā)展。
池莉之所以有這么濃厚的市民情結,與她個人的生活經歷是分不開的。小時候跟隨父母調往這里或那里。長大后在鄉(xiāng)村當知青,在鋼廠當醫(yī)生,直接接觸和服務最普通的人群,對他們艱難的生存現狀十分了解。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的路也走得比較艱難(從她曲折的創(chuàng)作經歷和自傳性的文章里可以看出)。她在寫作過程中,遭過病痛,感受過保姆、房子、孩子、票子的折磨,也實實在在地陷入過生活的煩惱中,深切地體會過知識分子以外一個文學青年的奮斗的艱辛。她的小說讓我們看到在關注生命存在價值的同時,更應關注每一個個體生命實實在在的價值和健康的精神狀態(tài)。也正因為如此才使池莉在商品經濟這么發(fā)達、傳媒多元化的今天,能獨樹一幟,贏得讀者,贏得市場。如果用一種顏色形容池莉的小說,我選擇銀灰色,有一點壓抑,又有一種淡定、超然。
總之,池莉的作品,帶給讀者一個很深的感受,那就是真實、平常。她寫的都是些細小平常的生活段落,可她能吸引你去閱讀,讓你動情,讓你被生活本身的庸俗、平常、苦惱和淡淡的、然而卻能溫暖人心的情義所感動。她在書寫現實生活的同時,又把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直說到你的心靈深處去,說出了我們大家一天天、一年年、細水長流、有愛有恨的日子。我們都是這樣活著的,我們都是這樣辛苦而又毫不放棄地活著的。捫心自問,生命中最實在的生活就是池莉筆下的生活。
她的小說有時更像充滿生活哲理的紀實散文,并沒覺得特別喜歡特別入迷,卻總在不經意間喜歡, 池莉的小說可以說是真得透析人生,生活百態(tài)在作者的筆上栩栩如生,簡單樸素。池莉的許多優(yōu)點,將是其局限性所在,因為她關注的是自己那個年代人物的想法,所以有人說:池莉的小說已不是現在年輕人的小說,她小說的讀者應該是一些年紀偏大和與她有共同生活感悟的人。不管怎樣,她面對生活、面對平凡的民眾,講述著她心中的市井瑣事,感動著許許多多普通市民,不愧為一個偉大的市民作家。池莉是我尊重、喜愛的湖北女作家,對于這樣一位在中國文壇很有分量的女作家,我希望她能超越自我,以推陳出新的實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作出更有力也更大氣的作品。
科研項目: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重點課題“十二五”規(guī)劃教育科研課題《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建設與人文素質培養(yǎng)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WJI25ZD019。
參考文獻:
[1]龐珂珂.從池莉的《煩惱人生》中看自然主義的創(chuàng)作觀[J].河南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 2009(5).
[2]楊秀江.平凡生活的詠嘆調——評池莉的小說《冷也好熱也好活著就好》[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10(6).
[3]池莉.寫作的意義·池莉文集(第四卷)[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
[4]池莉.煩惱人生·池莉文集(第四卷)[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
張?zhí)K銀(1962— ),女,回族,江蘇無錫人,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職語文教育與傳統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