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魁英
中國古代詩歌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近年來在 全國各地的高考試卷中,都非常重視對古代詩歌的考查,這也體現(xiàn)出了高考對華夏民族文化的尊重。本文將從“高考考什么、高考怎么考”“考生的問題是什么”“考生應(yīng)該怎么做”3個角度,簡要分析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命題特點和考生的幾個瓶頸以及突破瓶頸的幾點做法,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一、 高考詩歌的命題特點
中國古代詩歌鑒賞是高考試卷的重頭戲,雖然它的分值不是最高的,但由于它屬于文言文的“韻文”,再加上一些作品年代久遠,所以考生的閱讀障礙較大,也是很多考生比較害怕的一個專題。筆者通過對近年來全國各地詩歌鑒賞題的分析,發(fā)現(xiàn)了一些規(guī)律,簡要總結(jié),與各位考生共享。
(一)選材
近4年來,高考詩歌鑒賞題在選材上有如下特點:從表達方式上看,特別青睞寫景抒情類詩歌,敘事類詩歌數(shù)量不及寫景類的1/3,詠物、議論類的詩歌偶爾出現(xiàn);從詩人的年代來看,宋代最多,唐代次之,唐宋兩個時代的詩歌超過2/3,金代、元、明、清的詩歌也偶有出現(xiàn);從詩人的熟悉度來看,考生非常熟悉的詩人(如歐陽修、杜甫、李白、蘇軾等)較多,陌生的詩人較少;從詩歌的體裁上來看,律詩絕句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詞,古風(fēng)在2010—2013年偶有出現(xiàn),2013年就有5首古風(fēng)。
筆者查看了全國新課標卷、廣東卷、安徽卷等高考試卷的大綱,發(fā)現(xiàn)對古代詩歌的要求部分,幾乎都是“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所以,考生們不必擔(dān)心,不管高考詩歌鑒賞題的選材如何變化,文本一般都不會太難。
(二)考點
我們知道,“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詩歌的語言、形象、表達技巧”是高考詩歌的3大考點。筆者發(fā)現(xiàn),高考詩歌鑒賞題特別重視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考查,絕大部分省市的高考題每年都會涉及這一考點。最近幾年的全國新課標卷考綱對古詩文閱讀有這樣的要求——分析綜合:①篩選文中的信息;②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鑒賞評價:①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②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很明顯,考綱側(cè)重“思想內(nèi)容和觀點態(tài)度”的考查。再翻看其他省市近幾年的高考大綱,也都有類似的要求。因此考生在備考時,要格外重視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的把握。
(三)題型
從最近幾年的高考試卷來看,每年全國的18套高考卷詩歌題的題型比較穩(wěn)定。北京卷和上海卷多年來一直堅持主觀題和客觀題相結(jié)合的形式。除這二者之外,一般都是以主觀題的簡答題為主。2011年湖北卷、2012年湖南卷、2012年浙江卷、2013年湖南卷、2013年浙江卷都出現(xiàn)了填空題的形式,這幾套試卷的填空題考查文學(xué)常識居多。
(四)分值與題數(shù)
近年來,全國各地高考的詩歌鑒賞題,一般為2—3個小題。全國新課標卷、遼寧卷的分值較高,都是11分,重慶卷、福建卷的分值較低,都是6分。個別省市的詩歌鑒賞題分值出現(xiàn)了微調(diào),比如:2011—2013年,浙江卷、天津卷、江西卷的詩歌鑒賞題分別增加了1—2分,湖南卷2013年從以前的7分增加到8分。分值變化最大的是北京卷:2006—2007年都是7分,2008—2011年都是10分,2012年增加了一個10分的簡答題,增加到了17分,2013年又降到了7分。全國各地的詩歌鑒賞題,除北京卷以外,總體上非常穩(wěn)定??忌梢远嘌芯勘臼。ㄊ校┳罱鼛啄甑母呖颊骖},把握本?。ㄊ校└呖荚姼梃b賞題的命題規(guī)律,從而提高答題能力。
二、考生詩歌鑒賞的瓶頸
筆者從教16年,通過結(jié)合平時自己學(xué)生的特點和高考閱卷的經(jīng)驗,以及與其他老師的交流,發(fā)現(xiàn)考生在古代詩歌鑒賞題上通常存在以下四大瓶頸。
(一)讀不懂詩意
很多考生在回答古代詩歌鑒賞題時,最大的問題是讀不懂詩意。很多考生反映,看到詩歌,腦子里一頭霧水,詩歌寫了什么景、敘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議了什么理等,很多時候自己實在讀不懂。如果詩歌運用了一些較為生疏的典故,那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文本讀不懂,自然無法進行鑒賞,這時候,有多少答題技巧都無濟于事,只好瞎蒙,得分自然很低。因此,考生在備考時一定要把讀懂詩歌作為一項重要的能力來訓(xùn)練。
(二)審不明題意
除了讀不懂詩意之外,審題不清也是影響考生詩歌鑒賞題得分的一個重要原因。題干要求的是“分析”還是“概括”,是“簡述”還是“賞析”,是“景象”還是“意境”,是“寫作技巧”還是“修辭手法”等,如果不注意這些要求,答非所問,往往就會費力不討好,得不到高分。
(三)亮不出要點
高考每道詩歌鑒賞題的答案,都有若干關(guān)鍵詞,我們通常稱之為采分點,高考閱卷的老師就是根據(jù)這些采分點給試卷評分的。比如2013年全國新課標卷Ⅱ第8題“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梅花的?請簡要分析”,答案中的“烘托”和“渲染”就是兩個至關(guān)重要的采分點。如果考生的答案中沒有這兩個詞,或者這兩個詞位置不顯眼、不突出,就有可能被誤判,從而造成失分。因此,考生的答案一定要注意突出這些關(guān)鍵詞,才能贏得高分。
(四)理不清思路
有些考生答題不規(guī)范,答案思維邏輯混亂,甚至語言不通順,也會失掉一些分數(shù)。比如2013年遼寧卷第8題“本詩第二聯(lián)描寫精妙,請簡要分析”,有的考生答案為“景物很美,意思是說樹梢細細的影子從茶碗里進來,葉子的聲音輕輕地追逐著篆煙,用了樹梢、茶碗、葉子、篆煙等意象”。這個答案實際上是把詩句簡單地翻譯了一下,并沒有分析其“妙處”,也沒有“關(guān)鍵詞”,思路混亂,所以得分很低。
三、高考詩歌鑒賞的兩大法寶
針對上面總結(jié)的高考詩歌鑒賞題的命題特點和考生的幾個瓶頸,考生備考時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提高詩歌鑒賞題的得分能力。
(一)五讀
所謂的“五讀”,就是“讀題目、讀作者、讀注釋、讀關(guān)鍵詞、讀題干”。這“五讀”要解決的就是考生“讀不懂詩意、審不清題意”的問題。
首先來說讀題目。一篇文學(xué)作品,題目往往是作品內(nèi)容的高度凝練之處,中國古代詩歌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從詩歌的題目可以讀出詩歌的大概內(nèi)容,從而推測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比如一首詩的題目為“送……”,說明這極有可能是一首送別詩,抒發(fā)的情感往往不是“傷離別、離別之后的思念”,就是“積極樂觀的鼓勵”??梢哉f,命題者給考生提供題目,本身就是答案的一種暗示。最近幾年的高考詩歌鑒賞題,大多數(shù)都會把詩歌的題目給出來。比如2013年江蘇卷的《醉眠》,2013年天津卷的《鷓鴣天·送廓之秋試》,2012年全國新課標卷的《思遠人》,2012年安徽卷的《最愛東山晴后雪》,等等。
其次再說作者。古代詩人尤其是一些大家的名作,往往是作者心靈歷程和精神世界的體現(xiàn),甚至能夠反映一個特定時代的風(fēng)氣或精神。比如,杜甫的很多詩歌中都有“憂國憂民”思想的體現(xiàn),辛棄疾的詩歌常用典故,作品中多有“報國無門、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2013年全國課標卷Ⅰ考查了陸游的《鵲橋仙》,第8題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答案要點為“對自己壯志未酬而只能隱居的無奈與牢騷”。如果考生對陸游的生平和思想非常熟悉,這道題的答案就手到擒來了。因此,閱讀古代詩歌時,盡可能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或主要思想,采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甚至主要手法,從而使自己答題更加得心應(yīng)手。
但是,考生千萬不要機械地“貼標簽”,一看到某個熟悉的作者,也不管詩歌內(nèi)容如何,就把他的主要思想一股腦地往試卷上搬。須知一個人的思想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時期的作品往往會有不同的情感基調(diào)和旨趣。如2009年全國課標卷考查了辛棄疾的《鷓鴣天·代人賦》,第9題有“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的問題,答案要點為“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如果機械地回答“報國無門、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就可能一分不得。
第三是讀注釋。詩歌鑒賞題中幾乎所有的注釋要么對理解詩歌有幫助,要么對答題有幫助。比如2013年江蘇卷,考查了唐庚的《醉眠》,注釋中“此詩為其(指詩人)謫居惠州時所作”就是告訴考生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這對于回答第(2)題“‘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一聯(lián)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心境”非常有幫助,聯(lián)系詩句,就不難回答出“厭惡官場、追求恬淡”等關(guān)鍵詞。
沒有任何作用的注釋,命題者是不會加的。一些看似無用的注釋,考生也要盡量思考它要透露給我們什么提示。比如2011年全國課標卷《春日秦國懷古》,注釋①為“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很多考生忽略了這個注釋,認為它沒用,其實“878”這個年號是在告訴考生,周樸是晚唐詩人,而“昔盛今衰、懷古傷今” 是晚唐詠史懷古詩中常見的思想感情,這恰恰是第8題答案的要點。
第四是讀關(guān)鍵詞。這里的關(guān)鍵詞,指的是詩歌中重點的意象、形容詞、動詞等。這些關(guān)鍵詞對我們理解詩歌至關(guān)重要。有些詞語直接體現(xiàn)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比如2013年新課標卷Ⅰ第8題“上闋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它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上闋最后兩句是“酒徒一一取封侯,獨去作江邊漁父”,一個“獨”字寫出了詩人的孤獨,“漁父”則是隱居生活的象征,讀出了這些信息,這道題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
第五是讀題干??赡芩械目忌紩f,讀題干誰不知道啊,不讀題干怎么答題呢?是的,幾乎所有考生都知道讀題干,但是怎么讀,讀什么,關(guān)注哪些信息,卻是一門學(xué)問。比如2013年山東卷“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這個題干中,我們需要審出的信息就有,①題干有兩問,答案也要分為兩部分,②答題區(qū)間為三四兩句,③由“哪些”一詞看出,“‘煙的特點”至少應(yīng)寫出2點,④由“如何”一詞可知,第二問是考查描寫手法的,答案應(yīng)突出“比喻”等關(guān)鍵詞。再比如2011年重慶卷“‘客愁在詩中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加以概括”,一方面考生要從“哪些”一詞,注意答案應(yīng)該在兩點以上,另一方面要注意題干要求的是“概括”,答案的重點應(yīng)該為“思念家鄉(xiāng)(鄉(xiāng)國夢),朋友零落(交游落落)”等概括類短語,而不應(yīng)該把重點放在對詩句的分析上。
(二)四清
讀懂了詩歌,審清了題意。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組織自己的答案了??忌梢詮摹胺謼l作答,序號清楚,關(guān)鍵詞(采分點)突出,標點符號規(guī)范”四個方面提高答案的規(guī)范性,做到“四清”。即:根據(jù)題干要求和答案的特點,把自己的答案分成幾條;每一條前邊都標明序號;同時要注意把答案的要點(采分點)放在每一條答案的開頭,即“關(guān)鍵詞置頂”;并且每個關(guān)鍵詞的后面,用句號或冒號和后面的分析部分隔開。這樣,閱卷老師就能很容易發(fā)現(xiàn)你答案的要點,從而客觀公正地給出分數(shù)。如果不注意這四點,答案不規(guī)范,就容易造成分數(shù)的誤判。
求學(xué)·文科版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