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妹芳
(閩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福建 漳州 363000)
一座理想的圖書館,不僅僅是存取文獻信息資源的地方,更是人與人之間交互探究、分享學習的最佳場所。一直以來,絕大多數(shù)高校圖書館都傾力于館藏資源廣、博、特的建設上,對于圖書館學習環(huán)境建設的投入大多止于提供閱覽座位與電子閱覽室。近年來,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遵循開放獲取、共用共享的理念,融合資源、空間、技術、工具和多種服務為一體的,用于支持學生各種學習的一站式服務的學習共享空間(Learning Commons,簡稱LC)受到了極大關注,成為現(xiàn)代圖書館必要的基礎設施和服務手段。它的出現(xiàn)為圖書館實現(xiàn)資源與服務的大融合,打造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學習社區(qū)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窗口。
LC以用戶為中心,打造舒適的兼顧小組交流和個人學習的實體環(huán)境為基礎,以館藏資源為支撐,專注于利用各種資源全程支持學生的學習,支持用戶分享彼此的思想和技術,強調助學、助教、助研,幫助學生管理學習,提供便捷的資源獲取途徑與人性化的參考咨詢及有效的技術支持等服務,成為校園里線上線下理想的協(xié)同學習社區(qū)。在新興教育環(huán)境中,LC不單純局限于圖書館,它的目標愿景是建成融合校園內多個單位、部門的創(chuàng)新性服務基地,最大限度地打破學科間的藩籬,支持跨學科、跨學院教學與協(xié)同學習,人性化地滿足不同學生差異性的學習需求。
LC是理想的協(xié)同式學習空間,這一點已得到學界廣大同仁的認可。近10多年來,LC如雨后春筍般紛紛落戶在歐美、港臺地區(qū)的大學圖書館,LC服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但LC在國內的發(fā)展尚屬起步階段。對我國普通高校圖書館而言,LC的諸多美好愿景絕非一朝一夕即能實現(xiàn),它還面臨著許多困難。
任何一所大學的圖書館實體空間都是有限的,隨著實體館藏文獻資源的不斷增加,圖書館物理空間的容納度是日漸飽和,構建LC勢必會占用到圖書館原有建筑空間,進一步加劇圖書館物理空間的緊張度,從而引發(fā)書架與學習桌之間的場地爭奪戰(zhàn)。
資金支持是成功構建LC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若沒有資金支持,一切皆為紙上談兵。LC建設投入巨大,從場地到配套設施再到人員支持,無不是大手筆,牽動的更是整個校園的變革,需要投入的資金絕非小數(shù)目。面對巨額投入,圖書館在財力上實難承受。故而,很多圖書館基于經費有限,不愿也無力開展LC建設。
服務集成是LC的重要特征,它融合了圖書館資源、信息技術支持、學習支持和教學服務等多種優(yōu)勢,實現(xiàn)圖書館與學習及教學功能的有機聯(lián)系,使之成為一個集圖書館服務、學生學習與教學試驗的混合體[1]。如何合理組建高素質、跨部門、擁有多種技能的服務團隊,是實現(xiàn)LC服務愿景重點考量的一大問題。
面對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面對LC帶來的價值與機遇,作為一所普通高校圖書館,該如何跨越難關有所作為,有所突破?筆者嘗試以閩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提出“先搭平臺,后謀發(fā)展,分步進階”的構建思路。首先,學習LC服務理念,用理念指導服務意識,積極響應讀者需求,先在圖書館既有的館藏、館舍、館員與服務基礎上,通過對館舍內部空間的挖掘、重組及人員的二次調配,整合圖書館傳統(tǒng)服務項目,搭建LC服務框架體系,試水LC服務;其后,待到有一定的基礎,取得相應的成效后,再以此為平臺,進階尋求外部合作單位,逐步擴展服務項目。
理念指導行動,圖書館必須轉變觀念,用LC理念來提升自己的服務意識。圖書館可通過開展各種講座、培訓,多角度深入了解學習LC。從圖書館的發(fā)展歷程來看,LC是將Lib2.0服務線下化,營造、拓展線下學習社區(qū)。Lib2.0的核心是一種以技術為手段,以用戶為中心的互聯(lián)網服務[2]。LC意在提供給學生分享彼此思想和技術的協(xié)作場所,全方位支持學生學習、寫作、研究和技術應用。它已經超越了傳統(tǒng)的文獻服務與2.0的知識服務,直指支持用戶自查閱資料、交流、研究到創(chuàng)作的全過程。從學習場地到技術指導,從促進學習到社交活動,從知識學習到知識創(chuàng)造,LC旨在打造校園內一個獨特的學習社交分享空間,通過協(xié)作學習,充分利用社會人際網,挖掘組織內部的隱性知識,實現(xiàn)知識共享和知識創(chuàng)新。圖書館領導應適時調整圖書館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方向,將LC服務理念嵌入到數(shù)字圖書館發(fā)展主戰(zhàn)略中,重新設計圖書館的核心服務項目,以增強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
閩南師范大學逸夫圖書館于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整體建筑共5層,外圓內有方形天井,外觀上酷似閩南特有的圓土樓建筑風格。一樓為密集書庫、采編部和行政辦公區(qū)。二樓大廳設置總出入口,大廳的右側是總服務臺。二至五樓采用“大開間、全開放、大流通”集查、借、藏、閱為一體的庫室格局,形成了“人在書中,書在人旁”的圖書與閱覽管理模式。運用Lib2.0服務理念與技術,圖書館已實現(xiàn)了資源存儲數(shù)字化、服務手段現(xiàn)代化、信息傳遞網絡化等多功能網絡信息服務體系。無線網絡覆蓋全館,讀者可以在館內任何一個角落通過電腦、PAD、手機等終端媒介訪問圖書館資源、校園網資源及Internet[2]。
在數(shù)字圖書館中如何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空間布局與服務項目,通過整合與重組,加入LC服務元素,構建LC服務體系,滿足學生分享思想、共享知識的愿望,實現(xiàn)協(xié)同學習?針對閩南師范大學圖書館目前圖書借閱與參考咨詢已實現(xiàn)“一站式”服務模式,館內諸多服務和設施已蘊含了LC要素的現(xiàn)狀,筆者提出幾點構想(見表1),力求實現(xiàn)LC模式覆蓋整個圖書館,提升圖書館的整體服務價值。
①總服務臺
本館“一站式”總服務臺,提供流通借還服務、補辦證服務、參考咨詢服務。參考咨詢服務是LC的一大重要元素,但目前總服務臺的參考咨詢服務僅負責解答讀者一般性的問題,與LC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加大參考咨詢服務的投入力度,才能上升為LC意義上的參考咨詢。圖書館一方面要通過培訓提升館員的服務能力,發(fā)展學科館員,開展學科參考咨詢、深度參考咨詢服務;另一方面要積極開拓參考咨詢的途徑,開展網上在線虛擬參考咨詢、微博微信咨詢。
表1
②計算機服務中心
縱觀歐美高校圖書館,最初的LC都是通過改造電子閱覽室變身而來的。目前,本館電子閱覽室擁有兩百多臺計算機,提供各種數(shù)字資源檢索、網絡檢索服務??蓪㈦娮娱営[室進行重新規(guī)劃,增置打印機、掃描儀,對部分計算機進行配置升級,提升電腦運行計算能力,配置各類操作系統(tǒng)、辦公軟件、圖像處理軟件、影音視頻處理與播放軟件、文獻管理軟件、繪圖工具、閱覽工具、文件上傳與轉換工具、動畫制作工具、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地理信息軟件以及平面設計軟件等應用軟件工具資源[3]。將電子閱覽室改造成計算機服務中心,增配IT技術指導員和學生助理,提供IT技術、技巧、各種軟件技術等指導服務。
③休閑活動區(qū)
二樓大廳的左邊原是咖啡廳,可進一步改造為休閑活動區(qū)。這里環(huán)境優(yōu)雅,布置有潔凈的圓桌椅、舒適的沙發(fā)套椅,用戶可以三五人圍坐一起自由地交流、討論,分享思想,協(xié)同學習,也可以隨心地進行休閑閱讀。這里還是舉辦各類文化的中心活動區(qū)。根據(jù)不同的活動需求,將可移動的桌椅進行重新組合與布置,靈活百變的空間使該區(qū)域既是休閑區(qū)、交流學習區(qū),也是文化交流展區(qū)、讀者活動社交區(qū)。圖書館可利用此空間舉辦各類活動,同時校內單位團體或學生社團亦可以向圖書館申請,在這里主辦各種文化交流展、讀書沙龍等社區(qū)交流活動。
④小組學習區(qū)
小組學習區(qū)在LC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服務,它為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提供了跨學科協(xié)同學習的場所,為那些需要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用戶提供了空間支持。所以,除了在二樓休閑活動區(qū)日常可進行小組交流學習外,在圖書館三樓南新書展示區(qū),以新書為依托,配置寬大、舒適的沙發(fā)套椅,白板、網絡和電源插座,打造成理想的小組學習區(qū),以滿足用戶協(xié)同學習、小組交流的需求。
⑤個人學習間
個人學習間在LC中是必不可少的。圖書館二至五樓每個藏閱一體的大開間中,都配有普通的閱覽桌椅,基本能滿足讀者一般性的閱讀與自習需求。若想要更加安靜的學習空間,可預約申請到設在五樓工具書庫中的研究間,進行深入研究與學習。學習間中配有電腦、網絡,讀者也可以自帶筆記本,書庫中的工具書正好能夠為讀者深入研究與創(chuàng)作提供所需要的文獻資源。
⑥團體學習室
圖書館內有兩個會議室、1個文檢教室、1個報告廳。團體學習室用于召開小型學術會議、大型學術研討會、學術報告,舉辦各種講座、培訓、讀書沙龍等活動。4個團體學習室大小不一,會議室可容納二三十人,文檢教室能容百余人,報告廳則能容納400余人。用戶可根據(jù)團體實際需求申請使用學習室。大小不等的團體學習室基本滿足了不同的團體學習活動。除了文獻檢索培訓外圖書館亦可利用團體學習室開展寫作指導、文獻搜集與甄別指導、信息素養(yǎng)培訓等。
⑦學習長廊
圖書館中心是一個方形的天井,圍著天井是四條寬大的長廊。LC可開發(fā)利用走廊,配備各種展示柜,圖書館可將特色館藏文獻放置展出,讀者亦可申請在此展出自己動手制作的各類手工藝品。長廊中擺放上帶有可收放擱板的椅子,并配備插座和網絡接口,充分挖掘、利用長廊的閑置空間。用戶可以在長廊上欣賞各種展品,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下來享受館內快捷的無線網絡和數(shù)字資源。
⑧服務團隊
LC服務團隊是成功搭建LC平臺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一支高素質的LC人才隊伍將有力彰顯LC服務的軟實力。LC服務團隊需要在LC建設之初充分考量,一方面從本館現(xiàn)有的人員條件著手;另一方面通過讀者問卷調查,了解本館用戶的LC服務項目需求,根據(jù)實際需求采用館內人員調配培養(yǎng)和館外引入兩個途徑來建立。LC服務團隊主要由學科服務館員、參考咨詢館員、IT技術指導員、寫作與閱讀指導員、信息教育館員、學習管理指導員等構成。圖書館可對本館既有的部分館員進行培訓上崗。對于無法內部消化或消化力度不夠的崗位再補充引進相應學科背景扎實或服務經驗豐富的人才。
LC需要有一個整體的、長遠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未來前進的方向、拓展的途徑、深入挖掘的項目等都需要以戰(zhàn)略性的眼光,結合本校發(fā)展的實際進行合理規(guī)劃。在前期服務平臺體系搭建好之后,可通過試運行LC服務,總結空間功能劃分、資源配置、服務體系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經驗得失,再適時進行微調,以適應讀者的學習習慣與需求,鞏固深化LC服務。
其后,再積極尋找、發(fā)展與開拓服務項目合作伙伴。如與校內各學院合作,一方面邀請各學科領域專家教授,組建LC智庫,發(fā)揮其專業(yè)優(yōu)勢,利用LC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講座課程;另一方面可開展“學院文化周”學術交流活動,以彰顯不同學科的魅力與特色,招攬更多感興趣的同學參與學習。還可與教務處合作,開展課程管理服務、嵌入式教與學服務、課堂實踐與課外輔導服務,有效延伸課堂教學指導;與學生處合作,開展社區(qū)學習沙龍、講座等活動;與網絡中心合作,深入拓展IT技術服務;與就業(yè)指導中心合作,開展就業(yè)指導工作等,所有這些進階發(fā)展服務項目,皆在打造一個個創(chuàng)新學習社區(qū)園地,將多樣化的學習相互融合,為師生提供一個更為寬松、便捷的交流空間與對話平臺。
支持從個人學習到小組學習再到團體學習,是LC滿足用戶不同學習模式需求的重要外顯。在物理空間緊張、財力支持匱乏的情境下,采用“先搭平臺,后謀發(fā)展,分步進階”的法則,巧辟蹊徑,通過內部調整與重組,對各種學習空間進行合理的整合與巧置,打造舒適優(yōu)雅的校園學習共享社區(qū)軟環(huán)境。力求將LC理念融入到圖書館的傳統(tǒng)服務與數(shù)字化服務中,主動挖掘圖書館隱含的潛能,充分發(fā)揮圖書館按需而變的業(yè)務靈活性,展現(xiàn)出圖書館在高等教育創(chuàng)新改革環(huán)境下不斷變革求新求發(fā)展的活力,從而提升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核心競爭力。有了堅實的平臺基礎,再來吸引和尋求校內其他與教學相關的服務單位的加盟和協(xié)同合作,逐步推進、開拓、豐富LC服務是可期待的。
[1]陳煥文.序言/楊新涯.2.0的圖書館[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315.
[2]閩南師范大學圖書館.圖書館簡介[EB/OL].[2014-05-08].http://lib.mnnu.edu.cn/?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23.
[3]彭小花.從信息共享空間到學習共享空間——以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IC&LC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2(20):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