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宋代百詠詩考論

      2014-01-13 01:50:54李曉黎
      關(guān)鍵詞:華亭宋詩詠梅

      李曉黎

      (阜陽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安徽 阜陽236041)

      所謂百詠詩,有廣狹二義。廣義的百詠涵蓋面比較大,凡是超過一百首(或者數(shù)百首,或者百余首)的組詩都可以劃到這個范圍之中。狹義的百詠詩,則特指由一百篇詩歌構(gòu)成且在標題中明確冠以“百詠”二字的組詩。清人俞樾在《九九消夏錄》卷八“百詠”條中,對這兩類情況已有所總結(jié):

      宋阮閱有《郴江百詠》、許尚有《華亭百詠》、曾極有《金陵百詠》、張堯同有《嘉禾百詠》、董嗣杲有《西湖百詠》、明僧大善有《西溪百詠》、國朝僧圓璟有《京師百詠》,皆以百篇為率,固不嫌夸多斗靡也。宋謝逸賦蝶詩至三百余首,張道洽賦梅花詩亦至三百余首……楊允孚有《灤京百詠》,此則裒集在上都所作為一集,且有一百八首,非止一百,曰百詠,取成數(shù)而言,與《郴江百詠》又非一律?!?〕

      宋人所作“與《郴江百詠》一律”的“以百篇為率”的狹義的百詠詩,正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對象。

      百詠詩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初唐李嶠《雜詠詩》一百二十首尚屬廣義的百詠,而中唐錢珝《江行無題一百首》、晚唐羅虬《比紅兒詩》百首①,雖標題中未使用“百詠”二字,但皆以百篇為制,已接近狹義的百詠詩。

      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嚴格意義上的百詠詩才開始興盛起來,作品層出不窮。對《四庫全書》、《全宋詩》以及宋代各種詩話進行檢索,今可考知的宋代百詠詩至少有47 種。

      具體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宋代的百詠詩

      續(xù)表1 宋代的百詠詩

      此外,與“百詠”名稍異而實則同的還有“百題”組詩。今可考知的有以下三種,見表2:

      表2 宋代的“百題”組詩

      二者相加,則今可考知的宋代百詠(包括百題)組詩共計五十種。雖然大多數(shù)都已散佚,但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尚有以下11 種:郭祥正《錢塘西湖百詠》,阮閱《郴江百詠》②,曹組、李質(zhì)《艮岳百詠》,許尚《華亭百詠》,張堯同《嘉禾百詠》,方信孺《南海百詠》,朱繼芳《和顏長官百詠》,曾極《金陵百詠》③,劉克莊《梅百詠》④,方蒙仲《和劉后村梅花百詠》⑤,董嗣杲《西湖百詠》。

      從形式上看,宋代百詠詩皆為近體律、絕,其中又以絕句為絕對主導(dǎo)。流傳下來的作品中,只有董嗣杲《西湖百詠》為七律,其他皆為五、七言絕句。從內(nèi)容上看,宋代百詠詩有兩個明確的主題——詠地方風(fēng)物與詠梅。

      1.梅花百詠詩

      較之詠地方風(fēng)物,詠梅的數(shù)量明顯占據(jù)上風(fēng)(30∶20)?!睹坊ò僭仭纷阅纤卫羁b首次嘗試之后,便成為宋代詠梅文學(xué)重要且穩(wěn)定的組成部分。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劉克莊是極其關(guān)鍵的人物,他引領(lǐng)了南宋晚期梅花百詠的創(chuàng)作高峰?!坝喽昵坝小栋倜方^句》,和者甚眾?!?《全宋文》第329 冊)〔2〕,“和余《百梅絕句》者二十余家”(《全宋文》第330冊)〔2〕。而且,劉克莊對這二十余家的和作皆有記錄反饋,分散在《后村集》中。葉寘《愛日齋叢鈔》對此做了歸納:

      如建陽魏司理定清、仙溪陳邁高,則皆稱其鑄詞押韻用事。黃戶曹祖潤和在諸人后,無一句一字相犯,特記其警策,終云“小哉荀令香三日,甚矣桓公臭萬年”之句,雖老夫亦避三舍。戶曹之族父珩亦繼作,則以其首首不相犯,句句皆自鍛,若萃眾長倩他手而成,亦摘奇記之。清漳江咨龍、東隴徐用虎晩和者,謂篇篇有新意,若自倡首,別為義疏。劉公復(fù)有答以詩者,并舉其槩。于林知錄仲嘉云:“直須著意描香影,和靖宗人合詠梅。”于吳堯云:“即今同社余千首,當日孤山止一聯(lián)。”于趙志仁監(jiān)簿仲白之子時愿云:“詩至山中不可加,郎君吟筆又名家?!鄙街?,仲白別號。于何謙云:“字字追還水部公,篇篇壓倒后村翁?!庇诜剿痉ㄔ?“處士骨寒誰得髓,老夫鼻塞尚聞香。請君摘出驚人句,玊篴橫吹入樂章?!庇诜奖O(jiān)鎮(zhèn)楷云:“百首初成六十余,朝涂莫改費居諸?!庇谕踅叹伴L云:“盤屈高才入短章,卷中字字挾冰霜。直探寶藏珠盈掬,倒瀉金莖露浣腸?!庇谌搅痔祺柙?“不敢袖歸防電取,殷勤反璧錦奚嚢。”于方至貢元云:“貧兒籬下看花窠,曾見千枝玉雪么。畫得逃禪三昧少,詩如無住一聯(lián)多。”于方蒙制干云:“出香影外別商量,盡擷精英發(fā)秘藏。難把微酸諧眾口,只消一白賽宮妝?!庇陉惉E判官云:“抹黛村眉嫌丑怪,約黃宮額費妝涂?!庇谠湎嘧釉?“百篇端可補《詩》亡?!庇诳偣荜惾暌辉?“和者肩摩似堵墻,君侯殿后獨軒昻。”〔3〕

      劉克莊對每一家的特點都進行了點評,稱其或長于用事,或精于鑄詞,或比肩前賢,或壓倒后村,揄揚贊賞,不吝美詞。不難想象,如此大規(guī)模的唱和在當時所造成的巨大影響。然而,令人倍感可惜的是,這些詩歌,除劉克莊《梅百詠》、方蒙仲《和劉后村梅花百詠》保存較為完整外,其他皆已散佚。

      2.地方風(fēng)物百詠詩

      不同于詠梅詩的大量散佚,20 種詠地方風(fēng)物的作品,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則有9 種之多。它們皆是圍繞詩人生活過的或者是仕宦所至的某一區(qū)域,用一百首詩的規(guī)模介紹、刻畫其地的風(fēng)光、物產(chǎn)、名勝、歷史、傳說等內(nèi)容。如:

      (《華亭百詠》)是編作于淳熙間,取華亭古跡,每一事為一絕句?!?〕

      (《嘉禾百詠》)堯同所詠嘉興山川古跡,亦以百篇概之?!?〕

      但是,閱讀這些詩歌便可發(fā)現(xiàn),它們在側(cè)重點上又有著明顯的差異,可分成兩類:一類側(cè)重于歌詠地方風(fēng)物,以名勝古跡、山川寺廟、歷史傳說一一入詩,刻畫形容,如董嗣杲《西湖百詠》、張堯同《華亭百詠》。董嗣杲在《西湖百詠序》中對這一點陳述頗詳:

      余長茲地,與山水為忘年交,凡足跡所到,命為題,賦以唐律,幾二十余年,僅逮百首,然皆目得意寓,敘實鋪寫,非但如楊、郭二子,披圖按志,想象高唐而已。搜索奇勝,難遍以數(shù)舉,此直據(jù)予所見,不以夸奇斗勝為工也?!酄罹拔锒?,不暇恤歲月無情、陵谷易變,將使百千年后,登覽降望于西湖上者,因詩有感焉?!?〕

      另一類則在記錄山川形勝的同時,于詩中注入濃重的歷史之思和興亡之慨,給詩歌打上了清晰的詠史懷古的印記,如方信孺《南海百詠》、曾極《金陵百詠》。作為六朝古都,金陵對于文人來說,承載了太多的歷史記憶,歷來都是文人懷古詠史之佳處,曾極的《金陵百詠》也不例外:

      鯨翻鰲負倚江潭,天險由來客倦談。高屋建瓴無計取,二梁剛把當殽函。(《天門山》)

      青山四合繞天津,風(fēng)景依然似洛濱。江右于今成樂土,新亭垂淚亦無人。(《新亭》)

      乘云游霧過江東,繪事當年笑葉公??珊迿M空千丈勢,剪裁今入小屏風(fēng)。(《古龍屏風(fēng)》)〔6〕

      以上三詩,皆題詠建康古跡,但詩歌的重點并不是古跡本身,而在于古跡背后的歷史,是借寫古跡抒發(fā)濃重的歷史興亡之慨。南宋時期,南渡君臣劃江自守,安于現(xiàn)狀,無意收復(fù)中原,現(xiàn)實的惱人與歷史的殘酷疊加在一起,使詩人胸中激蕩不平,磊落不羈之氣化作詩歌,傾瀉而出。故《欽定四庫全書總目》“《金陵百詠》提要”云:“蓋其憤激之詞雖不無過于徑直,而淋漓感慨,與劉過《龍洲集》氣格往往相同,固不徒以模山范水為工者也?!薄?〕

      百詠詩體制龐大,主題單一,圍繞同一個寫作對象,反復(fù)吟詠,湊足百篇,并非易事。那么,為什么宋代會涌現(xiàn)出如此眾多的百詠組詩呢?

      1.百篇而成的體制與中唐以來科舉考試中的“百篇舉”一科密不可分

      所謂“百篇舉”,是指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作百篇詩以展現(xiàn)敏捷的文才?!鞍倨e”并非常科,最早出現(xiàn)在白居易《日試百首田夷吾、曹播等授魏州、充州縣尉制》中。傅璇琮先生在《唐代科舉與文學(xué)》一書中對此有考證,此處不再重復(fù)。除了白居易制文中提到的田、曹二人之外,應(yīng)百篇舉成功的唐代士人還有郁渾和孫發(fā)。

      《唐才子傳》“李紳”條云:“(李紳)初為壽州刺史,有秀才郁渾,年甫弱冠,應(yīng)百篇科,紳命題試之,未昏而就,警句佳意甚多,亦有集,今傳。”〔7〕《新唐書》卷六十《藝文志》亦有類似記載:“郁渾,《百篇集》一卷。渾嘗應(yīng)百篇舉,壽州刺史李紳命百題試之。”〔8〕與郁渾相比,晚唐的孫發(fā)則是百篇科更加名副其實的“受益人”,其因舉百篇科而暴得大名,并博得“孫百篇”之雅號,名噪一時。宋龔明之《中吳紀聞》卷一“孫百篇”條簡單勾勒出了由唐到宋百篇科的持續(xù)發(fā)展歷程:

      吳士孫發(fā),嘗舉百篇科,故皮日休贈以詩云:“百篇宮體喧金屋,一日官銜下玉除?!标扆斆梢嘤性?“直應(yīng)天授與詩情,百詠唯消一日成?!逼湟娡朴诋敃r如此。此科不知創(chuàng)于何代,國初亦無定制,惟求應(yīng)者即命試。太平興國五年,有趙昌國愿試此科。帝御殿出四句詩為題,詩云:“松風(fēng)雪月天,花竹鶴云煙。詩酒春池雨,山僧道柳泉?!泵款}五篇,篇四韻。至晚,僅成數(shù)十首。方欲激勸后學(xué),特賜及第。仍詔今后有應(yīng)此科者,約此題為式?!?〕

      由以上記載可知,百篇科在晚唐的社會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文人可以藉此一夜之間改變命運。經(jīng)過五代的沉寂,宋代立國之初,該科由官方正式加以鞏固和強調(diào),并明確地許以利祿之途。當然,一日百篇的難度是很大的,像趙昌國一樣幸運的應(yīng)舉者并不多。呂原明《雜記》云:“自唐來有應(yīng)百篇舉者,每詩一篇二韻,但日力能辦,即中選。太宗時,總為二題以試之。曰:‘夫子七十二賢,賢賢何德?光武二十八將,將將何功?’皆不能措辭?!雹拚孀诔杂懈按伺e者,然亦鎩羽而歸,“真宗景德三年八月十七日召應(yīng)百篇。太子右贊善大夫張化基赴中書試百題,至日晡,僅成六十五篇,罷之?!雹薷芭e者慘敗而歸的刺激和制度的導(dǎo)向,自然使得文人對百詠日漸重視。所以,真宗朝之后,文人創(chuàng)作的百詠詩開始出現(xiàn),如仁宗朝楊備的《姑蘇百題詩》、《金陵覽古百題詩》,神宗、哲宗朝楊蟠、郭祥正的《西湖錢塘百詠》,徽宗朝仰炘的《永嘉百題詩集》,曹組、李質(zhì)于政和七年奉詔共作的《艮岳百詠》等。發(fā)展至南宋,百詠詩的創(chuàng)作遂成為固定的類型,涌現(xiàn)出了大量的作品。

      2.詠地方風(fēng)物和詠梅的主題與宋代文化密切相關(guān)

      (1)方志人文化促成了詩歌的方志化。宋代地理學(xué)大興,突出表現(xiàn)在地方志的編纂上。較之前朝,宋代的地方志無論在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方面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據(jù)張國淦《中國古方志考》所著錄,宋代的方志有六百余種,雖然大多散佚,但這個數(shù)字本身足以提供宋代地理學(xué)興盛的想象空間。不僅數(shù)量上遠勝前朝,在內(nèi)容體例上,宋代方志亦有大的突破?!坝傻乩頂U充到人文、歷史方面,人物和藝文志在宋代的地方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薄?0〕

      方志人文化的時代風(fēng)氣滲透到文人身上,則體現(xiàn)為詩歌的方志化。文人雅士喜用詩歌記錄地理,描述對象的廣大豐富,盡情施展才華,使得詩歌的體制越來越大,由十數(shù)首到數(shù)十首,最終擴大到百首。以華亭為例,“北宋仁宗景佑初元,唐詢知華亭縣,即有《華亭十詠》:‘凡經(jīng)所記土地、人物、神祠、墳隴,所書甚詳。行部之余,輒至其地,因里人而咨焉,多得其真。代異時移,喟然興嘆,即采其尤著者為十詠?!佄匆?,遂再《和華亭十詠》,一時梅堯臣、胡松年、宋輝、汪思溫、曾輝之、李端民、張堯幹之徒,皆次其韻。許尚《華亭百詠》詠至百首,實集其大成。”〔11〕可見,用詩歌記形勝、詠歷史,使丘壑生色、山河生輝,逐漸成為一時之風(fēng)氣,詩歌也在無形中有了方志的模樣與功能。正因為如此,在后世所修的方志中,常常能夠見到地方風(fēng)物百詠詩的“身影”。如元徐碩修《嘉禾志》,對許尚的《華亭百詠》全部加以收錄;《(道光)廣東通志》、《(光緒)廣州府志》亦對《南海百詠》多方征引,足見后人對這一特點的了然于胸。

      (2)宋代發(fā)達的梅文化造就了詠梅主題。梅花在宋代被推為“群芳之首”,“詩與歌詞,連篇累牘”〔12〕。在圍繞梅花大量題詠唱和的背后,起主導(dǎo)作用的是宋代梅文化的興起與流行。私有園林的發(fā)展,經(jīng)濟文化重心的南移,促進了藝梅賞梅的興盛。同時,士大夫道德品格意識的提升,帶來了自然審美中普遍的“比德”傾向,梅花也由此獲得深刻的思想意義,在兩宋之際成為崇高人格的象征〔13〕。因此,種梅、藝梅、賞梅、詠梅便成為文人雅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宋人的詩集中,一連數(shù)首題詠梅花,是極平常的事情。梅之色,梅之香,梅之形,梅之神,梅之氣,梅之格,在詩人筆下一一化作清新雋永的詩句,成為抒情寫懷的絕佳載體。在李縝之前,題詠梅花的詩從數(shù)首到十數(shù)首不等,其中以十首絕句反復(fù)唱和最為流行。李縝在此基礎(chǔ)上,首次用一百首詩歌的體制對梅花進行反復(fù)題詠,為百詠詩鎖定了一個可行且有意義的抒寫對象。在之后以劉克莊為中心的大規(guī)模的唱和中,梅花百詠遂成為晚宋詩壇上頗有聲勢的一個詩學(xué)現(xiàn)象。

      百詠詩的價值在哪里?

      從藝術(shù)上看,無論是詠梅還是詠地方風(fēng)物,用一百首詩歌,窮其才力,反復(fù)吟詠,窮形盡相,不避重復(fù),不憚繁縟,難免參差不齊、利鈍雜陳。不可否認,其中頗有氣韻生動、骨峻清奇之作,但是,更多的詩歌則詩意闕如,語言淺白,氣象平弱,很難令人耳目一新。所以,后人對百詠詩的評價并不高:

      宋世文人學(xué)士,歌詠其土風(fēng)之勝者,往往以夸多斗靡為工。如阮閱《郴江百詠》、許尚《華亭百詠》、曾極《金陵百詠》,皆以百首為率。〔4〕

      不僅詠地方風(fēng)物如此,詠梅亦難逃此宿命,“詠梅本為塵劫,衍至百首,尤難為工?!薄?〕

      我們認為,宋代百詠詩的價值,并不在詩歌本身,而在于當時的文人對這些詩歌所作的注釋。要充分理解這一點,就必須將其放到唐宋詩歌注釋的大背景之中進行考察。

      1.宋人的百詠詩注

      本朝人為本朝詩歌作注,唐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最為大家所熟知的是天寶年間張庭芳為李嶠《雜詠詩》一百二十首所作的注釋,今存日本古抄本和敦煌寫本之殘本。張注常常被視為唯一的唐詩唐注本。但事實并非如此。晚唐胡曾的《詠史詩》已經(jīng)有晚唐人陳蓋注、米崇吉評注本。同是晚唐的周曇,其《詠史詩》亦有自注自評本⑦。

      進入宋代,在“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韓”的同時,為宋詩作注也開始成為一種風(fēng)氣。據(jù)張三夕先生《宋詩宋注管窺》一文中的統(tǒng)計,今可知的宋詩宋注共三十五種,分別是宋人為歐陽修、宋祁、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陸游、朱熹、魏了翁、朱淑真等十一人的詩歌所作的注釋〔14〕。而且,這三十五種宋詩宋注全部都是他注,晚唐周曇《詠史詩》自作自注的方式在宋代似乎消失了。

      今天較為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十一種百詠詩中,方信孺《南海百詠》、許尚《華亭百詠》、曾極《金陵百詠》、劉克莊《梅百詠》、董嗣杲《西湖百詠》均有宋人的注釋⑧。劉克莊《梅百詠》有江咨龍、徐用虎兩個注本。其余四種皆為詩人自注。同時,在已散佚的作品中,楊備的《姑蘇百題詩》和《金陵覽古百題詩》也都有詩人的自注⑨。所以,它們的價值首先就在于可以擴大宋詩宋注的名單。據(jù)此,我們可以補出八種宋人宋詩注本。江、徐注《梅百詠》皆已亡佚,楊備的兩種自注也都散佚不存,余下四種,則完整地保存了下來,且擁有多種版本⑩。

      2.豐富了宋詩宋注的類型,為宋詩宋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華亭百詠》、《南海百詠》、《金陵百詠》、《西湖百詠》描寫的對象是作者所熟悉的某地之風(fēng)物歷史,具有明顯的地域性,這就需要詩人在寫作詩歌之前,對所歌詠的每一處山川、建筑、遺跡進行必要的介紹。所以,我們看到了與已知的宋詩宋注有著明顯差異的另一種存在類型——自注。于是,從晚唐周曇開始的自作自注的注釋方法在這里得到了接續(xù),文學(xué)史自身的新陳代謝也在這里得到了體現(xiàn),從而避免了人為的斷裂。在注釋位置上,它們?nèi)坎扇 邦}下注”的方式在以景點命名的詩題之下,介紹地理位置、得名由來、沿革興廢、歷史故事、神異傳說等相關(guān)內(nèi)容,并征引史籍地志、前人或同時代人相關(guān)的詩文,為詩中的描寫抒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如:

      《劉氏山》:悟性寺后山,《南征錄》謂之劉王山。蓋偽劉曾作臺觀于其上。一徑縈紆夾粉墻,向來臺館化僧房。周遭老木依然在,曾見劉家偽帝王。(方信孺《南海百詠》)

      《東庵異跡》:在顧亭林庵中。有忠烈公像。近歲忽地裂數(shù)尺,中有風(fēng)濤聲,以物探之,則應(yīng)手火起。地脈風(fēng)雷吼,人疑涌海潮。將軍英爽在,何物敢興妖。(許尚《華亭百詠》)

      《天門山》:在當涂西南三十里,又名峨眉山。夾大江,東曰博望,西曰梁山,又號東西梁山。李白銘有曰:梁山博望,關(guān)扃楚濱。夾據(jù)洪流,實為吳津。兩山錯落,如鯨張鱗。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圍車輪。光射島嶼,氣凌星辰。卷沙揚濤,溺馬殺人。國泰呈瑞,時訛返珍。開則九江納錫,閉則五岳飛塵。天險之地,匪德無親。鯨 翻 鰲 負倚天潭,天險由來客倦談。高屋建瓴無計取,二梁剛把當崤函。(曾極《金陵百詠》)

      《樂天竹閣》:在廣化院,樂天守杭日建。紹興中,寺徙今處,重建竹閣,有鄭清之記。樂天詩云: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閣間。此君玉立此樓空,不復(fù)幽眠想白公。百尺有檐侵碧落,千竿無語足清風(fēng)。闌尖亭影流漁屋,龕面嗣香托佛宮。石琢端平丞相記,都歸寶慶守臣功。(董嗣杲《西湖百詠》)

      題下注為詩歌的寫作提供了堅實的平臺,而詩歌的吟詠則反過來讓題下注變得生動、充滿生機,二者互相配合,有效地提高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

      除此之外,題下注在文獻上的價值也不容小視。一些今天已經(jīng)亡佚的文獻,在這些注釋中,很幸運地保留了下來。如董嗣杲《西湖百詠》于“每題之下各注其始末甚詳,頗有宋末軼聞,為各書史料所未載者”〔4〕;《南海百詠》“每題之下各詞其顛末,注中多記五代南漢劉氏事。所引沈懷遠《南越志》、鄭熊《番禺集志》近多不傳”〔15〕。不僅如此,其還能“時有考證,如辨任囂城非子城,盧循故居非劉王廩,石門非韓千秋覆軍處,皆足以正《嶺表異錄》、《番禺雜志》諸書之失,不僅以韻藻稱也”〔16〕。稱其有文獻保存之功,絕非過譽。

      綜上所述,百詠詩萌芽于唐代,至宋代創(chuàng)作興盛。宋代百詠詩有兩個明確的主題,詠梅和詠地方風(fēng)物。百詠詩在藝術(shù)上并不突出,利鈍雜陳、良莠不齊,其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宋人所作的注釋上。它們擴大了宋詩宋注的名單,為宋詩宋注的研究提供了自注這一新的角度。同時,又具有保存史料之功,于后人之考證頗為有益。

      注釋:

      ①中唐王建有《宮詞》百篇,然宮詞的寫作在后世自成一個系統(tǒng),大多以百篇為制,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nèi)。

      ②《郴江百詠》今只有92 首,然阮閱在自序中明言:“余官于郴三年,常欲補其闕,愧無大筆雅思可為。然而暇日時作一二小詩,遂積至于百篇”,當是在流傳過程中有所散佚?!端膸烊珪繁緭?jù)鮑氏《知不足齋叢書》本補入其《宣風(fēng)道上》、《題風(fēng)波亭》二首。

      ③《金陵百詠》在流傳中亦稍有散佚,《四庫全書》本只收有93 首,清朱旭增據(jù)《方輿勝覽》、《建康志》又補入5 首,共計98 首。

      ④此組詩為反復(fù)唱和累積而成,共十疊百首,原題為《梅花絕句答石塘二林》,又稱《梅花百詠》、《百梅絕句》、《百梅詩》等。此組詩今未存全帙,遺失了第四疊的末三首、第五至七疊的全部三十首、第八疊的前四首及第五首的絕大部分,故完整保存下來的共計62 首。詳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十七。亦可見《全宋詩》卷三○四九,第36364-36368 頁。

      ⑤方蒙仲有《絅錦小稿》,已佚。《和劉后村梅花百詠》收入《詩淵》,今存85 首。詳《詩淵》第一冊,第1187 -1191頁。亦可見《全宋詩》卷三三五一,第40053 -40057 頁。

      ⑥見徐松《宋會要輯稿》稿本第114 冊《選舉十八之二十七》,上海大東書局印刷所1935 年印行。

      ⑦詳細考證見趙望秦《胡曾〈詠史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8 年版;趙望秦《宋本周曇詠史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5 年版。

      ⑧郭祥正《錢塘西湖百詠》無注,只是在《西庵》、《醴泉》兩詩題下各有一條注釋,分別云“滕州契嵩禪師舊樓”、“大歷中出”。張堯同《嘉禾百詠》于每首詩之下綴以“附考”,然作者不詳。察其內(nèi)容,已出現(xiàn)“楊維楨”、“明嘉靖年間”的字樣,則應(yīng)出自晚明人之手。

      ⑨龔明之《中吳紀聞》卷五云:“(《姑蘇百題詩》)每題箋釋其事,至今行于世”,知此集于題下皆有自注,當時已有單行本,南宋時尚得見。今已佚。然在《(紹定)吳郡志》、《吳都文萃》、《(正德)蘇州志》等書中保留三十余首,但題下注已被抹去。周應(yīng)合《(景定)建康志》卷四十九云:“(楊備)慶歷中為尚書虞部員外郎,分司南京,上輕車都尉,往復(fù)道出江上,賦百篇二韻,命曰《金陵覽古百題詩》。各注其事于題之下,與南唐朱存詩并傳于時。”據(jù)此,知此集共絕句百首,題下皆有詩人自注,南宋末年尚存于世。今已佚,只在《六朝事跡》、《(景定)建康志》中保留十余首,然題下注同樣已被抹去。

      ⑩曾極《金陵百詠》有四庫本、清鈔本、《叢書集成》續(xù)編本;方信孺《南海百詠》有元鈔本、《委宛別藏》本、《琳瑯秘室叢書》本、廣東學(xué)海堂刻本、《叢書集成》續(xù)編本;許尚《華亭百詠》有四庫本、《宜秋館匯刻宋人集》本;董嗣杲《西湖百詠》有四庫本、清丁氏嘉惠堂刻本、《武林掌故叢編》本等。

      〔1〕俞 樾. 九九消夏錄〔M〕. 北京:中華書局,1995:90 -91.

      〔2〕劉克莊.后村集〔C〕∥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77,5.

      〔3〕葉 寘. 愛日齋叢鈔〔M〕. 北京:中華書局,2010:57 -58.

      〔4〕紀 昀,等.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M〕. 北京:中華書局,1997:2153,2185,2144,2185,2519,2192 -2193.

      〔5〕董嗣杲.西湖百詠序〔C〕∥丁 丙.武林掌故叢編(第五集).臺北:臺聯(lián)國風(fēng)出版社,華文書局,2008:1200.

      〔6〕曾 極. 金陵百詠〔C〕∥叢書集成續(xù)編(第51 冊). 上海:上海書店,1994:714 -719.

      〔7〕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0:51.

      〔8〕歐陽修,宋 祁. 新唐書〔M〕. 北京:中華書局,2003:1612.

      〔9〕龔明之.中吳紀聞〔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1 -12.

      〔10〕朱士嘉.中國方志的起源、特征及其史料價值〔J〕.史學(xué)史資料,1979,(2):2 -3.

      〔11〕四川大學(xué)古籍所. 宋集珍本叢刊書目提要〔C〕∥宋集珍本叢刊(第108 冊).北京:線裝書局,2004:187.

      〔12〕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M〕.北京:中華書局,1983:299.

      〔13〕程 杰.梅花意象生成的三大原因〔J〕.江蘇社會科學(xué),2001,(4):160.

      〔14〕張三夕.宋詩宋注管窺〔J〕.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1989,(4):66 -68.

      〔15〕阮 元.揅經(jīng)室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3:1242.

      〔16〕方信孺.南海百詠〔C〕∥叢書集成初編(第3123 冊).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1.

      猜你喜歡
      華亭宋詩詠梅
      星球撐竿跳高
      宋詩五首(書法)
      淺述“水洗(刻繪詠梅)”的創(chuàng)作
      山東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54
      宋詩新解
      中華詩詞(2021年11期)2021-12-31 09:00:40
      宋詩新解
      中華詩詞(2021年7期)2021-12-31 08:34:32
      張詠梅錦雞坪就義
      張詠梅錦雞坪就義
      家教世界(2021年7期)2021-03-23 08:49:14
      點絳唇·詠梅月
      黃河之聲(2020年5期)2020-05-21 08:25:14
      孫劍:傾聽思考 鄉(xiāng)村振興是我的履職核心
      I Like Drawing
      明星| 修水县| 定远县| 新竹县| 延津县| 龙岩市| 梨树县| 壶关县| 杭州市| 洛阳市| 汨罗市| 甘南县| 中西区| 屏山县| 岳普湖县| 右玉县| 荆门市| 长子县| 张家界市| 黄石市| 石嘴山市| 阳山县| 金坛市| 五华县| 克山县| 勃利县| 昭平县| 通辽市| 沈丘县| 连山| 延长县| 安义县| 翁源县| 马公市| 镇雄县| 吴旗县| 潮州市| 金华市| 九江县| 贺兰县|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