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妮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紫砂壺泥料的燒制特性
龐 妮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壺的泥原料大體分為三種,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俗稱“富貴士”。基于紫砂原料的獨特性。紫砂壺實用性強,乃在于它具有比較高的氣孔率,使其具有透氣性好的優(yōu)點。
紫砂壺、燒制、泥料、特性
紫砂壺,是中國特有的,是手工制造的陶土工藝品。紫砂壺的原產地在江蘇宜興,故又名宜興紫砂壺。紫砂壺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后開始制成,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五百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
宜興紫砂壺的泥原料大體分為三種,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俗稱“富貴士”。 因其產自江蘇宜興,故稱宜興紫砂。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可以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于紫砂巖石層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層之間,泥層厚度從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紫砂壺有了造型生動、制作精美的紫砂茶壺毛坯,那紫砂壺是如何燒成的呢?都需要哪些條件呢?
眾所周知,陶瓷之所以能夠從泥土變?yōu)樘沾桑P鍵就是在于高溫的燒制,作為陶瓷家族中的一員,紫砂陶也不例外。陶和瓷的不同關鍵在于燒制溫度的不同,瓷的燒成溫度較陶高,舊有“千度成陶”之說,紫砂陶的燒成溫度大約在1100-1250攝氏度的范圍以內。
紅泥,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為江蘇宜興黃龍山紅泥原礦提練而成;當時因為礦脈里鐵質成份較高、所生產的茶壺會因此產生火疵、小熔點,日久使用后,乃漸露鋒芒,因此深獲早期收藏家和壺藝愛好者的喜愛、贊賞。新壺初用,茶湯會略現(xiàn)砂氣,泡茶數(shù)日則其色如朱,紅泥大多產自于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地區(qū),其他地區(qū)少有,其燒成溫度大約為 1100攝氏度,收縮率約13% 。
緞泥,團泥即緞泥,天然團泥是紫泥和綠泥的共生礦,本山綠泥假如不加配制,直接成泥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一個經驗豐富的藝人會少許加入紫泥,這樣就成為現(xiàn)在的配制“團泥”了。宜興方言里“團”和“段”同音,團泥料相對要比紫泥和朱泥更為直觀。好的團泥礦料是天然的紫泥和綠泥共生礦料,但如果紫泥料偏多,顏色就會偏紅,高溫下就會偏青,偏灰;相反如果綠泥成分高,燒成的顏色就會偏黃,高溫下就會偏灰白,其顆粒結構的特征是質感十分豐富。劣質“團泥”燒成后顏色發(fā)暗,有晦澀感或者特別艷麗但沒有其固有的質感,幾乎看不見砂質。典型的就是市面上“黃朱泥”敲擊聲音清脆,透氣性很差,表面沒有砂質感。如果團泥中的紫泥料軟化,在制作時易被“明針”壓碎,造成"拖尾"的現(xiàn)象。團泥中的紫泥顆粒在不同燒成溫度,會呈紅色或紫。
拖尾現(xiàn)象主要是因為不同顆粒軟化度不一,一般配制團泥相對比較容易出現(xiàn)此類現(xiàn)象?!巴潞凇敝饕沁x礦時泥料選擇不好致使密度太差,結構疏松導致的,“團泥”壺泡養(yǎng)以后表面因為吸附黑色素,但是一般質地堅密的泥料,做功到位,就不會出現(xiàn)此類問題。一般好的泥料表面質感砂性重,這類的團泥相對比較好,泡養(yǎng)以后顏色愈來愈“沉”,不會吐“黑”。 緞泥壺,養(yǎng)成變化甚大為養(yǎng)壺之最佳器材。泡茶好喝,贊不絕口!緞泥大多產自于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地區(qū),窯溫約為1150度 收縮比:約13% 。
紫砂壺是用于泡茶注茶的。對于紫砂壺的性能“色香味皆蘊”過去早有定論。而且,科學機構也對砂紫砂壺壺的“暑月越宿不餿”一事,角砂壺與陶瓷做了詳細測試,的確證實了砂壺較陶瓷優(yōu)越,這一結論是基于紫砂原料的獨特性。紫砂壺實用性強,乃在于它具有比較高的氣孔率,使其具有透氣性好的優(yōu)點。
[1] 宜興紫砂壺的鑒定歷程. 中國文物世界
[2] 宜興紫砂. 文物出版社、兩木出版社
[3] 紫砂茶壺. 香港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