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甘肅省酒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甘肅酒泉 735000)
酒泉科技農場小麥“3414”肥效試驗初報
馬靜
(甘肅省酒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甘肅酒泉 735000)
采用“3414”最優(yōu)回歸設計方案,建立了酒泉市下河清科技示范農場小麥產量(Y)與氮(N)、磷(P)、鉀(K)肥之間的回歸方程。得出最大施肥量為N 333.75 kg/hm2、P2O5108.60 kg/hm2、K2O 69.60 kg/hm2,此時小麥產量可達7 266.75 kg/hm2;最佳施肥量為N 273.15 kg/hm2、P2O5106.80 kg/hm2、K2O 49.50 kg/hm2,此時小麥產量可達7 237.05 kg/hm2。
小麥;“3414”肥效試驗;施肥量;酒泉市
小麥是酒泉市主要的糧食作物,小麥產量的豐欠是影響酒泉市農村經濟的穩(wěn)定增長和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為提升小麥生產施肥水平,促進單產提高,筆者按農業(yè)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技術規(guī)范和酒泉市“3414”肥效田間試驗方案要求,對酒泉市下河清科技示范農場小麥的施肥時期、施肥方法和最佳施肥量配比進行了研究,以期為施肥分區(qū)、肥料配方及科學施肥提供依據(jù)。
1.1 供試材料
供試氮肥為尿素(含N46%),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石化分公司生產;磷肥為普通過磷酸鈣(含P2O512%),白銀虎豹化工有限公司生產;鉀肥為硫酸鉀(含K2O33%),四川川化青上化工有限公司生產。指示小麥品種為甘春11號。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2年3月在酒泉市下河清科技示范農場進行。田面平整,地力中等,肥力均勻,前茬作物玉米,產量水平8 250 kg/hm2左右。作物熟制為一年一熟。供試土壤為灰棕漠土,耕層厚度20cm,試驗前土壤含有機質6.7 g/kg、速效氮14.0 mg/kg、速效磷19.6mg/kg、速效鉀104.0mg/kg,pH8.1。
1.3 試驗設計及實施方法
試驗采用“3414”最優(yōu)回歸設計,設3因素(氮、磷、鉀)4水平(0、1、2、3)共14個處理。0水平為不施肥;2水平為當?shù)刈罴咽┓柿康慕浦担?水平為2水平×0.5;3水平為2水平×1.5(過量施肥水平)。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小區(qū)面積40 m2(8 m×5 m),小區(qū)單灌單排,小區(qū)間距40 cm,四周設2 m寬保護行。試驗因子水平見表1,試驗方案見表2。
表1 試驗因子水平
表2 試驗方案
試驗于3月17日用小犁鏵開溝溜種,行距20 cm,每小區(qū)26行,播種量225 kg/hm2。播前按試驗設計方案分小區(qū)精準稱取供試肥料,全部磷肥、鉀肥及30%氮肥作基肥均勻撒施后人工耕翻整地,剩余70%氮肥作追肥于4月下旬、5月下旬分兩次人工撒施。4月4日出苗,4月28日灌頭水,此后每隔10~20 d灌水1次,6月底停灌,全生育期灌水4次,其它管理措施同當?shù)卮筇?。田間觀察記載小麥生長情況,7月14日人工收獲,收獲時每小區(qū)隨機取樣20株考種,按小區(qū)單收計產。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3414”試驗設計與數(shù)據(jù)分析管理系統(tǒng)2.0版》統(tǒng)計分析。
2.1 小麥田間生長情況
據(jù)田間觀察,處理N2P2K2小麥前期生長健壯,后期無脫肥早衰現(xiàn)象,成熟后籽粒飽滿;處理N0P0K0、N0P2K2中后期葉片發(fā)黃,出現(xiàn)早衰;處理N3P2K2田間出現(xiàn)倒伏現(xiàn)象,可能與氮肥用量過多有關。
2.2 經濟性狀及產量結果
表3 不同處理的小麥經濟性狀及產量
由表3可知,有效穗數(shù)以處理N2P2K2最多,為676.5萬穗/hm2,較不施肥處理N0P0K0多157.5萬穗/hm2;其次是處理N2P1K1,為675.0萬穗/hm2,較處理N0P0K0多156.0萬穗/hm2。穗粒數(shù)以處理N3P2K2最多,為34.5粒,較處理N0P0K0多8.0粒;其次是處理N2P3K2,為34.3粒,較處理N0P0K0多7.8粒。千粒重以處理N2P2K3最高,為43.0 g,較處理N0P0K0高2.5 g;其次是處理N2P2K1,為42.5 g,較處理N0P0K0高2.0 g。
折合產量以處理N2P2K2最高,為7 367.5 kg/hm2,較處理N0P0K0增產2 777.5 kg/hm2,增產率為60.5%,較缺氮處理N0P2K2增產2 500.0 kg/hm2,增產率為51.4%;其次是處理N2P2K3,為7 155.0 kg/hm2,較處理N0P0K0增產55.9%,較處理N0P2K2增產47.0%;處理N3P2K2較處理N0P0K0增產54.0%,較處理N0P2K2增產45.2%。說明氮、磷、鉀肥合理配施可有效改善小麥成產因素,從而提高產量。
2.3 回歸方程的建立與解析
以小麥產量為目標函數(shù),各施肥因子為自變量,根據(jù)試驗結果,運用“3414”試驗統(tǒng)計分析方法進行回歸分析,得出氮肥(N)、磷肥(P)、鉀肥(K)與小麥產量(Y)之間的三元二次肥料效應回歸方程為:
Y=302.97+16.90N-0.35N2-0.10P-0.51P2-3.74K+0.50K2+0.07NP-0.57NK+1.81PK(r=0.97)
經對方程進行顯著性檢驗,F(xiàn)=8.2>F0.05=6.0,說明小麥產量(Y)與N、P、K肥施用量之間存在顯著的回歸關系,表明回歸方程模型選擇正確,回歸方程擬和程度很高,可反映小麥產量與氮、磷、鉀之間的關系,可以利用其進行產量預報。對回歸方程進行優(yōu)化解析,按氮肥(N)4.5元/kg、磷肥(P2O5)5.0元/kg、鉀肥(K2O)7.5元/kg、小麥市場價格2.2元/kg分析處理,得出最大施肥量為N 333.75 kg/hm2、P2O5108.60 kg/hm2、K2O69.60 kg/hm2,此時小麥產量可達7 266.75 kg/hm2;最佳施肥量為N 273.15 kg/hm2、P2O5106.80 kg/hm2、K2O 49.50 kg/hm2,此時小麥產量可達7 237.05 kg/hm2。
1)在酒泉市下河清科技示范農場進行的小麥“3414”田間肥效試驗結果表明,氮、磷、鉀肥合理配施增產效果顯著,以施尿素423.9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812.5 kg/hm2、硫酸鉀227.26 kg/hm2處理的小麥產量最高,折合產量為7 367.5 kg/hm2,較不施肥處理增產2 777.5 kg/hm2,增產率為60.5%;其次是施尿素423.9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812.5 kg/hm2、硫酸鉀340.89 kg/hm2處理和施尿素635.85 kg/hm2、普通過磷酸鈣812.5 kg/hm2、硫酸鉀227.26 kg/hm2處理,分別較N0P0K0處理增產55.9%和54.0%。 2)建立了小麥產量(Y)與氮、磷、鉀肥之間的回歸方程:Y=302.97+16.90N-0.35N2-0.10P-0.51P2-3.74K+0.50K2+0.07NP-0.57NK+1.81PK(r=0.97)。得出酒泉市下河清科技示范農場小麥種植最大施肥量為N 333.75 kg/hm2、P2O5108.60 kg/hm2、K2O 69.60 kg/hm2,此時小麥產量可達7 266.75 kg/hm2;最佳施肥量為N 273.15 kg/hm2、P2O5106.80 kg/hm2、K2O 49.50 kg/hm2,此時小麥產量可達7237.05 kg/hm2。綜合分析結合本地生產實際,建議小麥氮、磷、鉀的推薦用量分別為:217~254 kg/hm2、120~122 kg/hm2、45~75 kg/hm2。
(本文責編:王建連)
S512.1
A
1001-1463(2014)11-0005-03
10.3969/j.issn.1001-1463.2014.11.003
2014-07-21
馬靜(1978—),女,甘肅酒泉人,農藝師,主要從事土壤肥料試驗研究及農業(yè)技術推廣工作。聯(lián)系電話:(0937)2669747;(0)15097238116。E-mail:gsjqnjmaj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