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清
不孕癥在我國育齡女性中十分常見,有統(tǒng)計表明,其發(fā)生率約為10%~15%[1]。自1978年首例試管嬰兒試驗成功以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術已獲得長足發(fā)展,使很多不孕癥女性獲得妊娠機會[2]。有研究表明,不孕給女性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不孕婦女存在各類應激方面的問題,如抑郁、焦慮、偏激、敏感、負罪感、婚姻滿意度下降、性生活不和諧等,其中抑郁和焦慮是臨床常用的評價患者應激反應狀況的兩種關鍵指標[3]。另外,在IVF-ET周期中,很多女性患者徘徊于失望與希望之間,不僅可能造成其睡眠障礙、激素水平變化,還可能促使其治療終止,產(chǎn)生不良結局[4]。因此,研究和探討認知行為干預對IVF-ET周期內女性患者應激情緒的影響,將有助于為臨床實施有效的心理支持提供依據(jù),從而提升IVF-ET的成功率?,F(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進入IVFET周期的女性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3~43歲,平均(32.6±5.8)歲。納入標準:(1)參照《婦產(chǎn)科學》[5]符合IVF-ET的適應證及不孕癥診斷標準。(2)年齡23~43歲。(3)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3個月內未進行影響內分泌功能的藥物治療及特殊有創(chuàng)性檢查和治療者。(5)自愿參與者。排除標準:(1)有嚴重視聽障礙,可能影響對問卷的正確理解和回答者。(2)合并有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可能干擾內分泌功能者。(3)經(jīng)調查者解釋后表示拒絕合作者。(4)患有嚴重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者(包括惡性腫瘤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狀況、現(xiàn)有子女數(shù)量、治療周期數(shù)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即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用藥指導等。觀察組選取5名工作經(jīng)驗3年以上的護士組建調研小組,調研前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然后對患者實施認知行為干預,包括認知行為改變、心理疏導、睡眠衛(wèi)生教育、家庭支持、睡眠衛(wèi)生教育和音樂療法。(1)心理疏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進入IVF-ET的女性比丈夫經(jīng)歷了更多的情緒困擾,主要表現(xiàn)為緊張、焦慮、抑郁、沮喪,甚至產(chǎn)生憤怒、敵意、疲勞、惰性,這些負性情緒可引起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或通過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影響取卵、胚胎著床等,造成低妊娠率,且婦女焦慮、抑郁癥狀普遍,并與婚齡、居住地、應付方式和婚姻調適密切相關。護理人員要認真傾聽患者敘述以往妊娠失敗的經(jīng)歷、精神創(chuàng)傷或生活挫折,弄清患者的心理癥結,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患者采取心理防御機制和應對方式,使患者學會有意識地控制或調節(jié)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整因緊張刺激而紊亂了的生理功能。(2)認知行為改變。長期不孕或治療的失敗,使患者有嚴重的挫敗感、無望感、自我懷疑、內疚等負性情緒,甚至產(chǎn)生歪曲的認知,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這些錯誤的信念很容易導致治療效果不佳,認知行為治療理論認為,護理人員要逐一糾正其錯誤觀點,講解妊娠的科學性及相關因素,認知的改變可以使患者生理、情感及行為等各個方面發(fā)生改變,有利于妊娠。(3)家庭支持。家庭支持的總體目標是祛除家族成員的不良情緒,減少家族內部的不利因素,其方式包括澄清交流、解決問題和促進個體的自助,治療對象不僅是患者本人,家庭每個成員都應承擔相應的義務和責任,相互理解,并能相互尊重和容忍,不能只強調自己的家庭角色,而一味地指責他人,家人的關心、支持和理解,將有利于減少不良心理行為反應。(4)音樂療法。音樂療法是通過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途徑來治療疾病,適宜的音樂可以改善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使患者精神放松,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更好地配合治療護理。(5)睡眠衛(wèi)生教育?;颊咴谶M行IVF-ET周期時,由于各類壓力引起的應激情緒易進一步造成女性患者的睡眠障礙或睡眠質量下降,護理人員要指導IVF-ET患者睡前勿做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堅持泡腳,定時作息,準時上床,準時起床。
1.3 觀察指標 于IVF-ET第14 d對兩組患者分別進行血漿皮質醇激素水平的測定,并進行應激情緒和睡眠質量評價[5]。(1)應激情緒采用 Zung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DS、SAS),各量表均為20個條目,各條目應用4級評分標準,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抑郁或焦慮情緒越嚴重。(2)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指數(shù)(PSQI)評價,由23個條目組成,包括主觀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等共7大類,總分為5分或以上者認為睡眠質量較差,且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質量越差。(3)血漿皮質醇水平評定。取晨起空腹靜脈血2 ml離心后分離血漿,冷藏保存,應用放免藥盒進行檢測,相關操作方法參照藥盒說明書。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IVF-ET患者治療第14 d各項觀察指標比較(分,±s)
表1 兩組IVF-ET患者治療第14 d各項觀察指標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SAS SDS PSQI 血漿皮質醇濃度(%)50 37.6 ±7.2 13.3 ±5.8 5.2 ±0.8 436.6 ±22.8對照組 50 41.2 ±8.8 15.8 ±6.2 7.2 ±1.3 502.4 ±43.3 t值觀察組0.0274 0.0399 0.0001 0.0001 2.2388 2.0822 9.2648 9.5079 P值
有研究表明[6,7],IVF-ET已經(jīng)幫助很多不孕癥女性獲得妊娠機會,且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選擇IVF-ET的女性越來越多,尤其是高齡不孕癥女性,其一般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其一是由于不孕癥給其自身帶來的長期的、慢性壓力將延續(xù)至IVF-ET周期內,患者仍對是否可以實現(xiàn)妊娠存在質疑和不安;其二是治療本身給患者帶來希望,但患者又擔心是否會治療失敗,產(chǎn)生應激性壓力[8]。對IVF-ET周期患者而言,慢性和應激性兩類壓力均可帶來各類不良情緒,而焦慮、抑郁屬于人類應激情緒中較為常見的兩大類型[9]。由于受到不孕癥的影響及對IVF-ET治療結果的不確定性,患者易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慮情緒,通過認知行為干預,使患者充分了解IVF-ET的機理、方法、成功案例等,并了解良好的心態(tài)對于提高治療成功率的重要性,從而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也有利于促進其治療依從性的提升。
應激情緒易影響患者睡眠質量,使患者進入IVF-ET后睡眠障礙加重,而睡眠質量的下降易造成患者疲勞,機體功能和激素水平發(fā)生紊亂。血漿皮質醇水平是機體應激狀態(tài)的指標,在應激情緒發(fā)生時,體內兒茶酚胺大量釋放,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內分泌軸啟動,引起血漿皮質醇水平上升,神經(jīng)內分泌水平發(fā)生變化[4]。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進入IVF-ET周期后,血漿皮質醇濃度略有下降,兩組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通過認知行為干預,可有效避免這種刺激的發(fā)生,提高機體抗疲勞程度,也促使機體功能和激素水平的應激變化,從而提升患者血漿皮質醇水平,而激素的變化將影響IVF-ET患者的受精-胚胎移植效果,增加成功率。
總之,要提高治療成功率,應積極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調節(jié)其應激情緒,或者說,應盡早實施認知行為干預,以預防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和睡眠障礙的發(fā)生,提高治療成功率。
[1]王樂樂.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中應用Coasting療法預防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2]張勝坤,曹義娟,張 蓓,等.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臨床妊娠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2013,9(4):546-548.
[3]楊小玉,劉慧娟,錢 明,等.進入IVF-ET治療周期后婦女焦慮情緒的探討[J].天津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12(1):118-120.
[4]舒金輝,馮貴雪,李 勁,等.探討精子形態(tài)對IVF-ET助孕結局的預測價值[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3,19(5):414-416.
[5]樂 杰主編.婦產(chǎn)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8-135.
[6]鄧 彬,李 予,王文軍,等.高齡婦女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結局分析[J].國際婦產(chǎn)科學雜志,2011,38(5):458-460.
[7]呂 群,張瀟瀟,張小建,等.超聲引導下行胚胎移植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西部醫(yī)學,2011,23(3):537-538.
[8]鄧華麗,葉 虹,陳巧莉,等.超長方案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者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J].生殖與避孕,2013,33(10):672-674.
[9]楊小玉,張云山,狄 敏,等.進入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婦女應激情緒的研究[J].計劃生育雜志,2009,28(3):2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