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點》記者 袁陽平
重構奢侈品產業(yè)鏈
《支點》記者 袁陽平
奢侈品消費實質上屬于精英行業(yè),更多代表的是一種高品質生活方式。奢侈品消費的理性回歸是本土高端品牌崛起的黃金期,將徹底改變國內高端消費品市場格局,整個產業(yè)鏈開始重新架構。
中國的奢侈品市場正走向理性。
上月初,世界奢侈品協(xié)會中國區(qū)首席專家歐陽坤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過去消費者購買奢侈品均有“凡貴即好”的消費誤區(qū),但現(xiàn)在他們開始重新認識奢侈品牌的文化價值。
從2013年開始,全球奢侈品市場面臨諸多壓力。中國也不例外,一直處于高速增長的奢侈品市場正慢慢減速。
多位業(yè)界人士認為,奢侈品消費的理性回歸是本土高端品牌崛起的黃金期,將徹底改變國內高端消費品市場格局,整個產業(yè)鏈開始重新架構。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等綜合國力增強,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國人對奢侈品消費的熱度,從幾年來的網絡高頻詞如“血拼”可窺一斑。
武漢春秋國際旅行社董事長齊心向本刊記者回憶一次歐洲游的經歷。因避雨,他所帶的團隊在法國巴黎春天百貨稍作停留,“就半天時間,這批游客的手里都大包小包地提著各類高端商品?!?/p>
客觀講,奢侈品消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國的經濟實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實現(xiàn)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長,到2010年因人均GDP首次超過4000美元而成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隨之帶動的就包括奢侈品消費增長。
再以日本為例,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GDP年均增長率超過10%,一批“新中間層”應運而生,導致這一時期該國初步形成了奢侈品消費者群體。
但經濟持續(xù)繁榮后,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購買心理也將逐步走出炫耀階段,這一過程在亞洲的“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都得到了印證。
“國內的奢侈品消費正在邁向成熟,由起初的‘秀品位’到懂得鑒賞,并注重實用價值?!睔W陽坤表示,成熟的消費行為將建立在品牌文化認同的基礎上。
奢侈品市場回歸理性,具體原因可以說很多,但當前中國政府打擊貪污腐敗、反對奢華消費的系列強硬措施不可不提。
美國咨詢公司貝恩公司已連續(xù)多年發(fā)布了中國奢侈品市場研究報告。在對去年的調研報告中,該公司開篇就下了結論:2013年對于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而言,是表現(xiàn)平平的一年。
這一結論,一方面反映出國人開始重新認識奢侈品消費,另一方面也暗指受中央政策導向的影響。2012年7月,國務院出臺《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奢侈品明文進入政府禁止采購之列,條例于當年10月正式實施。
從2013年全年奢侈品市場行情來看,貝恩公司報告的數(shù)據是全年平均增長僅2%,而在中國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201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增長率達30%以上。
另據瑞士鐘表聯(lián)合會調查,瑞士鐘表在中國風光長達10年的好景一去不返。在2013年的前11個月,該國出口中國的手表總值同比下降15%,跌幅在全球30個國家的統(tǒng)計數(shù)據中為最大。
然而,奢侈品商看到另一個尷尬局面卻是,受內地和海外市場的產品價差影響,國人海外消費能力并未減弱。多份咨詢公司的研究報告還表明,雖然國內消費增長放緩,但中國人海外奢侈品消費占到了全球消費的71%。
“海外消費是剛性需求,這部分不會因政策影響而減弱?!饼R心稱。他舉例分析,在歐洲,一款勞力士金表售價約13萬元至14萬元人民幣左右,而在國內同款售價約17萬元左右。也就是說,這個差價把一趟歐洲游的費用都賺回來了。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副總裁、《中國奢侈品報告》撰寫人任國強總結近期變化時指出:“因為稅收和禮品消費,中國的奢侈品市場長期以來處于畸形發(fā)展狀態(tài),這一輪打擊腐敗和放緩有助于市場回歸正軌?!?/p>
中國奢侈品市場理性的回歸,還將重寫全球奢侈品行業(yè)的游戲規(guī)則及廠商布局。
日前,知名奢侈品企業(yè)開云集團公布的2014財年一季度財報顯示該集團銷售額為24億歐元,在可比架構下(排除重組和匯率影響)同比增長4.1%。其中,最受市場關注的兩大品牌GUCCI和彪馬的當季業(yè)務未見起色。
近年來,在中國大陸迅速擴張的奢侈品牌今年已出現(xiàn)“急剎車”。繼LV明確表示不會在二三線城市繼續(xù)開店后,GUCCI也宣布放緩在中國的發(fā)展計劃,其原本每年在華建設10至15家門店的計劃將縮編為3至4家。
開云集團一高層在財報后分析師會中坦言,GUCCI在中國的銷售仍在萎縮,不過“情況正有所改善”。
無獨有偶,門店縮編開始蔓延整個奢侈品行業(yè)。據了解,2013年,奢侈品牌相繼撤出上海外灘就已引發(fā)市場關注:阿瑪尼旗艦店、杜嘉班納旗艦店均已停業(yè)。
根據貝恩公司調研全球20個奢侈品牌的情況看,中國市場的新店數(shù)量已從去年約150家減少至今年的100家左右,下降幅度約達三分之一。由于2013年多數(shù)奢侈品牌的可比門店銷售額有所下降,他們將當前重點轉為門店的翻修、遷址以及運營改善。
多位接受本刊采訪人士表示,奢侈品單方面高速增長難以再現(xiàn),市場結構性調整大勢所趨。
隨著物流信息的透明化和大數(shù)據時代的到來,消費群體擴大帶來的大眾化與時尚化,以及電子商務推動商業(yè)模式變化,零售升級在所難免。
“這一新趨勢導致國外奢侈品牌更側重服務,培養(yǎng)客戶忠誠度,加大客戶品牌文化認知度,這一切促成了奢侈品市場內部的結構性調整?!睔W陽坤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自5月起,開云集團將精簡機構,只設立“奢侈品-高級定制和皮具”和“奢侈品-手表和珠寶”這兩個部門。
作為開云集團老對手的LVMH集團則繼續(xù)保持“見好就收”策略,去年該集團銷售額291億歐元,同比增長僅4%。同時,該集團還不斷完善產業(yè)鏈結構,并于日前收購了法國勃艮第最古老的葡萄酒莊園之一蘭布萊園,加快全球產業(yè)化布局,增強抗風險能力。
無論是國外高端奢侈品牌,還是本土民族品牌,民間消費成為主力趨勢明朗。中國本土高端白酒打出的“新民酒”形象,恰好折射出國內高端品牌理性回歸的一面。
多年來,國內高端白酒倚仗“三公”消費的庇護而成為市場寵兒,銷量迅速做大,價格節(jié)節(jié)攀升?,F(xiàn)在,隨著政策轉向,高端白酒銷量急速下滑,價格泡沫破滅。
2004年至2007年間,飛天茅臺的價位從一開始的300余元至700余元間,持續(xù)上漲至最高時達2000余元。湖北百年原址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剛親歷了這一過程。
“銷量最好的年度,一年間的銷售額過千萬元。但從去年起,我們僅銷售600萬元左右。”程剛感嘆,“現(xiàn)在飛天茅臺批發(fā)價900元左右,還要逼著自己去挖掘市場。”
回顧中國的白酒行業(yè)發(fā)展,年產量從2004年的312萬千升增加到2013年的1226萬千升,10年間,中國白酒產量翻了3倍,利潤總額年均增長率超過37%。2013年,由于受一系列政策影響,白酒行業(yè)利潤總額10年來首次出現(xiàn)負增長,這恰好也與中國經濟增長或放緩的大背景相契合。
酒業(yè)的逆向調整,業(yè)界公認是“理性回歸”?!斑^去經銷商緊盯公款團購大戶,現(xiàn)在則不得不面對單個散戶的市場競爭。爭搶散戶憑酒的品質,而不是私人關系?!辟F州如意飛天酒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崇貴告訴本刊記者。
市場逐步萎縮自然引發(fā)業(yè)界整體虧損的局面,一些對高端白酒較為倚重的名酒企業(yè)的銷售業(yè)績大幅下滑,典型的如以高端白酒快速“上位”的水井坊。
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水井坊10年來首次預虧出現(xiàn)在去年三季度,其前三季度營業(yè)收入同比下降60.47%,凈利潤同比下降89.1%。
水井坊確有自身的無奈,其負責人對外稱“高端白酒市場進入調整期,公司中低端品牌還在培育中”。除水井坊外,茅臺、五糧液等高端白酒均未能幸免。
在今年中國糖酒食品業(yè)年度峰會上,著名經濟學家樊綱表示,當前白酒產業(yè)的波動不可避免。他希望酒企清醒認識一個事實,“7%-8%是對正常經濟增長率的回歸?!彼f,在此情況下,企業(yè)不能期望回到“兩位數(shù)”時代,不能再寄望于“躺著掙錢”。
著名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告訴本刊記者,酒業(yè)在探索新的消費增長點時應看到,高端、次高端的蛋糕正在縮小,白酒企業(yè)要緊緊鎖定小康階層、溫飽階層消費的中高端和中低端價格帶,才能避免在未來市場震蕩格局中被淘汰。
肖竹青說,從2013年度名酒“腰部戰(zhàn)略”遭遇尷尬后,開始轉戰(zhàn)“腿部戰(zhàn)略”,擠壓區(qū)域性、地方性品牌的行為,便可以深刻感知到酒業(yè)的寒意。
據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在1.8萬家白酒類企業(yè)中,預計將有3000家企業(yè)被淘汰出局。
遠景咨詢董事長司圣國認為,2015年將是整個行業(yè)深度并購重組的開始,同時企業(yè)分化、價格下行、移動互聯(lián)網普及等將深刻影響酒業(yè)市場。
不單是國內高端品牌酒類出現(xiàn)震蕩,從國際高端名酒市場行業(yè)來看,去年軒尼詩、人頭馬、馬爹利在中國銷量的急劇下滑極大影響其集團的營業(yè)利潤。
每一次行業(yè)調整都孕育著更加先進的營銷理念,高端品牌再度革新箭在弦上。
肖竹青認為,酒企向“游廠”、“入店”等體驗式營銷的苗頭開始出現(xiàn),此前他隨團參與了西鳳酒業(yè)采風行程。
當參觀完西鳳酒廠完整的生產記錄和儲存記錄后,肖竹青感慨地稱,“因為懂行的消費者知道一個道理,好酒源于老酒?!?/p>
趙榮蘭亦看到了這種勢頭。她是湖北省貴州商會秘書長,在武漢經營過一家餐飲酒店。
“體驗式消費將是高端白酒新的營銷渠道?!壁w榮蘭對本刊記者說,“以餐飲形式請人免費吃飯,席間客人消費高端白酒,覺得口感不錯的可以現(xiàn)場購買,這種消費模式已在鄭州等高端酒莊出現(xiàn)?!?/p>
在歐陽坤看來,為讓消費者了解高端奢侈品牌的歷史,現(xiàn)在許多國外品牌正策劃客戶答謝或體驗活動,如香檳Patty等,意在吸引客戶對品牌內涵的認知。
上述接受本刊采訪的人士表示,體驗式營銷、私人定制等新的營銷渠道正在探索中,讓顧客面對面直接感觸奢侈品文化?!绊敿壪M品往往是與成功的品牌、過硬的質量、優(yōu)秀的設計理念乃至歷史積淀、文化傳承聯(lián)系在一起,而昂貴的價格卻是最后的因素?!?/p>
“也就是說,奢侈品不一定是最貴的,貴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是奢侈品。”歐陽坤稱,“我們要認清奢侈品產業(yè)性質,奢侈品消費實質上屬于精英行業(yè),更多代表的是一種高品質生活方式。”
可以看到,過去國人集中消費幾個奢侈品牌的局面正在改變,部分高端人群對奢侈品的需求不僅高端大氣,還需有獨特個性,預計未來高端、小眾的定制品牌和輕奢侈品牌將迎來快速發(fā)展。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鼓勵有能力消費奢侈品的人群,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理念和貴族氣質,以最終讓奢侈品消費成為市場正常運行的一部分。”歐陽坤稱。
服裝定制化需求的增長,就是中國奢侈品市場發(fā)展成熟的表現(xiàn)之一。作為服裝個性的最高境界,定制化生產意味著能更精確地滿足個性情感消費需求,這將體現(xiàn)品牌地服務理念。
目前,國外奢侈品服裝品牌在中國個性定制化市場方面動作頻頻。巴寶莉(Burberry)已宣布將在中國推出定制男裝服務,而此前登喜路等男裝品牌悄然開啟定制營銷,為客戶提供專屬服務。
記者注意到,在眾多定制品類中,又以針對高端商務男性的服裝,以及針對女性的箱包和首飾為主要商品。據財富品質研究院調查,2013年中國奢侈品市場定制品牌數(shù)量將超過4000個。
雖然一些大品牌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量開始下滑,但一些定制品牌仍保持著兩位數(shù)增長。例如,愛馬仕銷售業(yè)績在亞洲市場的年均增幅高達28.6%,其中中國大陸的貢獻率為30%。
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理性回歸,還將呈現(xiàn)哪些新趨勢?
知名業(yè)內人士表示,前幾年奢侈品在內地的銷售增速的確非常高,未來幾年可能會回到中速增長的階段,但這并不意味著增長率會跌入低水平。
貝恩咨詢提供的報告指出,中國部分奢侈品消費者日益成熟,偏好也逐漸轉移到獨特、低調的大牌,新興年輕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該報告調查顯示,中國奢侈品消費者里有50%為中產階層,30%為新富階層,5%為家庭主婦,15%為企業(yè)高管、富二代和政府官員等階層。
不過,巴寶莉首席執(zhí)行官安吉拉·阿倫德茨公開警告稱,目前中國的奢侈品銷量下跌可能不是“暫時現(xiàn)象”,而將代表一種“長期趨勢”。
然而,國人消費意識漸趨理性,也為提振民族品牌打開了一扇機遇之門。
近年來,一些沉寂已久的國內老字號品牌,如海鷗手表、回力球鞋等民族品牌先后發(fā)力。其中如曾經被視為“老土”的紅底白條回力球鞋,數(shù)年前因重新包裝而廣受追捧,在歐美市場價格竟意外地創(chuàng)下了比國內高25倍的紀錄。
“國貨”逐漸風行,代表著眾多本土品牌的集體崛起。歐陽坤認為,這正是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本土品牌企業(yè)實力不斷增強,消費者對品牌選擇日趨理性,并經歷從量到質的變化。
但他還說,民族品牌要想真正與國際大品牌比肩,還需從學習和效仿做起,在技術、研發(fā)和管理等方面苦練內功,繼而尋求產品附加值的突破。
另一個顯著趨勢是奢侈品的電商化。雖然停止了實體店擴張,但有不少奢侈品牌紛紛宣布加快在線網絡拓展計劃。有統(tǒng)計顯示,全球最頂尖的60個奢侈品牌中,在中國開設網絡商店的比例僅為十二分之一。
“這樣既可以節(jié)約成本,又能回避市場的不確定風險,線上發(fā)展或許是奢侈品牌以后在中國的新動作。”歐陽坤稱。
淘寶發(fā)布的網購奢侈品行業(yè)解析報告還顯示,2012年網購奢侈品的成交量相比2011年增長了50億元,總額超過200億元。顯然,這一年雖然是中國奢侈品消費的轉折年,但網購市場份額并未受到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