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電視暴露與注意力問題的研究述評

      2014-01-23 17:14劉桂芹
      心理技術(shù)與應用 2014年1期
      關鍵詞:電視節(jié)目注意力兒童

      劉桂芹

      摘要:較長時間的電視暴露會成為兒童、青少年以后注意力問題產(chǎn)生的一個危險因素。本文通過對目前研究進展的回顧,闡述了電視暴露時間與個體注意力問題的關系,以及電視內(nèi)容、電視播放速度和觀看背景三個重要變量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呈現(xiàn)了電視暴露對注意力問題產(chǎn)生影響的幾種解釋。未來研究應該在實驗研究、細化暴露時間的測量和關注電視特征等方面進一步深入。

      關鍵詞:電視暴露;注意力問題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俗稱多動癥,是兒童行為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ADHD是遺傳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共同影響所致。但是,我們?nèi)匀粚DHD產(chǎn)生的原因了解非常少,特別是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近年來,電視、視頻游戲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體得到快速發(fā)展,它們作為影響兒童發(fā)展的一個潛在來源,逐漸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關注。美國小兒科學會建議父母控制兒童每天電視暴露時間不要多于兩小時,并且不要把電視放在孩子的臥室里(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01)。因為有一些研究表明,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長期暴露在電視中會成為以后注意力問題產(chǎn)生的一個潛在危險因素,而這種注意力問題又與兒童和青少年的不良行為有關系,比如較差的閱讀、寫作和運算技能(Barry et al.,2002)以及攻擊行為的增加(Mannuzza et al.,2004)。本文通過對目前研究現(xiàn)狀的回顧,指出以后的研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為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方向性

      思路。

      一、電視暴露時間與注意力問題的關系研究

      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兒童期的電視暴露時間與注意力問題存在正相關。Christakis等(2004)對1278名1歲兒童和1345名3歲兒童進行了研究,采用行為問題指標(Behavioural Problems Index,BPI)評估兒童的注意力和沖動行為狀況。在控制了孕婦產(chǎn)前物質(zhì)使用、懷孕周期數(shù)、孕婦精神狀況、父母社會地位等潛在變量后,通過邏輯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兒童1歲和3歲時每天觀看電視的時間與7歲時的注意力問題均存在顯著正相關。Miller等(2007)以170名2~5歲的學前兒童為研究被試,在控制了年齡、性別和社會經(jīng)濟地位等變量后,發(fā)現(xiàn)兒童的電視暴露時間和老師報告的ADHD癥狀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其中,老師對ADHD癥狀的報告依據(jù)的是《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四版)》(DSM-IV)。

      兒童期電視暴露時間與青春期的注意力問題也存在一定的關系。Landhuis等(2007)對1037名被試進行了長期的縱向研究,讓父母記錄孩子在5歲、7歲、9歲、11歲、13歲和15歲時每周觀看電視的時間,在孩子13歲和15歲時,采取Quay和 Peterson修訂的問題行為量表(Quay and Peterson Revised Problem Behavior Checklist)和魯特行為問卷(Rutter Behavior Questionnaire),讓被試本人、被試的父母和老師分別報告被試的注意力狀況。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控制了被試性別、兒童期注意力問題、5歲時的認知能力、兒童期家庭社會經(jīng)濟地位等變量后,兒童時期(5~11歲)觀看電視的平均時間與青春期(13~15歲)的注意力問題存在顯著正相關。

      Johnson等(2007)控制了被試父母個性特征、情感剝奪、兒童早期注意力問題等變量后發(fā)現(xiàn),青少年每天觀看電視時間多于3個小時,可能會成為以后注意力問題產(chǎn)生的高風險因素。Swing等(2010)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擴展了被試的年齡范圍,采用兩個被試樣本,分別是6~12歲的小學生和18~32歲的大學生。對小學生被試組采用縱向研究,在13個月里分4次測量被試的電視暴露時間和注意力問題。被試和被試的父母分別報告每天四個時段內(nèi)(6am—12pm、12pm—6pm、6pm—12am、12am—6am)被試觀看電視的小時數(shù)。為了減少報告時的社會偏向,被試觀看電視的小時數(shù)最終采取兩者報告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教師通過3個問題對小學生注意力問題進行評估,分別是:“該學生是否難以停留在某項任務上”“該學生是否集中注意力有困難”“該學生是否經(jīng)常打擾其他學生學習”。對大學生被試組采取橫向研究,電視暴露時間和注意力問題均采用自評。注意力問題的評定采用3個問卷:成人版ADHD自評量表(ASRS)、簡易自我控制量表(BSCS)、Barratt 沖動量表(BIS-11)。在對小學生被試進行研究時,控制了被試早期的注意力問題。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電視暴露時間與注意力問題之間的關系,小學生組邊緣顯著正相關,大學生組顯著正相關。

      也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電視暴露時間與兒童的注意力問題并不存在顯著相關。Stevens 和Mulsow(2006)對2500名5歲兒童進行研究,讓父母持續(xù)記錄孩子5歲時每周看電視的小時數(shù)。控制父母社會經(jīng)濟地位和父母卷入兩個變量后,發(fā)現(xiàn)5歲時的電視暴露時間與6歲時出現(xiàn)的ADHD癥狀沒有顯著相關。Obel等(2004)發(fā)現(xiàn)兒童早期(3歲半)觀看電視時間與10~11歲時注意力問題沒有聯(lián)系。Stevens等(2009)對4~10歲的兒童進行研究,未發(fā)現(xiàn)ADHD癥狀與觀看電視時間存在必然聯(lián)系。

      電視暴露時間與兒童、青少年的注意力問題之間是否有關系,目前還沒有得出一致的結(jié)論,我認為結(jié)論不一致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樣本特征、控制變量、測量方法、隨訪時間。樣本年齡和控制變量在各個研究中是不同的。對注意力問題的評定,研究者采用的評估問卷也各不相同,如《行為問題指標》《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四版)》《成人版ADHD自評量表》等。比如,Swing等(2010)對小學生學生注意力問題進行評估時,采用的3個問題是“該學生是否難以停留在某項任務上”“該學生是否集中注意力有困難”“該學生是否經(jīng)常打擾其他學生學習”;Christakis等(2004)采用的5個問題取自《行為問題量表》(BPI),而不是《精神疾病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對注意力問題的評估方法不同,可能導致結(jié)果的不一致。

      二、電視內(nèi)容的類型、電視播放速度和觀看背景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以上研究只是考察了媒體暴露時間和注意力問題的關系,沒有考慮到電視內(nèi)容的類型、電視節(jié)目的播放速度以及觀看背景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或許兒童看什么(content)和如何看(context)比看多長時間(time)更重要。

      1.電視內(nèi)容類型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Zimmerman和Christakis(2007)為了考察電視內(nèi)容的類型是否是電視暴露和注意力問題之間的調(diào)節(jié)變量,考察了三種不同內(nèi)容類型的電視節(jié)目:教育類、非暴力娛樂類、暴力娛樂類。結(jié)果表明,3歲前觀看教育類電視節(jié)目(《芝麻街》)的時間與5年后的注意力問題沒有關系,而3歲前觀看暴力娛樂節(jié)目(《貓兒歷險記》)和非暴力娛樂節(jié)目(《樂一通》)的時間與5年后的注意力問題有顯著關系,因此,暴力電視節(jié)目和非暴力非教育類電視節(jié)目對注意力問題的消極影響要大于教育類電視節(jié)目。結(jié)果還發(fā)現(xiàn),4~5歲時不管觀看何種電視節(jié)目,都與隨后的注意力問題沒有關系。因此,研究者認為早期觀看電視時間和隨后注意力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主要存在于3歲前觀看的非教育類電視節(jié)目。該研究與以往兩項研究的結(jié)果一致,即3歲以前兒童觀看電視節(jié)目與以后的注意力問題有顯著關系(Christakis et al.,2004),5歲兒童觀看電視節(jié)目與以后的注意力問題沒有顯著關系(Stevens & Mulsow,2006)。

      Barr等(2010)讓父母記錄兒童在1歲和4歲時的電視暴露時間與電視節(jié)目的名字,然后在兒童4歲時進行一系列認知測量和執(zhí)行功能的評估。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歲和4歲時暴露在成人節(jié)目(比如,新聞、情景劇、體育比賽等)中的時間與4歲時較差的執(zhí)行功能有關系,而暴露在兒童節(jié)目(如《芝麻街》)中的時間與4歲時的執(zhí)行功能沒有關系。因此,在理解電視暴露和個體發(fā)展的關系時,電視內(nèi)容的類型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變量,或許電視暴露對注意力是否產(chǎn)生影響要依賴于電視的內(nèi)容,而不僅僅是電視暴露時間。

      2.電視播放速度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Geist和Gibson(2000)讓實驗組被試觀看《恐龍戰(zhàn)隊》和《羅杰斯先生》,控制組被試不看電視。觀看完之后三組被試均自由玩耍。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觀看《恐龍戰(zhàn)隊》的被試與其他兩組被試相比,在自由玩耍時更換活動頻繁,在每項活動上堅持的時間短;觀看《羅杰斯先生》的被試和控制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由于《恐龍戰(zhàn)隊》的節(jié)奏比《羅杰斯先生》快,研究者認為觀看快節(jié)奏的娛樂節(jié)目可能會導致注意力問題的發(fā)展。Lillard和Peterson(2011)把60名4歲學前兒童分為三組,分別觀看快節(jié)奏的電視卡通節(jié)目、觀看慢節(jié)奏的教育類卡通節(jié)目和畫畫,時間為9分鐘。在控制了兒童的注意情況、年齡和每周電視暴露時間等變量后,發(fā)現(xiàn)觀看快節(jié)奏卡通節(jié)目的被試比另外兩組被試在完成執(zhí)行功能任務上(延遲滿足、河內(nèi)塔和數(shù)字廣度等任務)表現(xiàn)較差,即觀看快節(jié)奏卡通節(jié)目對4歲兒童的執(zhí)行功能產(chǎn)生了消極的短期影響。

      Anderson等(1977)以72名4歲兒童為被試,采用兩個呈現(xiàn)速度不同的《芝麻街》片段,其中一組是快速呈現(xiàn),另外一組是慢速呈現(xiàn)。每個孩子都是在父母在場的情況下觀看,控制組被試不觀看電視,而是在這段時間內(nèi)聽父母讀故事。觀看結(jié)束后,所有被試均完成2個測驗,用來評估注意力狀況和在一項任務上的持久性。三組被試的測驗結(jié)果沒有顯著差異。有研究者認為,對于教育類節(jié)目,節(jié)目的內(nèi)容比播放速度可能更重要(Christakis,2009)。

      3.觀看背景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一項對8年級學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播放肥皂劇的電視前做作業(yè)的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表現(xiàn)差于在安靜環(huán)境中完成同樣作業(yè)的學生。研究者認為,學生邊做作業(yè)邊看電視屏幕,認知資源被分配在兩個任務上,使注意力在電視和作業(yè)之間頻繁轉(zhuǎn)移,因而導致完成作業(yè)時的表現(xiàn)較差(Pool et al.,2003)。

      個體在觀看電視節(jié)目時存在主動觀看和背景觀看兩種情況。主動觀看指的是個體有觀看電視節(jié)目的愿望,注意力集中在電視或電腦屏幕上。背景觀看指的是孩子沒有觀看電視節(jié)目的意愿,電視節(jié)目是兒童玩耍時的一種背景。比如,家長觀看電視節(jié)目時,兒童在一旁玩耍。背景電視會干擾嬰兒玩玩具的行為,使兒童集中在玩耍上的時間減少(Schmitt et al.,2008)。由于父母的注意力集中在電視節(jié)目上,使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活動減少,對孩子的關注減少(Kirkorian et al.,2009)。一項對孤兒的研究表明,早期的親子互動對兒童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Chisholm,1998),高質(zhì)量的親子互動與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良好發(fā)展有重要關系(Laible & Song,2006)。因此,背景媒體的直接影響是分散兒童的注意力,間接影響是使得父母把注意力從兒童的身上轉(zhuǎn)移,親子互動減少,從而影響兒童執(zhí)行功能的發(fā)展(Christakis,2009)。因此,在考察電視暴露與注意力問題的關系時,要同時考慮到親子互動的減少和電視刺激的增加兩個變量。

      三、電視暴露對注意問題產(chǎn)生影響的理論假設

      為什么電視暴露會成為注意力問題產(chǎn)生的一個潛在危險因素?有研究者作出以下幾種假設。

      1.媒體內(nèi)容刺激有趣,使得生活情景顯得無趣

      大多數(shù)電視節(jié)目采用了吸引觀眾注意的技術(shù),使得電視節(jié)目內(nèi)容刺激有趣?,F(xiàn)實生活與電視中所描述的生活情景相比之下顯得乏味無趣。兒童和青少年經(jīng)常觀看電視節(jié)目,就會對那些不太刺激有趣的任務(如學校功課)缺乏耐心,集中注意力時變得困難(Christakis et al.,2004)。Friedrich和Stein(1973)發(fā)現(xiàn)觀看電視節(jié)目《蝙蝠俠》的實驗組兒童比不看任何節(jié)目只是玩耍的控制組兒童更能容忍延遲滿足。

      2.節(jié)目注視點快速轉(zhuǎn)換,過度刺激了嬰兒大腦的發(fā)展

      新生兒的大腦在出生后前2年平均重量由333g增長為1kg,這種快速增長是對外界刺激的直接反應。早期的視覺和聽覺經(jīng)驗對大腦的發(fā)展至關重要,這在人類和動物的研究中都得到了證實。神經(jīng)科學認為兒童出生后前幾年大腦的神經(jīng)元聯(lián)結(jié)有很大可塑性,刺激的類型和刺激程度會影響大腦神經(jīng)突觸的數(shù)量和密度(Greenough et al.,1987)。兒童周圍任何刺激的多次重復暴露都會影響神經(jīng)細胞的發(fā)育和神經(jīng)遞質(zhì)的調(diào)節(jié),從而影響大腦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

      大多數(shù)電視節(jié)目具有燈光閃爍、圖像和場景快速轉(zhuǎn)換等特點,由于觀看視角的不停變化或者目標物體的快速運動,觀看者要把注意點頻繁地從一個目標轉(zhuǎn)向另外一個目標,即要把注意點不停地重新定位??焖僮兓膱D像和場景可能會過度刺激兒童的大腦,從而對大腦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不利影響。如果經(jīng)常暴露在電視節(jié)目中,就會損害個體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一項任務上的能力。這種影響既可以發(fā)生在兒童主動觀看的情況,也可以發(fā)生在背景觀看時(Christakis,2009)。Zimmerman和Christakis(2007)發(fā)現(xiàn)兒童3歲前觀看教育類電視節(jié)目的時間與5年后的注意力問題沒有關系,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教育類節(jié)目的場景長度比非教育類節(jié)目長,即節(jié)奏較慢的節(jié)目可能不會對3歲兒童的大腦產(chǎn)生過度刺激。

      3.過多接觸電視導致其他促進注意力發(fā)展的活動減少

      觀看電視取代了其他可以促進注意力發(fā)展的重要活動,如閱讀、玩游戲、體育鍛煉等,即過多的電視暴露剝奪了大腦其他方面的經(jīng)驗(Christakis,2009)。一個嬰兒每天看3小時電視,大約在屏幕前花掉他清醒時間的20%,試想一下,他因此可能會失去什么。

      4.兒童對節(jié)目內(nèi)容不理解引起注意分散

      孩子一邊和父母觀看定位于成人的電視節(jié)目,一邊玩玩具,會導致注意力問題的產(chǎn)生。電視節(jié)目突出的感性特征(如響亮的聲音效果),會把兒童的注意力吸引到電視屏幕上。由于兒童無法理解節(jié)目的內(nèi)容,所以注意力不會長時間保持在屏幕上(Anderson et al.,1980),而會把注意力再次轉(zhuǎn)向玩具。由于電視節(jié)目反反復復干擾兒童正在進行的活動,所以影響了注意的長時間維持,擾亂了抑制性控制過程,進而導致注意力問題的產(chǎn)生(Barr et al.,2010)。正如Barr等(2010)的發(fā)現(xiàn),1歲和4歲時暴露在成人節(jié)目中的時間與4歲時較差的執(zhí)行功能有關系,而暴露在兒童節(jié)目中的時間與4歲時的執(zhí)行功能沒有關系。

      四、研究展望

      1.開展時間跨度更大的縱向研究和實驗研究

      目前關于電視暴露與注意力問題的研究都是相關研究,而不是因果研究,即使電視暴露時間與注意力問題有顯著正相關,也只能說電視暴露時間長的個體,表現(xiàn)出來的注意問題也較多,但無法確定是過多的電視暴露導致了注意力問題的產(chǎn)生,還是有注意問題的個體本身會較多地接觸電視,或者兩者互相影響。由于研究中可能有很多沒有被控制的變量在影響注意力問題的產(chǎn)生,因此,我們不能作出因果推斷。比如Swing等(2010)在對小學生被試進行13個月的測量過程中,被試可能因服用藥物使得注意力下降,這時研究者就無法判斷看電視時間的長短有沒有影響到注意力的變化。另外,Acevedo-Polakovich等(2007)發(fā)現(xiàn)有ADHD的2歲兒童觀看電視節(jié)目的時間顯著多于正常的2歲兒童。因此,過多的接觸電視究竟是多動癥產(chǎn)生的原因,還是多動癥的一個結(jié)果,或者互為因果,目前也不清楚。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應該進行時間跨度更大的縱向研究,考查電視暴露對注意力問題影響的過程。除了實驗組外,還應加入控制組,對控制組的電視暴露時間進行干預,觀察實驗組和控制組的不同??傊?,要盡量排除對注意力問題產(chǎn)生影響的潛在因素。

      2.細化暴露時間的測量,關注媒體內(nèi)容的影響

      在進行電視暴露時間測量時,要考慮到電視內(nèi)容的性質(zhì),如:是教育類還是非教育類,是暴力類還是非暴力類,是定位于成人還是定位于兒童,被試是主動觀看還是作為背景觀看。以往很多研究對電視暴露時間進行測量時,沒有根據(jù)電視內(nèi)容和觀看方式進行細致劃分,而是整體測量的(Christakis et al.,2004;Miller et al.,2007;Landhuis et al.,2007;Stevens & Mulsow,2006;Obel et al.,2004;Swing et al.,2010)。未來的研究在測量暴露時間時,應對不同類型的電視節(jié)目進行分開評估。

      3.細致劃分媒體特征,關注其他媒體的影響

      電視具有很多不同的特征,這些不同特征可能會對注意力問題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對電視的特征應進行更細致的劃分和研究,以決定哪些特征與注意力問題的關系最大,比如是節(jié)目的刺激性,還是節(jié)目場景的快速變化。另外,除了電視外,兒童和青少年長期暴露在視頻游戲、互聯(lián)網(wǎng)、電影、音樂、電話等媒體中,是否也會與注意力問題的產(chǎn)生有關系?目前還沒有相關研究,因此它也是未來研究的一個方向。

      [1]Acevedo-Polakovich, I. D., Lorch, E. P. & Milich, R.. Comparing television use and reading in children with ADHD and non-referred children across two age groups[J].Media Psychologyl,2007,9(2):447-472.

      [2]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ommittee on public educatio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television[J]. Pediatrics,2001,107(2):423-426.

      [3]Anderson, D. R., Levin, S. R. & Lorch, E. P.. The effects of TV program pacing on the behavior of preschool children[J].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 Technology, 1977,25(2):159-166.

      [4]Anderson, D. R., Lorch, E. P., Field, D. E. & Sanders, J.. The effects of TV program comprehensibility on preschool childrens visual attention to television[J].Child Development,1980,52:151-157.

      [5]Barr, R., Lauricella, A., Zack, E. & Calvert, S. L.. Infant and early childhood exposure to adult-directed and child-directed television programming: relations with cognitive skills at age four[J].Merrill-Palmer Quarterly, 2010,56(1):21-48.

      [6]Barry, T. D., Lyman, R. D., & Klinger, L.G.. Academic underachievement and attention-de?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he negative impact of symptom severity on schoo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002,40(3):259-283.

      [7]Chisholm, K.. A three year follow-up of attachment and indiscriminate friendliness in children adopted from Romanian orphanages[J].Child Development, 1998,69:1092-1106.

      [8]Christakis, D. A.. The effects of infant media usage: what do we know and what should we learn? [J].Acta Paediatrica,2009,98(1):8-16.

      [9]Christakis, D. A., Zimmerman, F. J., DiGiuseppe, D. L. & McCarty, C.. Early television exposure and subsequent attentional problems in children[J]. Pediatrics, 2004,113:708-713.

      [10]Friedrich, L. K. & Stein, A. H.. Aggressive and prosocial television programs and the natural behavior of preschool children[J]. 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1973,38:1-10.

      [11]Geist, E. A. & Gibson, M.. The effect of network and public television programs on four and five year olds ability to attend to educational tasks[J].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2000,27:250-261.

      [12]Greenough, W. T., Black, J. E. & Wallace, C. S.. Experience and brain development. Child Development, (1987). 58, 539-59.

      [13]Johnson, J. G., Cohen, P., Kasen, S., & Brook, J. S.. Extensive television view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ttention and learning difficulties during adolescence[J].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2007,161:480-486.

      [14]Kirkorian, H. L., Pempek, T. A., Murphy, L. A., Schmidt, M. E. & Anderson, D. R.. The impact of background television on parent-child interaction[J]. Child Development,2009,80(5):1350-1359.

      [15]Laible, D. & Song, J.. Constructing emotional and relational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affect and mother-child discourse[J]. Merrill-Palmer Quarterly,2006, 52:44-69.

      [16]Landhuis, C. E., Poulton, R., Welch, D. & Hancox, R. J.. Does childhood television viewing lead to attention problems in adolescence?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J]. Pediatrics,2007,120:532-537.

      [17]Lillard, A. S. & Peterson, J.. The immediate impa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television on young children's executive function[J]. Pediatrics,2011,128(4): 644–649.

      [18]Mannuzza, S., Klein, R. G., Abikoff, H. & Moulton, J. L.. Signi?cance of childhood conduct problems to later development of conduct disorder among children with ADHD: a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J].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004,32(5):565–573.

      [19]Miller, C. J., Marks, D. J., Miller, S. R., Berwid, O. G., Kera, E. C., Santra, A., et al.. Brief report: television viewing and risk for attention problems in preschool children[J].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2007,32:448-452.

      [20]Obel, C., Henriksen, T. B., Dalsgaard, S., Linnet, K., Skajaa, E. & Thomsen, P. H.. Does childrens watching of television cause attention problems? Retesting the hypothesis in a Danish cohort[J]. Pediatrics,2004,113:1372-1374.

      [21]Pool, M.M., Koolstra, C.M. & Van Der Voort, T.H.A.. Distraction effects of background soap operas on home work performance: An experimental study enriched with observational data[J].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23:361-380.

      [22]Schmitt, M. E., Pempek, T. A., Hirkorian, H. L., Lund, A. F. & Anderson, D. R.. The effect of background television on the toy play behavior of very young children[J]. Child Development,2008,79(4):1137-1151.

      [23]Stevens, T., Barnard-Brak, L. & Yen T.. Television viewing and symptoms of inattention and hyperactivity across time: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questions[J]. 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2009,31(3):215-226.

      [24]Stevens, T. & Mulsow, M.. There is no meaningfu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levision exposure and symptoms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 Pediatrics,2006,117:665-672.

      [25]Swing, E. L., Gentile, D. A., Anderson, C. A. & Walsh, D. A.. Television and video game expos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ttention problems[J]. Pediatrics, 2010,126(2):214-221.

      [26]Zimmerman, F. J. & Christakis, D. A.. Associations between content types of early media exposure and subsequent attentional problems[J].Pediatrics, 2007,120(5):986-992.

      欄目編輯 / 丁 堯.終校 / 黃才玲

      猜你喜歡
      電視節(jié)目注意力兒童
      讓注意力“飛”回來
      “揚眼”APP:讓注意力“變現(xiàn)”
      周五廣播電視
      電視節(jié)目
      留守兒童
      關于電視節(jié)目創(chuàng)新的幾點思考
      電視節(jié)目的移植與創(chuàng)新
      旬阳县| 固阳县| 日照市| 景洪市| 托克逊县| 保康县| 峨边| 盐源县| 广西| 登封市| 祥云县| 友谊县| 资兴市| 靖江市| 全南县| 大理市| 都安| 万安县| 双峰县| 陵川县| 岑巩县| 彭山县| 汝州市| 海城市| 宜阳县| 建水县| 东丰县| 称多县| 泰来县| 建德市| 安乡县| 蒙阴县| 阳朔县| 海丰县| 苍南县| 岱山县| 博野县| 长岭县| 定兴县| 栾川县| 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