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語》載錄了孔子和徒弟們的語言行為,其中關于孔子的孝的思想的內容雖然不算太多,但是其中的內涵卻十分豐富,對于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鬃影研⒎旁诤芨叩奈恢?,幾千年來始終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隨著社會建設的不斷進步,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道德修養(yǎng)的發(fā)揚顯得愈發(fā)重要。
關鍵詞:孝;倫理道德;道德觀;構建和諧社會
作者簡介:王兆陽,男,1988年12月出生,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B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2--01
“孝”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如果談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提孝的思想,那么也就太不完整了。所以歷史學家錢穆把中國文化看成“孝的文化”,梁漱溟在思考后也認為,“說中國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沒錯?!盵1]孝是孔子倫理道德思想的最為重要的內容。在《論語》中,提到過孝的地方很多,這讓“孝”的思想成為了提高自身素質、維護家庭和睦、社會安寧等方面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并且,在當今講究物質、講究面子的社會中,重新把“孝”提出來會帶給人們很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孔子“孝”的哲學思想的基本內涵
《論語》中孔子講到孝的地方很多,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層意思。
(一)敬養(yǎng)長輩??鬃涌创靶ⅰ?,非常強調敬養(yǎng)長輩。養(yǎng)親就是奉養(yǎng)父母,讓爸媽的基本現(xiàn)實生活得到滿足,這是孔子的“孝”的思想的內容其一,同時也是“孝”的傳統(tǒng)思想的基本含義。爸媽辛辛苦苦把子女拉扯大,子女長大以后應該真誠的從心里不忘爸媽的恩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孝敬父母,為父母的生活提供各種保障,讓他們享天倫之樂。不過,這些還不夠。所以,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為爸媽的基本物質生活提供保障,不擔心饑餓和寒冷,雖然很重要,但是這些事動物都能做到。所以,“孝”不僅僅是指保障父母的物質生活,同時也是自己心甘情愿的,核心在于發(fā)自內心,而不能當做被動的義務。
(二)關懷、思念。孔子認為做子女的不僅要做到能敬養(yǎng)父母,就像歌詞里一樣要常回家看看,給爸媽多一些關心、多一些溫暖,還應該平時多花時間陪陪父母,多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困難,這是從心眼兒里的對爸媽的感情體現(xiàn)的具體方面。孔子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保ā墩撜Z·里仁》)父母在的時候不能總是漂泊,在外面飄蕩沒辦法伺候父母。對爸媽的孝順就表現(xiàn)在了“不遠游”、“游必有方”,多陪陪父母,給父母多一些安慰和溫暖。思念是說不能陪伴父母的時候,要多想想父母,就是孝思。關于孝思,孔子列舉了以下幾種情況。“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保ā墩撜Z·為政》)這句話有兩種解釋,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是擔心父母的身體健康;一是怕父母擔心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應該平時多注意自己的身體,不讓父母為我們擔心。“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義為憂,而獨以其疾為憂,乃可謂孝?!盵2] 身體怎么樣,也許子女沒有辦法控制,但不能做壞事。父母也許無論怎樣都會為我們的健康擔心,但是千萬不能讓他們擔心我們有壞的行為舉止。
(三)順從長輩,繼承意愿。順從有兩層含義,一是不與爸媽的意向背道而馳,二是不又被與禮儀體制,按照相應合適的禮節(jié)去伺候父母。 “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論語·為政》)孔子是這樣想的,如果父母做到有什么不妥之處,我們做子女的也應該不斷地進行勸說,但是決不能強迫父母接受我們的意見,我們更不應該有所怨恨,對父母的態(tài)度要亙古不變,恭恭敬敬?!笆赂改笌字G,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保ā墩撜Z·里仁》)即所謂“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也”[3],如果孩子屢反復勸說也無濟于事的話,那么孩子雖然心里郁悶,但是也只能“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4]了,只要不是特別大的事情,父母堅持自己的想法,也就算了??鬃诱f:“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保ā墩撜Z·學而》)就是說,作為子孫后代,應該光宗耀祖,繼承父母的意志,就是最大的“孝”。
二、孔子的“孝”的哲學思想的現(xiàn)代啟示
孔子孝敬父母的思想的現(xiàn)代意義在于培育人們的感恩意識,有利于弘揚家庭美德,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和有利于促進良好道德觀的形成。
時至今日,現(xiàn)代社會是個多元化的,不同的文明相互融合,相互碰撞。我們應該辯證地來看“孝”的思想。從現(xiàn)在的社會背景出發(fā),孔子的這種思想也有與現(xiàn)實不太相適應的地方,例如:父母在時不能遠游;無違;凡事都順從父母;各種禮儀復雜等。那么,怎樣從孔子的“孝”的思想中提煉出適合現(xiàn)代社會的精髓呢?《論語》中所表露的尊、敬、養(yǎng)、送的原則使我們思考以下幾個方面。
1.學會感恩,在享受權利的通知懂得盡到義務, 達到社會道德的良性發(fā)展, 使得社會正義得到伸張??鬃印靶ⅰ钡乃枷胧谷藗兊母卸饕庾R逐步提高, 感恩生活,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長輩。感恩朋友。
2.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人只天天想著自己的生活,卻淡忘了父母,甚至還屢屢出現(xiàn)虐待老人的現(xiàn)象發(fā)生。真正懂得了“孝”的哲學, 家會更和睦,家和萬事興。
三、結束語
總之,孔子的“孝”的哲學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是中國一直倡導的道德規(guī)范,孔子的關于孝的思想和表述放在現(xiàn)代社會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fā)展也有著重要意義,它將帶領中華民族向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并不斷發(fā)出耀眼的光芒。我們要繼承其思想精髓,服務于社會實踐。
參考文獻:
[1]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3]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出版杜,2001.
[4]孔子.禮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