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陽,范洪海,顧大釗,陳東歡
(核工業(yè)北京地質研究院,中核集團鈾資源勘查與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29)
目前非洲發(fā)現(xiàn)的鈾資源量占世界鈾資源量的16%以上,其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6[1]。納米比亞、尼日爾、馬拉維和南非是目前非洲主要的產鈾國家。歷史上,加蓬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也曾是重要的產鈾國[2-3]。非洲國家礦產資源豐富,總體鈾礦地質工作程度較低,多數(shù)國家勘查成本較低,礦業(yè)勘查開發(fā)準入門檻不高,存在良好的資源開發(fā)機會。對非洲鈾資源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可為國內企業(yè)進入非洲開展鈾礦勘查及開發(fā)提供基礎信息和科學依據(jù)。
對鈾資源的研究是建立在基本準確的數(shù)據(jù)基礎上的。筆者收集了非洲22個國家的鈾礦床(點)信息,包括其地理位置、構造背景、圍巖時代、礦床類型、礦產組合、賦礦巖性、圍巖蝕變、礦體形態(tài)、礦床規(guī)模、品位、成礦時代和開發(fā)狀態(tài)等。資料主要來源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世界核能協(xié)會(WNA)以及WISE Uranium、INFOMINE等權威機構發(fā)布的最新信息,部分來源于非洲國家的地質調查部門,可靠程度較高。
由于有些國家對鈾礦的資源量/儲量數(shù)據(jù)保密,所收集到的部分礦床的資源量數(shù)據(jù)并非精確數(shù)字,而是區(qū)間范圍。為了較可靠地統(tǒng)計非洲地區(qū)的資源量,將資源量區(qū)間范圍的算術平均值作為該礦床的資源量。收集到的鈾資源量數(shù)據(jù)為查明資源量,不含待查明鈾資源量。經過反復核對修改,最終統(tǒng)計結果為:非洲22個國家鈾礦床資源量為7799 300 tU,其中,非常規(guī)鈾資源(包括磷塊巖型和褐煤型)量為4953 206 tU,常規(guī)鈾資源量為2846 094 tU。
鈾資源量較大的國家為摩洛哥、南非、納米比亞、尼日爾、博茨瓦納、埃及和坦桑尼亞(表1)。納米比亞、尼日爾主要為常規(guī)鈾資源,摩洛哥主要為非常規(guī)鈾資源 (磷塊巖型),南非的鈾資源量中,金礦尾礦中的鈾占有較大的份額。
表1 非洲國家鈾資源量[2-4]Table 1 Uranium resources of African countries[2-4]
根據(jù)非洲鈾資源量的實際情況,嘗試將資源量<500 tU定為礦點,500~2500 tU為小型礦床,2500~10000 tU為中型礦床,10000~50000 tU為大型礦床,50000 tU以上為超大型礦床。
礦床規(guī)模上,大型、超大型礦床數(shù)占總礦床數(shù)的38%(圖1)。大部分國家都有大型以上礦床,但主要產在南非、尼日爾、納米比亞等3個國家(圖2)。
圖1 非洲鈾礦床規(guī)模分布餅圖Fig.1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uranium deposit scales in Africa
有品位數(shù)據(jù)資料的礦床數(shù)為185個。從品位分布來看(圖3),鈾礦床以低-中品位礦床為主,占總礦床數(shù)的87.57%。僅加蓬、尼日爾、馬達加斯加、南非和津巴布韋等少數(shù)國家有富礦產出。
根據(jù)IAEA(2009)對鈾礦床的分類,非洲的鈾礦床類型主要有:侵入巖型、石英卵石礫巖型、砂巖型、脈型、交代巖型、變質型、表生型、褐煤型和磷塊巖型等9種。
不同鈾礦床類型分布情況見表2。侵入巖型(含白崗巖型)主要產在納米比亞;石英卵石礫巖型產在南非;砂巖型產于尼日爾、馬拉維、博茨瓦納、加蓬、馬達加斯加和馬里;脈型產于贊比亞、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塞內加爾;交代巖型見于馬達加斯加、喀麥隆和索馬里;表生型在納米比亞(主要為鈣結巖型)、坦桑尼亞、毛里塔尼亞和索馬里等國常見;磷塊巖型是摩洛哥、中非共和國的主要鈾礦床類型;褐煤型僅見于南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兩個國家。
圖2 非洲各國大型以上礦床數(shù)分布直方圖Fig.2 Number histogram of large and super large uranium deposits in African countries
圖3 非洲鈾礦床品位與礦床數(shù)分布直方圖Fig.3 Histogram of grade and numbers of uranium deposits in Africa
表2 非洲各國鈾礦床類型統(tǒng)計Table 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uranium deposit types in Africa
對礦床規(guī)模已知的186個礦床進行了統(tǒng)計,磷塊巖型礦床以大型以上礦床為主,占全部磷塊巖型礦床數(shù)的64.30%,石英卵石礫巖型中、大型以上礦床占全部礦床數(shù)的50%,砂巖型礦床中大型以上礦床占全部砂巖型礦床數(shù)的42.86%,侵入巖型則為36.36%。中型礦床中砂巖型、石英卵石礫巖型和表生型礦床所占比例較大。
由礦床品位可見,中等到較高品位有砂巖型礦床和脈型礦床;中等品位的有表生型、交代巖型礦床;中、低品位以侵入巖型礦床為主;低品位以石英卵石礫巖型為主;其他類型礦床的品位普遍偏低。
由已知成礦時代的76個礦床中可見,非洲鈾礦床成礦時代主要為前寒武紀,其次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圖4)。石英卵石礫巖型礦床形成于前寒武紀(主要為古元古代);脈型礦床主要產在前寒武紀;侵入巖型礦床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紀和古生代;砂巖型礦床的主要成礦時代為前寒武紀、古生代和中生代;磷塊巖型礦床成礦時代主要為中生代;表生型礦床主要產在新生代。
圖4 非洲鈾礦床成礦時代分布柱狀圖Fig.4 Histogram showing distribution of oreforming eras of uranium deposits in Africa
從國家來看,南非和加蓬主要的鈾成礦期是前寒武紀(主要是古元古代);納米比亞鈾礦床形成的主要時期是古生代、新生代;尼日爾鈾礦的主成礦期是石炭紀、侏羅紀及白堊紀;摩洛哥鈾礦主要成礦時代是中生代;馬達加斯加砂巖型鈾礦的主要成礦時代為中新生代。
在礦床規(guī)模上,前寒武紀以大型、超大型礦床為主,其次為中型礦床;古生代以超大型、大型礦床為主;中生代也以大型以上礦床為主,新生代從超大型、大型到中小型礦床均有(圖5)。
圖5 非洲鈾礦床時代與礦床規(guī)模分布直方圖Fig.5 Histogram show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ore-forming eras and deposits scales of uranium deposits in Africa
根據(jù)鈾資源開發(fā)情況(圖6),勘查中的占41%,待開發(fā)的占36%;開發(fā)和生產中的礦床數(shù)占全部礦床數(shù)的15%;采空和關閉的占8%。礦床類型上,砂巖型礦床大多處于生產、勘查和開發(fā)狀態(tài);有部分石英卵石礫巖型礦床處于待開發(fā)狀態(tài);侵入巖型礦床少部分已暫停開采或者采完,很大一部分還在勘查、開發(fā)或者生產中;脈型礦床約有50%左右處于待開發(fā)狀態(tài);其他類型也有30%左右處在生產、勘探或者開發(fā)中。
圖6 非洲鈾礦開發(fā)狀態(tài)分布圖Fig.6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uranium deposits in Africa
非洲正在生產和開發(fā)的礦山主要集中在納米比亞和尼日爾兩個國家。納米比亞正在生產的鈾礦床有羅辛礦床、Langer Heinrich礦床,正在進行勘查的礦床有Trekkopje、Husab、 Valencia、 Etango、 Marenica 和Omahola等,對部分礦床已經進行了可行性評價,Trekkopje、Valencia和Husab礦床可能會進入生產階段。尼日爾的礦產勘查活躍,截至2011年,外國礦業(yè)公司正在對160個租地進行勘查活動。尼日爾有兩個長期存在的鈾生產中心 (即Arlit和Akouta),分別被SOMAIR和COMINAK公司經營。另外,在這兩個國家,都有中國公司的勘查開發(fā)活動。如中國國核海外鈾業(yè)有限公司在納米比亞的歡樂谷項目和在尼日爾的Azelik項目。漢龍(Hanlong)能源有限公司參與了納米比亞的Marenica礦床開發(fā)項目。除這兩個國家外,馬拉維于2009年開始生產鈾產品,Kayelekera是其惟一的產鈾礦山。另外,Living stonia項目正在進行勘查,推斷其資源量為770萬tU(礦石),平均品位為0.0229%。馬拉維中部的Kanyika鈮礦中還含有鈾,可望于2014年開始生產,可生產少量的副產品鈾。作為傳統(tǒng)鈾礦生產國家的南非,也在對部分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并對從低品位尾礦中提高鈾回收率進行了水冶試驗。
從勘查開發(fā)費用方面來看:納米比亞在2008—2011年間,每年平均支出4100萬美元的勘查和開發(fā)費用;2010年,俄羅斯政府與納米比亞簽訂了一份合作勘查和開發(fā)納米比亞鈾礦床的備忘錄,將投資10億美元用于合資企業(yè)的礦床開發(fā);尼日爾鈾礦的勘查開發(fā)費用則遠遠超過納米比亞,在2010年達到了4.58億美元;南非、博茨瓦納對鈾資源勘查和開發(fā)投入費用也較大,其他國家對鈾礦的勘查投入相對較少[3]。
在開采方法方面,尼日爾的鈾礦多采用露天開采,部分采用地下開采;納米比亞的鈾礦則以露天開采為主;馬拉維、南非則以地下開采為主。
在處理工藝方面,納米比亞的白崗巖型鈾礦采用酸法,鈣結巖型鈾礦采用堿法;尼日爾的鈾礦除Azelik外,均采用堿法;南非的鈾礦均采用酸法處理。
非洲大陸鈾資源較豐富,其主要的鈾礦床類型為侵入巖型、砂巖型、石英卵石礫巖型和脈型。大型以上礦床占礦床總數(shù)的比例較大,其資源量也占據(jù)了非洲總資源量中的大量份額。礦床品位以中-低為主。成礦時代以前寒武紀為主,但在各個時代都有大型以上礦床發(fā)育。
納米比亞、尼日爾、馬拉維和南非是目前非洲主要的產鈾國家,其主要鈾礦床分別是侵入巖型(含白崗巖型)、砂巖型和石英卵石礫巖型。尼日爾和納米比亞是目前非洲鈾礦勘查活動集中的地方,這兩個國家也是非洲大型以上礦床集中產出的國家。馬拉維是非洲新興的產鈾國家,其主要礦床類型為砂巖型鈾礦。南非的石英卵石礫巖型鈾礦作為金礦的副產品開采,噸位高、品位低,在當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不宜進行開發(fā)利用。因此,尼日爾和納米比亞應是非洲鈾礦勘查開發(fā)的重要目的地。
[1]Olive J S.A brief review of uranium mining in Africa[EB/OL].http://www.infomine.com/library/publications/docs/Mining.com/Sep2008f.pdf.2008-09-01/2013-05-12.
[2]IAEA.World distribution ofuranium deposits(UPEDO) with uranium deposits classification:2009 Edition[EB/OL].http://www-pub.iaea.org/MTCD/publications/PDF/TE_1629_web.pdf.2009/2013-05-12.
[3]OECD Nuclear Energy Agency,IAEA.Uranium 2011:Resources,production and demand[EB/OL].http://www.oecd.org/publishing/corrigenda.2012/2013-06-10.
[4]Uranium mine ownership-Africa[EB/OL].http://www.wise-uranium.org/uoafr.html.2013-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