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德芙、士力架、M&M;'s巧克力豆、彩虹糖,相信菜豆們聽到這幾個名字,口水都要流到腳面上了,但是你們知道這些讓全球孩子為之瘋狂的糖果背后是一個什么樣的企業(yè)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它就是瑪氏,一家非常低調的美國企業(yè),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糖果公司。它依靠高品質的糖果產品,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食品帝國。
離開等于新的開始
1911年,一個叫法蘭克-瑪氏的人創(chuàng)立了一家名叫Mar-O-Bar的公司,公司的產品是一種由焦糖、堅果與巧克力混合制成的糖果。
法蘭克的生意不溫不火,餓不死也撐不著。直到有一天,與法蘭克闊別了十三年的兒子弗瑞斯特·瑪氏回來,法蘭克家的生意才有了起色。
當時,市場上的糖類食品都非常難以保存,不用說根本經(jīng)不住太陽曬,就是常溫下也難保住新鮮。19歲的弗瑞斯特經(jīng)過刻苦鉆研,終于想出了能夠將巧克力麥芽飲料變成隨身攜帶的糖果棒的方法。
弗瑞斯特把糖果棒分為里外兩層,里面的是普通糖果,外面的是巧克力。這種“銀河棒”糖果棒不僅造價低,出人意料的是,口感也不輸給巧克力。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經(jīng)受住時間的考驗——不會輕易融化。
“銀河棒”推出后大受歡迎,讓法蘭克大賺了一筆。
可能之前經(jīng)歷的挫折太多,也可能本身就是知足常樂的性格,憑借“銀河棒”賺了一點兒小錢之后,父親法蘭克就開始安于現(xiàn)狀了,喝喝小酒,吃點兒小點心,每天優(yōu)哉游哉地享受生活。
兒子弗瑞斯特看在眼中,急在心上,不止一次為父親的“不思進取”而惱火。他幾次三番要求父親擴大經(jīng)營、進軍海外市場,但每一次都被父親板著臉打回“冷宮”。
父子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發(fā)展到不是你看我不順眼,就是我瞅你不順心的地步。好吧,道不同不足為謀,父親的不進取最終激怒了年輕的弗瑞斯特。弗瑞斯特帶著5萬美元和“銀河棒”的海外銷售權,離家出走了。
弗瑞斯特憤然搬到了英國的伯克郡。至此,瑪氏家族的事業(yè)才迎來了真正的開始。
潛伏不誤事兒
與父親法蘭克的性格相反,弗瑞斯特的血液里流動著各種不安分的因子?!般y河棒”的成功對他來說只是冰山一角,他的目標是整座冰山——全球市場。
“我不是一個糖果制造商,我想建造一個帝國?!备ト鹚固乜偸前堰@句話掛在嘴邊。帝國大廈的建造需要堅實的地基,地基的質量直接決定未來帝國大廈的高度。弗瑞斯特的地基又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技術和經(jīng)驗。
弗瑞斯特雖然懷揣偉大的理想,但到了歐洲后,他并沒有急于招兵買馬、開疆拓土,而是先鎖定了那些百年老廠,并在這些工廠里秘密潛伏、偷師學藝。用臥薪嘗膽來形容弗瑞斯特可能有點兒過,畢竟他的潛伏不是為了報仇雪恨,但他卻和勾踐一樣,默默無聞地練就了一身真本事——學到了在日后可以用得著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jīng)驗。
不久之后,弗瑞斯特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企業(yè)——弗瑞斯特·瑪氏食品制造公司,并推出了根據(jù)英國人的口味改良的英國版“銀河棒”。弗瑞斯特給“銀河棒”取了一個新名字——“瑪氏棒”。憑借“瑪氏棒”一路飆升的業(yè)績,只用了短短3年的時間,弗瑞斯特·瑪氏食品制造公司便成為英國第三大糖果制造商。
就像當年離開父親的工廠一樣,弗瑞斯特的雄心壯志并沒有止步于“瑪氏棒”的成功。在他的主張下,瑪氏公司又推出了一系列明星產品,不斷開拓新的事業(yè)。
每一顆糖果都有獨到的精彩
雖然弗瑞斯特在開疆拓土上顯得有些激進,但在新產品的開發(fā)上卻總是不緊不慢。他從不輕易出手觸及新領域,也不會跟風開發(fā)華而不實的新產品。是遲鈍,膽怯,還是專注?士力架、M&M;'s巧克力豆、彩虹糖、德芙巧克力等一系列產品的經(jīng)久不衰是最好的答案。
數(shù)量不代表質量,高產不等于高質,瑪氏走的正是少而精的路線。它用獨特的賣點和獨一無二的品牌故事巧妙地在顧客的心中種下“瑪氏出品,必屬精品”的印象。
提到德芙,人們想到的是“牛奶香濃,絲滑感受”;說起士力架,大家立馬會聯(lián)想到“橫掃饑餓,真來勁”:小巧可愛的M&M;s巧克力豆則用“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的“性情”俘虜了消費者的“芳心”。士力架主打運動,旨在給人補充能量,而穿著彩色外衣的M&M;‘s巧克力豆則把瑪氏引向了真正的成功……
在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弗瑞斯特偶然發(fā)現(xiàn),士兵們常吃一種裹著厚厚糖衣的巧克力片,糖衣的存在可以減慢巧克力融化的速度。巧克力片給弗瑞斯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覺告訴他,這種食品前途無量。
經(jīng)過四處打探,弗瑞斯特得知美軍的巧克力是由好時公司生產的。回到美國后,弗瑞斯特便找到了好時的老總并自報家門,提議共同開發(fā)不會融化、口感又好的巧克力。好時的老總欣然應允。
1941年,裹著彩色糖衣的M&M;s巧克力豆閃亮登場,可銷量沒有預料的那樣好。通過調研,弗瑞斯特發(fā)現(xiàn)喜歡巧克力豆的大多是小孩子,但是小孩子卻沒什么錢,最終掏腰包的還是大人。于是,弗瑞斯特開始打起大人們的主意——M&M;'s是當時美國唯一一種使用糖衣包裹的巧克力豆。因為糖衣的存在,巧克力豆拿在手里安然無恙,放入口中卻一觸即化。大人們再也不用擔心小孩子會弄的滿手滿臉甚至滿身都是巧克力了。
嗯,在這個賣點上做文章肯定有戲。弗瑞斯特不惜重金資邀請著名的廣告大師伯恩巴克。大師出馬,一個頂倆,一句“不溶在手,只溶在口”,讓M&M;'s的產品迅速躥紅。時至今日,這句經(jīng)典的廣告詞仍舊被人口口相傳,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美第一廣告名句”。
一切都要有“品”
瑪氏一直是一家很神秘的企業(yè),百分百地私有化,從不接受媒體采訪,拒絕公布財務報表,近乎偏執(zhí)地追求品質的卓越。
“顧客就是我們的老板,追求品質是我們該做的事,而物超所值的產品則是我們的目標。”正如弗瑞斯特所說,瑪氏對與品質有關的一切從不含糊。
“工廠的地板每隔45分鐘必須擦洗一次,每條士力架上必須不多不少沾滿15顆花生米,到期仍未售出的產品必須勒令停售……原料要有品質,生產要有品質,包裝要品質,銷售要有品質,工作環(huán)境要有品質,反正所有的一切都要圍繞著品質開始,追隨著品質結束。
“巧克力的味道有點兒苦?!?/p>
“花生不夠脆?!?/p>
“包裝上的圖案有點兒模糊?!?/p>
展會上,大家對新出爐的產品評頭論足、各抒己見,那種苛刻的程度無異于玩“找碴兒”,而新的一天就伴隨著“找碴游戲”有條不紊地開始了——工人們要定時填寫質檢表格,地面上的通道和擺放標志要清晰明了,物料要停放在固定的位置,儲存?zhèn)}庫要保持井然有序,所有的廠區(qū)要嚴格執(zhí)行統(tǒng)一的質量標準……
江湖傳聞,有一次,弗瑞斯特曾在深更半夜給一名員工打電話,要求他立刻將一批M&M;'s巧克力豆從商場撤貨。弗瑞斯特為什么這么急?只因為他購買了一包M&M;'s后,發(fā)現(xiàn)包裝上的“M”字母印刷得有點兒模糊!
瑪氏對品質的要求可見一斑。
今天的瑪氏公司,在全球設有180個分支機構,在60多個國家建有80個工廠,產品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銷售,從糖果、口香糖、巧克力、寵物食品到大米、醬料、飲料,旗下公司涉及十多個食品業(yè)務。難能可貴的是,瑪氏所觸及的每項業(yè)務都做得十分完美。2008年4月,瑪氏與股神巴菲特聯(lián)手,收購了美國糖果制造商箭牌有限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糖果制造商,實現(xiàn)了弗瑞斯特建造糖果帝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