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志,何秋瑛 ,賴 建
(1.中南林業(yè)科技高校思政部,湖南 長沙 410004;2.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文法教學部,湖南 長沙410004;3.湖南益陽箴言中學,湖南 益陽 413000)
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的思想政治作用及平臺建設研究
胡 志1,何秋瑛2,賴 建3
(1.中南林業(yè)科技高校思政部,湖南 長沙 410004;2.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文法教學部,湖南 長沙410004;3.湖南益陽箴言中學,湖南 益陽 413000)
校園網(wǎng)、BBS 、QQ群、微博、手機、微信、校園廣播電臺、報刊、迎新晚會等等這些校園主流媒介形式,一旦得到良好的管理和運用,能夠迅速發(fā)展為大學校園精品媒介,對于及時、全面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創(chuàng)新教育手段,傳承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引導當代大學生抵制西方腐朽思想,強化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有著強有力的作用。我們要充分認識大學校園媒介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加快校園精品媒介的平臺建設,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校園媒介;高等教育;平臺建設
一直以來,媒介被稱為社會的“第四種力量”,對社會各方面都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進入21世紀以后,我們迎來了各種媒介廣泛發(fā)展的信息時代。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xiàn),新興媒介的不斷發(fā)展,各種媒介迅速進入大學校園。在校園傳播過程中,有的媒介則因其自身特點能切合大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而受到廣泛青睞,成為大學校園的精品媒介,對大學生產(chǎn)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各種媒介的大量出現(xiàn)和涌入,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嚴峻的挑戰(zhàn),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機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敏銳意識到大學校園媒介特別是精品媒介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迅速占領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因勢利導,主動建設,積極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充分發(fā)揮校園精品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要研究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首先必須科學界定校園精品媒介的概念,才能科學界定自己的研究對象。而要界定校園精品媒介,首要的是要對媒介做出科學的界定和劃分。因為對媒介所下的定義不同,媒介所包含的內(nèi)容也必然不同,相應地,對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的界定、分類也會隨之不同,導致我們的考察對象也會不同。
什么是媒介?歷來定義不一。歸納起來,不外乎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定義中比較權威的是美國學者威爾伯·施拉姆的觀點:“媒介就是插入傳播過程之中,用以擴大并延伸信息傳送的工具”[1]和約翰·費斯克的觀點:“一般來說,“媒介是一種能使傳播活動得以發(fā)生的中介性公共機構。具體點說,媒介就是拓展傳播渠道、擴大傳播范圍或提高傳播速度的一項科技發(fā)展(物)”[2]。狹義定義中有代表性的是英國的巴勒特的觀點:“媒介是一個簡單方便的術語,常用來指所有面向廣大傳播對象的信息傳播形式,包括電影、電視、廣播、報刊、通俗文學和音樂”。[3]
按照廣義定義,凡是能擴大信息、傳播信息的物質(zhì)都可以稱之為媒介。事實上,天地萬物都具有傳播信息的功能,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的介質(zhì),比如蜜蜂既具有對其他蜜蜂傳播花粉信息的功能,也可以成為花粉的傳播工具。又如人類的語言、聲音都具有傳播信息的功能。照此廣義理解,媒介研究也就勢必成為一門無所不包的學科了——但任何學科都無法對無所不包的對象進行細致研究??梢姡@類定義顯然范圍過于寬泛,把媒介的信息傳播功能與信息傳播手段混淆了。按照狹義定義,媒介是一種信息傳播形式,至少有兩個缺點:一是沒將形式與手段(工具)區(qū)別開來。因為形式主要跟質(zhì)料或者內(nèi)容相對應,手段主要跟目的相對應,媒介更多的是著眼于信息傳播的手段而非傳播的內(nèi)容;二是沒有突出媒介作為一種傳播工具所具有的穩(wěn)定性。任何事物在特定時間都具有充當信息傳播工具,但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穩(wěn)定的傳播功能。作為媒介研究,肯定只能研究那種穩(wěn)定的傳播介質(zhì)才具有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
綜合兩種定義的優(yōu)缺點,媒介應該定義為能面向廣大的傳播對象、具有穩(wěn)定的信息傳播功能的工具或手段。
參照媒介的定義,大學校園精品媒介可以定義為在大學校園傳播過程中得到廣大師生高度認同和積極參與,具有良好、穩(wěn)定的信息傳播功能的工具或手段。一種媒介要成為校園精品媒介,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一是參與廣泛。校園媒介必須得到廣大師生的積極參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成為校園的主流媒介;二是功能強大。校園媒介必須能夠全面承載著向廣大師生傳遞先進文化的重任;三是形式穩(wěn)定。校園媒介必須能夠向廣大師生提供常態(tài)、穩(wěn)定的服務。
對照精品媒介的要求,大學校園精品媒介有哪些?根據(jù)2012年《上海市大學生網(wǎng)絡使用狀況調(diào)查報告》,“大學生每周電腦上網(wǎng)的頻次最高,均值為4.40;其次是手機上網(wǎng),均值為4.11;第三是報紙,均值為2.40;第四是電視,均值為2.31;第五是廣播,均值為2.0……這表明,大學生群體中網(wǎng)絡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于其他傳統(tǒng)媒體,而在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中,網(wǎng)絡對電視的替代性最強?!盵4]我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四大媒介——報紙、雜志、廣播、電視,有的因為絕大部分高校宿舍未裝設備的原因,如電視,無法對大學生產(chǎn)生較大影響,不能成為大學校園主流媒介;而有的對學生雖影有響,但因為數(shù)量龐大,種類繁多,影響力分散,加上高校無法對其施加有效管理和影響,也不能成為校園主流媒介,如各種報紙、雜志、廣播。與這些傳統(tǒng)媒介在校園遭到冷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新興媒介,如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網(wǎng)絡及其衍生的校園網(wǎng)、bbs 、qq群、微博、微信等,由于其新穎、快捷、互動等獨特魅力,迅速為樂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學生所接受,成為大學校園主流媒介。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新興媒體對公眾特別是大學生思想影響的調(diào)查與分析》顯示,“關于‘您獲取信息的途徑來自哪里’這個問題,92% 的學生回答是來自網(wǎng)絡等新興媒體;關于‘請選出三個您最常接觸的媒體形式’這個問題的回答,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QQ、手機和校內(nèi)網(wǎng)?!盵5]根據(jù)《上海市大學生網(wǎng)絡使用狀況調(diào)查報告》調(diào)查,微博雖然歷史短暫,但上海大學生中已有51.7%注冊微博并已經(jīng)使用,21.5%的注冊了但沒有使用,此外,19.2%的大學生沒注冊也不想使用,7.6%的大學生沒注冊但想使用。上述數(shù)據(jù)充分說明,網(wǎng)絡(主要是校園網(wǎng))、bbs 、qq群、微博、手機、微信這些新興媒介已經(jīng)迅速成為大學校園主流媒介,它們一旦得到良好的管理和運用,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參與廣泛的優(yōu)勢,承擔起傳遞先進文化、弘揚時代主旋律的重任,能夠迅速成為大學校園精品媒介。此外,由于各個高校各自的歷史傳統(tǒng)不同,辦學風格不一,形成了一些特色鮮明的大學校園媒介,如各所高校的校園廣播電臺、校園報刊、迎新晚會等,由于它們同樣具有傳播信息、弘揚時代主旋律的功能,又具有定期才傳播的穩(wěn)定性,為廣大師生所喜聞樂見而成為大學校園精品媒介。
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由于具有方便快捷、信息流暢、互動性強等特點,吸引著廣大師生與之發(fā)生越來越密切的聯(lián)系,對青年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而深刻,這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我們應該積極、主動、深入研究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并充分加以利用,盡快搶占思想教育主陣地,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努力打開教育新局面。
大學校園精品媒介具有哪些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首先,校園精品媒介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時、全面、把握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提供了一把全新的鑰匙。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由于其獨特的優(yōu)勢和地位,已經(jīng)融入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他們利用它們來獲取信息,交流情感,表達看法,游戲娛樂,因而也使得校園精品媒介成為了解他們?nèi)粘I?,成為把握他們思想動態(tài)的窗口。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網(wǎng)絡陣地作用的發(fā)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有賴于網(wǎng)絡利用效率的提升,因此要更好的實施教育管理的精細化舉措離不開網(wǎng)絡平臺的精細化管理?!盵6]透過它們,我們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愛憎情感,喜怒哀樂,真正進入他們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特別是在網(wǎng)絡這種校園精品媒介,由于具有虛擬性和隱匿性,大學生可以無憂無慮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在隱匿狀態(tài)下以普通網(wǎng)民的身份及時、準確了解大學生內(nèi)心在真實想法,這比其他任何方法和手段都具有更好的優(yōu)越性和真實性,有利于實現(xiàn)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所要求的“密切關注網(wǎng)上動態(tài),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加強同大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回答和解決大學生提出的問題”,“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7]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及時、快速、有效地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其次,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多種全新載體。由于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的公共性和廣泛性,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方面可以把有目的、有意識地把校園精品媒介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根據(jù)不同思想教育內(nèi)容選擇不同精品媒介來更好地實現(xiàn)既定的教育目的,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載體。比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這一精品媒介,建立專門的思想道德教育網(wǎng)站,或者在校園網(wǎng)上增設思想道德教育版塊,強化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適時、靈活、巧妙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滲透到校園精品媒介去,讓大學生在積極參與校園精品媒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先進思想的熏陶,真正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比如在校園bbs里面有意識地插入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用先進的事跡教育人,用崇高的精神鼓舞人,用榜樣的力量激勵人。中央16號文件要求我們“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校園精品媒介就可以成為新形勢下的有效途徑。
再次,校園精品媒介能夠成為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加速器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倍增器。由于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特別是校園網(wǎng)絡和手機網(wǎng)絡具有資源自由共享性、成員參與廣泛性特點,各種私人資源能夠被大量上傳,能夠極大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由于媒介能夠實現(xiàn)資源快速共享,使得一個資源可以得到最為廣泛的利用,突破了時空的局限,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如果能將校園主流媒介打造成精品媒介,就能夠不斷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眾范圍,大力促進先進文化的迅猛傳播,弘揚時代主旋律;由于精品媒介能融互動性、娛樂性于一身,廣大學生能在參與中自得其樂,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運用得當,就能做到寓教于樂,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由于精品媒介具有持續(xù)性和重復性,有利于鞏固教育效果。美國格蘭·斯帕克斯的研究表明,“接觸報道產(chǎn)生的一個更為重要的效果,就是強化,即它更讓選民相信,自己原本的傾向是有益而且正確的。”[8]因此,對熱切追求新事物但先進世界觀還不穩(wěn)固的青年大學生來說,通過大學校園精品媒介反復進行宣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化作用尤為明顯。
最后,大學校園精品媒能夠成為大學生自覺抵制西方錯誤思想,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凈化器和清新劑。由于對整個社會具有無比重要的影響,媒介成了東西方意識形態(tài)爭奪的重要戰(zhàn)場。“在社會生活中的信息傳播過程中,此類意識形態(tài)就會有意無意地傳播出去,意識形態(tài)的內(nèi)容也會有意無意地隱含在信息內(nèi)容之中,在整個傳播過程中,意識形態(tài)作為一種傳播中最基本的潛在力量無時無刻地存在著,而且在不斷地改變受眾的觀點。”[9]根據(jù)喬治·格伯納的媒介培養(yǎng)理論,人們會在消費媒介提供的娛樂中不知不覺地改變態(tài)度,“隨著時間的推移,組群之間的不同反應會越來越少,因為每個人都以類似的方式接受媒介信息的培養(yǎng)?!盵8]因此,誰占領了媒介思想陣地,誰就獲得了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主動權。大學校園媒介作為與當代大學生聯(lián)系最為緊密的媒介力量,一旦為我占領,為我所用,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它們的說服力量和教育力量,在反復的宣傳教育中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yǎng)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主義精神,自覺抵制資產(chǎn)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優(yōu)秀建設者和接班人。
盡管只是一種技術手段,但“媒介一直被劃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nèi),媒介在‘出售’其產(chǎn)品的同時也在‘出售’各種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盵10]至于它出售誰的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念,關鍵在于它掌控在誰的手上。大學校園精品媒介只有在我們?nèi)嬲碱I了它的陣地,將其建設成為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有力工具時候,才是真正的精品媒介,否則頂多只能算作校園主流媒介而已,甚至有可能成為毒害大學生思想靈魂的利器。因此,我們要大力加強大學校園精品媒介建設,積極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充分發(fā)揮校園精品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合格人才,把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推向前進: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加強大學校園精品媒介平臺建設,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早在上個世紀初,美國著名的實用主義哲學家約翰·杜威就察覺到了媒介巨大的影響,認為在所有事物中,傳播是最了不起的,傳播的成果應當被共享和參與。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傳播的重要性日益顯現(xiàn),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在《第三次浪潮》斷言:“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wǎng)絡,誰就擁有整個世界。”媒介作為信息傳播的途徑和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彰顯出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占領校園精品媒介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就會在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因丟失陣地,喪失主動權而敗下陣來。
第二,不斷加強校園精品媒介的硬件和軟件建設,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質(zhì)保障。校園精品媒介作為一種技術手段,重在建設。高校黨委領導班子要高度重視校園精品媒介建設工作,應投入一定的專項資金,采購必要的媒介設備,選派一定的專業(yè)技術人員負責建立和維護的工作;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專門網(wǎng)站、手機短信群發(fā)平臺,在原有媒介平臺上面增設思想政治教育版塊,迅速占領校園媒介,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要投入一定資金大力支持迎新晚會、元旦晚會和校園文藝活動,并有意識地將其打造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寓教于樂,提高教育效果;要組織專業(yè)人員不斷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根據(jù)不同情況應用不同精品媒介形式,對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進行及時講解,破除學生思想障礙,提高學生認識,充分發(fā)揮校園精品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的作用。
第三,大力加強思想教育工作隊伍建設,為充分校園精品媒介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提供組織保障。毛澤東同志教導我們,“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11]因此,在建設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的過程中,首先要大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建設。要大力加強理論學習特別是媒介理論學習,全面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全面提高校園網(wǎng)絡、bbs、博客、微博、飛信、手機信息群發(fā)等媒介操作技術水平;要“深入研究各類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12],全面掌握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想動態(tài),加速培養(yǎng)一支政治理論水平高、業(yè)務素質(zhì)好的教師隊伍。其次,要堅持群眾路線,加強對學生工作、團委干部的培養(yǎng)和訓練,設立優(yōu)化學生思想動態(tài)信息員,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培養(yǎng)一支強有力的學生隊伍,不斷夯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依托。
第四,不斷加強大學校園精品媒介制度建設,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高效開展提供制度保障。首先,要建立、健全校園精品媒介制度建設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堅持黨委的統(tǒng)一領導,明確各部門職責,堅持既分工合作,又密切配合的原則,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師生員工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建立健全獎懲結合,以獎為主的激勵機制,調(diào)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保證媒介思想教育的高效開展;再次,要建立健全監(jiān)督機制、反饋機制、協(xié)調(diào)機制和應急處理機制,更好地發(fā)揮它們的合力,確保思想政治教育順利進行。再后,緊盯校園媒介發(fā)展新趨勢,密切跟蹤國際國內(nèi)新形勢,制定媒介思想政治教育短、中、長期計劃,努力構建長效發(fā)展機制和約束機制,確保大學校園精品媒介思想政治教育順利進行。
[1] (美)威爾伯·施拉姆、波特.傳播學概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84: 144.
[2] (美)約翰·費斯克編撰. 關鍵概念:傳播與文化研究詞典 (第二版)[M].李彬譯注,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161.
[3] (英)巴勒特.媒介社會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 86.
[4] 曹榮瑞.上海市大學生網(wǎng)絡使用狀況調(diào)查報告[J].新聞記者,2012, (4):58-63.
[5] 王 虹.新興媒體對公眾特別是大學生思想影響的調(diào)查與分析[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4):60-62.
[6] 肖 強.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細化的基本要求——內(nèi)涵深化、制度完善和效率提升[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12,6(5):92-94.
[7]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fā)(2004)16號文件.
[8] (美)格蘭·斯帕克斯著.媒介效果研究概論(第2版)[M].何朝陽、王希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9.
[9] 張 開.媒介素養(yǎng)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135.
[10] 張 開.媒介素養(yǎng)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11.
[1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12] 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的講話[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7408514.html.
On the Role of the Excellent Campus Media of Universiti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HU Zhi1, HE Qiu-ying2, LAI Jian3
(1.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o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China; 2. Teaching Department of Art and Law, Hunan Radio & TV University, Changsha,410000, Hunan, China; 3. Zhenyan Junior Middle School, Yiyang 413000, Hunan, China)
Once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universities’ campus such as Campus network, BBS, QQ groups, micro-blogs,mobile phones, Micro messages, the campus radio stations, campus newspapers, the parties to welcome the freshmen and so on are managed and used eff i ciently, they can develop rapidly to be the boutique media in universities’ campus and have strong role in systematical grasping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ime, innovating the mea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heriting the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idi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resist western decadent ideas, strengthening the world view of Marxism. Hence, we should fully realize their great importanc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platform,innovate the means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media; higher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
G641
A
1673-9272(2014)05-0172-04
2014-09-22
201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項目:“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的思想政治作用及平臺建設研究”(編號:2012W06);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青年基金項目:“大學校園精品媒介的思想政治作用及平臺建設研究”(編號:2012QY12)。
胡 志(1971-),男,湖南益陽人,副教授,湖南師范大學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哲學、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編校:李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