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從“教師人格影響教育學生”、“學習應是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老師的教育方式和愛心、耐心方面”、“大自然的教育方面”等論述教育應使學生獲得幸福快樂。
關(guān)鍵詞: 幸??鞓?教育 學生成長
時下各種教育報紙雜志出現(xiàn)“有效性的教育”頻率極高,然而片面追求分數(shù)、按成績排名次,一味片面追求升學率等,采取“填鴨式”教學,種種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教育現(xiàn)象真是讓人擔憂。
教育的真諦是什么?我認為應該是使學生獲得幸??鞓返娜松1还鸫髮W校長艾利奧特稱為“真正的教育先鋒”——斯賓塞曾說:“我認為教育是一項充滿快樂而漫長的事業(yè),需要一點耐心和愛心?!?/p>
雖然現(xiàn)在已為人師,但回想起來,我們?nèi)詴⑻釙r代的老師、長輩們的哪怕是一點點善行和努力都記憶猶新。種下好的品質(zhì),它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收獲,老師和家長的每句話,每個舉動,每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癱瘓母親陳徽黎育女的故事是個典型的例子,陳徽黎雙腿殘疾,家住12平方米的小閣樓上,為了讓女兒像其他孩子一樣能得到充分的陽光、新鮮的空氣,能在開闊的空間活動,她每天都用嘴巴叼著女兒的衣服,艱難下樓梯,讓孩子走出“籠子”感受外面的世界。由于單位效益不好,陳徽黎下崗后通過刻苦學習,考上了上海市第二工業(yè)大學會計班,憑著良好成績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女兒徐骎在家境貧寒而內(nèi)心世界充滿幸福和愛的家庭健康活潑成長,她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了上海交大,在演講《母親的愛》時談道:“是我那殘疾母親的愛才使我長成一個健康快樂的女孩?!崩蠋熀图议L的人格直接影響教育學生,最能打動學生的心靈。這也印證了著名作家老舍的一句話:“我最好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她并不識字,但她給我以生命的教育?!笨梢姡h(huán)境就像是大染缸,學生就像是白布,你染它什么顏色它就是什么顏色。
現(xiàn)在教育存在:學校分重點校與各級達標學校、班級分實驗班與普通班、學生分優(yōu)差生,大多數(shù)老師也會對所謂的“優(yōu)生”疼愛有加,對所謂的“差生”另眼相待。什么是“差生”?一般的理解是成績差,智力低。而多數(shù)的同學只是分數(shù)低,不是智力低,他們對人情世故了解很多,對網(wǎng)絡(luò)知識等新東西甚至比老師知道多得多,這難道能說這群學生笨嗎?智力低下嗎?不,絕不能這樣評價學生。老師應反思,是否教育方式上出現(xiàn)了問題?學習本不應成為學生的一種壓力,更不該是成長中的煩惱,而應該是一個所有人都樂于接受的愛好,應該是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讀書在人生中是必需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它們只是讓我們產(chǎn)生智慧的手段,是使我們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工具。實際上,不能在知識和學問中獲得智慧的人才是真正的蠢人。大文學家老舍談及對孩子的希望時寫道:“我想,他們能粗識幾個字,學點加減法,知道一點歷史,便已夠了,只要身體強壯,將來能學一門手藝,即可謀生,不必非入大學不可。假如我看到我的女兒會跳舞演講,有做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體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歡喜,我愿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一個誠實的車夫工人一定強于一個貪官污吏?!碑斎?,老舍不是說不要知識,我也并不是說人們不要學知識,而是勸告老師們用更靈活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傳授知識,這樣所謂的“差生”才會饒有興致地長知識、學本領(lǐng)。
另一種情況是老師缺乏愛心或耐心引導,導致學習便成為一種負擔,讀書變成像嚼蠟燭,根本沒辦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沒辦法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一些學生最終成為老師眼中的“差生”。一些老師們有時會說:“我說不行就不行?!薄拔以僖膊还苣?,隨你去吧?!薄澳阕鲞@種事,真令我擔心?!薄@些老師都花了很多心血在學生身上,但班風、學風變化不大,學生仍然沒有變化,為什么?學生對老師因為一時的恐懼而有所克制,但不利于接受任何知識。相反,如果是在一種友好、親昵和鼓勵的氣氛中學習,那么學生不但會增強對老師的信任感,而且學習的效果會好得多。班風、學風都將是良好的,“野蠻產(chǎn)生野蠻,仁愛產(chǎn)生仁愛”,這就是真理。
我呼吁:對中華民族的新生代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多講究一些教育方式吧,使學生有積極向上的欲望,有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有勇往直前朝著目標奮斗不息的決心和勇氣,更重要的是有熱愛美好生活、美好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一談到生命肢體方面的鍛煉,渾身是勁;一談到讀書練字,便愁眉苦臉。由此,在教書法課時,我經(jīng)常把教育內(nèi)容與“人”、“自然”聯(lián)系在一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為,人最熟悉的必定是自己的身體和大自然,學生容易理解接受,大部分同學聽得津津有味。譬如:教“垂露豎”、“懸針豎”這筆畫時,讓學生想象我們祖先是何等有智慧,從大自然聯(lián)想運用到筆畫,取了這么好聽的詞兒。這樣的教學,知識變活了,學生聽得很投入;教撇畫比喻像一把小刀,教捺畫比喻像人的腳踢出去的動作,一波三折,教鵝浮勾畫比喻像鵝浮于水上……比喻盡量生動些,學生樂意聽,有時全班同學都會開心地笑起來,樂意聽,開心笑才會樂意去練,主動去練。我堅信:一個熱愛自然的學生,是不可能變壞的。每個人都熱愛美麗的環(huán)境,國家也提出建設(shè)美麗中國、美麗家鄉(xiāng),所以,一個人在生活中感到幸福、快樂,與大自然的接觸、教育息息相關(guān),多教學生欣賞自然、領(lǐng)悟大自然,從大自然中所獲得的愛的品質(zhì)、智慧,永遠不會過時。
“仁”=“人”+“二”。孔子說仁者愛人,我理解,二人就是指自己和別人,老師和學生,“二人”交往,就產(chǎn)生了人際關(guān)系,而人際關(guān)系的基本原則,就是“仁”,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他人,就是愛人,就是“仁”。
在此,我再次呼吁同仁們:對學生,多一點仁愛之心,教學生涯中多一點耐心。不要追求所謂的有效性教育,只要有愛心、耐心,讓良好教育伴隨學生快樂成長,教育就會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英]赫·斯賓塞,著.顏真,譯.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海峽文藝出版社.
[2]教育部關(guān)工委家教中心編寫.成功家教啟示錄.南京大學出版社.
[3][德]小卡爾·威特,著.劉恒新,譯.卡爾·威特的教育(續(xù)編).京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