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蒙
密林中樹葉蜿蜒的曲線,圍繞樹干盤旋而上的冰柱,蒼茫大地堆砌的雪塊拱門,溪流淺灣漂浮的楓葉“洞穴”,寂靜海灘疊放的黑色石片……這些作品,材料莫不為方圓100平方米內彎腰即可拾到的天然物品,置于自然空間雖然特立獨行,但毫不違和,無需人為干預卻時時展示出不同風貌——甚至可能上一秒周身散發(fā)藝術氣息,下一秒已難覓蹤影——在57歲的英國藝術家安迪·戈茲沃斯(Andy Goldsworthy)看來,存在、沒落乃至消失純屬正常,作品每一階段的巔峰狀態(tài)都凝固在了照片中。
藝術家用石頭、樹葉、樹枝等100平方米內找到的自然材質搭建作品,尤其熱愛幾 何結構尤其是圓形深洞,安迪要表現(xiàn)自然和生命的短暫無常。
研究戈茲沃斯的人很多,有意思的是,盡管大家對他的出色一致表示贊同,但他的作品究竟表達什么,卻有許多不同的解讀。有人說,戈茲沃斯純屬為美麗而美麗;有人說,用石頭、樹葉、樹枝等不同材質搭建的各種作品,充分表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對幾何結構尤其是圓形深洞的熱愛;還有人不厭其煩地分析,這堆頂部燒成黑色的樹枝代表火山,各種樹洞代表秘密;也有人說,安迪戈茲就是要表現(xiàn)自然和生命的短暫和無?!?/p>
藝術家本人的經歷讓我們更傾向于最后一種答案。
戈茲沃斯曾認為,自己將在英國利茲城鄉(xiāng)結合部的農莊度過一生——他從13歲起就在農莊里工作。不過,與大部分在農莊打工的小伙子不同的
是,其他人都熱衷于開拖拉機,他卻在日復一日的繁重勞動中找到了樂趣——農莊用石頭砌墻,極簡的疊加令他興奮;人工或者牽牛犁地,土地上留下的線條令他沉醉;悶頭撿土豆,重復的節(jié)奏成了他日后創(chuàng)作時參照的依據(jù);甚至于農莊常常出現(xiàn)的因為各種原因死亡的羊,也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打下了伏筆。
戈茲沃斯離開農莊后,先后在兩所學校學習美術,大學畢業(yè)后,他在英國北部生活,并且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根在自然之中。
在英國眾多具有先鋒銳利思想的藝術家中,戈茲沃斯可謂特別。他并不強求特立獨行,“如果我在那創(chuàng)作,沒什么游客當然好;不過周末海灘上一群人熱熱鬧鬧,我也不介意,甚至愿意和他們在一起創(chuàng)作沙雕,”他也從不美化自己的經歷以讓自己更具文藝范兒。對于常年生活在英國北部的原因,他的解釋很簡單——剛開始沒錢,北部的開支比倫敦低得多。盡管逐漸成名后,經濟狀況有所改善,經紀人也在拿到一個大合同后請他到倫敦居住,但他并未再搬家——反正創(chuàng)作是在世界各地跑來跑去,住在哪里都沒什么不同。
戈茲沃斯的父親是利茲大學的實用數(shù)學教授,戈茲沃斯從父親那繼承的,除了對于結構的天賦,還有天真的性格。他曾為此不甚開心,總覺得天真是幼稚的近義詞。直至一個記者告訴他,自己7歲女兒床頭就放著他的作品攝影集。自此他發(fā)現(xiàn),人們評價他的“天真”意味著童趣、想象力和全新的視角。更令他未想到的是,他的名字竟然出現(xiàn)在兒童創(chuàng)意美術網(wǎng)站中——一位喜歡戈茲沃斯的家長讓孩子在秋天收集了紅色、黃色、紫色和綠色的樹葉,在自己花園的走道上模仿他拼了一幅顏色漸變樹洞圖。
戈茲沃斯有很多頭銜:雕塑家、園林設計師、攝影師……但任選一個,似乎都會有些小爭議。以雕塑家為例——盡管戈茲沃斯創(chuàng)作所用材料異于傳統(tǒng),但雕塑創(chuàng)作對材料本身并無局限,因此這并不妨礙他被定義為雕塑家。問題在于,無論是西方或東方文化中的雕塑家們,都通過雕塑這種藝術形式將材料轉而表現(xiàn)其他物質,比如,在米開朗基羅手中,大理石被用來表現(xiàn)人類的肉體。而在戈茲沃斯的作品中,卻罕有看到他用某種材料表現(xiàn)別的物質的意圖。有人說他是園林設計師,戈茲沃斯的確曾受托為舊金山著名博物館設計前庭,且他一直嘗試尋求作品與自然的和諧,但他的作品更多創(chuàng)作并展現(xiàn)于野外。至于攝影師,當然他拍了無數(shù)精彩照片,但這些照片記錄的都是他自己的作品……
有人提出,與其糾結于究竟將戈茲沃斯歸到哪一類,倒不如多了解他的藝術理念和他的藝術帶給人特殊的感覺。
57歲的英國藝術家安迪·戈茲沃斯(Andy Goldsworthy)在工作中
用樹枝在水面 上搭起的圓洞
這個方形深坑和大段木頭,要表現(xiàn)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