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我校當前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師生對快樂課堂的理解程度,我們在全校教師、學生中以問卷的形式進行了調查。從教師問卷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們認為自己在課堂上做到了全力以赴,而學生卻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甚至一部分學生對課堂產生厭倦。在教師問卷中反映出的問題,在學生問卷中我們找到了答案:教師的過多講解、包辦代替,教師的語言貧乏、缺乏趣味性,都影響或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們將問卷調查結果向全體教師進行了反饋。經(jīng)過研討,我們提出了“微笑、有趣、互動”的快樂課堂標準。各學科、各年級組進行深入教研,制定具體改進措施,每一位教師則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實踐。
一、微笑,放松學習心情
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提前一分鐘候課,在上課鈴響時,教師要面帶微笑;課堂上,要用微笑給學生以信心與勇氣。針對一些不茍言笑的老師,學校領導和同事會時常提醒他們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親切的笑容。校門口的“微笑鏡”提醒教師帶著微笑走進校園,辦公室的“微笑鏡”提醒教師“微笑在我們心間”。良好的教研文化,和諧的辦公環(huán)境,融洽的同事關系,都讓老師們笑口常開。微笑真的會“傳染”,教師“會笑”了,學生“會笑”了,我們的課堂也“會笑”了。
二、有趣,增加課堂引力
課堂導入激發(fā)興趣。有了好的開始,有了快樂的開始,就有了營造快樂課堂的良好前提。備課時,學校要求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特別注意上課時的導入,要在符合教學要求、適應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盡量讓導入新穎有趣,吸引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進行學習。如我們經(jīng)常使用的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將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置于情境之中,將學生帶入課堂學習中又恰到好處地出示了教學內容。利用小故事導入,讓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豐富有趣。采用游戲式導入,以此激發(fā)興趣、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如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用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課時,設計摸球游戲,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學會了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活動保持興趣。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會使學生產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對學習保持較高的興趣。英語教師將比賽引入課堂,在激烈的競爭中學生能以極高的熱情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合作式也是各科教師最多使用的形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討論式最受中高年級段學生歡迎,也能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強調“以讀代講”,以合作讀、表演讀、配樂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不同的讀法激發(fā)興趣;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強調“讀議結合”,采取邊讀邊議、讀后再議、議后再讀的多種方法誘發(fā)興趣。
三、互動,學生成為主體
自主喚起學習動力。學校對全體教師提出“121”的課堂教學要求,即教師講解1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交流、互動20分鐘,練習10分鐘,要求當堂任務當堂解決。學校還在部分年級、班級進行了語文、數(shù)學學科的教學實驗,嘗試以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先學后教、講練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展示自我。學生們一個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促使他們去發(fā)現(xiàn)、去研究、去探索,而且學生在主動地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中,知識會掌握得更加牢固,各項能力也會得到更加充分的鍛煉,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過程促使智慧生成。雖然思索的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可能花了很多的時間還是一無所獲,但這卻是一個學習、生存、生長、發(fā)展、創(chuàng)造所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fā)展的內在需要。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與快樂。如語文教師在教學《小動物過冬》時,以“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樣過冬的”這個問題為主線,讓學生去讀,去想,去討論,通過讀與思考,自主獲得情感體驗。
溝通共享交往樂趣。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實現(xiàn)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如品德與生活教師教學《我的家》時,教師先介紹自己的家人,再由學生介紹。教給學生介紹的方法,學生介紹時也可增添內容,師生互教互學,分享理解,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語文教師執(zhí)教《愛如茉莉》一課時,與學生共同探討:“你認為愛像什么?”“作者為什么說‘愛如茉莉’呢?”學生在交流、溝通、互動中感悟、體驗,感受到了生命活動、成長和自我表現(xiàn)的實現(xiàn)過程。師生在享受著交往的快樂的同時,也在收獲著彼此帶來的感動。
(作者系鄭州市金水區(qū)經(jīng)三路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