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三十年陸游“漢中詩詞”研究綜述

      2013-12-29 00:00:00宮臻祥
      山花 2013年16期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名副其實的高產(chǎn)作家?,F(xiàn)有《劍南詩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詞2卷)、《老學庵筆記》10卷、《南唐書》18卷等存留于世。陸游詩歌用陸游的話說就是“六十年間萬首詩”, 今尚存有9300多首,是我國古代存詩最多的詩人,其存詞據(jù)朱東潤考證有140余首。[1]另外還有《放翁家訓》、《避暑漫抄》、《家世舊聞》等,其著述之豐富,涉獵之廣泛在中國文學史上堪稱奇觀,由此陸游成為古代文學研究熱點之一。

      對陸游的研究從南宋已經(jīng)開始,此后研究更是方興未艾,代不乏人,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界對陸游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他的愛國思想的研究,無論從研究的廣度,還是研究深度都出現(xiàn)了新的局面。筆者就手頭現(xiàn)有的資料檢索,從1982年到2012年30年間,關(guān)于陸游研究的選本校注類著作有27部,傳記類作品10部,年譜1部,相關(guān)論文共計871篇。其中碩士論文33篇,博士論文4篇。然而,在近乎汗牛充棟般的研究成果中,對陸游“漢中詩詞”研究甚少,這30年間選本校注類著作僅有1部,即孫啟祥先生的《陸游漢中詩詞選》;論文集1部即孫啟祥先生主編的《陸游與漢中研究》,碩士論文1篇,即胡金佳的《陸游“漢中詩詞”研究》,相關(guān)論文33篇,相對于這30年陸游研究成果而言,僅從量上觀之,可以說在對陸游研究的歷史長河中,陸游“漢中詩詞”的研究只不過是長河中的一朵浪花。

      陸游“漢中詩詞”,顧名思義,就是陸游從戎南鄭(治所在今漢中市)時期的作品以及后來回憶關(guān)于漢中的詩詞,因此,陸游“漢中詩詞”自然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陸游從戎8個月時間在漢中寫下的作品;另一部分就是后來離開漢中作者追憶漢中的作品。從戎南鄭是陸游一生中最輝煌的歲月、最為珍貴的記憶,這段軍旅生涯既成就了詩人抗敵報國的大志,也使詩人詩風發(fā)生了重大改變,由此奠定了詩人在中國詩壇的光輝地位。然而,陸游漢中從戎生活未見于史書抑或筆記小說,只能從作者現(xiàn)存的詩歌中鉤沉稽古,探究陸游從戎生活概貌及文學成就,只能以對他的“漢中詩詞”的研究作為突破口。下面筆者不揣淺陋,對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關(guān)于陸游“漢中詩詞”研究中的要論進行綜述,以期能為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條線索。

      陸游漢中詩亡佚原因研究

      乾道八年正月,陸游從夔州出發(fā),同年三月抵達南鄭被“辟為干辦公事”[2];同年十一月,詩人帶著遺憾的心情離開南鄭。陸游在南鄭僅有短短八個月的時間,這期間的作品僅存詩30首,主要輯錄在《劍南詩稿》卷三中。

      陸游是位高產(chǎn)的詩人,按“六十年間萬首詩”計算,詩人幾乎是每兩天就有一首新詩問世,依此推算的話,陸游在南鄭所做的詩歌至少應該有130至160首,現(xiàn)存30首與詩人勤勉的創(chuàng)作而言確實有點不相稱,之所以此間詩歌創(chuàng)作數(shù)量如此之少,有學者認為當時創(chuàng)作的詩歌大部分亡佚丟失。關(guān)于此時詩歌亡佚的原因,陸游在其《感舊》一詩的自注中云:“予山南雜詩百余篇, 舟行過望云灘, 墜水中, 至今以為恨”。[3]

      對于陸游亡佚詩的“墜水中”一說朱東潤先生認為這“可能只是一種托詞,其實是不愿意提出來”,[4]是詩人“有意地毀滅”[4]。朱先生的依據(jù)是詩人《渭南文集》中的《東樓集序》中有“欲出則不敢, 欲棄則不忍,乃敘藏之”等語[4],后《東樓集》亡佚。對于這一解釋,劉清河先生在《陸游與漢中》一文中對此提出相左的觀點,認為“墜水中”一說是肯定的,陸游的漢中詩肯定是“墜失了,時間是在這一年九月出使四川途經(jīng)望云灘?!盵5]傅璇琮、孔凡禮二位先生的《陸游南鄭從軍詩失傳探秘──兼論南宋抗金大將王炎的悲劇命運》一文,探討了陸游與王炎的關(guān)系并考證了陸游亡佚詩丟失的原因,認為王炎是宋孝宗時期的政治悲劇,“在孝宗后期已是一個政治‘忌諱’”,“墜水”是詩人有意回避這一政治“忌諱”,陸游“ 如果把南鄭這些詩保存下來, 傳之于世, 就會給人以口實, 給自己和子孫帶來不利”。[6]兩位先生這一觀點實際上是贊同了朱先生的“托詞說”,也可謂是對朱先生“托詞說”的佐證。

      陸游漢中“雪中刺虎”研究

      關(guān)于陸游漢中“雪中刺虎”的研究是近30年來學術(shù)界研究的熱點問題。陸游漢中“雪中刺虎”的壯舉未見于史書,直接的證據(jù)就是陸游的《劍南詩稿》中詩人對自己親手刺虎壯舉的追憶的詩歌,如《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有云:“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盵3]《步出萬里橋門至江上》有云:“騰身刺猛虎,至今血濺裘。”[3]《懷昔》有云:“挺劍刺乳虎,血濺貂裘殷。至今傳軍中,尚愧壯士顏”[3]《三山杜門作歌》有云:“南沮水邊秋射虎,大散關(guān)頭夜吹角”[3]。

      關(guān)于這一論題,既有專門的研究論文也有散見于傳記類著述的打虎場面描寫,圍繞這一話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jié)論:一種觀點認為打虎確實存在,另一種則認為這不過是文人作品中的一個意象而已,打虎是不存在的。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陸游雪中刺虎是真實可信的,如劉清河先生的《陸游與漢中》,陶喻之先生的系列文章《陸游打虎初探》和《陸游打虎再探》,孫啟祥先生的《陸游打虎詩辨析》,付興林、胡金佳的《陸游南鄭軍旅生活論略》,高利華女士的《亙古男兒——陸游傳》等均持此觀點,歐陽俊的《陸游》第七章亦對雪中刺虎予以認同。[8]

      陸游雪中刺虎一事,錢鐘書先生持懷疑態(tài)度:“或說箭射,或說劍刺,或說血濺白袍,或說血濺貂裘,或說在秋,或說在冬?!说群喼辈幌癯鲇谝蝗酥郑虼撕笫缼煼懹蔚脑娙艘惨f:‘一般不信先生處,學射山頭射虎時?!盵9]質(zhì)疑陸游打虎真實性的還有蔣凡先生,他在《打虎膾鯨說浪漫,忠心報國現(xiàn)實魂——陸游詩歌打虎意象小議》[10]一文認為,在冷兵器時代,陸游作為一介書生是不可能完成打虎之事的,如果真有其事,打虎的事跡會廣泛傳播,載于宋人筆記小說而傳之久遠,就會像《水滸傳》中武松打虎那樣家喻戶曉,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最后蔣先生得出三點結(jié)論:“首先,寫呼鷹射虎之事,為的是描繪前線軍中火熱的狩獵生活;其次,直接視金人為侵略家園的害人虎豹豺狼;最后,文學家的修辭,詩人的浪漫,但浸透了現(xiàn)實生活匯總驚心動魄的忠心國魂?!笔Y先生這篇文章立意新穎,觀點令人耳目一新。

      陸游“漢中詩詞”軍旅生活研究

      陸游二十歲的時候就定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宏愿,三十歲參加禮部考試,因“喜論恢復”被除名,但詩人毫不氣餒,回鄉(xiāng)后仍繼續(xù)攻讀兵書,準備抗金報國。陸游48歲以干辦公事兼檢法官身份入幕,來到當時是宋金對峙時期邊防前線——南鄭,陸游從此穿上戎裝,開始了他夢寐以求的軍旅生涯,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走上軍事前線,詩人的激動心情是難以言表的,軍旅生活一定是緊張而又豐富多彩的,對陸游這段軍旅生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篇論文。

      劉清河先生的《陸游與漢中》一文[5]通過對陸游“漢中詩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研究,對陸游從四川出發(fā)到漢中的行程進行考辨,對軍旅生涯的概況進行了勾勒,對陸游的漢中活動蹤跡進行了考證,特別提到“雪中刺虎”、大散關(guān)之戰(zhàn)。該篇文章是上世紀較早研究陸游漢中軍旅生涯的力作,啟迪著后世的研究學者。楊吉榮《陸游南鄭從軍生活與詩歌創(chuàng)作》[11]認為,陸游在緊張的軍旅生活之余,還習射、玩賭、狂飲、賦詩、打獵等。付興林、胡金佳的《陸游南鄭軍旅生活論略》[7]一文,對陸游軍旅生活進行全面的梳理,論文分四個部分,分別是“奢糜華美”、“艱難困苦”、“傳平安火”、“馳獵山南”,這是迄今為止對陸游南鄭軍旅生涯考證最為詳細的一篇論文,很有學術(shù)價值和史料價值。喻朝綱、王昊《陸游在南鄭》一文對陸游軍旅生活的內(nèi)容進行多角度的勾勒。2012年在漢中召開的“紀念陸游從戎南鄭840周年暨唐宋詩人與漢中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上有幾篇參會論文值得注意:日本學者佐藤菜惠子的《陸游在南鄭的活動和詩》認為陸游的軍事活動包括積極參加諜報活動、搜集各種情報、分析敵情等,陸游南鄭的活動范圍不只局限在漢中盆地,甚至還到過渭水附近。李青石的《從〈劍南詩稿〉看陸游的秦嶺行蹤》,宋文富的《放翁寧強芳躅探蹤》或?qū)﹃懹涡雄櫩甲C或?qū)﹃懹卧娭械臐h中地名進行考證,這兩篇論文的學術(shù)價值,莫礪鋒先生在《豐富凝練研究主題延續(xù)拓展研究領域——紀念陸游從戎840周年暨唐宋詩人與漢中國際研討會學術(shù)總結(jié)》已有評價,本文不再贅述。

      陸游 “漢中詩詞”中的漢中文化及生態(tài)文化研究

      漢中地處漢江上游,南瀕巴山,北依秦嶺,漢水蜿蜒橫貫其中,氣候溫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民風淳樸,山川壯美秀麗,有“秦巴天府”之稱。漢中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讀史方輿紀要》(卷56陜西卷)云:“北瞰關(guān)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形勢最重”為兵家必爭之地,戰(zhàn)國以來,就以引人注目的聲譽載入史冊。陸游在漢中八個月的生活,親身感受了漢中獨特的地域文化。關(guān)于漢中文化及生態(tài)文化研究論文不多,但研究的深度值得學界關(guān)注。

      李銳先生的《地域文化的互動:陸游與漢中》一文[12]從人文地理學角度,管窺越文化與漢水文化互動的關(guān)系,以及漢水文化與越文化在陸游身上的整合和影響。梁忠效先生的《陸游與漢中漢文化》[10]一文認為,漢中漢文化已經(jīng)和漢中的自然、人文融為一體,開拓進取、建功立業(yè)已經(jīng)成為漢中文化的內(nèi)涵,漢中文化的優(yōu)秀元素改變著陸游的人生軌跡、心路歷程和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付興林、胡金佳的《陸游“漢中詩詞”映現(xiàn)的南宋漢中之生態(tài)環(huán)境》[13]一文研究了陸游“漢中詩詞”所描寫的山川地貌、氣候物產(chǎn)、民風民俗,據(jù)此作者認為透過陸游的“漢中詩詞”可以了解漢中在南宋時期生態(tài)文化。

      陸游南鄭軍旅生涯與詩風嬗變關(guān)系研究

      南鄭從戎生涯不僅改變了陸游的人生軌跡,還改變了陸游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清人趙翼在《甌北詩話》卷6曰:“放翁詩凡三變故,是放翁詩之宏肆,自從戎巴、蜀而境界又一變?!盵14]對于這種變化,陸游晚年在《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回憶說:“四十從戎駐南鄭,酣宴軍中夜連日……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3]對于這種變化,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指出“這種變化不是指詩歌題材的轉(zhuǎn)變……是指他在地處抗金前線的南鄭受到緊張、豪宕的軍營生活的激發(fā),而領悟到應該改變早年專以藻繪為工的詩風,而追求宏肆奔放的風格?!盵15]袁行霈教材中的論點代表了學界對這一論題研究的基本觀點。劉清河的《陸游與漢中》認為,“陸游來漢中之前詩歌沒有什么成就,漢中前線的生活使陸游對生活有了深切的感受,發(fā)現(xiàn)詩家三昧,由此陸游的詩風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王偉的《陸游南鄭期間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變遷及其詩學意義》[16]總結(jié)了陸游詩風轉(zhuǎn)變的表現(xiàn),同時指出陸游從戎生活使陸游的詩風轉(zhuǎn)向宏肆,在此基礎上孕育并形成了“功夫在詩外”的詩歌理論。張麗君、王致涌《陸游南鄭之嬗變》認為旅居南鄭是陸游的嬗變之地,這種嬗變表現(xiàn)在角色的轉(zhuǎn)換、追求的提升、詩風的轉(zhuǎn)變。[17]楊吉榮的《陸游南鄭從軍生活與詩歌創(chuàng)作》一文認為南鄭的從軍生活,使他的詩詞創(chuàng)作跳出“江西詩派”窠臼的基礎,是陸游愛國主義精神孕育和愛國主義詩篇產(chǎn)生的搖籃。[11]姚建國的《陸游漢中抗金生涯對其愛國詩篇創(chuàng)作的影響》認為,陸游漢中抗金的戎馬生涯,對其愛國思想的形成、發(fā)展、升華,對其一生詩詞創(chuàng)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8]

      對陸游南鄭軍旅生涯與詩風嬗變之關(guān)系,學界幾成定論。然而,徐丹麗的《論陸游中期詩歌的轉(zhuǎn)變》則提出不同觀點,認為陸游中期詩歌的轉(zhuǎn)變沒有發(fā)生在南鄭時期,而是南鄭以后的數(shù)年內(nèi)開始并且很快完成的。[19]

      “漢中詩詞”題材及文學成就研究

      陸游 “漢中詩詞”題材豐富,對題材分類上比較早的論文是劉清河先生的《陸游與漢中》[5],劉先生對陸游“漢中詩詞”題材進行宏觀分類,即直抒胸懷類、詠物紀事類、憶昔懷舊類。胡金佳的碩士論文《陸游“漢中詩詞”研究》[20]用了大量篇幅將陸游“漢中詩詞”題材類型進行細致劃分,共分為風土類、軍旅類、羈旅類、贈友類、詠史類五大類,每一大類中又再分若干小類,這是迄今為止對陸游“漢中詩詞”題材分類最為詳盡的一篇文章,作者用力甚勤,值得關(guān)注。在文學成就研究方面,胡金佳的碩士論文《陸游“漢中詩詞”研究》[20]一文從陸游“漢中詩詞”的“思想成就”、“創(chuàng)作成就”兩個大方面進行研究。侯友蘭的《陸游漢中詩詞語言美質(zhì)》[21],該文分析了陸游漢中詩詞在題材、語言風格、修辭手法及語言運用上的特色。龍建國的《論陸游追懷南鄭詩歌的表達方式》[22]認為陸游追憶南鄭生活的詩歌的表達方式有借酒泄憤、借夢申志、困境感懷等。胡金佳的《陸游漢中詩詞中的“漢中情結(jié)”》[23]一文,把陸游漢中詩詞“藝術(shù)特色”概括為兩個方面:激情與感傷并存、亦真亦幻的夢境。

      “漢中詩詞”史料價值及其他

      陸游“漢中詩詞”蘊含有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研究地域文學與文化意義重大,不僅可以發(fā)現(xiàn)和還原宋代漢中的一些風貌,還可以探究南宋時期漢中的自然條件、風土民情,為研究漢中的歷史提供豐富的資源。這方面的論文目前只有一篇,孫啟祥《陸游漢中詩文的史料價值初探》[24],通過對陸游漢中詩文研究進一步明確唐玄宗逃蜀路線、金兵入侵興元、蜀道興廢、南宋氣候,考證潭毒關(guān)、拜將壇位置等,據(jù)此可知陸游“漢中詩詞”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傅璇琮、孔凡禮《陸游與王炎的漢中交游》[25]對王炎一生進行了細致的考察分析, 考證了王炎與陸游漢中交游這一史實,對這一時期及以后有關(guān)詩篇的研究意義重大。許文軍《論陸游在南鄭》[26]通過對陸游南鄭之行的細節(jié)考證,認為陸游在南鄭時的寫實之作和日后的回憶之作存在相左的情況。在陸游詩詞觀的形成研究方面有兩篇文章:一篇是劉揚忠先生的《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略論陸游與漢中有關(guān)的詩詞》,該文認為,陸游以詞為“詩余”的詞學觀念,其詞成就遠遜于詩歌[27]。另一篇是謝燕、朱惠的《陸游軍旅詞探析》一文對陸游從戎南鄭的軍旅的紀實之作和后期回憶之作進行研究,該文認為,陸游由于受“詞為小道”詞學觀的影響,造成其愛國詞在藝術(shù)上的諸多缺失。[28]

      縱觀近三十年陸游“漢中詩詞”研究,總的來說,研究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fā)展,研究的多維度已經(jīng)成為一種趨勢,陸游“漢中詩詞”所展現(xiàn)的魅力、價值也在不斷被發(fā)掘,但是,還有一些難點疑點問題尚需解決,研究多側(cè)重于陸游“漢中詩”的研究,而對陸游“漢中詞”的研究還顯不足。我們相信,在學者的不懈努力下,陸游“漢中詩詞”的研究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2年科學研究項目“漢水中上游唐宋文人‘漢中詩詞’研究”(項目編號:12JK0413);陜西(高校) 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計劃項目: 漢水中上游作家作品研究(項目編號: 2010JZ04);陜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漢水文化研究中心計劃項目“唐宋詩人‘漢中詩詞’研究”(項目編號: SLGH1230)

      參考文獻:

      [1]呂慧娟,劉波,劉達.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三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397.

      [2][元]脫脫等著.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12058.

      [3]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朱東潤.陸游傳[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0:162,155,163.

      [5]劉清河.陸游與漢中[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1983(2).

      [6]傅璇琮,孔凡禮.陸游南鄭從軍詩失傳探秘──兼論南宋抗金大將王炎的悲劇命運[J].文學遺產(chǎn),2010(4).

      [7]付興林,胡金佳.陸游南鄭軍旅生活論略[J].文學界(理論版),2012(7).

      [8]歐明俊.陸游[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57.

      [9]錢鐘書.宋詩選注[M].北京:生活·新知·讀書三聯(lián)書店,2005:308.

      [10]蔣凡.打虎膾鯨說浪漫,忠心報國現(xiàn)實魂——陸游詩歌打虎意象小議[A].紀念陸游從戎南鄭840周年暨唐宋詩人與漢中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

      [11]楊吉榮.陸游南鄭從軍生活與詩歌創(chuàng)作[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1997(4).

      [12]李銳.地域文化的互動:陸游與漢中[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13]付興林,胡金佳.陸游“漢中詩詞”映現(xiàn)的南宋漢中之生態(tài)環(huán)境[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14]趙翼.甌北詩話[M].霍松林,胡主佑校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79.

      [15]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7.

      [16]王偉.陸游南鄭期間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變遷及其詩學意義[J].名作欣賞,2011(23).

      [17]張麗君,王致涌.陸游南鄭之嬗變[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2(2).

      [18]姚建國.陸游漢中抗金生涯對其愛國詩篇創(chuàng)作的影響[A].孫啟祥.陸游與漢中研究[C].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2:155.

      [19]徐丹麗.論陸游中期詩歌的轉(zhuǎn)變[A].紀念陸游從戎南鄭840周年暨唐宋詩人與漢中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

      [20]胡金佳.陸游“漢中詩詞”研究[D].漢中:陜西理工學院,2010.

      [21]侯友蘭.陸游漢中詩詞語言美質(zhì)[A].紀念陸游從戎南鄭840周年暨唐宋詩人與漢中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

      [22]龍建國.論陸游追懷南鄭詩歌的表達方式[A].紀念陸游從戎南鄭840周年暨唐宋詩人與漢中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

      [23]胡金佳.陸游漢中詩詞中的“漢中情結(jié)”[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4).

      [24]孫啟祥.陸游漢中詩文的史料價值初探[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8).

      [25]傅璇琮,孔凡禮.陸游與王炎的漢中交游[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5(9).

      [26]許文軍.論陸游在南鄭[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1).

      [27]劉揚忠先生.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略論陸游與漢中有關(guān)的詩詞[A].紀念陸游從戎南鄭840周年暨唐宋詩人與漢中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

      [28]謝燕,朱惠.陸游軍旅詞探析[A].紀念陸游從戎南鄭840周年暨唐宋詩人與漢中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

      作者簡介:

      宮臻祥(1975— ),男,陜西戶縣人,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講師,文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美姑县| 江永县| 平昌县| 阳朔县| 临武县| 雅安市| 无棣县| 新民市| 武隆县| 宜都市| 遵化市| 田阳县| 平潭县| 乌审旗| 大姚县| 伊金霍洛旗| 都兰县| 吐鲁番市| 浮梁县| 武功县| 淮阳县| 襄汾县| 招远市| 哈密市| 南汇区| 子长县| 竹山县| 民乐县| 丹东市| 莱西市| 长寿区| 香格里拉县| 阿拉善左旗| 聂拉木县| 晋城| 扶沟县| 景泰县| 巴林左旗| 安岳县| 永清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