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錯誤

      2014-01-24 10:15溫志旺杜兆義
      小學教學研究 2014年1期
      關鍵詞:算式錯誤過程

      溫志旺 杜兆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苯虒W過程本是學生認識和發(fā)展的過程,是學生由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逐漸完善的過程。錯誤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產物。面對課堂中出現(xiàn)的種種錯誤,我們要把它當成一種難得的生成資源開發(fā)利用,為教學服務,使其成為打開有效教學的另一扇窗。

      一、善待錯誤,以錯為媒,增強興趣點

      當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錯誤或產生問題時,作為教師,首先要本著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觀,尊重、理解、寬容出錯的學生,不斥責、挖苦學生。教師要從學生的視角看待這些錯誤,讓學生坦誠自己的想法,耐心傾聽他們的表述,不輕易否定學生的答案,錯了允許重來,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沒有答錯題被老師斥責的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苦惱,他們在民主的氣氛中學習,思維活躍,敢說、敢做、敢問,勇于大膽創(chuàng)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投入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且?guī)熒P系也非常融洽。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及鼓勵下,在錯誤面前敢于正視錯誤、挑戰(zhàn)錯誤,增強戰(zhàn)勝困難、學好數學的信心。

      例如,教學這樣一道題:一個梯形的上底是2.3米,下底是1.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積。一個同學這樣解答:2.3+1.5=3.8(平方米)。這種解法引發(fā)了學生的一陣笑聲,這位學生十分窘迫。教師沒有笑,而是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思考是獨特的:梯形的高是2米,而計算面積又要除以2,乘2與除以2相互抵消了,實際上就是上下底的和。教師進而讓學生展開討論,達成了共識:這樣列式,求出的是上下底長度的和,不符合題意;正確的列式應為(2.3+1.5)×2÷2,但在計算時可以采用這位同學的方法,比較簡便。教師問:“是誰幫助我們找到了簡便算法?”全班學生的視線不約而同地集中到了剛才出錯的學生身上。這位學生如釋重負,先前的那種羞愧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回答錯誤或理解錯誤,教師不要輕易地判斷對與錯。首先應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用鼓勵的語言去評判,使學生擁有愉快的心情;其次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作為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去“順應”他們的認識,摸清其錯誤源頭,把握其思想的運行軌跡,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二、預計錯誤,防患于未然,點擊切入點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而學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種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能故意制造一些美麗的錯誤并主動呈現(xiàn)錯誤,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識角度,憑借自己已掌握的數學知識找錯、知錯和改錯,讓學生產生強烈的糾錯欲望,讓學生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比較、判斷、思考,甚至引發(fā)爭議,在錯誤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從而讓學生了解并改正,預先實行控制,那么課堂就會展現(xiàn)出它真實、精彩的魅力,學生也因此興趣盎然。

      我們在學生學習尚未發(fā)生認識偏差之前,把某些錯誤設法顯示出來,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認知角度,憑借已掌握的數學知識識錯和改錯,從而預先實行控制。如學完《圓的認識》,出示判斷“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讓大家明白必須要在“同一個圓中”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出示判斷“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那直徑和半徑必須在同一個圓中”,讓學生先思考,再用畫圖來驗證,使之理解內在的邏輯關系。學完《面積單位》后,練習填寫單位時,不僅僅出現(xiàn)“我們的教室大約是25( )”之類關于面積單位的習題,還出現(xiàn)“教室的黑板高2( )”等關于長度單位的習題,以加強對單位意義的理解。這樣,老師主動出示題目顯示錯誤,讓學生議錯、辨錯,進一步理解知識,既控制了可能發(fā)生的錯誤,防患于未然,把錯誤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對比錯誤,引導評錯,激活思維點

      如果在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遇到挫折,出現(xiàn)爭議,那么就會激起思維的火花,就會激起學生繼續(xù)思考的欲望。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錯誤,挖掘學生的錯誤資源,及時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評錯,激活思維點,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思維更活躍。

      例如,教學例題:“甲、乙兩個工程隊合修一條長45千米的公路,兩隊合修每天修2.5千米,8天后,乙隊調出,剩下的由甲隊單獨修完。甲隊一共要修多少天才能修完?”學生解題時列出了錯誤算式:(1)45÷2.5;(2)(45-2.5)÷1.5;(3)(45-2.58)÷1.5。教師讓學生講完正確的算法后,并沒有丟棄這些錯誤資源,問:“如果要使這些算式正確,應該怎樣改變這道題?”這下子全班同學都興奮起來,連剛才那幾個做錯的同學也有了興趣,大家都動腦筋思考起來。不一會兒,就有了正確答案。這樣對待學生的錯誤,受鼓勵的并不是錯誤本身,而是其背后的獨立思考以及不人云亦云的勇氣。其作用不僅在于改正題目中的錯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增長智慧,學會學習方法。教師這種對錯誤寬容而不縱容的態(tài)度、開放而嚴謹的治學精神影響著學生,既保護了學生善于觀察、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又使“錯誤”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為數學教學畫上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四、挖掘錯誤,因勢利導,激發(fā)創(chuàng)新點

      學生的想法有時看起來非常幼稚,甚至是錯誤的,如果稍加挖掘,或許在這些幼稚,甚至是錯誤的背后卻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火苗。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把錯誤作為學生智力發(fā)展的資源,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靈活地糾正錯誤,給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空間。

      例如,一年級教學中有這樣一道題:“鴨有9只,鵝有7只,雞有8只,鴨和雞共有幾只?”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第一次遇到這樣的題型(有多余條件),在學生的解答中生成了下列四種情況:①9+7=16(只);②9+8=17(只);③8+7=15(只);④9+7+8=24(只)。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評判,并說出對、錯理由,在大家交流評判中得到了驗證,一致認為9+8=17(只)是正確的。到這兒教學似乎完成了,但是轉念一想何不利用一下這四個錯誤的算式呢?于是教師又啟發(fā)道:“那另外的四個算式是求什么的呢?你能把問題改一改,讓錯的算式變成對的嗎?”這時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很高,紛紛給原本錯誤的算式配上了正確的問題:①9+7=16(只)是求鴨和鵝共有多少只;③8+7=15(只)是求雞和鵝共有多少只;⑤9+7+8=24(只)是求雞、鴨、鵝一共有多少只。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每個數學老師可能常遇到與上面教學中的實例類似的情況,但不同的處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學效果卻是完全不同的。試想,如果當時在課堂上簡單地結束了學生的糾錯過程,而不就錯因勢利導,那么,這么好的教學契機就會錯過,而學生就不會獲得良好的思維空間,更不會碰撞出如此多的智慧火花。

      “錯誤”是一種寶貴的教學再生資源。我們應該讓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探究,給學生出錯的時空,甚至可以促進差錯的生成,使得學生最終能“撥開云霧見明月”,使得我們的課堂更具生機和靈性。endprint

      猜你喜歡
      算式錯誤過程
      在錯誤中成長
      描寫具體 再現(xiàn)過程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減法算式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怒”與“努”
      “浮”字等
      圓滿的過程
      可愛的錯誤等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擺一擺
      昆明市| 兴和县| 上高县| 克什克腾旗| 永德县| 开化县| 资阳市| 砚山县| 田阳县| 龙州县| 吴忠市| 日喀则市| 淄博市| 封开县| 湄潭县| 个旧市| 河池市| 文山县| 苍梧县| 广宗县| 天气| 莫力| 温泉县| 略阳县| 尼玛县| 沙坪坝区| 盐边县| 黄梅县| 芜湖市| 迁安市| 白河县| 曲松县| 黄石市| 双辽市| 图木舒克市| 琼结县| 内丘县| 诸暨市| 青海省| 泸定县| 通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