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提高學生解答地理綜合題能力的行動研究

      2014-01-13 08:11:32鄭文舒
      地理教學 2014年13期
      關鍵詞:綜合題答題審題

      鄭文舒

      (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 廣東 江門 529000)

      提高學生解答地理綜合題能力的行動研究

      鄭文舒

      (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 廣東 江門 529000)

      行動研究是一種集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于一體的教學研究模式,它呈現出“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再行動”的螺旋上升過程。本文用行動研究法的原理及其環(huán)節(jié)指導地理教學,論述這一教學研究模式對提高學生地理綜合題答題能力的教學實踐意義。

      行動研究;地理綜合題;教學實踐

      在常規(guī)的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基于對實踐的深思,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研究對策、做出決策,這就是行動研究的雛型。所以說教師每天已經自覺或不自覺,或多或少地在進行行動研究,只是還沒形成比較完整的運轉體系和理論體系。

      一、行動研究法的概念和特點

      1.行動研究的概念

      行動研究的概念在上個世紀50年代首次應用于教育界,70年代中期日漸成熟。行動研究,是指有計劃、有步驟地由教師或與專家及研究人員合作,邊研究邊行動,以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的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即是“行動”和“研究”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這二者的結合就是“教學實踐”與“教學反思”的結合。好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落實教學大綱,又要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一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理念、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不斷審視,深入反思,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行動研究的特點

      (1)以解決問題為導向

      因為行動所要解決的都是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迫切問題,所以研究的全過程也就必須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始終是對行動的診斷和干預。

      (2)以記錄為依據

      行動研究必須依據觀察和記錄,目的是通過有計劃的干預,改變所需改變的行動。

      (3)具有動態(tài)性和持續(xù)性

      行動研究過程中,要持續(xù)不斷地進行反思和總結,允許對研究方案不斷修改和完善,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地理教學活動研究的過程分析

      1.行動研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Kemmis(1982)將行動研究的模式定義為一個“螺旋循環(huán)”過程,每一個螺旋發(fā)展圈又都包括四個互相聯系、互相依賴的環(huán)節(jié)。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如圖1)

      圖1

      教師是行動研究的參與者和研究者,這就要求教師有敏銳的直覺,可以及時地發(fā)現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確定行動研究的課題,這是尤為關鍵的第一步。隨著研究課題的確立,接下來需要制定可行性的實施計劃。教師除了借助互聯網、相關的書刊之外,還要和同事進行密切溝通、合作,使實施計劃能夠更加周全和嚴謹。方案里面除了包括總計劃,還要包括整個行動的具體運作細則。根據制定的行動計劃,采取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教學觀摩、影像資料、筆記、調查問卷等方法收集相關信息,然后對搜集的相關信息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總結。深刻反思反饋信息,撰寫研究報告,并對上一次的實施計劃做進一步完善。

      2.行動研究在地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在廣東高考地理試題中,綜合題共56分,所占分值比重大,是決定地理總成績的關鍵?;趯π袆友芯康纳鲜隽私猓P者從3個教學班,隨機各取20名同學作為行動研究對象。跟蹤這60名同學經過一個學期地理綜合題的提高訓練,成績的變化情況。跟蹤對象的原始數據以其上學期期末考試的綜合題得分為依據(見表1)。本次行動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面談、“學習小組”和借助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等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從而在實踐中檢測其可行性。

      表1

      (1)發(fā)現問題

      筆者針對3個班60名跟蹤對象上學期期末考試的綜合題得分情況和答題卡進行分析匯總,分析結果表明,學生綜合題成績不理想。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①審題不清,關鍵詞把握不準確,有效信息獲取能力欠缺;②思維的靈活應變、遷移能力薄弱;③文字表述、圖像表達不準確、不規(guī)范、不全面。

      (2)制定行動計劃

      ①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習慣

      正確解題的第一步就是要準確地審題。審題就是審材料內容、文字,圖中的圖例、點、線、面狀信息。審題的目標是要“挖掘”所有有效信息,全面細致地分析材料和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在常規(guī)教學中講解,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審題步驟。培養(yǎng)學生面對錯綜復雜的地理材料及各種圖表,養(yǎng)成勾畫關鍵詞的好習慣。特別是隱含信息,一定要言簡意賅地標注在材料旁。

      ②指導地理知識與試題要求“對接”,共建答題模式

      大部分考生答題憑感覺,往往寫的多得分少,做了很多無用功。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其實地理試題始終是“萬變不離其宗”,解題的關鍵在于要有正確的答題思路,也就是學生能夠將地理知識與試題要求有效“對接”。在“對接”成功之前,有一項既重要又艱巨的任務——共建答題模式,需要師生、生生共同完成。為了提高效率,教師之間必須保持密切的溝通合作,互相觀摩課堂,共商改進意見,不斷完善方案。

      共建答題模式,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原則,主要是借助CAI和思維導圖,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試題要求成功“對接”。例如考查某區(qū)域的氣候條件,在解題時,學生能立刻“對接”到“氣候”專題的答題模式。(如圖2)

      圖2

      ③注重文字錘煉,規(guī)范書寫表述

      在常規(guī)教學中,筆者發(fā)現,有一部分學生在做綜合題的時候,總是不愿意動筆。他們表示只要心中有答案,就不需要再寫出來。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請學生在黑板上書寫心中的答案。從學生的答案中不難發(fā)現,他們無意識地存在這些問題:未使用地理術語作答、表述不規(guī)范、字跡潦草和錯別字等。所以必須引導學生勤動筆,用好專業(yè)術語。

      ④學習方法的指導

      有一部分學生很勤奮,但是綜合題成績卻總是不理想。這部分學生的辛勞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長此以往,很容易產生抵觸、厭學情緒。教師要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⑤加強評講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教師在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后,做好統計數據分析,算出每道題的得分率,以便課堂上進行針對性的講解。課堂上重點講解錯誤率高的題目,將其涉及到的知識點重新復習,并留有時間給學生及時消化,教師則進行課堂輔導答疑。關注全班正確率比較高的題目出錯的同學,進行面談,幫助他們查漏補缺。

      (3)實施計劃

      教師制定為期20周(一學期)的教學行動研究計劃:第1周資料收集和處理;第2~10周為第一階段,主要考核期中考試綜合題,并在期中考試之后進行問卷調查;第11~20周為第二階段,主要考核期末考試綜合題。在每個月底對學生進行面談,并記錄好反饋信息。

      (4)反思

      本次目的性行動研究表明:①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借助CAI手段,通過大量的影像資料輸入,學生學習積極性有較大的提高,課堂氣氛非?;钴S;②借助思維導圖,除了能夠幫助學生構筑知識體系之外,還對速讀記憶起到巨大作用;③“學習小組”模式為學生們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間;④大部分學生解答綜合題已形成自己的答題思路,解決綜合題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與此同時,教師自身對教學理念和方法等一系列教學問題進行了深入反思:①在第一階段,師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共建答題模式,但從期中考試綜合題來看,一部分學生存在生搬硬套的情況。教師應及時糾正學生這種做法,積極引導學生先分析情景材料,再靈活地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儲備,綜合分析解答問題;②在第二階段,隨著行動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生容易混淆、做錯類似的題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類似的題型進行對比,找出異同點,并歸類記錄;③在第三階段,教師可以采取“逆向”訓練方法,只為學生提供圖表材料,讓學生給自己出題。教師將學生們提出的不同問題進行匯總,學生再作答。

      三、地理教師行動研究的意義

      隨著地理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深刻地意識到,教學實踐效果與教學理論存在較大的差距,現有的部分研究理論和成果并不能解決常規(gu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然而,行之有效的行動研究法要求教師們在研究中,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對自身的實踐經驗做出多層次、多視角的分析和反省,找到改進的方法,將其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去,真正實現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教學的行動研究者,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水平,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有效性。

      [1] 宋虎平.行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 蔡明忠.地理課堂教學開展行動研究的實踐探索[J].地理教育,2006,(6):59-60.

      [3] 姜驊.如何解答高考文科綜合中的地理綜合題[J].地理教學,2011,(3):45-46.

      [4] 張?zhí)?如何提高文綜地理綜合題的答題能力[J].新課程(中旬),2012,(11):148-149.

      猜你喜歡
      綜合題答題審題
      巧用不等式,妙解綜合題
      巧用全等形 妙解綜合題
      邀你來答題
      邀你來答題
      一次函數與幾何圖形綜合題
      精審題,明立意,讀懂童話
      邀你來答題
      邀你來答題
      “三招”學會審題
      an=f(Sn)型數列綜合題淺探
      小金县| 灵寿县| 通榆县| 雅安市| 江陵县| 新乐市| 沈阳市| 遂平县| 平昌县| 吉安市| 闻喜县| 崇仁县| 泸州市| 惠安县| 隆子县| 神木县| 玉山县| 邵东县| 商城县| 筠连县| 鄢陵县| 巩义市| 英吉沙县| 丹阳市| 湘西| 东山县| 牙克石市| 师宗县| 南宁市| 沅江市| 绩溪县| 常宁市| 东丰县| 永靖县| 衡东县| 武平县| 繁峙县| 永登县| 阿荣旗| 万山特区|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