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民
近日,河北某中學將學生劃分為三六九等,教學分出“精品區(qū)”與“實驗區(qū)”,兩個區(qū)互相封閉,兩個區(qū)內的管理方式、教學進度、教學方案、上課時間都不一樣。很多“實驗區(qū)”的學生感到很自卑。該校校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劃分“精品區(qū)”和“實驗區(qū)”是為了因材施教,為了讓“精品”學生加強訓練、拓展知識,以防“吃不飽”;為了讓“實驗”學生強化基礎、養(yǎng)成習慣,避免“趕不上”。他特意強調,因為收費標準是一樣的,所以這不是分“快慢班”。
表面上看,該校校長說得頭頭是道,但仔細分析,卻禁不住進一步推敲。假設真如他所說,分區(qū)教學是為了因材施教,那么我們倒要問一問他:分區(qū)的標準是什么?兩個區(qū)的師資力量是一樣的嗎?看看結果吧,“很多‘實驗區(qū)的學生感到很自卑”,這就是說,這一做法已經造成了“快慢班”的既定事實。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2006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fā)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p>
“快慢班”的實質就是劃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國家之所以明令禁止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就是因為它的負面影響太大。首先,它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個體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因為它會導致學生以分數論英雄,忽視其他技能、素質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它會在學生心里植入貴賤等級觀念。學生被分入“快班”,就會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盲目自大;學生被分入“慢班”,就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有自卑感,甚至會自我封閉。當“慢班”學生有一天讀到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時,他可能除了憎恨學校和仇視社會,不會有別的。因此,無論身在“快班”還是身在“慢班”,對學生而言,都沒有贏家。其次,它忽視了教育的公平正義,助長了社會不良風氣。如果在教育這個平臺上都要分出高低貴賤,學生們將來會把這種等級觀念移植到社會上,那么我們又將如何推進社會的公平正義呢?而且,在劃分“快班”“慢班”時,如果有“走后門”的,學生耳濡目染,就會把這種不良風氣帶入社會,助長社會上的歪風邪氣。
也許劃分“精品區(qū)”和“實驗區(qū)”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不能為了追求升學率而讓學生失去健康成長的機會。
責任編輯/劉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