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宋初大臣徐鉉從來不吃路邊攤。別的大臣上早朝,怕餓肚子,路上瞧見燒餅油條,會買一些充饑,他卻堅持“原則”,“沽酒市脯不食”,也就是不喝外面作坊里釀的酒,不吃大排檔上賣的小吃。每次待客,他都在自己家里擺席,從來不下館子;每回上朝,他都讓家人提前做好飯菜,打包帶著,同僚們?nèi)ネ饷尜I早點(diǎn),他吃自己帶的盒飯。同僚問他為什么不買著吃,他指著街上那一大片熙熙攘攘的早點(diǎn)攤說:“直同寨下耳!”說那些攤檔又臟又亂,跟妓院沒有什么分別!
徐鉉從小生長于富貴之家,成年后又做高官,一生錦衣玉食,講究慣了,他不吃路邊攤,是嫌路邊攤不衛(wèi)生,擔(dān)心吃了對身體有害。
現(xiàn)在的路邊攤簡直就是地溝油的代名詞,不良攤販為了降低成本,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敢往里放,去外面吃飯當(dāng)然沒有在家放心??墒撬纬€沒有地溝油、高湯精、工業(yè)鹽、蘇丹紅之類的“高科技產(chǎn)品”,那時候的路邊攤怎么會不衛(wèi)生呢?因為宋朝同樣存在飲食安全方面的問題:奸商們往肉里注水,往鹽里摻土,往雞肚子里塞沙子,把鵝和羊的身體吹脹,把腐爛的蔬菜裝扮出新鮮的樣子,使出種種手段坑害消費(fèi)者,只要能多賺錢,他們才不擔(dān)心吃出人命來呢!
編輯/胤真