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竹
據(jù)葛沽鎮(zhèn)志記載,寶輦文化最早興起于明朝永樂年間,是該地區(qū)慶豐收的民間花會的一個儀式。寶輦穹頂流蘇,金碧輝煌,上下裝飾有各式仿古燭心彩燈,集中了藝術、美學、結構學、力學,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制作智慧。葛沽鎮(zhèn)上的寶輦模型,圖案都是吉祥圖案,有龍鳳呈祥的圖案、二龍戲珠的圖案,反映了人們的美好愿望。
在車水馬龍的都市,春節(jié)的味道似乎在逐漸消淡。但在天津市津南區(qū)有人仍然將全部精力用于年俗文化的發(fā)揚上。今年60歲的季鳳領專注寶輦文化27年。并用約10年時間陸續(xù)制作了5個寶輦模型。
每逢正月十六,津南區(qū)葛沽鎮(zhèn)的街道上都會有熱鬧的民俗慶祝活動。在龍燈、旱船、獅子舞等慶?;顒雍?,還有一項獨具特色的慶?;顒印坝^寶輦”。
季鳳領酷愛寶輦模型,27年來,一直堅持在業(yè)余時間鉆研寶輦的制作藝術。季鳳領對寶輦有自己的想法,“對于寶輦的文化,一種是愛好,一種是繼承,老一輩父一輩,從我爺爺開始就喜好這個,而父親和伯父都當過寶輦出行時的‘指揮,到我這一代,已經(jīng)三代了?!?/p>
在1985年,季鳳領就有做幾個寶輦模型的想法,模型做好后可放在家里欣賞。1987年季師傅正式動手,做了第一架輦。“我14歲學的木工,那時學的是榫卯結構,即使做家具也不用一根釘子,做出的東西相當牢固,但是比較費時費力?!奔绝P領介紹,在比火柴棒粗不了多少的木條上一般要做出多達8個榫卯結構;在一些巴掌大小的地方也要做出復雜的榫卯窗結構,還要鑲嵌上玻璃,由于這些制作技術,每個輦累計用時半年,5個輦他用了幾乎10年才完全做成。2000年以后,季鳳領主要從事寶輦文化傳播。
寶輦制作寶輦模型的過程不僅費時費力,而且不少的樣式、數(shù)據(jù)都需要他自己設計推算?!拔野凑詹傅纳砀吲c寶輦高度比例,推算出了當時失傳寶輦的真實高度約在4米。并按照1:5的比例制作模型?!痹谶x材上,他選擇了軟硬適中易于雕刻的楸桃木,并手工制作了相關裝飾?!斑@些穗子是我親手捻的,一個晚上才能捻出十多個。一架輦上1000多個穗子就需要一個月多的時間。”季鳳領在制作模型中做出了創(chuàng)新,將蠟燈位置替換為小串燈,并找企業(yè)特意吹制了燈罩。“這些燈泡、穗子、畫花和部分雕刻是花錢制作的,每架約要6千元左右。木料和手藝的價值,我沒有仔細算過?!奔绝P領說。
寶輦模型曾在天津市2010年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展中展出,受到有關專家的肯定。季鳳領說:“我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寶輦模型,把葛沽的寶輦文化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