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是我父親百年誕辰的紀念日,父親生于農(nóng)歷癸丑年(1913年),屬牛,他十分喜愛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钡脑娋?,父親革命的一生表明他就是任勞任怨為人民事業(yè)勤奮耕耘的老黃牛。父親從創(chuàng)建陜甘邊革命根據(jù)地到帶領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他光輝的戰(zhàn)斗歷程,豐富的工作實踐,感人的革命業(yè)績,不僅是我黨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后代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在延安出生時,父親正在西柏坡參加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是中央委員會到會的53名成員中最年輕的。他和代表們都沉浸在新中國即將誕生的巨大喜悅中,那時父親的心中比別人多了一層歡喜——延安傳來消息:“喜得一千金。”以后我隨父母從延安到西安,又到首都北京;父親到廣東,我有幸作為工作人員隨行,成為終生難忘的一段經(jīng)歷;父親晚年,我放棄公職,離京到深圳陪伴在父母身邊11年半。這一切,都使我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父親耳提面命的教育,不僅感受到家庭生活中父親的慈愛,還看到了他在工作崗位上的精神風采。父親感情豐富,個性鮮明,既具錚錚鐵骨,又有綿綿柔腸;他愛憎分明,嚴慈相濟,既敢言敢怒不顧個人進退得失,又寬厚大度沒有半點私隙。他是一個生活在群眾之中的人情味十足讓人倍感親切的人,更是舍棄了自我,把一切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令人敬仰的人。
1943年1月,西北局高干會議期間,組織對我父親的鑒定是:“習仲勛是從群眾中生長起來的,而且與群眾保持著經(jīng)常的密切的聯(lián)系?!薄翱偸前讶罕姷氖虑榭醋魇亲约旱氖虑?,而又設身處地替他們設想?!薄耙蛑?,群眾信任他,把他看作自己人,當群眾有疑難時,就說,找仲勛去?!薄胺彩顷P中的人民,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知道他,都喜歡他。”那時的組織鑒定就是這樣樸實生動,父親與群眾水乳交融的形象呼之欲出。1945年10月,毛澤東提出由我父親擔任西北局負責人,稱贊他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1950年1月,《人民日報》發(fā)表《人民的忠實勤務員》一文,贊揚了我父親一貫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工作作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貫穿父親革命一生的鮮明主線。
按照父親生前遺愿,受母親囑托,我曾兩次到劉志丹、謝子長和我父親等老一輩革命家創(chuàng)建根據(jù)地的南梁山區(qū)。老區(qū)的干部群眾至今還傳頌著這樣一個故事——解放戰(zhàn)爭開始,毛澤東發(fā)布命令:陜甘晉綏“各兵團及邊區(qū)一切部隊,自三月十七日起統(tǒng)歸彭德懷、習仲勛同志指揮”。彭老總和我父親指揮西北野戰(zhàn)兵團、陜甘寧邊區(qū)地方兵團轉(zhuǎn)戰(zhàn)陜北,在取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zhèn)三戰(zhàn)大捷之后,于1947年5月?lián)]師出擊隴東,懲罰作惡多端的青、寧反動軍閥。我軍隱蔽集結在華池一帶,為了保密,事先沒有向地方下達支前任務,直到戰(zhàn)斗打響的前幾天,才通知各縣送軍糧及擔架隊的集合地點。當任務下達到各村,時間緊急得已經(jīng)來不及挨門逐戶地通知,村長只是站在峁墚上喊了一遍,各家便連夜推磨備軍糧。第二天一大早,米面和干糧一袋袋擺放在大路邊。人民群眾無私地支援著前線的戰(zhàn)斗,許多口袋上還用木炭寫著“殺死胡宗南”、“殺死馬匪幫”,可就是沒有一戶人家寫下自己的姓名,他們根本就沒打算向解放軍要收條。擔架隊倉促地卸下自家的門板,帶上軍糧就出發(fā)了。彭老總和我父親在前線見到這種情景,非常感動,但是不贊同他們卸門板的做法。我父親對地方干部說:“家里沒門了,叫婆娘娃娃咋過?眼下天還冷,再說山區(qū)可是有狼的呀!”他讓各縣設法把門板送回去,以后嚴禁再卸老百姓的門板。彭老總掂起一塊門板試了試,說:“這么重,再抬上傷員不好跑,在火線上也不安全?!彼麄z說著就親手教群眾用繩索綁軟擔架。首長的關心感動了群眾,群眾支前鼓舞了士氣,軍民同仇敵愾,一舉殲敵兩個團,生擒敵軍少將副旅長和兩個上校團長。
新中國成立后,父親仍然保持著戰(zhàn)爭年代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作風,工作再繁忙,也要堅持親自辦理群眾來信來訪。三年困難時期,國務院信訪辦收到農(nóng)民反映生活困難的信件,有一封還裝了塊充饑的食物。父親召集有關部門開會研究,大家仔細端量那塊黑黢黢的東西,不知何物。他干脆掰下一點兒放進嘴里,費力地咀嚼著,并說:“這哪里是人吃的!”群眾的困境使父親非常難過,他匯報給周總理,派出工作組查實后,立即組織調(diào)運了糧食。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關押批斗,父親不顧個人安危,考慮的還是保障群眾生活的問題,讓被他教育轉(zhuǎn)化過來的紅衛(wèi)兵看守代筆致信黨中央和毛主席,建議明文制止春耕期間在農(nóng)村搞奪權,以保證當年有個好收成。寫成后,父親一筆劃掉草稿上的毛主席語錄、“四個偉大”、“萬壽無疆”之類當時的套話,說:“寫那些無用的話干什么!”那一年在極度混亂的局勢下,中央還就發(fā)了一個完全類似的文件,我無從考證是否與父親逆境進諫有關,但這和父親的思想境界相比已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1978年中央決定我父親去廣東,為方便他生活和工作,中央領導批準我作為工作人員隨行。父親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造反派故意讓他站在高音喇叭底下進行批斗,以至右耳骨導神經(jīng)震斷,造成一側耳聾。葉帥送給他一副助聽器,他盡量不戴,堅持用一只耳朵聽,結果鍛煉得左耳聽力特別好,不亞于別人的兩只耳朵靈。父親到廣東前在北京只停留了兩個多月時間,整天除了開會就忙于會見老同事,常常要到半夜兩點多。由于說話太多,他的嗓音都啞了。一到廣州就要上大會和干部見面,我擔心父親講話有困難,誰知盡管父親聲音喑啞,但他不念講稿,侃侃道來,樸實的話語、真摯的情感贏得了熱烈的歡迎。他說:“北方水土養(yǎng)育了我大半輩子,現(xiàn)在到了廣東,要靠南方水土養(yǎng)育我下半輩子?!边@種把廣東當作第二故鄉(xiāng)的肺腑之言,一下拉近了他和地方干部的距離。當時正值撥亂反正,信訪量非常大,省委臨時安排的秘書對一些提意見的信拿不準是否呈送,便來和我商量。其中有一位檢察干部言辭激烈的信,秘書不敢送,我就告訴他,父親曾對我說過:“要保護上訪人的民主權利,我們有責任對持不同意見的人給予充分的尊重,甚至包括罵我們的。領導身邊有個愛挑刺的人很有好處”。秘書把信送上去,結果父親不僅認真看了來信,還給那位干部寫了回信,并向全省轉(zhuǎn)發(fā)。父親襟懷坦蕩,勇于聽取不同意見的民主作風,在當時引起很大反響,都說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yōu)良作風又回來了!還有一封農(nóng)村姑娘的來信,反映她父親通過搞編織賺了錢,蓋起新房,被當作資本主義遭到批斗,還拆毀了房子。孝女為父鳴冤的勇氣感動了我,我對父親提起這件事,父親告訴我他已經(jīng)對此信作出批示和安排。父親從中思考到深層次的問題,派省委一位副書記去當?shù)囟c,不僅解決了這一家的問題,還在全省提出了放開搞活農(nóng)村多種經(jīng)營、保護家庭副業(yè)的政策,廣大農(nóng)民歡呼雀躍。還有黨外知名人士麥蘊瑜先生關于開發(fā)南海、維護海洋國土的重要建言,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執(zhí)著地反映了30年,也是在這時得見天日,不久啟動了南??瓶?。父親到中央書記處工作后,直接找上門來的人更多了,父親教育我們:“要尊重他們,千萬煩不得??!‘文化大革命’中想讓人來都沒人來,現(xiàn)在可別‘燒包’?!边@方面感人的事例很多,但也發(fā)生過令人深思的事,一天父親乘車去上班,剛出門就遇到有人攔車上訪。父親讓司機停下來,打開車門探出身子,微笑地向那人招手說:“來,上車跟我去辦公室談。”那人先是怔住了,不知所措,突然轉(zhuǎn)身就跑,越叫跑得越快,顯然是對我父親的親切態(tài)度產(chǎn)生了誤解。父親是抱著極大的同情對我們講這件事的,他沒有笑話那個群眾,而是感慨我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丟啊!
父親下基層只要工作許可,就會讓我們子女隨同去學習鍛煉,在廣東時,我曾隨父親下過鄉(xiāng),我大弟在大學假期來探親,父親也會帶他下去體驗鍛煉。父親到中央書記處工作后,我還跟隨他上過井岡山,使我受到很大教育。那一次是父親去江西檢查工作,當?shù)匕才帕司囬_道,一路上搖旗鳴笛,父親很是看不慣,他生氣地說:這條路不是為你一個人開的,憑什么把別人擠到邊上!萬一有車翻到溝里怎么辦?你們保證我的安全,我很感謝,但也要考慮群眾的安全嘛。大路朝天各走半邊。我們不是老爺啊!到農(nóng)村看了幾家貧困戶,真是苦不堪言,其中有個五口之家,只有一張鋪著稻草的單人床;還有一戶是母子倆,兒子40多歲了沒錢娶妻,床上堆著一團破棉絮,鍋臺上掛著兩三條干巴巴的豬皮,做菜時用來擦擦鍋就算是用過油了……一幕幕情景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實在無法繼續(xù)看下去,跑回車里獨自流淚。父親跟老鄉(xiāng)和干部攀談了許久,提出山區(qū)脫貧要走開發(fā)當?shù)刭Y源的路子,他舉例說:“這里滿山的竹林,可你們自己卻用的木筷子,為什么不用竹子做筷子呢?竹子還可以制作許多生活用品,形成產(chǎn)業(yè)群體,竹產(chǎn)業(yè)大有前途!”然后我們又進了一個家境較好的農(nóng)戶,他一只腳剛邁過門檻,看見桌上已擺好招待用的茶具和花生等干果,轉(zhuǎn)身就走,說:“你們事先安排好讓我看的,我不看!”父親又何嘗不想看望生活好的群眾呢,只是農(nóng)村的貧困狀況使他的心情太沉重了,一時揮之不去。他親身經(jīng)歷了老區(qū)人民英勇犧牲、無私奉獻的歷史,為他們至今還處在貧困線上而陷于深深的自責,他對省委負責人說:“江西是毛主席領導創(chuàng)建的革命根據(jù)地,又是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出發(fā)地,不抓緊改變貧困落后面貌,我們對不起老區(qū)百姓??!”
1999年,中央邀請我父親進京參加國慶50周年典禮,他以86歲高齡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門,站立了三個多小時沒坐下休息,晚上又去觀看焰火??吹饺f眾歡騰的場面,他心潮澎湃,浮想聯(lián)翩。此刻父親一定是想到了陜甘邊區(qū)蘇維埃成立大會上,劉志丹領導的紅二十六軍和農(nóng)民赤衛(wèi)軍的大閱兵;想到了保衛(wèi)陜甘寧邊區(qū)的運動戰(zhàn)中,群眾和解放軍生死與共,獻出了家中的最后一口糧食,忍饑挨凍趕著上萬頭毛驢支前的雄壯場景;還想到了進軍大西北的征途,15萬破衣爛衫的延安百姓在槍林彈雨中緊緊跟隨著解放軍,徒步跋涉數(shù)千里!父親一定是想到了,當年彭老總在戰(zhàn)斗勝利后發(fā)出的“邊區(qū)人民是我們的鐵桶江山”的感慨……他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對身邊的江澤民總書記深情地說:“人民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父親在關乎人民群眾利益的原則問題上,堅持真理,抵制錯誤,不說違心之話,不做違心之事,雖然幾起幾落,但無論做官還是做人,都是最值得敬重的。1961年初,他帶領國務院副秘書長和直屬局領導十多人到河南長葛蹲點調(diào)研,針對該縣在群眾靠紅薯干度日的困難情況下仍大刮“共產(chǎn)風”的狀況,父親在縣委擴大會上提出嚴厲批評:“腦子里沒有群眾利益,只有個人利益,這樣的黨員就不夠格!”縣里有人捎話過來,說這里是毛主席和政治局委員及外國元首都來參觀表揚過的典型,有個部長把縣里大煉鋼鐵說得一無是處,被告到中央打成了右傾機會主義分子。言下之意是小心落得同樣下場。父親在調(diào)查組的會議上斬釘截鐵地說:“這類在‘左’的思想指導下的誣陷,根本不要理它!”關于長葛問題的調(diào)查報告如實報了上去,得到周總理和鄧小平同志的充分肯定。
父親于1978年4月到廣東,7月就下到外逃香港狀況很嚴重的寶安縣。我聽他回來后說:“我們站在沙頭角,看到香港那邊燈火通明,我們這邊良田荒蕪,年輕力壯的人都跑了,村里就剩下老人婦孺了。老百姓外逃不能怪他們,要怪就怪我們沒有把老百姓的生活搞好,要是搞好了,不是這邊的往那邊跑,而是那邊的也會過來的。”就在這一次,父親下令把關押的群眾全部放掉,指出:“當年我們對胡宗南的俘虜都要講優(yōu)待,對待群眾就更要注意執(zhí)行黨的政策了,不能把他們當作敵人?!痹趶V東期間,父親凡是談到這個問題,他口頭語只說“偷渡客”,從不說“偷渡犯”,雖然只一字之差,但性質(zhì)完全不同,從而在政治上解脫了參與偷渡的群眾。當年夏天,他又多次到深圳,同二百多位公社及生產(chǎn)大隊的書記座談,和縣委領導現(xiàn)場研究建立開放的貿(mào)易、加工區(qū)。年底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我父親向鄧小平、葉劍英和華國鋒同志匯報了改革開放的打算,在他們的大力支持下,我父親在會議上為廣東要“自主權”,語驚四座。他說:“如果早是這樣,亞洲只有我一大龍,沒有那四小龍!”父親對我講,是群體性外逃事件使他受到極大的震撼,戰(zhàn)爭年代,人民群眾舍生忘死投奔共產(chǎn)黨,現(xiàn)在卻離我們而去,這深深刺痛了我父親這位已有50年黨齡的老共產(chǎn)黨人,他在省委常委會上立下鏗鏘誓言——“我們拼老命也要干!”在黨中央的堅決支持下,父親和廣東廣大干部群眾一起,義無反顧地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那邊的也會過來”終于成為現(xiàn)實。父親在一次活動中接見到廣東來發(fā)展的港商,直截了當?shù)貑査麄儯骸澳銈儼l(fā)財了嗎?”當時我在父親身邊,見港商面面相覷,一時緊張得不知怎樣回答才對。父親爽朗地笑著說:“你不發(fā)財怎么愛國呀!”說得他們頓時解除了顧慮,隨著我父親一起開心地笑起來,齊聲贊揚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
父親到廣東的第三個月,就著手處理“文化大革命”中的“反彭湃”案,并親自下到海豐。在辦案過程中有的同志顧慮當事人會自殺,父親堅定地說:“他們手上沾了血,如果自殺,是他們自己的事?!苯Y果沒有一個尋死的,卻有人跳出來,當著我父親的面威脅要上告中央。面對如此猖狂的壞人,父親一時怒不可遏,指著那人的鼻子怒斥:“你要是不上告,你就是王八蛋!”在父親昂然正氣的推動下,“反彭湃”事件很快在年底結案,殘害烈士親屬和群眾的壞人受到嚴懲。緊接著,廣東地區(qū)“文化大革命”中以及歷次政治運動中的冤假錯案,沖破重重阻力,一一得到平反。聞名全國的紅色娘子軍,被敵人打散后流落民間存活至今的“吳瓊花”們,用她們已經(jīng)變得蒼老的顫抖的雙手,第一次接過了組織發(fā)放的優(yōu)撫金!歷屆領導都感到棘手的50年代的所謂“地方主義反黨集團”案,也終于得以平反。父親一直倡導本地與外來干部要緊密團結,他說:“要說外來干部,我算頭一個,但廣東就是我后半輩子的家。外地干部要尊重本地干部,本地干部也要歡迎外地干部,大家五湖四海團結一心把廣東建設好!”
父親在涉及人民利益的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xié),寸步不讓。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對同志愛護信任,勇于承擔責任,從不攬功諉過,可以一讓再讓;對做過錯事傷害了自己的人,寬宏大度,耐心教育,從不記私仇,從而贏得同志們的廣泛愛戴。毛澤東曾贊揚我父親“最大的特點是能團結各方面人士,胸懷博大”。周總理對我父親更為信任,父親對我們說:“我給周總理當了十年秘書長,總理從沒批評過我。主席常常半夜叫我過去說事,總理對我放心,從不打聽其中的情況?!奔幢阍谒稍┖?,總理和陳老總仍然當面表示:“我們還是好朋友!”父親在國務院不僅要給周總理當好助手,安排妥當政務方面的工作,還要管好全機關人員的生活事務。每次機關開會,他總是到得最早,向籌備會的同志及服務人員道聲辛苦;同事有病住院,他再忙也要抽空去慰問;他有時步行上班,見了敬禮的衛(wèi)兵,一定會還一個正規(guī)的軍禮,就是坐在車里也不例外。父親殫精竭慮,以身作則,被國務院干部親切地稱為“大管家”。
廬山會議后全黨開展“反右傾”斗爭,國務院也貼滿了大字報。有人認為信訪室的同志專講陰暗面,應列為運動重點。父親站出來為他們說話:“毛主席把我們工作中的成績和缺點形容為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關系,信訪工作的性質(zhì)就是要反映‘一個指頭’的問題?!睆亩Wo了信訪干部。三年困難時期曾下鄉(xiāng)調(diào)查過糧食問題的信訪室主任,因反映了真實情況,當?shù)攸h委來函要其回去接受批判。我父親壓下這份報告,不予理睬。父親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從不顧忌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后果。在“反黨小說”事件后和“文化大革命”中,他抱著少牽涉別人的態(tài)度,能攬的事都盡量攬過來。對此我曾問父親這是為什么呀?父親說了一句讓我至今想起仍心生敬意的話——“因為他們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我身上的芝麻,放在他們身上就是西瓜!所以我能承擔的就盡量擔起來?!备赣H就是這樣無私無畏地愛護干部。父親休養(yǎng)后仍惦記著一起工作過的同志,當年廣東肇慶的地委書記許士杰因病住院,盡管那時我父親身體也不大好,仍堅持要去看望。我母親陪他坐火車到了廣州,許士杰為此非常感動。廣東的干部都認為,和我父親一道工作,政治空氣民主,心情舒暢,真正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友愛。父親從沒有把改革歸功于自己,他對我講過:“廣東的改革開放靠的就是這批地、縣基層干部,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努力就沒有今天,不能忘記他們!”
對于曾經(jīng)傷害過自己的人,父親總是抱以寬容。他被“解放”后,在全國政協(xié)五屆會議上當選常委,回家后告訴我,他在會上遇見一位熟人,那人因在運動中針對他說過一些違背事實的話,想躲避,他主動上前握手問候,使那人十分尷尬。我就說:“她當年那樣對待您,干嗎還理她?”父親說:“她一個婦道人家,有家有孩子,當初那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可以理解?!边€有一些曾在政治壓力下做過違心之事的人,父親都一律不予計較。他聽說其中一位住房有困難,就請有關部門幫他解決了房子;有一位因病住院,他就主動去看望,感動得那人淚流滿面,哽咽無語。我父親安慰道:“你也是身不由己,我能理解,不要再提了,安心養(yǎng)病吧!”父親在“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到某大學一青年教師的毆打,當外調(diào)人員前來取證時,他平靜地說“算了吧”。外調(diào)人員出于好心要告訴他那人的名字,父親斷然拒絕:“我不需要記住這個人!”如此寬厚仁慈的包容心,至今令人心靈震顫!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給那些曾走錯路的人一個機會,希望他們走好今后的道路。父親不想記住那些傷害過他的人,但把每一個在革命工作中作出過貢獻的人,每一個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人,都銘記在心上??墒且驗楦赣H心地善良,也曾給我們帶來過“麻煩”。家里有個炊事員,體檢時查出患有肺病,保健辦多次提出調(diào)換,但本人卻不想走,只要組織找他談話,他就暈倒。父親出于同情留下他,還出錢給他治病,直到年老去世。我初中時患病住院,應該與此有一定關聯(lián),但我至今不怨父親。因為父親就是這樣一個只知關照別人,從不會考慮自己的人。
父親寬以待人,但他的家教卻嚴格得幾近“苛刻”,為的就是防止我們在特權的蔭庇下變得脫離群眾。他常對我們子女談起艱辛的家族往事和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故事,希望我們牢記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要永遠保持戰(zhàn)爭年代那種革命精神和艱苦樸素的作風。父親教我們從小就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詩。吃飯時,他常把我們掉在桌上的飯粒、饃渣撿起來吃了,最后還要用饃把菜碟里的湯水沾凈。有一次,我不小心碰翻了湯碗,他沒說什么,俯身將灑在桌上的湯汁吸吮干凈。這一幕深深地刻在我記憶中,我知道他這是有意識地做給我們看,讓我們從小就養(yǎng)成注意節(jié)約的習慣。父親常說我國的水資源和能源是最緊缺的,教育我們從節(jié)約一度電、一滴水做起,要愛護寶貴的資源。對于浪費行為,父親的批評十分嚴厲。記得我上高中一年級時,有次從學?;丶乙咽峭砩?點多,實在餓極了,就用電爐子熱了剩飯來吃。住在黨校的父親知道后兩次寫信批評我,指出“浪費就是犯罪,不允許你這樣耗電,浪費國家資源!”我這才知道電爐子屬高耗電,從此再不敢用它。父親的穿著也十分樸素,衣服補了又補。我媽媽要給他換新的,他風趣地說:“衣服穿到這份兒上,那才叫舒服呢!”父親還要求我們子女,小的撿大的舊衣服穿。記得我上初中時就穿著母親煉鋼時穿過的一件大襟罩衫,上面有不少鋼花濺燙的洞眼,肩和背上都打著補丁,我大大方方地穿著它去上學。久而久之,我穿新衣服反倒覺得不自在,媽媽給我做新衣服,我也不愿穿。父親勸說:“女孩子還是要穿得好一點兒,你穿舊了,妹妹、弟弟還可以穿嘛!”我們家的儉樸是出了名的,以至國務院機關舉辦可以帶家屬的活動時,有人就說:“看哪個孩子穿得最樸素,肯定就是習副總理家的?!薄拔幕蟾锩敝兄嗌仙较锣l(xiāng),我去了內(nèi)蒙古生產(chǎn)建設兵團,穿的是父親打著補丁的制服式大棉襖。卡車在荒涼的鹽堿灘上顛簸前行,我站在車廂最前排,父親的棉襖為我抵御著狂暴的風沙。我不怕別人笑話穿得老氣,反倒覺得自己穿著父親的棉襖蠻像個奔赴戰(zhàn)場的“革命者”。
父親常說“我是農(nóng)民的兒子”,他一生保持著勞動人民的本色。他除了堅持和機關干部一起參加勞動,還在自家院里開出一塊菜園,有空閑就換上打著補丁的襯衫在園子里勞作。經(jīng)他精心培植,西紅柿、豆角、辣椒、茄子、絲瓜等果實累累。一次,父親讓我裝一籃菜給姥姥和姨媽送過去。我提著菜籃子上了無軌電車,籃子里鮮嫩的蔬菜吸引了一車人羨慕的目光,他們哪里知道這是國務院副總理親手種的呢!父親在遭到康生等人誣陷后,被隔離在中央黨校一個叫西公所的院子里。他讀書學習之余,在后院平整出一塊兩分地的園子,施了肥,種上玉米、蔬菜、花生、蓖麻和向日葵。蓖麻收獲了交公,其余的自食自用。周末我們從學?;氐礁赣H那里,他就帶著我們到園子里勞動。一次暴風雨過后,父親和我們把倒伏的莖稈一棵棵扶起來,再培上土,他身上沾滿了露水和破碎的葉子,衣服濕透了,緊緊貼在身上,頭上豆大的汗珠不住地往下淌,但他的嘴角一直掛著安詳?shù)奈⑿ΑD且豢?,我被感動得在心里流淚,真切地感受到父親寵辱不驚、萬難不屈的精神境界。記得是黨的八屆十中全會后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jié),我們到父親那里,天真的弟妹們問道:“爸爸,您為什么不上天安門呀?我們想去天安門?!备赣H說:“今天咱們過一個真正的五一勞動節(jié)!”我們在他的指導下除草、松土、施肥,衣服、鞋上沾著泥土,我們互相打量著汗水和著泥畫出的小花臉,開心極了。勞動間歇,父親在園子里挖個小土坑,點著干樹枝燒烤紅薯和花生,自食其力的體驗,讓我們吃得格外香美。
1965年父親下放到洛陽礦山機器廠當副廠長,他主動要求每天上午到車間勞動半天。我和小弟過春節(jié)時去看望父親,第二天早晨天剛蒙蒙亮,我就被父親叫起來,頂著滿天星斗,到車間去勞動。他和工人親密無間地談笑,認真嫻熟地操作,完全像個地道的工人師傅,讓我感動至深,每每想起恍如昨日。
1975年父親第二次下洛陽,在耐火材料廠,他和工人親如一家,日子久了,就連郊區(qū)的農(nóng)民都熟悉了。清晨散步,有的群眾就跟上來,邊走邊向他訴說著村子或家里的大事小情,越往前走跟的人越多。散步的終點是水庫的干渠,看渠老漢早就在燒得漆黑的鍋里熬好面疙瘩湯,擺好小板凳,翹首張望,急切地等著我父親的到來。盡管那時父親還承受著巨大的政治壓力,但他是那么坦然自若,因為他本來就是工人農(nóng)民中的一員,他在廣闊天地里找到了自我,回歸了根本,父親就是人民的兒子!
父親從不允許我們利用他的地位享用特權,教育我們要自尊自強地自立于社會。我們做子女的都是從幼兒園開始就住校,從小培養(yǎng)鍛煉獨立生活的能力。我們上八一學校時遠在海淀,周末回家不用父親的車,我領著弟弟妹妹乘公交車回家。弟弟妹妹想吃零食,我就和他們商量多走幾站路再上車,省出這筆零花錢。升中學時,我選擇了離家很近的河北北京中學,為的是能在家吃住,天天見到父母。想不到入學前父親讓秘書和哥哥找我談話,嚴肅提出必須繼續(xù)住校,還要改隨母親姓,把家庭成分由革命干部改為職員。起初我不理解,后來才領會到這樣做不僅是為了保護我,更是為了不讓校方對我有特殊照顧,也避免同學另眼相看。入學后,我和同學們一起排隊打那一份凜著膩蟲的水煮白菜和玉米面發(fā)糕,一樣睡爬滿了圓鼓鼓臭蟲的硬板床,每天晚上都是在滅蟲藥粉的濃烈氣味中進入夢鄉(xiāng)。
父親嚴于律己,更反對我們搞特殊化。1966年春節(jié)在洛陽,我和小弟到工廠小賣部買蘋果,售貨員出于對我父親的敬重,從柜臺后邊拿出個兒大的好蘋果給我們,父親執(zhí)意讓我們立即退了回去,還批評說:“你們不能脫離群眾搞特殊。”1979年底在廣州,來了一批知名畫家為珠島賓館作畫,父親歷來尊重文化人,熱情地招待了他們。春節(jié)前父親讓我們姊妹去賓館看望畫家,并叮囑只準慰問,不許要畫,說他們畫一幅畫不容易,要尊重人家,不能給人添加負擔。父親從沒有利用職權為我們上學、參加工作等私事開過方便之門,甚至連一些正常的事情也受到限制。我到廣東后,經(jīng)朋友幫助,辦好了去美國留學的全部手續(xù)。當我高興地告訴父親時,他以商量的口吻說:“我剛復出,你就要出去,你認為合適嗎?”我愉快地接受了父親的意見,堅決表示放棄這次機會。
那次談話,父親關于“別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的告誡,對我后來的道路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90年代初,為專心照顧父親晚年生活,我辭職回家,在深圳陪伴他老人家安詳?shù)刈咄炅俗詈蟮娜松?。之后,母親出于對我生計的考慮,寫信請求組織恢復我的公職。盡管我十分感謝母親對我一貫的關心愛護,我還是壓下了這封信。因為父親關于自立、自強、自尊、自信的教導,已經(jīng)在我們心底深深地扎下了根。父親沉冤16年的遭遇,讓我們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閉門羹、冷板凳甚至比求助無門更嚴酷的現(xiàn)實,我們都面對過。父輩萬難不屈的革命精神始終鼓舞著我們,讓我們堅強地走了過來。我決心一切從頭開始,合情、合理、合法、合規(guī)地自主創(chuàng)業(yè),把責任、擔當和義務放在首位,做一個奉獻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以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在紀念敬愛的父親百年誕辰的日子里,我撫今追昔,心曲激揚,下筆千言不及他老人家恩情之萬一。但我認定了一條——最大的孝道就是像愛護生命一樣珍愛父親的好名聲,最親的手足情就是事事處處嚴于律己。父親被毛澤東贊譽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但又從來沒有脫離過群眾。他常常教育我們不要忘本,何為本?那就是像父親一樣,永遠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永遠以勞動人民的情感為本色!
(作者是習仲勛之女)
(編輯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