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毅,游克思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當前我國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發(fā)展迅速,交通運輸對促進經濟快速、健康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與較好的道路“硬件”條件相比,路網運營管理服務水平等“軟件”方面相對不足。交通標志設置是影響“軟件”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交通標志設置不合理帶來的出行效率不高、交通安全水平等問題較為普遍,從而影響交通行業(yè)水平的整體提升,因此研究交通標志的合理設置具有重要意義[1]。
當前在交通標志的理論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從駕駛人的知覺感知、視覺特性、反應能力、出行心理等人機工程學角度研究交通標志的版面視認效果、設置位置、角度設置等,以及交通標志的信息度量及其評價等方面[2-3]。其中關于交通標志設計研究更多是側重針對單個的標志,探討其具體設置位置以及版面、材料、結構等方面設計[4-5],缺乏從系統(tǒng)的角度研究交通標志的設計及其標準化的設計流程。
在實際交通標志工程設計中,相關設計人員都是借助于不同規(guī)范和各自的理解能力,以及實踐經驗進行規(guī)劃、設計。由于目前相關規(guī)范都側重對單個交通標志的具體規(guī)定,從單個標志出發(fā),分別給出每個標志功能介紹及其使用要求[6-9],缺乏對交通標志的系統(tǒng)化設計方法流程的規(guī)定,導致設計時缺乏對整體的規(guī)劃布置和綜合考慮;缺乏對實際駕駛人的信息需求分析,導致交通標志布置的教條性及隨意性較大,造成標志設置存在過多或遺漏等不合理之處。
本文針對上述不足,系統(tǒng)地研究交通標志設計方法,提出了交通標志的信息設計概念,論證交通標志設計實質是信息設計的過程。以不熟悉路網環(huán)境的駕駛人為設計對象,通過對駕駛人的行為心理、交通管理及交通流線與組織等方面分析,梳理不同階段駕駛人的信息需求,并將信息進行分類分級,進而作為標志設計的基本依據(jù),提出了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等交通標志設計的3個階段。通過研究旨在提出一套基于信息設計的交通標志系統(tǒng)化、標準化的設置方法流程,有助于提高交通標志設計的理論水平及標準化程度,減少設計的主觀隨意性。
從信息論角度看,駕駛人對交通標志的識別是一個交通標志信息的通信過程,交通標志中的各種圖形、文字、符號及顏色,通過編碼變成信號與道路中其他信源共同向駕駛人傳遞信息,駕駛人在道路行駛的過程中需不斷接受從交通標志所傳遞的信息,以保證能夠安全、順利、快捷地抵達目的地[1]。交通標志可以理解為道路及環(huán)境、道路管理者與駕駛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橋梁,道路及環(huán)境所蘊含的與道路行車安全及導向等相關信息需要交通標志來傳達,道路交通管理者對道路交通的管理也需要交通標志來傳達。因此本文認為,本質上講,交通標志的設計核心是信息設計,通過標志設計來傳達安全、指引、交通狀況等一系列信息。
交通標志的信息設計是由駕駛人的信息需求分析、信息分類、信息分層、信息重要度分級及標志版面內容設計等步驟構成。駕駛人的信息需求分析是指交通標志設計時,信息的傳達應以駕駛人自身的信息需求及其接受感知能力為基本依據(jù),針對所處的道路不同位置階段,從駕駛人的心理角度進行分析,不同階段所需求的信息不同。以下將重點介紹本文提出的交通標志信息設計中的信息分類、信息分層、信息重要度分級等幾塊新概念及其內容。
當前,在我國相關標準規(guī)范中將交通標志主要分為警告標志、禁令標志、指示標志、指路標志、旅游區(qū)標志及其它標志等幾種類型。警告標志用于警告車輛駕駛人、行人注意道路交通的標志,道路使用者需謹慎行動,如交叉口警告標志,用以警告車輛駕駛人謹慎慢行,注意橫向來車,設在平面交叉路口駛入路段的適當位置。指示標志用于指示車輛、行人行進,道路使用者應遵循。禁令標志用于表示嚴格約束禁止駕駛人相關行為。指路標志表示道路信息的指引,為駕駛者提供去往目的地所經過的道路、沿途相關城鎮(zhèn)、重要公共設施、服務設施、地點、距離和行車方向等信息。
上述不同的標志類型,具有不同的功能,向駕駛人傳遞了不同類型的信息。信息的傳遞與接受是相對應的,因此根據(jù)交通標志的上述功能類型,本文將駕駛人的信息需求分為導向信息、安全類信息、交通管理類信息及交通服務類信息等4類,具體信息分類如表1所示。
在交通標志的信息設計中信息分層主要針對導向類信息。駕駛人由遠及近的行程過程中,其出行重點也逐步由過境到集散,對指路信息的要求也逐步從關心區(qū)域面信息向關心道路信息轉化,最終落到集散的點信息上,因此在進行指路標志設計時,應充分考慮點、線信息的合理搭配,以最大限度滿足駕駛人的出行需求。按照層級進行導向引導,符合人的正常認知習慣,同時也有利于交通標志的版面設置更具有層次性和邏輯性,提高指引效率,避免信息的混亂。
導向類信息中的道路信息可以分為道路名稱和道路編號,根據(jù)不同的需要應用不同的道路信息,根據(jù)道路在相應的路網中的地位和功能,可以將道路信息分為3層。根據(jù)地點路網密度、路網通達程度、知名程度等因素以及在實踐過程中的使用頻率,可將地點信息也分為3層。地點信息可分為4類:行政區(qū)域、交通樞紐、旅游景區(qū)、重要地物。
從整個國家或地區(qū)的路網層面來看,導向信息的3個層次如表2所示。實際上指路信息分層應是一個相對概念,即從更小的區(qū)域來看,也可以在本區(qū)域內進行一定的信息分層,得到相對于本區(qū)域范圍內的信息分層,但導向信息層級不宜過多,層級增加必然會增加對導向信息設計的復雜度,容易造成導向版面信息設計中對信息指引的失衡,因此同一交通指引標志的版面不宜布置層級相差較大的信息。
在道路某一位置可能存在多個交通標志同時傳遞若干不同類型信息,或者只有一個交通標志,但傳遞多條同類型信息。由于駕駛人在行車過程中,視認時間很短,需在動態(tài)條件下發(fā)現(xiàn)、判讀標志及采取行動,同時還受路側等環(huán)境信息干擾,如果交通標志所傳遞的信息量過多,將無法被駕駛人注意并處理,從而造成信息遺漏或忽略,這樣交通標志設置時,一方面需要嚴格控制標志的版面信息數(shù)量,同時另一方面應該篩選出重要的信息,優(yōu)先能夠被駕駛員所識別處理,這種情況下就涉及到信息之間的重要程度比較。
表1 駕駛人的需求信息分類
表2 導向類信息分層
信息重要度分級是交通標志設計在信息設計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從目前已有研究來看,也有相關文獻提出了類似信息重要度的概念,如《道路交通標志標線》(GB 5768.2—2009)中規(guī)定:為保證視認性,同一地點需要設置兩個以上標志時,可安裝在一個支撐結構上,但最多不應超過4個;分開設置的標志,應先滿足禁令、指示和警告標志的設置空間?!冻鞘械缆方煌ㄔO施設計規(guī)范》(GB 50688—2011)規(guī)定:標志的設置應優(yōu)先考慮交通法規(guī)和安全要求。從現(xiàn)有的規(guī)范可以看出,對于不同類型交通標志中,安全類的標志重要級別最高。
本文針對上述提出的A、B、C、D 4類信息,建議與行車安全相關的B類信息以及反應交通法規(guī)及安全管理的部分C類信息應具有較高的級別,其次是A類導向信息及部分C類交通管理信息,最后是D類交通服務類信息。
同一類型的信息之間也有重要程度差異,主要是針對A類導向信息,包括道路信息、地點信息、方向信息和距離信息等。上述在信息分層中也指出,道路信息及地點信息可以分為3個層次,這3個層次對于駕駛人來說在不同階段其重要性不同。信息重要程度應根據(jù)道路等級、功能、實際道路交通狀況以及駕駛員的需求程度綜合判斷。
重要信息梳理出來以后,不同類型的交通標志設置時,應優(yōu)先將反應重要信息的交通標志設置在最先且最容易被駕駛人識別的位置,如對于單柱式類型,不同標志可根據(jù)重要度情況,按先上后下的順序布置。對于某一具體交通標志版面中,當傳達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時,應優(yōu)先考慮重要性較高的信息,可通過改變尺寸、顏色等手段將重要信息突出。
當前在編的國家標準《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中將交通標志的設計分為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兩個階段[10],本文結合目前交通標志設計及其他工程設計的階段劃分,將交通標志設計分為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等3個階段,每個階段又由具體的工作內容和深度要求相對應,如表3所示。
3個階段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其中方案設計是前提基礎,而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主要是根據(jù)方案設計中所確定的標志點位、標志內容,針對每個標志進行深入設計,即是針對單個標志的設計深化和完善。由于在目前相關規(guī)范中針對每種單個類型交通標志的版面(文字、色彩、符號、尺寸)、標志材料及結構本體等都有嚴格、明確的要求,每種標志具體的設計已相對成熟,已有標準規(guī)范能夠解決,因此本文不再對該部分詳細闡述,側重對方案設計階段進行論述。
表3 交通標志設置的3個階段及其對應內容
方案設計主要解決交通標志設計的前期方案設計中駕駛人的信息需求分析及其系統(tǒng)化的交通標志點位規(guī)劃布置問題。它是整個交通標志設計的核心,是交通標志設計的技術含量和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是保證交通標志布置系統(tǒng)、合理,傳遞信息連續(xù)、一致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方案設計的具體工作技術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交通標志方案設計階段的工作流程
交通標志設計首先應開展資料收集和分析工作,對于新建道路,一般收集的資料應包括:道路功能和等級、紅線寬度、沿線交叉口及出入口等;道路有關的設計成果及資料;預測交通量和交通組成;公交線路及設站方案;沿途所經過的主、次干路名,地點名和主要設施;交通管制措施方案;周邊道路設施狀況等[10]。對于改建道路,還應調研道路現(xiàn)有交通設施狀況,道路及沿線交通事故情況。
設計對象選擇應以不熟悉路網的駕駛人為對象,以駕駛人的行為心理、交通管理及交通流線與組織分析為設置依據(jù)。在進行需求分析時,應分別從A、B、C、D 4類信息開展,從駕駛人駛入道路,道路的基本路段、交叉口等不同道路環(huán)境中,直至駛出道路到達目的地這個全過程中進行分析,結合針對不同的交通流線,不同路段的交通組織及交通管理要求,分析駕駛人的信息需求。
在交通標志點位布置時,一般來說對于警告、禁令等幾類典型交通標志的位置設置相對固定,相關規(guī)范中已有規(guī)定,因此對這些類型交通標志點位的布置應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定布置,但對于其他交通標志的布置需要結合駕駛員的信息需求、道路空間環(huán)境特點等綜合確定。
點位布置時應按照不同信息的類型分別考慮,布置到相應位置,但為了保證交通標志設置在空間分布上的均勻、合理,避免信息的過多或遺漏,需要在上述不同類型的標志分散考慮的基礎上進行集中,統(tǒng)籌優(yōu)化,對其不同位置進行適當調整,信息整合,形成一體化的標志信息系統(tǒng)。對于交通標志具體的橫向、高度設置要求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道路交通標志標線》(GB 5768.2—2009)的規(guī)定。
初步確定交通標志在道路空間的位置分布后,需要對每個點位交通標志所需反應的信息進一步進行梳理,即對信息進行分層及重要度排序??紤]到駕駛人的信息接受程度,應優(yōu)先反應重要信息,剔出不重要信息,最終確定點位上交通標志的信息,為交通標志的版面設計提供基礎。
在方案設計階段的版面設計主要是初步解決標志信息內容問題。同樣方案設計階段的標志本體設計主要確定交通標志的設置方式,即采用什么樣的結構形式,同時在材料上也要提出基本要求。具體深化設計應在后期的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中逐步深入解決。
本文研究了基于信息設計的交通標志設計方法理論,提出了交通標志信息設計的概念,認為交通標志設計的核心實質是信息設計,交通標志設計應以駕駛人的行為心理、交通管理及交通流線與組織分析為依據(jù),梳理不同階段駕駛人的信息需求,并對信息進行分類、分層及重要度分級。最后提出了交通標志設置的方案設計、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等3個階段。道路交通標志需要綜合考慮,一體化布置,實質上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也需要與交通標線,甚至其它交通工程設施一體化考慮,相關交通問題需要標志標線及交通設施的配合使用才會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決。建議后期進一步研究交通標志設置方法,增加相關步驟,協(xié)調與其它交通工程設施關系,一體化布置。另外,本文側重提出了系統(tǒng)方法理論框架,實際上每塊內容的研究仍需完善,建議進一步針對每塊內容開展研究,從整體上充實完善基于交通標志的信息設計理論。
[1]王建軍,鐘厚冰.道路交通標志設計理論與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孫興堂.城市道路指路標志系統(tǒng)設計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9.
[3]吳海剛.路網環(huán)境下道路交通標志優(yōu)化設計方法[D].西安:長安大學,2008.
[4]陳國龍.公路交通指路標志信息可用性研究與評價[D].長春:吉林大學,2007.
[5]王建軍,劉乙橙,吳宜淞.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設施系統(tǒng)評價指標及評價方法研究[J].交通運輸統(tǒng)工程與信息,2007,7(4):66-70.
[6]DB 33/T818—2010,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S].
[7]GB 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設施設計規(guī)范[S].
[8]GB 5768.2—2009,道路交通標志標線[S].
[9]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se[M].Washington D.C.:AASHTO,2009.
[10]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