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萍
閱讀訓練的核心是思維。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思維因素,運用各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引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啟發(fā)和推動學生積極思維,從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沿著“為思維而教”的方向,我在低段閱讀教學中不斷實踐,不斷摸索,探究出以下有效策略。
一、質疑問難,調動思維積極性
思維始于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完整的思維過程就是提出問題、不斷解答、不斷追問、不斷明確的過程。低年級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的思維階段,他們好奇心強,閱讀課文時必然會有許許多多的疑問,這些“為什么”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為學生創(chuàng)造質疑問難的機會,調動其思維的積極性。但同時,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差,又常常提一些漫無邊際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鼓勵他們多想多問的基礎上,滲透一些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就不理解的詞句發(fā)問,或就課文中不理解的內容發(fā)問,或就不理解的標點符號提問等等。
例如:學習《烏鴉喝水》一課時,在老師的激勵下,學生思維活躍,自己提出很多問題。讀完第3段時,有學生問道:“烏鴉不是人,為什么會想辦法呢?”“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會升高嗎?”這兩個問題很關鍵,教師要及時根據(jù)學生思維的方向,因勢利導,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自己討論解決第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水位升高的實驗,巧妙地解決第二個問題。此時,學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滿足,學生的思維在質疑問難與運用知識、動手實驗的過程中得到了發(fā)展。
二、啟發(fā)思考,訓練思維靈活性
在思維訓練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問題,并注意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自己設計的問題結合起來,統(tǒng)籌安排在課堂提問之中,更加有針對性地啟發(fā)、引導學生。這時,學生思維的大門漸漸開啟,于是開動腦筋,自覺地獲取知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由現(xiàn)象到本質地去理解課文,思維的靈活性得以訓練。
在學習《狐假虎威》一課時,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啟發(fā)學生思維:狐貍和老虎向森林深處走去,你知道誰在前,誰在后?為什么?學生有的從“帶著”這個詞語中看出狐貍在前,老虎在后;有的從“狐貍和老虎一前一后……”這種詞序的前后關系中得出結論;有的從插圖上看出來了;還有的從百獸先看見狐貍的句意中知道的。
一個啟發(fā)性的問題,不過三言兩語,便能使課堂活躍,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進行思維。
三、引導爭論,強調思維準確性
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矛盾的撞擊中迸發(fā)出來的。當學生的理解不夠準確,意見發(fā)生分歧時,教師可設計一些新穎的、能引起爭論的思考題,引導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然后教師在恰當?shù)臅r候給予啟發(fā)、點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小貓種魚》最后一節(jié)只說了小貓種魚的希望,并沒有講種魚的結果,更沒有對小貓的對與錯進行評論。老師問:“小貓種魚的做法是對還是不對呢?”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情緒十分高漲。有的認為:“小貓真傻,白白丟了幾條小魚。”有的說:“小貓很聰明,它會向別人學習?!币灿械恼f:“小貓肯動腦筋,會想辦法?!边€有的說:“小貓很愛勞動?!苯?jīng)過老師的點撥、指導,同學們都認為:小貓愛勞動,肯動腦筋,這是對的;土里只能長莊稼,不能種魚,也長不出魚來,所以小貓種魚是錯的。經(jīng)過討論,學生們肯定了正確的,否定了錯誤的。
四、展開想象,發(fā)展思維廣闊性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前進,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閱讀課上,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抽象的文字變成活生生的形象,還可以運用圖片等啟發(fā)想象、延伸情節(jié)、豐富想象等,使其悟出文章的真諦。通過想象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使他們在思考問題時想得寬、想得遠。
《狐貍和烏鴉》的結尾只有一句話:“狐貍叼起肉,鉆進洞里去了?!苯虒W時,先讓學生讀,然后問:“你能不能給課文換個結尾呢?”因勢利導,激活了課堂。有的說,烏鴉急中生智道:“這片肉是熊大哥的生日禮物,千萬吃不得……”有的說:“肉有毒,請狐貍不要吃……”學生巧妙地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探索新知識,用編故事的形式把肉奪回來,寄弱者以聰明勇敢,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靈感迸發(fā)出來了。
循著“為思維而教”的方向,在課堂上選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為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邁出堅實的第一步。為保證各種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高效,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轉變角色,成為“參與者”“旁觀者”“引領者”,和學生站在一個平臺上,教師與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成果才能平等地得到尊重和愛護。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思維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