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榮, 臧 駿, 高化猛
(1.裝備學院 裝備試驗系,北京102206; 2.61786部隊; 3.裝備學院 研究生管理大隊,北京101416)
總裝試驗訓練基地承擔著武器裝備試驗和航天器發(fā)射器任務。航天器發(fā)射有相應的發(fā)射試驗。應本著“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wěn)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原則,對試驗實施風險管理。文章研究的風險管理,涵蓋上述試驗的風險管理。裝備試驗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具有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因素會造成2個方面的風險:一是裝備試驗不能實現(xiàn)試驗目標的概率;二是因不能實現(xiàn)該目標導致的不良后果,這在客觀上要求對裝備試驗實施風險管理。裝備試驗風險管理,是指應對試驗風險的行動或實際做法[1]。
裝備試驗流程(以下簡稱“試驗流程”),是指它的試驗順序,亦是其試驗周期與試驗周期階段劃分。試驗周期是指試驗項目開始時間至結束時間;階段是指開始至結束可分為幾個階段。裝備試驗(以下簡稱“試驗”)因試驗項目不同,從開始時間至結束時間的階段劃分也有一定的差異。試驗流程一般分為: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2]168。各階段工作如圖1所示。
圖1 裝備試驗流程對應的試驗任務
裝備試驗風險管理流程(以下簡稱“試驗風險管理流程”),是有序的風險管理活動,可分為[2]169:①風險預測,是對試驗中不確定性問題、潛在風險源的假定。②風險評估,由識別與分析構成,風險識別是確定風險源、風險性質和風險等級;風險分析是在風險識別基礎上,細化風險描述,確定其影響后果。③風險處理,是在前者基礎上,制訂風險應對方案。④風險監(jiān)控,是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按制訂的風險應對方案對可能發(fā)生的風險進行系統(tǒng)跟蹤和處理。
在風險預測至風險監(jiān)控階段,通過對試驗風險的識別與分析,要形成試驗風險評估報告,該評估報告包括風險性質、風險等級和風險應對方案。風險管理全過程要對風險管理進行記錄,形成風險文檔,為日后類似試驗提供數據、信息支持[3]。試驗風險管理流程對應的風險管理內容如圖2所示。
圖2 試驗風險管理流程與風險管理內容的對應關系
從上文可知,試驗流程與試驗風險管理流程是不同的。在試驗任務實施中,試驗流程不同階段與試驗風險管理流程的對應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試驗流程與試驗風險管理過程對應關系
在試驗的準備階段,主要對試驗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在這一階段,對試驗風險源、風險等級、風險性質都要知曉,并有相應的應對方案。在試驗的實施階段,根據風險評估給出的應對方案,進行風險處理和風險監(jiān)控,即風險規(guī)避、風險降低,或是將風險降至能接受的狀態(tài)。風險記錄和風險文檔的建立,在試驗的每一階段都是要做的工作。
試驗風險管理目標的最終成果,是按時間節(jié)點要求成功完成試驗。而直接影響裝備試驗管理目標最終成果的是試驗周期中的質量、進度和費用,這三者是互為因果。試驗質量表現(xiàn)為技術風險,具體是試驗大綱的制定、試驗技術的準備、檢測技術和技術保障是否有潛在問題。試驗進度表現(xiàn)為不同試驗部門或單位能否按時間節(jié)點完成自身分系統(tǒng)試驗,如果不能,則產生系統(tǒng)試驗時間的拖延。試驗費用表現(xiàn)為預算費用和執(zhí)行費用是否一致。為實現(xiàn)試驗風險管理目標,就要以質量、進度和費用為管理對象,對這三者的管理貫穿于試驗各個階段。應當指出的是,在不同階段三者管理在權重上有所不同。
試驗的不同階段,由于風險源、風險等級和風險性質不同,其風險管理內容是有區(qū)別的。關于試驗各階段的風險管理內容,如表1所示。試驗不同階段風險管理狀態(tài),直接影響試驗風險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
表1 試驗階段與風險管理內容對應關系
試驗過程風險分析有2項內容:①按試驗階段順序進行風險分析,以確定試驗不同階段的風險及其危害。②分析試驗是否能轉階段(即從上階段轉到下階段),即上一階段有無沒辨識的風險,或已辨識的風險在此階段是否得以解決。試驗過程風險分析如圖4所示。
圖4 試驗過程風險分析
試驗進度風險分析,是通過建立與試驗項目進展各種活動有關風險的函數來判斷整個試驗進度能否如期進行[4],它是通過對試驗進度所通用的關鍵路徑法的擴展,旨在對進度風險做出切合實際的估算。進度風險可用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流程如圖5所示。
圖5 試驗進度定量分析
試驗進度定量分析,是綜合考慮完成各分系統(tǒng)不同子系統(tǒng)試驗所花費的時間范圍,以確定試驗項目進度估算值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試驗指揮員可以盡早估算是否有明顯突破試驗進度的概率、這一概率具體有多大,同時也可以辨識試驗進度風險活動是否處在關鍵路徑和所處關鍵路徑點。
試驗費用風險分析運用的工具是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它是把試驗系統(tǒng)分解為分系統(tǒng),再將每一分系統(tǒng)分解為子系統(tǒng),爾后再將每一子系統(tǒng)分解為試驗單元,直到分解至不能再分解[5]。與此相對應,試驗費用也是從裝備試驗系統(tǒng)費用分解至裝備試驗分系統(tǒng)費用,再分解至裝備試驗子系統(tǒng)費用,最后分解至試驗單元費用。只有將試驗費用分解到獨立的費用單元,才能更加精確、全方位識別每一費用單元風險來源,才能對各費用的風險關聯(lián)、概率和后果進行估算和評價,最后得出試驗費用風險狀況。
技術風險是裝備試驗中與有關的技術因素發(fā)生關聯(lián)而產生的風險。如試驗與鑒定的技術水平不能與武器裝備技術水平保持同步,甚至落后于武器裝備技術的發(fā)展速度,無法實現(xiàn)試驗與鑒定的目標,不能給出裝備性能的鑒定結果。技術風險還與試驗設施有關,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沒有合適的試驗設施可用,無法對被試裝備進行試驗,進而造成嚴重的進度問題[2]170,等等。在我軍的裝備試驗過程,技術風險是消滅在早期的。在制訂試驗大綱時,這一風險就應排除。
試驗風險分析,通常從進度、費用和技術3方面分析,這種分析貫穿于試驗全過程,最后進行綜合分析,得出對整個項目的影響,并制訂出有的放矢的風險管理計劃。
試驗指揮對試驗部隊的所有試驗活動起著支配作用,影響著這些活動的進程和結局[6]。如某基地一次發(fā)射試驗定于某年某月某日,根據提供的預測天氣,發(fā)射試驗窗口定在04:20:00。而這一天的天氣與預測天氣大相徑庭,當天雷雨交加?;卣{度數次通知發(fā)射試驗暫時推遲,指揮首長和指揮機關每5min向氣象人員詢問一次氣象窗口。最終,指揮員抓住瞬間發(fā)射窗口,果斷發(fā)出發(fā)射口令,使發(fā)射成功。事后總結這次發(fā)射試驗時,一致認為這次發(fā)射指揮冒著極大風險。
這件事例說明,對指揮風險的預測,前提是要對影響指揮員決策的因素進行分解,指揮員的決策受氣象條件制約,受各發(fā)射工位準備狀況制約,受通信組指顯崗位提供的可視化圖像、表格的匯總數據制約。在執(zhí)行任務前,就要對這些指揮風險源進行假定,相應地制訂風險應對方案。
試驗指揮涉及指揮體制、指揮程序、指揮手段和指揮方式。以指揮程序來說,試驗指揮工作應按照時間的先后依次有步驟展開。試驗指揮程序,應依據試驗程序制訂。即試驗指揮程序也相應分為準備階段指揮、實施階段指揮和總結階段指揮。試驗指揮流程各階段指揮內容與試驗流程各階段工作內容相對應,對應內容見表2。
表2 裝備試驗各階段與裝備指揮流程對應關系
試驗指揮風險應對,要對試驗不同階段指揮內容,進行風險預測、識別、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試驗指揮方案??偛繖C關頒發(fā)的相關工作條例、工作規(guī)則等法規(guī)性文件對試驗指揮有相應的規(guī)范。如《導彈衛(wèi)星飛行試驗工作條例》《試驗后勤工作條例》等,對試驗組織指揮都有著基本的規(guī)范。隨著我軍裝備試驗的多樣化、技術化、密度化、常態(tài)化,對試驗指揮提出了新的要求[7]。試驗基地多年的經驗證明,在實施試驗前,要對試驗指揮方案進行嚴格論證和篩選,它是控制試驗風險不可或缺的。
“九·五”以來,裝備研制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我軍裝備在裝備體系上、裝備結構上更加完善并得到重大發(fā)展。與此同時,總裝試驗訓練基地試驗呈現(xiàn)任務密度大、技術含量高、任務種類多、試驗模式新等特點,這使得總裝試驗訓練基地的裝備試驗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客觀上要求在理論上加強試驗風險管理研究,實務上有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流程、內容、方法和技術,以保證順利地實現(xiàn)試驗目的。
(
)
[1]劉漢榮,杜紅梅.美軍國防采辦風險管理及其對我軍的啟示[J].軍事經濟研究,2003(3):76-77.
[2]劉漢榮,王保順.國防科研試驗項目管理[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9.
[3]劉漢榮,秦紅燕,丁向麗.國防科研試驗項目風險管理[J].裝備指揮技術學院學報,2008,29(4):5-8.
[4]霍亞樓.項目進度管理[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75-81.
[5]曲煒,劉漢榮.裝備全壽命費用管理[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1:202-205.
[6]趙新國.裝備試驗指揮學[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0:8-10.
[7]韓振宇,張玉河,高宇鋒.科研試驗部隊司令部工作指南[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