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克萊爾·列儂有一只心愛的寵物公雞叫“薩拉”,是她6年前生了女兒米爾之后抱養(yǎng)回家的?!八_拉”與克萊爾一家朝夕相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但在去年8月26日中午,“薩拉”卻干了一件讓全家人意想不到的事:吃過午飯后,“薩拉”趁克萊爾不備,一口將她的耳釘啄下并吞進了肚子里。這讓克萊爾猝不及防,有心將“薩拉”胖揍一頓,可她又不忍下手,而耳釘又是丈夫送給她的心愛禮物,如果就這樣讓“薩拉”吞進肚子,她也確實心疼。
她的丈夫提議關(guān)“薩拉”“禁閉”,讓它將耳釘排出來。然而,“薩拉”始終沒能將耳釘排泄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求助于獸醫(yī)了。
獸醫(yī)準備以手術(shù)的方式取出耳釘。但此舉立即遭到克萊爾的反對:“我相信通過手術(shù)能夠取出耳釘,但我擔心因你的一時不慎而使‘薩拉在手術(shù)臺就一命嗚呼。與其這樣,我們寧愿等待‘薩拉靜靜地自然老死。雖然在人類的眼中,一只雞的生命顯得卑賤微小。我要說的是,任何一種生命的存在,都有不可替代的理由。所以,對于起碼還能再存活8年的‘薩拉來講,還有什么能比它的生命更可貴呢?我們?nèi)以敢饨邮墁F(xiàn)實,暫時將耳釘寄存在它的砂囊里,直到它自然死亡被火化后,再將耳釘取回也不遲?!?/p>
◎螢火小語:為了一只寵物雞,克萊爾一家毫不猶豫選擇了起碼需要8年時間的長久等待,這一善舉是對生命的尊重,閃耀著人性的光芒。而這樣的漫長等待,則顯示了一種高貴品質(zhì)和無私境界。
◎文題延伸:尊重生命;平等;生命的渺小與偉大;理由……
(趙華摘自《意林原創(chuàng)》2013年第11期)
生命的笑容
李良旭
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看到這樣一組感人的畫面。
英國倫敦一名44歲的女子,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她回到家,笑著對自己6歲的女兒說了病情。她說,為了治病,媽媽的容貌馬上要有所改變,現(xiàn)在請女兒為自己做一件事,那就是請女兒幫助自己把一頭秀發(fā)剃掉。
女兒高興地答應(yīng)了。于是,6歲的女兒雙手拿著剃須刀,開始幫媽媽剃頭。小姑娘笨手笨腳的,把媽媽的頭發(fā)剪的丑陋不堪。母親從鏡子里,看到自己的頭發(fā)被女兒剪成陰陽頭,與女兒嘻嘻哈哈,互相逗笑。
這充滿溫暖、甜蜜的畫面,感動了無數(shù)網(wǎng)友的心。當死神向你露出猙獰、恐怖的面容時,依然以燦爛的笑容面對,展示出生命的堅強和勇敢,這是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新西蘭惠靈頓一個66歲老太太,被查出患有腦萎縮癥,這種病發(fā)展下去,所有的人她都會不認識了,包括她自己。老太太知道后,每天將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走到每一個熟悉的人面前,深情地擁抱他們,然后捧起對方的臉,在對方額頭上深情地一吻,說道:“我記下了你的容貌,記在了心里了,永遠不會忘記的!”
生命的笑容,是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給人以無窮的信心和勇氣。人生可以被打倒,但決不能放棄笑容。笑容,永遠是人生昂首挺立中最優(yōu)美的姿態(tài)。
◎螢火小語:每個人的境遇不同,有幸運有不幸運,發(fā)到手里的牌好與不好,都沒辦法重新摸牌,但怎么樣打出手里這一把牌是可以自己選擇的。即便是輸,也要輸?shù)闷粒荒鼙淮虻?。生活,是一種姿態(tài)。笑對人生,生活也會對你微笑。
◎文題延伸:生命的笑容;堅強與勇敢;態(tài)度……
(汪杰摘自2013年10月16日《科教新報》)
楊絳的體面
祁文斌
“三反”運動中,楊絳遭到學(xué)生“控訴”,大禮堂里幾千雙眼睛都射向她,楊絳卻“效法30年代的舊式新娘,鬧房時戴著藍眼鏡,裝作不聞不見,木然默坐”。第二天起來,還故意打扮得喜盈盈的,拿著個菜籃子到校內(nèi)菜市上人最多的地方去招搖,看別人怎樣逃避她。
“文革”中,楊絳被剃了“陰陽頭”,罰去掃廁所,之后又下放到干校,但就在一次頭戴高帽、脖掛木板、手舉銅鑼游街后,楊絳卻模仿《堂吉訶德》中桑丘·潘沙的口吻說:“我雖然‘游街出丑,仍然是個體面的人!”
上世紀80年代,楊絳因翻譯《堂吉訶德》而獲西班牙政府頒發(fā)的大獎,西班牙政府通過駐華大使館邀請她出訪:第一任大使邀請,楊絳謝絕了;第二任大使送來正式的書面邀請,楊絳正式地以書面形式謝絕了;第三任大使通過中國社科院領(lǐng)導(dǎo)馬洪去請,楊絳感到實在“賴不掉了”,才答應(yīng)下來。對此,錢鐘書曾經(jīng)不無得意地說:“三個大使才請動她!”
這真是個體面的人!
◎螢火小語:“體面”來自于尊嚴。而于逆境中,尊嚴則顯得尤為難得。這尊嚴不因命運的落魄而卑怯,也不因名利的榮光而外露,不被左右的人格尊嚴棲居于心靈的某個地方,靜靜散放著它不容忽視的光芒。
◎文題延伸:體面;人格尊嚴;高貴……
(老九摘自《楊絳作品集》)
在心里砌一個“川端”
龔細鷹
去年三月,我去看望在日本的表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針江”的村莊。
表姐的日本同事千春告訴我們,高山上融化的雪水為針江提供了豐富的水,村民們只要在屋前挖口10多米深的井,就會有泉水涌出。
經(jīng)過一戶村民家門口時,只見一個小女孩捧著一條死去的鯉魚,淚水滿眶。我輕聲對表姐說:“她正為死去的寵物傷心呢。”
千春說:“鯉魚不是她養(yǎng)的寵物,而是她家的垃圾清道夫?!?/p>
千春帶我們走進這戶人家,千春說:“這個大水池就叫‘川端,針江的每戶人家都有一個‘川端,它是針江特有的用水設(shè)施?!ǘ斯卜秩龑?,第一層叫元池,是人們的生活飲用水;第二層叫壺池,供人們洗臉、洗菜;第三層叫端池,人們用此池中的水刷洗飲具,端池里的鯉魚以刷洗飲具留下的飯粒剩菜為食,它們擔負著垃圾清道夫的職責(zé)。端池里的水被鯉魚清理干凈后,才會被排出?!鼻Т褐钢T口一條繞村而過的水渠告訴我們,每家的端池都與水渠相連,水渠的水最終流入幾公里遠的一個風(fēng)景如畫的大湖。
“每個村民都要保證不讓臟水流入下游,這是沿襲下來的村落秩序。”
我問千春,為什么針江的村民們都能如此自覺地遵守村落秩序?千春沉吟片刻,答道:“因為,針江的村民還在心里砌了一個‘川端,如此,針江才能美麗如初。”
◎螢火小語:日本民間有“八百萬神”的說法,在鄉(xiāng)野民夫心中,草木皆有其神性。于是,可以說“針江”村村民們的所為并非世俗秩序使然,而是源自其內(nèi)心對自身生活環(huán)境、對針江乃至整個自然的愛與敬畏。有了這種發(fā)乎內(nèi)心的愛與敬畏,人才能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最終才能夠給社會帶來真正的和諧。
◎文題延伸:規(guī)則與秩序;規(guī)范;人要有敬畏之心……
(一貞摘自樂讀網(w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