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興
醫(yī)者當懷一顆好奇之心
——兼評:骶椎隱球菌骨髓炎一例報告
韋興
Cryptococcosis; Osteomyelitis; Spinal diseases; Spine; Mycoses; Bone marrow examination
常言道:醫(yī)者仁心,也就是說醫(yī)生需要有高尚的醫(yī)德,正如古語“心不近佛不可為醫(yī)”?,F(xiàn)代社會,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除了有德,還要有術,又如“才不近仙不可為醫(yī)”。如何擁有高超的醫(yī)術?答案一定包含很多,但筆者以為,常懷一顆好奇心,也是其中的一個要素。
好奇心本是人類的天性,但有時被誤認為只是兒童的“專利”。心理學對好奇心的描述:“好奇心是個體遇到新奇事物或處在新的外界條件下所產(chǎn)生的注意、操作、提問的心理傾向?!焙闷嫘目梢詫儆诿恳粋€個體。而醫(yī)者,又是一群經(jīng)常遇到新奇事物 ( 病情 ) 的特殊個體,理應常懷一顆好奇之心。好奇才會感興趣,感興趣才會多思考,多思考才會有發(fā)現(xiàn)。個案報道是表達作者和滿足讀者這種好奇心的一種方式,醫(yī)學史上也不乏源于個案的重要進展。
本期的“骶椎隱球菌骨髓炎一例報告”[1]激發(fā)了我作為一名讀者的好奇心,恕我推測該作者也應是懷著一顆好奇之心觀察和總結了這一病例?,F(xiàn)將該病例的診治經(jīng)過進行梳理,以探討其中的得與失。
患者為 31 歲男性,因“腰骶部疼痛伴低熱、右下肢乏力 20 余天”入院。病情介紹較詳細,其中提到的兩點:( 1 )“疼痛消失時體溫正常”,說明疼痛是間歇性的,這種疼痛與發(fā)熱的特點,應該更傾向于炎癥,而不是腫瘤;( 2 ) 數(shù)次 CT、MRI 與 PET-CT 檢查結果不一,炎癥及腫瘤均不能除外。但遺憾的是缺少血常規(guī)、血沉、C-反應蛋白、堿性磷酸酶等有利于鑒別診斷的化驗數(shù)據(jù)。
該作者在術前診斷困難的情況下,采取了 CT 引導下骶骨穿刺活檢術,這一措施符合骨腫瘤的診療常規(guī)。
穿刺病理傾向消化系統(tǒng)來源轉移癌,不除外感染。但在遇到如此矛盾的病理診斷時,建議作者進行病理切片的院外會診,特別是在接下來的消化內鏡檢查為陰性的時候。在穿刺活檢未能明確診斷的情況下,經(jīng)多學科會診后決定行“病灶清除術”,雖然符合廣義上的醫(yī)療常規(guī)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但從骨腫瘤的治療原則來講 ( 至少此時還不除外骨腫瘤 ),可考慮再次切開活檢。
慶幸的是,本病例的術中冰凍病理證實了炎癥感染。這就相當于將“切開活檢”和“病灶清除”兩個手術合而為一了。也許作者的原意即是如此?
至此,謎底已經(jīng)揭開了,是骶骨的感染而不是腫瘤。也許有的醫(yī)生就到此為止了,后續(xù)的抗感染治療交給內科即可。感謝作者可貴的好奇心,讓讀者有機會分享這個謎底背后的精彩:這是 1 例極罕見的隱球菌致骶骨骨髓炎病例。
當然,得出這一結論,是需要充分復習文獻的[2]。作者參考了較多文獻,了解到隱球菌是一種真菌,伺機性感染,常侵犯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等;常感染肺、腦膜等部位。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很少發(fā)生隱球菌感染,而發(fā)生骨髓炎的更罕見。查詢最新文獻,找到一篇 2014 年發(fā)表的“隱球菌感染骨髓炎一例報告并文獻復習”[3],作者 Ashwini 報道了 1 例 HIV 陽性的骨髓炎,再次提及隱球菌骨髓炎的報道極少,且沒有確切的發(fā)病率數(shù)據(jù)。
隱球菌骨髓炎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病灶的清除,本病例的成功治療,無疑又是該治療方案的一次驗證[4]。
常懷好奇之心,留意工作中遇見的每一次“新奇”,將會使患者和醫(yī)者均獲益,這便是我對“骶椎隱球菌骨髓炎一例報告”的讀后感。
[1] 陳志源, 丁煥文, 涂強, 等. 骶椎隱球菌骨髓炎一例報告. 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 2014, 3(12):957-959.
[2] Taneja J, Bhargava A, Loomba P, et al. Cryptococcal granulomas in an immunocompromised HIV- negative patient.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08, 51(4):553-555.
[3] B R A, Raghupathi A, A S. Cryptococcososis of bone marrow: a case report with review of literature. J Clin Diagn Res, 2014, 8(1):158-159.
[4] Pantanowitz L, Omar T, Sonnendecker H, et al. Bone marrow cryptococcal infection in th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J Infect, 2000, 41(1):92-94.
( 本文編輯:李貴存 )
10.3969/j.issn.2095-252X.2014.12.018
:R681.2
100048 北京,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骨科
2014-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