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
(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
淺談王充思想對當代教育的啟示
王倩
(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福建漳州 363000)
王充作為中國古代具有重要影響的思想家,其對后世的重要影響不容置疑,從他的思想中所反映出來的敢于懷疑、勇于批判和樂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最具影響,更值得當代學習和借鑒。王充對諸子百家的思想有取有舍,尤其是在面對儒家思想的時候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雖然身為儒學代表,但其并沒有盲目地推崇儒家的各種思想,其對“天人感應”以及鬼神說的批判即便是在當代也是普遍認可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獨立思考,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給后人以啟發(fā),值得后人學習和借鑒。我們要用懷疑、批判的眼光看問題,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提觀點。
王充;教育思想;批判精神;懷疑;創(chuàng)新
王充作為中國古代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對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所具有的的懷疑、批判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當今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王充出生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的一生都不與時茍合,對當時充滿讖緯迷信的神學化儒家持批判態(tài)度。他對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教學過程、教學內(nèi)容、教學原則和方法等各個方面都提出了有價值和啟發(fā)意義的論斷。在其一生的教育事業(yè)中始終抱有對事物懷疑的態(tài)度,不盲從,能用批判的眼光看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富有創(chuàng)新的思想,不論是對他當時所處的年代還是當今社會都有重要意義。王充的著作中僅有《論衡》被保留了下來,體現(xiàn)了王充思想中很多精華的部分,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王充肯定了教育的作用。他強調(diào)胎教的作用,而且還指出教育能夠決定人性的發(fā)展方向,對于個人而言可以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對于社會還能起到一定的改造作用。他認為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文人”和“鴻儒”。“文人”知識淵博,能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對實際政治加以評論和提出自己的建議。他們能成為稱職的行政人才。“鴻儒”是知識分子中最高級的一層,他們最顯著的特征是能夠“精思著文,連結篇章”和“興論立說”,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思維能力。他們不僅系統(tǒng)地掌握了現(xiàn)存的社會知識,且不受前人思想框框的束縛,創(chuàng)新知識,是不可多得的理論學術人才。[1]王充還提出了教育內(nèi)容應該“博通百家”,教學過程要包括“見聞為”和“開心意”兩個階段,在教學原則和方法上要“詮訂于內(nèi)”、“學用一致”、“距師”與“問難”。王充的思想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對當今社會的教育具有重大影響。
1.對儒家思想的懷疑
王充所處的時代,可謂是百家爭鳴,各思想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在此之前,儒學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許多儒學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身處各種思想縱橫交錯的時代,王充始終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對儒學之外的思想他并沒有全盤否定,對儒學他也并沒有全盤吸收,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思想,有著自己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向。他本著求真求實的學習態(tài)度,哪怕是對孔孟之言也敢于質(zhì)疑問難,這也正是王充能夠有如此成就的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懷疑也并不是盲目的,伴隨著懷疑還應該有個人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懷疑,懷疑是否具有合理性等等,只有以正確的方法去懷疑、去思考才能取得進步。
對墨家、法家、道家等思想,王充也始終持懷疑和批判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比如對于道家思想,王充雖然尊道揚道,但對道家學說也不迷信盲從,也有批判。由此可見,不論對諸子百家還是儒家,王充都懷著懷疑和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只有始終持有這種懷疑的態(tài)度,才會更好地推動人們?nèi)ニ伎紗栴},在思考的基礎上才會產(chǎn)生新認識,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2.對天人感應和神學論的批判
漢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學說,他認為君權神授不可侵犯,君主代表上天治理國家。與此同時君主也并不是沒有約束的,因為天和人是相互感應的,如果君主行為不當,天就會降下災難來昭示君主的錯誤,倘若君主不改過,天意就會改變。對此,王充提出了批判。王充不再像董仲舒那樣把人看成天的附庸,而將人看成一種自然存在。他提出“疾虛妄”,“疾”就是痛斥、批判的意思,“虛妄”主要是指董仲舒的天人學說。[2]王充發(fā)揚理性的批判精神,割斷了董仲舒在天人之間建立起來的神秘聯(lián)系,顛覆了“天在人上”的傳統(tǒng)認識,樹立起“天在人外”的新觀念。
王充反對“人死之后,會變成鬼,同樣有知覺,會找仇家報仇”這一說法。他認為:“人死之后,沒有了精神,沒有了思想,連軀體都爛掉了,怎么會變成鬼呢?活人如果睡著了,精神還在,形體也在,但對周圍發(fā)生的事卻一無所知;死人精神消亡,軀體腐爛,更不可能有什么知覺了。人死變鬼的說法,完全是鬼話。”盡管王充的思想還存有一些不足,但是就當時而言的確很有價值。
3.基于懷疑和批判之上的創(chuàng)新
在眾說紛紜的時代,王充并沒有偏激地選擇一家之言完全聽之信之,而是始終以懷疑的眼光、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各思想流派,汲取其中合理的成分,提出了屬于自己的思想觀點。他從教學內(nèi)容,原則和方法以及教育的作用等多個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給當時的社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給人們以思想上的啟迪和解放,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尤其是其提出的獨立思考的教育主張更是給封建社會下教條主義及刻板僵硬的教育以沉重打擊,讓更多的人開始去思考教育,開始試圖尋求教育上的革新與改變,也給當今社會的教育以很好的借鑒作用。
創(chuàng)新是推動社會進步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只有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基礎之上,才能不斷產(chǎn)生新思想,新觀念,也才能更好地推動人們思想的進步。人作為社會的創(chuàng)造者,思想進步了,就更能加快不斷驅(qū)動社會發(fā)展和長足進步的步伐。因此,創(chuàng)新精神于古今都是需要不斷加以培養(yǎng)和推崇的。
當今社會,很多時候人們都會屈服于所謂的標準答案,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一定程度上扼殺了人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讓人們變得不敢懷疑,不敢批判。而王充身上體現(xiàn)的懷疑、批判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古人尚且有如此精神,更何況當今社會的人們呢?
1.用懷疑、批判的眼光看問題
對教育過程做到王充所說的“見聞為”的感性階段和“開心意”的理性階段。“聞見”是圣人積累知識經(jīng)驗的基本手段。聞見有兩層含義:一是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生活經(jīng)驗;二是廣聞博覽,通過書本或其他間接途徑吸收他人的經(jīng)驗和思想,接受間接知識。王充認為教學中首先要依靠耳聞、目見、口問、手為,直接接觸客觀事物,這是認識的最基本的條件。在這一基礎之上,開動腦筋,進行理性思考,這樣才能夠做到“知一通二,達左見右”,也才能夠分清是非,判定真假,“訂其真?zhèn)危嫫涮搶崱薄?/p>
關于教學內(nèi)容,王充一方面仍然把儒家經(jīng)典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內(nèi)容,強調(diào)“文人宜遵五經(jīng)六藝為文”,但是另一方面他反對墨守儒經(jīng)章句,主張應該博覽群書,涉獵百家之言。他還強調(diào)不僅應該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應該從自然中、從社會中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只有知識廣博,思考才能夠深入,眼光才能越敏銳,處理事務的能力才越強。
面對各種知識,學習者不能盲目全盤接受,不能認為書本上的知識就是絕對真理,學習者必須要去思考,去多問為什么,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一味地遵從標準答案。學習不是為了尋求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找到學習的方法。只有始終以懷疑和批判的態(tài)度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并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成長,不斷進步,不斷有所收獲。
2.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提觀點
儒生治學,好“褒古毀今”、“信師是古”,這就造成了儒生因循守舊、恪守古法的形象,造成了儒生思想僵化刻板,王充由此提出了“距師”這一觀點。他指出:“凡學問之法,不為無才,難于距師,核道實義,證實是非也?!边@一主張破除了對教師、對古人的迷信,敢于問難求解,即便是對孔子、孟子之言亦不可盲從。
在吸取前人思想精華的基礎上,王充也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指出:“茍有不曉解之問,迢難孔子,何傷于義?”這體現(xiàn)出王充提倡獨立思考,反對盲從和迷信的教育主張,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思想解放的作用,這也是王充思想中較具價值的部分。
當今社會,應試教育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盡管當今社會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變,但是成功轉(zhuǎn)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仍舊存在,因此提振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勢在必行。
總之,王充思想中所反映出來的懷疑、批判和創(chuàng)新精神對當今社會的教育仍舊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我們要始終堅持古為今用的原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借鑒前人的思想,讓有價值的東西為我們所用。
[1]張燕.王充及其教育思想[J].民辦教育研究,2008,(06):99-100.
[2]宋志明.批判思潮中的天人學——王充哲學話題芻議[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94.
(責任編輯:婁 剛)
A tentative Discussion of the inspiration from Wang Chong Thought to the Modern Education
WANG Qian
(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Min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China)
Wang Chong was a very influential thinker in the ancient China,whose influence upon late generations is beyond doubt.Those kinds of virtues reflected from his thought such as daring to questioning,being bold in criticizing and being ready to bring forth new ideas deserve to be studied and borrowed.And Wang Chong assimilated or abandoned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esp.,the Confucian thought.Though a representative of Confucian thought,Wang Chong did not praise the Confucian thoughts blindly,and his criticizing“Interac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kind”is well-known to us.What matters is that Wang Chong thought it independently and propounded unique ideas,enlightening the late generations,which deserves to be studied and borrowed by us.We should approach problems in a doubtful and critical way,and put forward new ideas by means of creative spirit.
Wang Chong;education thought;critical spirit;doubt;creation
G40-09
A
1009-3583(2014)-0069-03
2014-01-20
王 倩,女,江蘇溧陽人,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論在讀研究生,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