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建武
摘 要:水庫是我國防洪廣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區(qū)上游河道適當位置興建能調蓄洪水的綜合利用水庫,利用水庫庫容攔蓄洪水,削減進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達到減免洪水災害的目的。文章就水庫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與討論,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便供其參考。
關鍵詞:病險水庫;做法;思考
1 水庫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變化與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水庫建設也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就目前來看,一些小水庫的建設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防洪力度不達標,工程質量不合格。這些隱患的存在都將降低水庫的使用功能,而且還將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一定的威脅,下面針對其幾種常見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與總結。
1.1 施工設計不合理
很多中小型水庫在施工時,并沒有完全按照施工圖紙進行施工。由于受其地理環(huán)境的制約,施工圖紙在設計前并沒有進行實地考察,而是根據(jù)相關資料進行的施工圖紙設計,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事實存在著一定的落差,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施工質量問題。除此之外,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資金條件的限制,很多水庫不能引進先進的設備儀器以及專業(yè)的技術人員進行現(xiàn)場施工測量,從而使質量問題更是凸顯,很容易出現(xiàn)滲漏現(xiàn)象。
1.2 年代久遠工程老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水庫由于當時施工技術水平較差,工程質量不達標。再加上經(jīng)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很多設備開始出現(xiàn)老化現(xiàn)象。這就很容易導致事故的發(fā)生,嚴重的將威脅到整個地區(qū)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進而造成嚴重的損失。
1.3 管理不善
由于很多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都沒有建立嚴格的管理體制,施工建設完成后都沒有專業(yè)的技術人員進行審核,也沒有建立一套良好的管理機制。對于水庫檢查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并加以解決。這就很容易導致將一些小的問題演變成大的事故,最終造成一定的財產損失。水庫建設施工管理的不完善,人員素質低下,都將嚴重影響水庫的使用年限,在發(fā)生問題時也不能夠及時的擔當,而是相互推諉,逃避責任,從而導致水庫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而荒廢,最終帶來極其嚴重的損失。
1.4 抗洪能力不達標
根據(jù)相關資料我們可以得知,某些水庫建設時由于沒有很好的進行實地調查,對于信息的掌握不是很準確,在建設的過程中,防洪系統(tǒng)設計不能夠完全按照相應的規(guī)范進行施工,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與發(fā)展,這些水庫建設的防洪系統(tǒng)就很難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一旦出現(xiàn)大的災害,很難抵御。同時也將對水庫自身建設造成的損害,壩體因受到外界條件的沖擊而變形,對于水庫的安全而言存在很大的隱患。
1.5 溢洪道建筑物不完善
溢洪道是屬于泄水建筑物的一種。溢洪道從上游水庫到下游河道通常由引水段、控制段、泄水槽、消能設施和尾水渠五個部分組成。但是大多數(shù)的水庫建設都不能完全按照這樣的標準進行建設施工,從而使泄洪能力不達標??箵粲晁疀_刷的能力較弱,甚至在一些水庫旁邊鋪滿雜草,混凝土施工質量也不合格,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程度的沉降塌陷,還有裂縫等。
2 水庫病險處理辦法
2.1 防洪標準偏低的水庫
在進行洪水復核后,通過經(jīng)濟比較以確定采取加高大壩或擴大泄洪設施,或將兩者結合起來使用,以確保水庫在相應的洪水標準下安全運行。
2.2 對壩體結構存在問題的水庫
壩體單薄,壩坡穩(wěn)定安全系數(shù)達不到規(guī)范要求的壩,應在進一步搞清壩體物理力學參數(shù)后,通過滲流和穩(wěn)定分析計算,確定壩體加固方案。壩坡加固,一般要采取壩后坡培厚加固方案。當前坡和后坡穩(wěn)定系數(shù)達不到要求時,可采取前坡削坡、后坡培厚的加固措施。對僅前坡穩(wěn)定系數(shù)未達要求時,可結合前坡護坡加固綜合考慮采用上半坡適當削坡,下半坡適當加厚反濾料和塊石的措施來解決邊坡穩(wěn)定,如石巖腳水庫、硝水水庫等。
2.3 對大壩出現(xiàn)滲漏現(xiàn)象的水庫
處理壩基和壩體滲漏問題,應圍繞“上截下排,以截為主,截排結合”的原則,視滲漏的部位、危害程度,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1)處理壩基滲漏,一般可采用粘土截水墻、粘土防滲鋪蓋、土工膜防滲等截水措施,同時可采用排水井、反濾排水體、反濾蓋重、反濾排水體和蓋重結合等排水措施;(2)處理壩體滲漏的截水措施可采用粘土斜墻、壩體充填灌漿或劈裂灌漿。
2.4 溢洪道拓寬、加深或增建
在地形、地質條件許可而且增加開挖量不大的情況下,將原溢洪道拓寬,而不降低堰頂高程,這是增加下泄流量、提高防洪標準的一項措施,投資也比較少,但不應增加泄流量過多,以免加重下游河道的負擔。
針對溢洪道存在的這些問題,常用的處理措施有:優(yōu)化平面布置:根據(jù)各建筑物平面布置銜接情況和溢洪道設計要求,對平面布置不合理的進行改建;盡量避免陡槽段和消能段出現(xiàn)彎道;避免溢洪道座于不良地質地段等;對進口進行清淤,翻修或改建溢流堰,使其滿足泄洪能力;對底板和邊墻脫落的砌石及裂縫進行部分或全部拆除重建,根據(jù)水力計算結果,對底板及邊墻采用合理的襯砌加固方式;對邊墻高度不夠的地方進行加高,以滿足泄流要求;完善消能設施,保障下游河道的安全;對岸坡不穩(wěn)定的邊坡進行消坡減載處理等。
2.5 增設輸水洞
輸水洞是我國水庫建設中較多采用的一種布置形式,主要用做農業(yè)灌溉、放空水庫和施工導流等。通常采用的加固措施有新建取水設施,對裂縫和漏水采用灌漿、原洞襯砌鋼筋混凝土管或管和高壓噴射灌漿形成截滲環(huán)等措施。例如有的水庫除險加固中,將已破損的臥管取水改為斜拉閘水,不僅在放水時能有效控制流量大小,而且操作簡單,便于管理;有的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中,對輸水與壩體結合處的滲漏問題采用了高壓擺噴灌漿的加固措施,有效解決了該處漏水問題。
3 對病險水庫的問題、處理辦法的幾點思考
3.1 水庫安全相對,病險動態(tài)
因地域不同,每座水庫建立時的特點也會有所不同,再加上基礎設施的建設程度不同,施工質量也不一,對此其建設施工圖紙及設計參數(shù)都會有所差異。在進行對水庫的檢查時,我們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針對不同水庫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一對一的解決。
3.2 建立水庫科學管理機制
水庫的建立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為了造福于民。為此,對于水庫的管理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完成的管理體系。不斷的加強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培養(yǎng)與業(yè)務知識的學習,提高他們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建立完善的綜合管理體制。不斷的引入資金,同社會團體以及有能力的個人組織進行溝通與協(xié)作,引進科學的管理方式與培訓技巧,建立水庫維修基金保障體系,將閑散的資金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安排,作為維修費用的后備資金。只有對其有效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利用水庫建設,發(fā)揮其更好的作用,促進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
3.3 除險與管理同等重要
水庫的除險加固若是治標,那么水庫的管理則是治本。治標固然重要,可治本是關鍵,也是基礎。治本和治標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只有標本兼治,水庫才能正常運行,發(fā)揮應有的效益。同時,要正確處理好養(yǎng)魚與灌溉的關系,蓄水與安全關系。堅決制止在溢洪道內亂設欄魚柵,亂堵放水涵洞及其他危及水庫安全的行為。
參考文獻
[1]肖光輝,羅忠光.水庫常見病險原因與整治方法探討[J].江西水利科技,2006.
[2]李新強.關于病險水庫前期工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陜西科技,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