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慧 張丁芳
(山東省聊城市中醫(yī)醫(yī)院,252000)
缺血性中風是由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病。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本病屬中醫(yī)學“中風”范疇。近年來,筆者應用偏癱復原膠囊治療缺血性中風60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病例為2013年1~7月本院門診及住院腦梗死患者60例,符合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確診。除外合并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腦出血患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最小者55歲,最大者72歲。病程最短者4d,最長者6個月?;坠?jié)區(qū)梗死30例,腦葉梗死12例,丘腦梗死10例,多發(fā)性腦梗死6例,小腦梗死2例。癥狀可見言語不清,口眼歪斜,嘴角流涎,飲水嗆咳,肢體麻木遲緩,偏廢不用,周身乏力,小便頻數(shù),自汗出,或伴有眩暈,動則尤甚,舌質淡黯,苔薄白,舌底脈絡迂曲紫黯,脈緩。
偏癱復原膠囊為我院自制制劑,藥物組成:黃芪30份,川芎20份,三七粉20份,炙甘草10份。上藥煎熬濃縮制成干浸膏,與全蝎15份、水蛭15份共研細末,混勻裝膠囊,每粒含全蝎、水蛭各約0.05g,每次服4粒,每天3次,7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評定療效。
療效標準:根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擬定。臨床治愈:治療后癥狀及體征消失,語言、吞咽、肢體力量恢復正常。顯效:治療后癥狀及體征基本恢復正常,語言、吞咽、肢體力量較前增強。有效:治療后癥狀及體征較前改善,語言、吞咽、肢體力量稍有增強。無效:治療后癥狀及體征無改善,語言、吞咽、肢體力量無增強。
結果:患者一般服藥1個療程見效,臨床治愈15例,顯效30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3%。所有病例在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缺血性中風的病機特點是以虛為本,以實為標,本虛標實?!疤摗笔秦灤┦冀K的最基本病機。特別是老年人,元氣虧虛,氣虛推動無力,血行澀滯,導致氣虛血瘀,經絡不暢,筋失所養(yǎng)而成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等中風之患。李東垣《醫(yī)學發(fā)明·中風有三》中講:“凡人年逾四旬,氣衰者,多有此疾。”元氣虛衰,不能固攝,則自汗出,口角流涎,小便頻數(shù)。在缺血性中風后遺癥期氣虛尤甚,因虛致瘀,呈現(xiàn)出本虛標實,虛實錯雜之象。治療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為原則。方中黃芪甘溫純陽,重用以令氣旺血行,瘀祛絡通,祛瘀而不傷正,為君藥。川芎辛溫味薄氣雄,善于疏通,上行頭目,下行血海,活血兼有調氣之功;三七粉活血化瘀,有祛瘀而不傷好血之妙,二者為臣藥。全蝎、水蛭、炙甘草均為佐使,以搜風通絡,破血逐瘀,調和諸藥,且蟲類藥物行走攻竄,其通經達絡、疏逐搜剔之效宏大持久。與黃芪配伍,制成膠囊,具有“祛邪而不傷正,效捷而不猛悍”的特點。綜觀本方,諸藥合用使氣旺血行,瘀祛絡通,筋脈得其所養(yǎng),中風自可漸愈?,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能改善血液流變學,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而發(fā)揮溶栓作用;三七、川芎具有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huán)作用;水蛭中含有水蛭素,水蛭素能高效抗凝血、抗血栓形成,阻止凝血酶催化的凝血因子活化和血小板反應等進一步血瘀現(xiàn)象。提示本膠囊可以改善腦梗死患者的血液流變性,調整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腦動脈血流量,改善腦組織代謝,從而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